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广昌资溪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晨、邓爱民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广昌资溪卷)》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岁月砥砺,口耳相传。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陈晨、邓爱民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广昌资溪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传说

 人物传说

 解缙的传说

 解缙妙对朱元璋

 解缙巧对曹尚书

 赖巽的传说

 罗园秀才的传说

 芭草陂

 斩蛇嘴

 躲雨

 人心不足

 邱邦士的传说

 李觏四梦之传说

 仙授“棋”梦一代文鼎诞世

 仙赠“书”梦珠玑佳文泉涌

 仙命“诗”梦怪丽佳诗琢就

 仙托“晤”梦知县建祠有报

 李靓的传说

 智斗恶僧

 解梦消愁

 巧对晏殊

 高徒曾巩对下联

 以诗换酒

 一字之师

 解缙的传说

 天灾减粮

 奸臣吃屎

 解缙之死

 张天师的传说

 张天师向山野道士认错

 张天师法降白果精

 江拐子的传说

 江拐子埋爷梦想做皇帝

 江拐子造反

 罗汉秀才游资溪

 王彦章和李星孝

 陈友谅戏妻

 丁步曾幼年对对

 麻糍蘸墨

 饶廷直尸解成仙

 罗汝芳遨游云林山

 王知县力争免漕粮

 风物传说

 何文渊与金坑

 刘秀峰与汉王岩

 洛阳桥

 龙凤岩的传说

 升筒石

 溜头亭的来历

 千僧寺和洪水坑

 广昌通心白莲的传说

 巧莲与通心白莲

 杉木大王

 尖峰杉王

 元宵节的传说

 龙潭脚印

 湖石的由来

 大觉岩的传说

 大觉岩的来历

 油泉和米泉

 神仙读书岩

 和尚背女石

 桥墩的传说

 高阜七层塔的来历

 “双门石”的由来

 首乌精与出云峰

 金鸡岭

 “穿房石”的传说

 长塘与皇娘

 诸葛亮与沉鼓潭

 马头山名字的由来

 赤境桥为何叫“吊颈桥”

 白水醉的由来

 为何“清明要明不得明”

 鲤鱼山上的“金狗仔”

 井的由来

 鹤城的来历

 皇娘山的来历

 大觉岩题联

 动植物传说

 香菇的祖师爷

 蚂蟥从何来

 “老人竹”从何来

 香菇场的忌讳

 黄牛水牛豹子

 昌坪河石斑鱼的传说

 其他传说

 人死蛇蜕皮的来由

 女子裹脚的缘由

 畲族祖先的传说

 悬葬的传说

 孩童难倒铁拐李

 晒“明洋”

故事

 幻想故事

 老鼠、猫、狗的来历

 鹧鸪叫声的来历

 鲁班与风妖

 三个仙人喝酒

 鱼脑道士变法

 缩马鞭的故事

 神鞭

 阿弥陀佛

 东瓜中彩

 仁义博师

 生活故事

 屠夫赎罪

 两个社官

 吃狗屎的“菩萨”

 小和尚和小尼姑的姻缘

 说谎仔的故事(一)

 说谎仔的故事(二)

 守老婆

 “赵钱孙李”解

 柳条穿鱼

 刘三哥

 寡妇告状

 曾花子

 行酒令

 一女许三郎

 癞痢仔栽禾

 非己之财

 狗和猫的故事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新姑爷上门

 三兄弟

 守庙老子

 对诗娶妻

 缺口饭碗

 圆梦

 小孩童争祠堂

 颟顸仔做客

 赏月作对

 卖香屁的故事

 两姐妹

 兄弟俩

 一床破棉絮

 张屠夫求仙记

 邋遢学法显神功

 活菩萨

 谷仓银仓石仓

 老君犁下一堆屎

 崽大爷三岁

 相牛大王

 乌儿的报复

 换马

 懒鬼

 先生砻米

 一个变两个

 长工巧对难先生

 折扇的故事

 才子访才子

 “石灰嘴”智斗二财主

 皮匠挂帅

 民女智答秀才

 “富有”的先生

 巧相识

 石子、老子和儿子

 古庙里的“鬼”

