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发现本草之旅(1)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丁兆平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发现本草之旅》遴选的中药以植物为主,从中药开始讲述,把传说故事、博物知识、药理医理等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文图配合,让读者能一一发现中药之美。之所以用发现之旅的说法,主要是因为这是一套丛书,丛书将分别推出,对读者来讲,就像旅游一样会有一种期待感,期待下一站的精彩。

本书是其中的第1册,由丁兆平著。

内容推荐

读本草,识药物。本草是专门的学问,是古老的学问,更是博学的学问,它极易入门而且极为实用。四季寒暑交替,物我生长壮老;花草树木,根叶花实;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常识,物我互观,取类比象,构成了本草学的认识对象与说理工具。本草之旅,可以从常见的对象开始:春天梅花开,秋天菊花开;甘草味甜,黄连味苦;白芷白,枸杞红;人参补,大黄泻;乌梅果,白及根;杏仁苦,榧子香;……本革的学问,实用而又视角广阔。研读本草,可令人有深刻的体悟:“闻天下之道,察万物之本,知阴阳之化。”这可成为研读本草最深刻的目的!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经典历久弥新。丁兆平著的这本《发现本草之旅(1)》中的18味药物,既是历史上应用久远的,又是当今临床继续使用的,其中有上品、中品还有下品药。逐一对它们进行多方位的审视,精彩的发现之旅由此而展开……

目录

石菖蒲(昌蒲):水草精英

 菖蒲青青过端午

 菖蒲品种多,药用石菖蒲

 古人诗赞石菖蒲

 主化湿、开窍、豁痰

 益智有方“读书丸”

 解说久服轻身延年

 古有佳饮菖蒲名酒

 “一寸九节”与九节菖蒲考

 【经典复习】昌蒲 本经上品

菊花(鞠华):鞠有黄华

 千古吟唱菊花诗

 王安石咏菊花落英

 菊花品种有多样

 轻清凉散益阴泄热“主风”

 养肝明日有其用

 菊花名方桑菊饮

 菊花益寿可延年

 菊花可酿长寿酒

 菊花名肴食用珍品

 菊花出国记

 【经典复习】鞠华 本经上品

人参:药中神草

 让外国人惊奇的神草

 古代人参神话与故事

 人参产地分布

 人参药材品种可细分

 旧时挖参习俗与野山参资源

 人参品种之所谓东洋参者

 人参功补五脏

 补气救脱独参汤

 人参补脾胃益中气

 补益肺气治喘咳

 人参益气生津之用

 补心气益智安神

 人参的抗癌等作用

 人参滥用亦害人

 成分、药理与用最

 扩论“参”药有几种

 【经典复习】人参 本经上品

车前子:当邀即药

 美丽车前黄金角

 “当道”普通车前有

 欧阳修车前止泻痢

 治腹泻功用卓著

 利水通淋良药

 还有明目等功用

 车前草功可止血

 【经典复习】车前子 本经上品

远志:出山小草

 中药远志有好名

 女郎山产好远志

 细叶小草真远志

 安神益智有其能

 祛痰止咳诚有效

 消肿止痛治疮痈

 【经典复习】远志 本经上品

黄连:苦口良药

 准人不知黄连苫

 黄连的道地产地

 苦寒清泄用途广

 主“肠游”治痢上药

 外科之用说黄连

 黄连治目疾的渊源

 黄连配伍应用规律

 黄连用作消渴药

 “久服令人不忘”系服食的体现

 黄连单方与用最

 “医不自治”——叶桂不敢用黄连

 【经典复习】黄连 本经上品

槐角(槐实):串串连灯

 槐立三公有国槐

 不可混淆国槐、剌槐

 槐角累累挂枝头

 家种药槐自有财

 槐角功效治痔为主

 凉血止血并治目疾

 响豆传说与服食

 《本经》功效总说

 槐花、槐米与槐枝

 【经典复习】槐实 本经上品

枸杞子(枸杞):宁夏红果

 诗吟枸杞之药用

 宁夏红宝枸杞子

 枸杞遍布很常见

 道地品种的形成

 枸杞故事极传神

 滋补功能平补肝肾

 枸杞子明日之用

 防治老年黄斑症

 枸杞单方求实效

 益寿煮食枸杞粥

 地骨皮与枸杞叶

 【经典复习】构杞 本经上品

苍耳(枭耳实):卷耳可采

 杂草粘衣苍耳子

 采采卷耳由食而药

 神曲用到苍耳草

 便利应用有单方

 奇妙如苍耳子虫者

 传奇故事今人验证

 【经典复习】枭耳实 本经中品

苦参:无补怎称参

 从释名解说苦参

 功用以清热燥湿为主

 杀虫止痒不离清热燥湿

 苦参利尿去其湿热

 “苫入心,寒除火”治心经之火

 苦参可“明目止汨”

