《打赌》、《瓷碗土碗一个味》、《丢金元宝》、《买茶》、《不容易》、《逃之天天》、《狗咬主人》……字绍军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永平卷)》收录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
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永平卷)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打赌》、《瓷碗土碗一个味》、《丢金元宝》、《买茶》、《不容易》、《逃之天天》、《狗咬主人》……字绍军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永平卷)》收录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 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卖大锅》、《偷白酒》、《聪明的三儿媳》、《小童生四气老宗师(白族)》、《巧对》、《父教子子学父》、《打赌》、《瓷碗土碗一个味》、《丢金元宝》、《买茶》、《不容易》、《逃之天天》、《狗咬主人》……字绍军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永平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数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数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神话 太阳和月亮 姓和族的由来(苗族) 5竹篾笆与山花(彝族) 6石公鸡(僳僳族) 传说 龙的传说 龙潭 摇头河和落尾山(回族) 龙抬土 曲硐 鸳鸯塘 龙潭借碗筷 阿玉(彝族) 龙井 双眼井 黑龙的野心 小白龙 五爪金龙 恶龙树 百合碗 盘龙村的小白龙 龙潭箐 龙滩 风物习俗传说 博南古道 蟒蛇山 观音庙 华坪大宝堂 万松设刹 万松庵 博南庙 挂红山 叫狗山 马市晴岚 富足山 宝台山与开山老祖 宝台山 蘑菇山(彝族) 叫天山 送子坡 利摆伍金洞 大叫石 晃桥 猪打溺塘和石猪垭口 石虎之谜 “曲硐”的由来 狮子洞 仙马脚 金光寺(彝族) 永国寺 杉阳锁水阁(一) 杉阳锁水阁(二) 西山寺、寻王坡、马沙坝 博南山下普照寺 玉皇阁 免粮库 星斗村 七星朝北斗 曲硐大小坟院 大寨子没了 绪王坡 六马库 波罗城 小水井 银江河 双鹤桥 永平县白族不吃马肉(白族) 苗族杨家不吃动物心(苗族) 茅草村罗武人不吃羊肉 (白族) 苗族芦笙和鼓(苗族) 苗族敬老母猪神 彝族做草丧(彝族) 新米饭先喂狗 彝族青年不准锯葫芦(彝族) 杉阳地区供奉老爷神 回族忠孝节 曲硐温泉【回族) 故事 幻想故事 “爹不在”扒水雀 乌鸦和喜鹊(彝族) 庄稼哥找仙女妈妈(苗族) 领头雁 布谷鸟 三物相克 小绿雀 寻儿鸟 穿山甲与大角麂打赌 机智的老山羊 小兔和狐狸 八哥和大蛇 虎怕漏(彝族) 猫 蛇郎 牛(回族) 黄连铺蝙蝠洞 松鼠和斑鸠 芍药和牡丹花 缅桂花 映山红 大尖山与水仙花 奶浆树(彝族) 虎妈树 杂木成林 救兵粮 木莲花 神树(傈僳族) 八仙戏谑人间 生活故事 猎人王三 三弟斗妖 石头马(彝族) 旱鱼山 妖女吸血 巫师和吝啬鬼 毕总爷 大木神的故事 大木神 大木神问世 神庙的修建和神石显灵 赶石头 何三高公降雨 何三高公捉鬼 使鬼挑粪 老秋撇 恶语 疯和尚 三个财主(彝族) 憨姑爷 我要的是钱(彝族) 穷老友和富老友(彝族) 九子不葬祖一女打金十 (彝族) 善报和恶报 兄弟俩 眉间长痣的姑娘(傈僳族) 姐妹俩(彝族) 兰儿和宝儿 牛皮圣旨被狗撕 石娃与乡姑 弟兄俩 这个老人谁来养 定河珠 金鸦蛋 骗人骗自己 空想的梦 四九见人心 张百万家毁于一旦 满安国 模仿 三人同姓谜 醉酒鬼吃橄榄 人物故事 诸葛亮智渡澜沧江 武侯征途遇哑泉 瞎了左眼瞎右眼 王十万 马土司 侯王 杨状元到永平 叫天山 杨状元在永平 杨升庵充军云南 不拘一格——考武获文 匡张三的故事 智盗玉花瓶 打赌 比赛 顶锅 慌张三的故事 人穷“志”不穷 买牛 卖噢嗬 一偷牛 识鸟语 与县官换马骑 卖大锅 偷白酒 聪明的三儿媳 小童生四气老宗师(白族) 巧对 父教子子学父 打赌 瓷碗土碗一个味 丢金元宝 买茶 不容易 逃之天天 狗咬主人 我哄你 八车降成四车 有人失财就有人发财 使钱 吉利 爱面子 借米 要得 死脑筋 循环 牵猪赶集 放牛老头找烟锅 好大铃铛好大佛 试读章节 很久以前,世上虽然有人,但没有姓,也没有民族之分。整个大地东、南、西、北方备守着一只鲜红冠子的大公鸡,支撑着整个地面。它的眼睛大大地睁着,就表示光景越来越好,人民平安和乐;如果眼球一动,就表示地震;如果眨一眨眼睛,就表示洪水要泛滥,大地要变化,人间要毁灭。 —天,人们见四只公鸡同时眨眼,忽然天E布满了乌云,晴午变成黑夜,风带着雨星,像在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乱撞。北边的红闪电紧跟着雷声,像把黑云撕开—条缝,露出—缕血似的。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一阵阵风比以前更厉害,树枝条横着飞,大雨往下落,风、土、雨、水混在一起,连成一片,灰茫茫,冷飕飕,一切东西都裹在里面,分不清东西南北。不—会儿,天地已经不分,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往匕涨,眼看房屋就要淹没了,人们急得无法躲藏。在这危急之际,有两兄妹突然见到了一个圆桶,开着—个洞,他们就钻进去,把洞口关紧,不知过了多久,听到了锣鼓响,f刨门才把头伸出来。—看水漫到了天,圆桶和天互相碰响,不能浮上去,在这紧要关头,突然前面出现一头猪,在水面上滚,—滚就变凹槽,渐渐变成河流,水剃I庶堂流出去,直到水流完,f由f门才从桶里爬出来。除了f也I门两个人以外,别的^都被淹死了。 猪没有滚过的地方变成山,草木也慢慢生长起来了,一切又都好起来,可是人烟即将灭亡了,他们为此忧愁。一天,哥哥对妹妹说:“现在只有我们两个结婚,才能有后代。”可是亲亲的两兄妹又怎能结婚呢?两人思索着。妹妹说:“我们去问玉皇大帝好吗?”哥哥说:“好。”他们到了玉皇大帝面前问:“现在人烟将要完了,我们是否能结婚?”玉皇大帝说:“你们俩各去拿一个簸箕在河两岸滚,如合拢的话,又拿一盘磨去滚,如还是合拢,再拿一颗针和一根线丢出去,如果还是穿在一起,那你们就可以结婚了。”他们按玉皇大帝说的去做,果然全都合拢了。他们两个就结婚了。 一年后,他们生了一个怪孩子,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嘴。又去问玉皇大帝,他说:“你们把他砍成几块,装在陶罐里,挂在平地上的李子树、杨树、柳树上……挂不完的再拿到远处的山坡上去挂,最后一块丢在地面上。”他们按照这个办法去做。第二天出来一看,所挂的地方都有房子,丢在平地上的更多,变成了汉族,挂在大山坡上的就是兄弟民族,丢在山坡上的就是土族,挂在李树上的姓李,装在陶罐里的就姓陶…… 从此以后,就有姓氏、有各族之分。 听老辈子相传,人烟被淹死完过一次,剩下两兄妹,是从大鼓里逃生的,顺从天意,兄妹俩只好结成夫妻。头一胎生了一个娃娃,没有头没有脚手,像个大冬瓜,两口子就把像冬瓜的这个娃娃劈成几团,挂在各种树上,丢在各方。一天深夜,两口子正在睡觉,挂在树上和丢在地上各处的肉团变成了许多房子。夫妻俩醒来一看,就把挂在桃树上的肉团变成的房屋定成陶姓,挂在李树上的定成李姓…… 这兄妹夫妻,后来接连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是苗族,老二是彝族,老三是汉族。老三最小住坝区平地,老二住山脚,老大住高山顶。老三住平地河边打鱼虾吃;老二住山脚栽石桩种荞麦吃;老大上山结草扣下野兽吃。后来.草扣被大火烧光,老大苗族从此就没有了土地,只得东搬西走地过日子。P4-5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后记 永平县位于大理州的西部,东邻漾濞和巍山,南接昌宁,西接保山,北连云龙。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884平方公里,下辖老街镇、曲硐镇、龙门乡、杉阳镇、永和彝族乡、厂街彝族乡、水泄彝族乡、龙街镇、北斗彝族乡5乡4镇。有73个村民委员会,1543个自然村。境内居住有汉、彝、白、回、苗等22个民族,总人口有17.09万人(2002g:末数据),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9%,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农业县。 县政府驻地老街镇,东距昆明498公里,距大理市99公里,西距保山市98公里,地处昆明至畹町和大理至保山的中间地段。有大保高速公路,:320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永平县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933米,最低海拔1 130米。境内主要特产有薄壳泡核桃、腊鹅、花椒、鸡、松茸、蜂蜜、香菌、云木耳、香菇、豆豉、白木瓜、白皮大蒜、牲畜皮张、泡辣子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永平古称博南,具有悠久的历史。1993年5月发现并发掘的新光新石器文化遗址,是云南境内所发现的规模最大、层位最厚的古人类文化遗址。