 巧媳妇

 动植物故事

 苦娃鸟

 松树烂蔸由伺来

 牛为何没有上牙

 还我角来

 银鸟的故事

 恩怨相报

 呷咯呷咯

 革命故事

 “洪江会”勇夺县衙门

 山城播火种

 梨树上的大洋

 南堡歼敌记

 智勇脱险

 邵阎王

 南山暴动

 毛部长的主意真妙

笑话

 讨食

 痨精

 拜寿

 死了外甥怨母舅

 赶考问路

 报灾情

 蠢媳妇摸肉砧揩油

 三个麻木的朋友

 五个聋子一台戏

 蠢仔劝架

 好吃先生

 三秀才谈养生经

 小气鬼

 狗吃牛肉

 溪水哗哗煮荞麦

 光子输在瞎子手下

 禁忌话

试读章节

罗园秀才的传说

相传以前,广昌有个叫罗园的读书人,中秀才以后,屡次乡试不能中举,后得仙人授法,专为乡邻除害,为百姓解忧。关于他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芭草陂

讲述:赖治生

记录:南安

一目,罗园秀才来到驿前,看到有一伙人围着吃昼饭,走近一问,原是村坊上合众筑水陂。他腹里觉得饿了,就向筑水陂的人要饭吃。筑水陂的人不认识他,看他衣着褴褛,像个要饭的叫花子,几个年轻人说:“吃饭好说,就是吃了饭要帮我们筑水陂。”

罗园秀才觉得这话合情合理,就答应帮忙筑水陂。只见他吃了一碗又一碗,足足吃了三升米。吃过饭,大家都动手挖石头,担泥土,罗园秀才却伸个懒腰在芭茅蔸下睡着了。

眼看日头落山,筑水陂的人累得大汗滚细汗流,还呒(没)拦住流水,看到那个要饭吃的人睡在那里打呼噜,就喊他起来打石头。罗园秀才慢慢地从芭茅蔸下爬起,揉揉没有睡醒的眼睛,向众人抱歉地笑了笑,说:“我筑水陂请齐(大)家莫动手,你们闭上眼睛坐落一旁休息。”众人累了,也想看看他有多大能耐,都丢落手中的家什,坐在河边歇着。

罗园秀才把手中的拐杖向溪流中一指,口中念道:“上边的石头下去,下面的石头上来,侧边的石头走拢来。”顷刻间,只听得河床上轰轰隆隆,地动山摇。筑水陂的人感到惊奇,睁开眼睛一看,溪河里顿时清静下来,石头不动了,一座石头垒成的水陂基本上建成了。只留下个流水的口子。

大家惊呆了,望着这个能移动石头的异人,不约而同地说:“你是罗园秀才!”每个人都后悔刚才不该睁开眼睛,致使这水陂没有完工。这个流水缺口,水流急,无法堵住,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罗园秀才身上,希望他再帮一把,截断流水。

罗园秀才理解了众人的心思,顺手扯了把芭茅往缺口上一塞,急流堵住了.水坝上水了。他随口说:“好个芭茅陂,上水又上肥。”从此芭茅陂灌溉的这片田地收成好,不施肥,禾蔸大,谷穗长,谷粒多,粒粒精实。

三年后罗园秀才又来到驿前,路上遇到几个担禾秆的妇女,于是问道:“大嫂,这芭茅陂好不好?”

众妇女答道:“芭茅陂好!就是那个罗园秀才不好,说什么上水又上肥,累得我们谷子担不起,禾秆也拖不动。”

罗园秀才走到芭茅陂前,挥动拐杖道:“好个芭茅陂,上水莫上肥,若要肥,对面山上斫草皮。”

从这以后,不斫草皮到这田里沤肥,收成就不好。

斩蛇嘴

讲述:赖治生  记录:南安

又一日,罗园秀才来到石嘴,在一栋茅屋跟前歇脚。看到屋里的老老少少愁云满面,一个老奶奶怀里搂着刚满周岁的孙子嘶嘶哑哑,已经哭哑嗓子,眼泪不断落在孙儿的脸上、衣襟上。

