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建编著的《最伟大与最糟糕的发明》内容介绍:当人类的历史推进到20世纪时,科学技术发展到了空前辉煌的时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将来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候几乎后悔自己出生过早,以致无法知道将来出现的新事物。”他的话说得不错。近100年来,人类的科技只能用“日新月异”这个词来形容,如果让一个生活在1900年的人来看今天的世界,他会认得汽车、电话、飞机,他也许还能想象出宇宙飞船、深海潜艇,但绝对会对计算机、互联网、基因工程、核能一无所知。现在,知识爆炸给了人类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乐观。20世纪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也使人类思考的方向有了新的变化。
陈玉建编著的《最伟大与最糟糕的发明》内容介绍:科技发明创造使大量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改变,在生物技术中出现的克隆技术,引发了人们的道德争议;百年不降解的白色垃圾——塑料,成为21世纪破坏社会环境的主要凶手。人们无法否认科学的两面性,因此,每一位发明家无疑都要面临着造福与作孽、急功近利与从长计议的选择,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是否善待生命,是否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相信,任何一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明都会受到道德法庭的审判。一起来翻阅《最伟大与最糟糕的发明》吧!
现代战争的利器一导弹
导弹是一种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导弹通常是由弹头、制导、推进、弹体结构和弹上电源等五个分系统构成的。它可实施远距离高精度打击,承担各种战略、战术进攻和防御任务,是现代战争和高科技的产物。
在1944年的伦敦大轰炸中,导弹作为一种超远程、高精度的空间兵器,首次走进世界兵器王国。导弹的出现标志着进攻性兵器的一次革命。它不仅突破了诸如飞机、坦克等传统型进攻兵器的局限,而且突破了传统战场时间与空间、前方与后方的局限,从而成为当今和未来战场上横空出世、天外飞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出现了可以作为有效战争工具的现代导弹。这些导弹使人们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显示出了现代武器强大的破坏力。
现有导弹种类多样,有可随身携带、射程为几百米的手提式反装甲导弹,也有发射时重量约为lO吨、可运载多枚核弹头、射程可超过1万千米的导弹。
导弹的特点
导弹是一种无人驾驶、自推进、自我独立、无法收回、制导或非制导的运载工具,用于运载武器或其他负荷。其特点有:
无人驾驶:导弹是无人驾驶的运载工具,可利用自主或遥控指令为其全部航程或部分航程导航,以此减少导航人员面临的风险,同时也减少了用飞机运载负荷给机组人员带来的风险。
速度快:大多数导弹飞行速度都很高,可短时间飞抵目标。弹道导弹速度最快,极限速度可达每秒4~7千米。
突破力强:无论是设计精密还是粗略,鉴于其截面小、终点速度高,弹道导弹可避开空防和防空以及现有的一些反导弹防御系统。先进的弹道导弹可装备多个独立瞄准的再入运载工具或末端导航装置以及假目标,这进一步增强了它们的突破能力。
精确度:导弹的精确度即为其径向概率偏差。径向概率偏差是一个圆(以目标为中心)的半径,向目标发射的所有导弹中预期有50%在该半径内着落。径向概率偏差越小,导弹便越精确。装备精密制导武器的战斗机,对地攻击机的精确度可大大高于大多数弹道导弹。 防御/拦截能力:地对空导弹依靠速度和精确度拦截高空或低空飞行的飞机。有些导弹具有某种程度拦截人侵导弹的能力。
部署方法:有多种导弹部署方法以配合特定用途。可在固定地点、公路或铁路机动运输竖直发射车以及潜艇上部署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等非弹道导弹和其他防空区外发射的导弹可在地面、飞机上以及水面舰艇和潜艇上部署。
全天候能力:大多数飞机都依赖天气,而导弹则有所不同,许多导弹具有全天候能力,即便在发射点和目标区气象条件十分差的情况下也可使用。
日益严重的导弹问题
导弹已成为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尤其是核武器的首选运载工具,这将造成人类更大的伤亡。关于导弹的问题已具有全球性意义。
一些国家越来越关心拥有导弹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能力的国家之间可能进行合作。人们对于故意或意外使用能够载运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导弹的关切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变得尤为突出。P33-34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无穷的物质财富,这些卓越的成果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及质量,同时也深刻地更新了人类的思维观念和对世界的认知,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当人类的历史推进到20世纪时,科学技术发展到了空前辉煌的时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将来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候几乎后悔自己出生过早,以致无法知道将来出现的新事物。”他的话说得不错。近100年来,人类的科技只能用“日新月异”这个词来形容,如果让一个生活在1900年的人来看今天的世界,他会认得汽车、电话、飞机,他也许还能想象出宇宙飞船、深海潜艇,但绝对会对计算机、互联网、基因工程、核能一无所知。现在,知识爆炸给了人类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乐观。20世纪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也使人类思考的方向有了新的变化。
但令人遗憾的是,科技永远是一柄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便利与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无法摆脱的灾难。
科技发明创造使大量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改变,在生物技术中出现的克隆技术,引发了人们的道德争议;百年不降解的白色垃圾——塑料,成为21世纪破坏社会环境的主要凶手。人们无法否认科学的两面性,因此,每一位发明家无疑都要面临着造福与作孽、急功近利与从长计议的选择,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是否善待生命,是否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相信,任何一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明都会受到道德法庭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