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生与人生(生殖与克隆)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杨焕明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的故事,以一封给“克隆人”的信开始,与关心“克隆人”的大家一起讨论“克隆人”对我们的可能影响;用科学、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大量图片诠释生殖与生育、克隆与“克隆人”的诸多问题,重点涉猎“克隆人”的风险、伦理等方面的讨论。

本书的故事,以两封截然不同命运“克隆人”的分别回信结尾。这本书是为我们大家写的,是为我们的孩子,包括可能的“克隆人”写的,是给那些希望更多地了解基因的人写的;也作为与热心于生命伦理的行家们的讨论。

本书附有各国目前对“克隆人”的态度以及新近出台的重要文本。

内容推荐

本书的故事,就从“克隆人”说起。与所有关心“克隆人”的大家一起讨论与“克隆人”相关的有趣的话题,以及与这些话题有关的基础科学知识。

这本书,是为我们大家写的,也是为我们的孩子,包括可能的“克隆人”写的,是给那些希望更多地了解基因的人写的;也作为与热心于生命伦理的行家们的讨论。这本书中的观点取自万家,也给各家的观点留下了广阔的讨论空间。

目录

前言

代序 关爱 给第一位“克隆人”的信

第一章 生殖 穿织生命交响乐的主旋律

第二章 生命 “造物主”的礼赞与我们的困惑

第三章 生育 从自然到“非自然”的异化

第四章 科学 把克隆从神话、科幻变为现实

第五章 克隆 人类对“造物主”的最大反叛

第六章 风险 “克隆人”的技术与安全问题

第七章 狂热 “自我复制”难以抗拒的诱惑

第八章 现实 “克隆人”离我们到底多远

后记一 “反对!”我很痛苦,我是“克隆人”

后记二 “支持!”我很快乐,我是“克隆人”

附录

 一 希波克拉底誓言

 二 纽伦堡法典

 三 赫尔辛基宣言

 四 人的克隆——伦理问题

 五 世界各国关于人的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立法

 六 禁止人的生殖性克隆国际公约特设委员会的报告

 七 联合国法律委员会建议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关于人的克隆的宣言》

致谢

试读章节

我们中国人好像有那么一句话:人之肤发,受于父母……如果我们没有理解错的话,大概是指从父母那儿遗传下来的“东西”,都应该珍惜。也许算是生命或生命的一部分吧。

当然,现在或许没有多少人相信连皮肤、头发都是“生命”啦!如果想到梳头时掉了一根头发,洗澡时去除了成千上万的皮屑(皮肤上皮细胞),就等于蔑视生命、残害生灵的话,那就真是荒唐透顶了。

但是实际上,还的确有人曾经认为所有人体的体细胞都是生命呢!

这也许是对生命定义的第一种理解:所有人类细胞(包括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是生命。

细胞是除病毒等“前细胞”生命以外所有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实体,是遗传信息与生命物质的储存和传递的系统,又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能量流动转换和信息加工与交换,并保持整体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

也许多数人都认为科学家是有知识而又理智的。但实际上,一些科学家的一些看法是很荒唐的。这种“荒唐”据说有时候还包含一定的科学真理,但有时则不可否认是地地道道的胡说八道。笔者就在一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上,亲耳听到一位同事阐述过这一“科学真理”——任何细胞都是生命,除了“自然”死亡以外。谁都不怀疑他是一位有建树的科学家,也不怀疑他对社会的责任心,更不怀疑他对生命伦理学的造诣,特别是他的认真与执著。看他说话时的认真与虔诚的样子,真使我想到那句话:“认真比无心更为可怕,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以至于另一位也是科学家的同事当场拍案而起,怒目相争:“现在世界上成千的实验室、上万的科学家在培养体细胞,每天有成万上亿的细胞被消化、被倒掉、被‘处死’,难道他们都要自我忏悔在杀害生命吗?难道我们应该谴责他们伤害人类尊严吗?”这是真的!如果体细胞被看成是生命,就没有今天细胞学的所有技术,也就没有今天的生命科学,包括“克隆”技术。

公正地说,在历史上即使是最苛刻的伦理学家,最传统的宗教人士,也没有认真、严肃地反对人工体外培养细胞。即使是最熟悉人体发育的医学专家、遗传学家也很难把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一堆堆细胞与“生命”联系在一起,培养细胞也没有受到“使生灵涂炭”的谴责。

