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安忆散文/名家精品阅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安忆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安忆编著的《王安忆散文》收录了王安忆的多部散文作品。王安忆散文首先感染我们的是从那字里行间流淌而出的真情。当代著名散文评论家林非说过:“散文创作确实应该致力于描写客观的真实,抒发主观的真诚,这是它最当然为必需的两块基石。”真挚恰恰是王安忆散文的一大特点,这也是王安忆在创作上一贯追求的。无论是对往事的回忆,还是对现实的体察,抑或是对文学创作的态度,散文中我们能够处处感受到作家真实的情感,真诚的内心。

内容推荐

王安忆编著的《王安忆散文》内容介绍: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本丛书共收录了二十几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经典力作,涵盖了人生、亲情、友情、感恩、审美、励志、成长、成功等多个热点话题,并附有名师的精彩评析。细细品味,点燃智慧的澄净心灯;慢慢诵读,开启人生的芳香之旅……《王安忆散文》是该丛书之一。

目录

批注式阅读范例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我在少体校

中秋

放松和力度

话说父亲王啸平

风筝

我们家的男子汉

思路

独语

归去来兮

我的老师们

花匠

“你要做什么呢?”

关于家务

上海与北京

眼装一二三

夕照

我的业余生活

岳丁的故事

关于家庭

杏茶

艺术的道路

上海的女性

艺术是一个过程

我为什么写作

“香港”是一个象征

阅读的要素

琼瑶给了我们什么

市井之趣

上海方言剧里的人生

我看电视

岁月是条河

去了再来

一个孩子和几个大人

木匠

宋朝

生活的形式

上海和小说

儿童玩具

街景

男子汉成人

多和少

阅读的心境

汪老讲故事

类型的美

世俗的张爱玲

我的同学董小苹

那年我们十二岁

城市无故事

上海的吃及其他

户内与户外

“上海味”与“北京味”

记一次眼装表演

疲惫的都市人

海上的繁华

窗外与窗里

访日点滴

梵高美术馆

又旅德国

漂泊的语言

波特哈根海岸

整巡回来乐遥遥

过去的生活

街灯底下

残疾人史铁生

两个邮递员

绿崇明

试读章节

看过电影《巴山夜雨》的人,都说小娟子演得好,留给人们印象极深的是她的眼睛。这双眼睛并不妩媚,也不十分漂亮,只是圆圆的,大大的,闪着一种严厉、冷漠而机警的光。这眼神将小娟子短短的历史:生活、遭遇、身世,似乎都展现在人们面前了,真是心灵的窗户。据说,导演吴贻弓,就是因为这种眼神而选中了她,让她扮演小娟子。

原以为,这位小演员必定有着和小娟子相似的遭遇,因为我觉得小娟子这个人物形象不是被她表演出来,而是被她的气质体现出来的。气质,是教也教不会,学也学不像的。可是,当我认识了小演员茅为蕙以后,这个想法立刻推翻了。怎么说呢?这样比方吧:如果说每一个人都是一颗种子,那么茅为蕙便是一颗最幸运的种子。它随着和风飘啊飘,飘到一片阳光最充足的沃土上,雨露滋润,它开花了。那自然是很美很美的花,绝不只是一株蒲公英。

在她出生的前一年,1992年,爸爸的“问题”已经“解决”,不管怎么说,反正不呆牛棚了,工资退还了。生活,相对地安定了。爸爸是搞音乐的。妈妈是教师,病休在家。也许是家庭的熏陶,也许是遗传因子的作用,为蕙很小很小,就能辨别音高。似乎是天生了一双具有绝对音高的耳朵。1岁,还不会说话,却已在咿咿呀呀地唱歌;2岁,会说话了,歌唱得更好了,3岁,能拉着儿童小提琴,跟着爸爸任意弹出的旋律演奏,4岁,学钢琴了…哦,她的家庭多么好!爸爸妈妈多么好!受过教育,懂得教育;爱孩子,懂得如何去爱。好好地练琴吧,满可能成为一个音乐家,实现爸爸妈妈的期望。

然而,为蕙去拍电影,却是爸爸妈妈并不期望,极其偶然的。说起来,又简单又复杂。为蕙妈妈的一位朋友,和老电影工作者沈西林也是朋友。有一次,沈西林在这位朋友家里看到了为蕙的照片。当时,正在拍摄《从奴隶到将军》,要为“将军”物色一个女儿。沈西林觉得为蕙很神气,而且有点像扮演将军夫人的张金玲,于是就请为蕙来拍电影了,只有很短的镜头。拍成后,为蕙去电影厂看样片,正遇《等到满山红叶时》在找“小杨英”,见了她就请她去试试,于是又拍了第二部电影。也是在看样片的时候,《巴山夜雨》请她去演小娟子,她步入了影坛,连续拍了四部影片,哦,她是多么幸运,碰上了好机会,碰上识人的好伯伯、好叔叔。谁都说,茅为蕙有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电影演员。爸爸妈妈不曾期望的,也会实现。

也许,将来,又会有个偶然的机会:有人发现为蕙的外语很好,或者是作文很好。谁能断定她不会成为翻译家和作家呢?多么幸福的小姑娘,愿你好好地长。但是要用功,不能怕苦。一百遍的音阶,一千遍的琶音,—万次的重复都不要厌倦。导演要你摔跤,摔一次,不自然;第二次,出了镜头;那就摔三次、摔四次。一切都会实现的。