 谨防苦参伤肾败胃

 【经典复习】苦参 本经中品

白芷(自莳):都梁香草

 香自芷入药功效广

 自芷单方都梁丸

 自芷主“风头”而散风

 通鼻窍、通乳窍、通下窍

 香药自芷可止痛

 消肿排脓有其用

 妇科之用说自芷

 润泽颜面用自芷

 “伏蛇为上”治蛇伤

 珍贵饮食调香料

 【经典复习】白苣 本经中品

黄芩:救命时珍

 黄芩功用古今同

 一味黄芩救时珍

 清热泻火为专长

 治血症兼能安胎

 仲景妙用黄芩分析

 黄芩单方有效验

 记忆中的黄芩茶

 【经典复习】黄岑 本经中品

乌梅(梅实):止渴佳果

 我国特有的名贵花果

 疲惫之师望梅止渴

 炮制加工始成乌梅

 酸敛“主下气”,生津止口渴

 涩肠止痢,利胆伏蛔

 乌梅外治蚀恶肉

 梅苏丸生津解暑

 知梅学究刘鸿恩

 食用佳品酸梅解暑

 说说梅花可药用

 餐食梅花有范儿

 【经典复习】梅实 本经中品

大黄:药中将军

 将军美名誉大黄

 多方功用通古今

 通腑泻热解毒之用

 下瘀血治诸血证

 “安和五脏”可益寿

 占代名医善用大黄

 近现代善用大黄的名医

 宫廷御医善用大黄

 耶律楚材独取大黄

 大黄现代研究专家

 汤鹏因大黄致死案

 对外贸易说大黄

 外国人眼中的大黄

 大黄知识再扩充:箱黄以泻

 【经典复习】大黄 本经下品

白及:连及而生

 美丽白及又入药

 内外止血功效卓著

 死囚传白及效方

 诸多外用外治功效

 美容面药入白及

 自及补肺治肺痨

 自及栓塞治疗肝癌

 【经典复习】白及 本经下品

苦杏仁(杏核仁):誉满杏林

 杏林自古美名扬

 杏花杏果联想多

 医之果肺经良药

 肺疾食治选杏仁

 “麻黄一杏仁”药对

 消导“下气”可润肠

 主“产乳,金创,寒心,贲豚”解

 可治胸痹轻证

 食用佳品甜杏仁

 饕餮解馋饮杏酪

 苦杏仁有毒宜防

 从杏仁再说食杏

 【经典复习】杏核仁 本经下品

连翘:采果黄金条

 春日花开识连翘

 连翘药用有单方

 连翘配伍两药对

 连花清瘟用连翘

 “连翘连着母亲心”

 镇吐止吐君识否

 连翘茶的故事

 【经典复习】连翘 本经下品

香榧(彼子):珍果千年

 香榧果怎能没故事

 这儿玉山果,那儿蜂儿榧

 占树之最香榧王

 香榧突然增产记

 药用更有故事说

 香榧果的西施眼

 香榧驱虫述占今

 【经典复习】彼子 本经下品

试读章节

补心气益智安神

《神农本革经》谓人参“止惊悸,……开心益智”,其治疗心悸、失眠、健忘等症,有补气安神益智之效。现代临床也证实了人参应用于心脏疾患的确切疗效。就其治脉律异常而言,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不仅能使脉数变慢,也可使缓脉变快,还能使脉律不整得到恢复,这是其他中西药物所无法与之媲美的。

在唐代以后的方书中,用人参补心气以安神益智的应用逐渐多见。如《备急千金要方》定志丸,以人参配茯苓、菖蒲、远志各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日三次,洽“心气不足,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匆匆喜忘”。同书尚有人参丸、大定心丸等主治心虚惊悸、恍惚不安,方中均用人参补心气、安心神。

用人参安神益智的著名成方如,人参配黄芪、白术、远志等组成的归脾汤,治心脾两虚,惊悸健忘,疲乏无力等症,现今对抑郁型神经衰弱有较好疗效;用人参配生地黄、丹参等组成的名方天王补心丹,治疗心肾不交,心烦少寐,惊悸不安,口舌干燥者,现今对兴奋型神经衰弱的治疗效果很好;均颇为临床常用。