他心里很不自在,走进屋里,只见桌上摆着饭菜却没有人吃,心想:这人家出了什么事?一打听,原来对门山上有个社公庙,每年七月初七要附近村民送一对童男童女给社公吃。今年就轮到这户人家出男丁,眼看这个活蹦乱跳的独生孙子明日就要给社公吃掉,心里当然悲伤。

罗园秀才心里一忖,说:“你们还是坐拢来吃饭,等下我来收拾这可恶的社公就是了。”

听他这么说,一家人转悲为喜,甚是感激,但又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感谢,就把只母鸡杀了来款待这救命恩人。

邻居听说这位能人能除掉祸害百姓的社公,免得他的女儿去送死,也杀鸡请罗园秀才吃。

罗园秀才喝了清炖鸡汤,碗里只有鸡头鸡尾鸡翅膀,鸡肉的影子也不见,心想:这两家人太小气了,我给你铲除恶神,你却舍不得一块鸡肉。就想开个小小的玩笑,丢落饭碗,背起褡裢就走。

两家人再三挽留不住,看来他说铲除恶神是吹牛皮,既然客人要走也不强人所难,还是按本地乡俗,把鸡肉送给他回去吃。于是把他的褡裢夺下,用荷叶包了鸡肉和饭菜,送他出门。

其实罗园秀才没有走远,在山前山后转了一程,觉得累了,饿了,解开褡裢找吃的,只见青翠荷叶包了两只完整的鸡肉鸡腿,还有很多饭菜,才感到错怪了人家。

罗园秀才饱餐了一顿,返回村里,看见村口有一巨石,形似蛇嘴。大树下,巨石旁,社公庙里香烟缭绕,随口骂道:“你享了人间香火,不福佑地方,还要祸害百姓,可恶!”把手中拐杖一指,口中念道:“青天白日请下雷,打掉对面石堆堆!”话音刚落,半空中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哗啦一声巨响,蛇嘴石被雷劈开了,社公庙被打得粉碎。

社公庙被雷劈了,村坊上的人跑来找罗园秀才,他却无踪无影了。P8-10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內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后记

民间故事是地方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是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财富。

资溪,从明万历六年建县以来,虽然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劳动人民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大量优美的民间传说故事,这是蕴藏在民间的文化富矿,具有极其珍贵的文学和史料价值。近年来,随着老一辈人纷纷故去,民间故事濒于失传,挖掘整理这些文化遗产就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历史任务。

2011年以来,在各级党政组织和文联民协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启动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广昌资溪卷》中资溪民间故事的编纂工作,成立了编委会,开展了采风、创作、编辑和校对工作。在编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书即将与读者见面。本书在20世纪80年代抚州地区民间文学集成《资溪县卷》的基础上,选取了资溪卷所有的民间故事,并经过补充调查、采集,增加了部分内容,形成今天读者看到的民间故事集。

这近百个故事,大部分取材于资溪境内老百姓的口头传说,少部分为资溪工作的外地籍人士所述,采录的时间、地点、对象均真实有效,对相同题材的不同传说也一并录出;按照传说、故事、笑话的顺序排列,内容包括动植物故事、生活故事、幻想故事等,题材广泛,类型全面。这些故事,我们坚持“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严格采录,严格审稿,基本上保持了讲述者所讲故事的原貌,保证了民间文学的全面性、代表性和科学性。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尽量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口头语言、当地方言,使人看起来,就像是在村头老槐树下听老人讲故事。为不使读者产生歧义,我们还对一些方言加注解释。这些故事,大都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寓意深刻,虽然情节不够曲折,辞藻也不算华丽,但它给人以刚健清新的感觉和真实质朴的美;有的故事所反映的思想,今天看来虽然十分幼稚和可笑,但是它是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口头创作、流传而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编辑民间故事集成,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也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的工作。一方面要有广泛的故事来源,另一方面又要有素质高、文字功底强的记录整理人员。由于故事讲述者越来越少,故事记录者水平有限,加上时间紧、任务重,疏漏错误在所难免,还有好的故事未能收集上来,这些都有待今后加以补救,也希望广大读者踊跃提供线索。

本卷由徐美菊负责文字输入,黄新文负责一审校对,邓爱民负责终审校对,李明华、帅建忠负责技术指导。

编者

2012年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1: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