通过对遗址中发掘的大量文物进行科学测定,发现早在3700多年至4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发掘出的石器和陶器等大批文物,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石器均为磨制精巧的石斧、石锛、石刀、石镰、石铲等。陶器为陶罐、陶尊、陶壶、陶钵、陶盆、陶杯、陶勺以及空三足器等。 永平置县历史较早,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朝廷便在永平设立了博南县。 西南丝绸之路又称“蜀身毒道”,由四川进入云南的主要路线有两条。一条是灵关道,另一条为朱提道,两条驿道在楚雄南华会合后,统称为博南道,由南华经祥云、大理、永平(古称博南)、保山、德宏,至缅甸、阿富汗等国。 博南古道是自唐代以来印度佛教向我国内地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古道沿线寺院密布,庵堂林立,信徒众多,香火旺盛,佛教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目前,保存基本完好的尚有万松庵、永国寺、西山寺等。 永平境内民族众多,有傈僳族、彝族、回族、傣族等多种民族在此繁衍生息。由于民族众多,习俗各异,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情也各具特色。 民国《永平县志》载:永平境内的土著民族,“史称”“西南夷”数十种,著名号,《唐书·南诏》及《蛮书》等,则所载颇详。永平僻处边隅,旧为哀牢国地。归化虽远在汉室,而生聚依土著之民。其较著者,为土家、罗武、苗人、傈僳诸种。自元明以来,汉、回之从军游宦来者日众,于是汉、回、土夷习俗,渐同汉化。彼此通力合作,尔我互无诈虞。居今而言,民族以无何畛域之分矣。 由于“博南古道”的开辟,马帮商贾南来北往,丝绸原产地四川成都的“巴蜀文化”、古道沿途的六夷、七羌、九氐等古老民族文化、中原文化、南诏文化等多种文化,也随着古道载体而纷纷进入永平,使永平这个南方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古老驿站,成了各种文化汇聚交融的“大熔炉”。 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以及长期的积淀,形成了博南文化的多元性格局,使博南文化既具有巴蜀文化的诡异神秘,又具有边疆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既具有中原文化的厚实凝重,又具有南诏文化的仁厚祥和。并最终形成了博南文化兼收并蓄,互生互补的多元性、兼容性、共生性、广泛性特征。同时也就形成了丰富多彩,浑厚凝重的民间艺术、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这些珍珠般散落于民间的文学艺术,既是勤劳勇敢的永平先民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难得的文化遗产,同时对我们研究永平文化的演进历史和发展进程,也具有丰富的史学价值和参考价值。 永平民间故事中的神话《太阳和月亮》《姓氏与族源》《石公鸡》等非常古朴,反映了当地古先民富于想像而又质朴纯真的自然观。传说中的《摇头河、落尾山》《鸳鸯塘》《龙抬土》以及《金光寺》《永国寺》《挂红山》《锁水阁》《花桥》《晃桥》《蟒蛇山》《天神庙》《老爷神》等都属于永平独有的特色故事。风物习俗故事中的《永平白族不吃马肉》《羊生日》《苗族敬老母猪神》《苗族芦笙与鼓》《彝族做“草丧”》等都生动反映了少数民族对于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畜的关爱,对于给自己带来欢娱的乐器寄予的崇敬与赞美。 童话、寓言中的《瓷碗土碗一个味》《庄稼哥找仙女妈》《乌鸦和喜鹊》《“爹不在”扒水雀》《一棵奶浆树》《布谷鸟》《小绿雀》《黄连铺“蝙蝠洞”》《神树》等,都带有童稚的纯真和拟人化的教喻,使人进入一个童话世界而流连忘返。 笑话把永平人的语言美特性典型地表现出来,如《父教子,子学父》《打赌》《比赛》《智盗玉花瓶》等许多段子都显示了这一特性,使人们在笑声中得到领悟和启迪。 永平县卷编纂过程中,得到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各位专家、编辑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直至编选和文字梳理,特此表示衷心感谢! 编者 2004年9月14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