我仔细地看着她的眼睛,总想从中找出小娟子的影子。嗯,有的,有的,茅为蕙虽然快乐、活泼、开朗、生活优越。可她看人的时候,眼光里确是有一种审视和戒备的神色,冷冷的。为什么呢?我很难从她优越平静的生活中找出原因,于是不由异想天开起来。她的祖父是中国第一个桥梁专家一茅以升,老人家一生的坎坷是不必细说了;父亲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副教授,“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漏网右派”。为蕙眼睛里那一点点严厉、冷漠和机警,抑或是父辈们艰辛生活给她留下的一点小小的烙印,抑或是“爸爸妈妈给我”的一把小伞吧。我说玄了,搞得太神秘了,可为蕙的眼睛却老叫我胡思乱想,百思不得其解。然而,不管怎么,我觉得还是让为蕙保留这么一丝机警和严厉,不要过于乐观,过于轻信。生活中毕竟不全是阳光、和风、细雨。一颗种子,随风而去,它会遭遇到什么呢?P3-4

序言

批注式阅读是我国传统的阅读方式之一。有些读者喜欢读书时在文中空白处写下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受,留下阅读时思考的痕迹,这样的阅读就是批注式阅读。

我国从古代开始就风行批注式阅读。俗称“春秋三传”的《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因对《春秋》的出色批注而出名,这三本批注式读本的出现,为《春秋》的广泛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汉魏时期,郦道元也因批注《水经》,而使他写的《水经注》名誉天下。东晋时期史学家裴松之批注的《三国志》,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超过原文三倍的批注内容丰富了原书,使许多失载的史实得以保存。明清以来,小说盛行,批注之风日盛。如金圣叹批注《水浒传》,毛氏父子批注《三国演义》,张竹坡批注《金瓶梅》,脂砚斋批注《红楼梦》。这些优秀的批注笔记随同原著一起刊出,风行一时,成为其他读者再次阅读时的可责借鉴,也成为文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近现代以来,批注式阅读仍然是伟人和有思想的文人读书的重要方式之一。毛泽东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独到见解为世人所叹服。鲁迅先生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国外的很多文学家和伟人也有批注式阅读的习惯。如列宁的《哲学笔记》就是由他读书时的批注和笔记汇编而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

批注式阅读不应该只是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的专利,它完全可以被普通的读者所掌握,成为一种值得提倡的阅读方式。当前,在中学广泛使用批注式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当首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全班同学同时阅读同一本书,每个人都在书旁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书间笔痕”,在篇末写下“篇后悟语”。然后在全班的读书报告会上交流自己的感悟,写得最好的感悟文字作为全班的阅读心得在年级进行交流,再选出最好的感悟文字集结成书。东北师大附中在进行“语文教育民族化”的教改实验中,把批注式阅读的成果汇编成《启迪灵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孙立权“批注式阅读”教例》,成为各校开展批注式阅读的范例。

批注式阅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批注式阅读培养了读者的思维能力。与一般的读书不同,批注式阅读强调读者对读物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大师们写下了自己的作品,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作为读者的我们,也不能丧失自己的话语权,不能只是被动地阅读别人的作品。批注式阅读提倡读书时发表个人的独到见解,即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提倡读书时“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和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都告诫过读者,如果读书时只能看到别人的思想艺术,不用自己的头脑思索的话,实际上是把自己的脑子让给别人做跑马场。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不想把自己变成只会吸收别人思想的书橱,或者让自己的头脑完全变成别人的跑马场,那么,就学习一下批注式阅读吧。

其次。批注式阅读培养了读者的写作能力。因为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方法,它直接培养了读者的写作能力。尤其是每篇作品后面的“篇后悟语”,简直就是一篇完整的评论文章。读书时常常动笔把自己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坚持这样做,一定会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有巨大的收获。

再次,批注式阅读促使读者自觉扩大阅读的广度。在东北师大附中的批注式阅读教改实验中发现,同学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批注水平,常常出现“以文解文”、“以诗解诗”的情况。即阅读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时,引用同类作品进行解读,批注效果往往令人拍案称奇。在批注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一句时,就有两名同学分别写到:“颔联与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用声响来反衬所在环境的静雅清幽。”“这是‘居高声播远,因是藉秋风’,与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不同。”同学们为了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查阅更多的同类作品,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批注水平,也扩大了知识面。

最后,批注式阅读为读者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一般认为,读书只是个人的活动,与他人无关。但批注式阅读不同,它可以把批注的成果提供给别人,成为大家交流思想和见解的平台。像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金圣叹批注的《水浒传》等,对后世读者的启迪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即使在中学生中进行的批注式阅读,也在全班、全年级乃至更大的范围内,提供了大家交流思想、发表不同见解的平台,这种同龄人之间的读书心得交流,是非常有益的。

我们出版的这套“名家精品阅读”与同类读物不同,它不仅向读者提供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在每一页给读者留下了写批注式阅读心得的空间,使读者可以很方便地、随时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如果几十年后,拿出本书看一看,你会一凉喜地看到自己当年心灵成长的轨迹。

我们在每本书的前面精选了一篇作家的代表作进行批注式阅读,给大家提供一个样本。读者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批注。相信读者们一定会写出比范文更优秀的读书心得,让阅读成为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2011年9月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