说到人参安神益智,不妨提及“人参状元”翁同龢的故事。

两代帝师翁同稣(1830~1904年)在晚清史上声名显赫。他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先后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任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人们却有称他为“人参状元”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翁同龢当年之所以能在殿试中一举夺魁,在咸丰六年得中状元,除了靠真才实学外,他随身携带的两支人参也功不可没。

在这里必须提到与翁同龢在咸丰六年的同榜进士孙毓汶,他是山东济宁人,字莱山。孙毓汶与翁同龢是咸丰六年的同榜进士,翁同稣是状元,孙毓汶屈居其后,为第二名榜眼。

孙毓汶的家世十分显赫,其祖父孙玉庭为清朝的大学士,父亲孙瑞珍为尚书,兄长孙毓桂为道光二十年(1840年)状元。

翁同稣的家世,与孙毓汶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后为同治帝师。翁同稣的长兄翁同书是道光二十年(184~)年)进士,授了翰林院编修,曾任安徽巡抚;翁同龢的二哥翁同爵,曾任陕西、湖北巡抚,时称翁家“一门四进士、一门三巡抚;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父子帝师”。

翁同龢与孙毓汶都极有才华,均为时人所称道。咸丰六年的殿试,志在必得竞争状元者,其实就是翁同龢与孙毓汶这两人。孙家为了让孙毓汶独占鳌头,能与孙毓淮成为“兄弟状元”,但又生怕状元会被翁家抢去了,因此便生出一计。

当时,凡赴试者离殿廷较远的,在殿试前夕,多寄宿在朝门附近。翁、孙两家都是显宦,又是世交。孙府在皇城附近,而翁家距离较远。

殿试前夕,孙家特邀翁在府中住宿。晚饭后,孙父孙瑞珍即嘱咐儿子孙毓汶早些睡觉,以便翌日有充沛精神参加殿试,自己则以长辈身份对翁同龢殷勤款待,频频劝酒。席散之后,孙瑞珍又邀翁同龢到他书斋里,把殿试的规例不厌其烦热心地给以详加指点,直到深夜,才让翁同龢回房休息。此时,孙毓汶已然酣然入梦,在梦中养精蓄锐。

翁同稣刚上床,孙瑞珍又暗中派人在翁的住房四周大放爆竹,一直放到天亮,使翁不能稍息片刻。翌日进入试场,翁同龢觉得全身无力,昏昏欲睡,心想这回殿试绝无夺魁希望。正在无奈之际,忽然想起随身带有两支人参,遂马上放入口中咀嚼。如此,方使得翁精神充足,执笔直书,幸无败笔。多亏得两支人参救急提神,终使翁同稣高中状元。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于是有人传称翁同稣为“人参状元”。

P64-66

序言

研读本草入戏深

读本草犹如看戏、看大戏,而且是看精彩大戏。翻翻《神农本革经》《本草纲目》这些经典的本草著作,了解一些本草知识,绝对称得上是观看历史最为悠久又最为现实、最具有特色而且又最富有意蕴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彩大戏!

翻开《发现本草之旅》一书,一味味中药,鲜活的主角,分别登场,各展才能。在此简要回答以下三问。

本草是什么?

本草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是一门博学的学问。

如此说来,会不会令涉猎本草的门槛儿很高呀?

这儿给出肯定的回答:不是的,绝对不是的!这是一门极易入门的学问。古人在吃不饱、穿不暖、生存极其不易的极端艰苦生活状态下,认识自然,认识人体,认识疾病,以“人学”的大视野,慢慢、慢慢地发展了这门学问。如果有太高门槛儿的话,该等待、又等待,直到社会、生活、科技、文化发展到具备相当条件后产生才对。那令我们充满自豪的中医学、中药学的悠久历史又该从何处走来呢?真实的历史情形显然不是这样的。原始、简朴的条件,直观、类比等方法,是它产生的前提与条件,谁都不能否认,它就是从极简单而开始的。那它能有多高的门槛儿呢?

那么,我们现在就定义,本草是一门生活需要的学问。是的,你只需对生活充满认识的希望,就可超越关注本草学的门槛儿。你说,这样的门槛儿是高还是低呀?

四季寒暑交替,物我生长壮老;花草树木,根叶花实;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常识,物我互观,取类比象,构成了本草学的认识对象与说理工具。懂一点博物学有助学本草。或学本草有助博学多识,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可以从一些极普通而又常见的对象,开启发现本草之旅的首站:春天梅花开,秋天菊花开;甘草味甜,黄连味苦;白芷白,枸杞红;人参补,大黄泻;乌梅果,白及根;杏仁苦,榧子香……举例的这些“角色”构成了《发现本草之旅》首卷的内容。

诸君又怎能不得识这本草的学问呢?那可是极好玩儿而又极有趣的。实用而又视角广阔,它是文化极其深刻,它是生活极其实用,它就是这么一门专门而又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入门不难,开卷有益。你不用有任何的怀疑,翻开它吧,这会是一次轻松有益的文化之旅。

研读本草为什么?