体细胞不被认为是生命,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是因为它们是“终末”细胞。皮肤细胞就是皮肤细胞,不可能再变成别的种类的细胞。血细胞至死还是血细胞,既没有分化成别的类型的细胞的能力,也没有发育成一个个体的潜能。

第二个是因为它们的“自然死亡”。每天都有成万上亿个体细胞死去。既然“造物主”安排了它们(或它们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的死亡命运,成全“造物主”的旨意又有什么过错呢?只要存在“自然处死”,“人为处死”也就不是“杀生”,大概只有蓄意杀人除外。

不幸的是,这两个乍一听谁都能接受的理由,却留下了两个伦理上的问题:

如果以有无“能力”或“潜能”为标准的话,那么如果有一天,人们能够使“终末”细胞人为地培养、诱导分化而发育成另一种细胞、另一种器官,甚至于另一个个体的时候,是不是需要修改生命的定义,而把“终末”的体细胞重新定义为生命呢?反之,如果为了关上这一“潘多拉”魔盒,采取“防患于未然”的切实措施,禁止一切体细胞培养与研究,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带来了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而又有趣的命题。这个命题差不多涉及生命伦理的所有讨论:潜能与现实的关系。这一命题既与科学相关连,又与哲学相联系。一方认为潜能不等于现实,潜能还需要很多别的条件才可能变为现实。具备潜能的东西只有少数成为现实,就像“所有人都有成为科学家的‘潜力”’一样,但谁能明白,成为真正的科学家的并不是所有人。而一方则认为只有承认潜能,才能保护潜能、扶植潜能、为潜能的实现创造条件,才有潜能实现现实的可能,否定潜能等于扼杀现实。

如果自然死亡作为伦理上的辩护能够成立,那么麻烦就将接踵而来。也许就从这里开始,“自然死亡”开始成为伦理学上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这也是语病的实例之一!

在伦理学上,很多人认为“自然死亡”是绝对不能作为辩护词的。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也会因事故、疾病而死亡吗?但杀人与故意伤残怎么能用“反正人会死的”来辩护呢?他们认为“要害”在于是不是“蓄意”。可有趣的是,要说伦理“滑坡”,也许就是从“体细胞不是生命”开始的。当然,也有人说,也许正是这一“滑坡”,才有了细胞生物学以至于干细胞研究的今天。

P29-31

序言

一个幽灵,“克隆人”的幽灵,正在地球的上空徘徊。

从来没有一条技术性的新闻能使公众如此关注,从来没有一项新闻性的“技术”能博得媒体如此青睐。

自1996年7月5日那只“克隆羊”——“多莉”降生以来,没有一个西方政府的议会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没有~家报纸、杂志没有刊载过与“克隆”有关的消息。

一次又一次,全世界的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一回又一回,有人宣布第一个“克隆人”面世!

是“狼来了”的热炒,还是真的“狼”来了。

然而,这并不重要。在这样的吵吵闹闹中,“狼”也许早晚会悄然来到我们身边。

什么是生命伦理学?这可不是一个容易定义的名词。

最好的回答便是:给你一个例子——“克隆人”。

“克隆人”的问题,集中地反映了生命科学与你我的关联,突出了当前生命伦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现代生命科学进展对我们当今社会及未来的震撼,远甚于物理学及其他科学进展带来的冲击。不管我们整个社会在心理上、个人与社会行为的规范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上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克隆人”正向我们走来!

本书的故事,就从“克隆人”说起。与所有关心“克隆人”的大家一起讨论与“克隆人”相关的有趣的话题,以及与这些话题有关的基础科学知识。

这本书,是为我们大家写的,也是为我们的孩子,包括可能的“克隆人”写的,是给那些希望更多地了解基因的人写的;也作为与热心于生命伦理的行家们的讨论。这本书中的观点取自万家,也给各家的观点留下了广阔的讨论空间。

如果本书能引起大家对基因与生命伦理问题的进一步讨论,能招来各行朋友对本书的关注与批评,那都是我们的欣慰!

后记

本书是集体的智慧与努力的产物。它的构思与创意是我们的责任编辑提供的,而本书的结构和撰写则是大家一起完成的。

作者感谢为本书搜集大量素材与插图的阎春霞、孙海燕、朱金桂、王亚妮等;感谢为本书附录做主要翻译的朱金桂博士。由于本书的很多信息与照片来自网站与报纸公开的报道,在此也为他们对本书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特别感谢所有生命科学领域的同事,正是他们的贡献为本书提供了源泉;特别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与大众,正是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关注才使本书得以问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