有人说走出去,是为了诗与远方。

这应当是远大的理想。不仅要有诗与远方,也要有生活的苟且。

本草学中有诗与远方吗?有的,但它更有“生活的苟且”!研读本草,完全可使它成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生长壮老已,物我两相宜,最该是人在生活中的“苟且”。与生命中的疾病做斗争,是至为重要的人生“苟且”。人类认识疾病,基于人类认识自然与认识人类自身的方方面面。由之,本草学从容易起始,又需要从易走向难。需要从认识表象到认识本质,需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需要从普遍上升到哲思。

如此说来,研读本草,可以让我们从近处的“生活苟且”走向“诗与远方”。而从本草的辨识上升到治病祛疾,寻求健康,完备人生,进而得求哲学的思考而得闻天下大道。我们沿着古人的认识之路,重走本草之旅,既有助实用,也能获得最深刻的哲思。

“天下之道不可不闻也,万物之本不可不察也,阴阳之化不可不知也。”

这是1977年在安徽阜阳双古堆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墓中出土的汉代竹简《万物》之所言。

阜阳出土汉简《万物》,内容是古人讨论药物的药性、疗效及采药方法的。文章一开头讨论的不是药物本身,而是人类认识终极的问题——

“闻天下之道,察万物之本,知阴阳之化。”

本草是实用的,它能够为人类解决一定的难题。本草又是精神的。它像一篇篇亘古的日记,记录下古人与后世或同或不同的奇思妙想。里面或有大智慧与大哲理。研读本草可以无用,更可以有用或有大用。其大用,在这儿值得强调,“闻天下之道,察万物之本,知阴阳之化”,这也是我们研读本草的深刻目的之所在!

为什么要开启我的本草之旅?

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医药高等院校,系统学习了中医药学专业知识。完成此基础的本科学习后,未曾跨出过学府的大门,而是成为一名中医药学术期刊的出版工作者,得以一直从事中医药文化与学术的交流与传播,少有旁骛。

既以中医药学术出版为本业,自需翻阅三坟五典,拜读大医明言,聆听高层论坛,细悟硕博论文,详参硕导、博导们的教诲。非师一人,难专一点。师法多为学博,浸淫久求入深。致力于中医药传统文化及本草学等的继承与发扬,三十余载,持之以恒,所学所识,也是基于积累使然。回想起来,是当年的《劝学》篇给予我的激励仍在耳边念念不忘:积跬步以致千里!

时逢盛世,民族复兴。大国崛起,文化昌明。中医药文化的自信,使我满怀信心,开启这播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燎原之火的本草之旅。

“人皆言梦我亦有,愿为中药代言人。”我欲为较常用的那些中药品种,逐味为其立传万言。此目标不可谓不大,不可谓不巨,不可谓不难,不可谓不艰。然而通过这些年来已经的起步与坚持,已经有了一个可见的基础,既已迈步,终不回头。我不把其视为终点、磨难与辉煌,而是视为过程、享受与充实。如此则可不急不躁,就慢慢地来做它好啦。

这些常用的中药,也是一片江湖天地。匡扶正气,驱逐病魔,这些药材中的天昱星、地熬星们,它们当中有将有相,有阴与阳,有刚烈似火者,有阴柔如水者,有急性子有慢脾气,如果给它们排出一百单八将的名号,不是也很好吗?我慢慢写来,读者诸君慢慢地读,甚至我更需要贤达之士的指导批谬。这些传承几千年的中药,在中医人的手中驯服如烈马变骏马,让它们继续得到传承与发扬,延续我们的文化,延续我们的实用,不仅为我们所用,更为全人类所用。

这样的愿景,这样的大梦,可好?

但是,矛盾的普遍性令我始终是清醒的。我深知:本草学是太过于高深的一门学问!而我的学识尚无比的肤浅与浅薄。我虽然不惜将习作奉于贤达以求教,或者就让我回到起始陪刚入门的新人再次出发。但书中究竟有哪些是我“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败笔呢?对此。我个人无法给出答案。路漫漫其修远矣,我欲登高以望远。面对千古学问中那些一时难决的疑问,在前行的征途中,我有时竟有与诗人一样的感慨一“千古是非无处问,夕阳西去水东流。”

构思井成文于丙申、丁酉相交的那段时目

——丁兆平于山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