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寡妇血案/约翰·狄克森·卡尔系列/古典推理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约翰·狄克森·卡尔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约翰·狄克森·卡尔,史上最伟大的推理小说作家之一,举世公认的“密室推理之王”。其小说素以公平著称,线索隐蔽,解答惊人,具有超乎寻常的逻辑性、趣味性。他一生共设计了超过五十种密室,几乎每个都是构思精巧、无以复加;又兼其小说一贯具有的浓郁哥特风格,以及其谋篇布局的架构能力之强,自会让读者大呼过瘾,竞相传读。读推理,岂能不读密室;读密室,岂能不读卡尔!

本书即是他的一部推理力作。

内容推荐

神秘的宅邸,神秘的房间。

某夜,八名男子和一名女子轮流抽取扑克牌,点数最大者必须走进那个房间,独处两小时。

一名男子抽到了黑桃A,按规定进屋、上锁。其他人候在门外,每隔十五分钟就喊一次他的名字。每一次都听到了应答。

哪知两小时后,当他们开门走进房间之时,却只看见了一个死人。

一个因中毒而死了超过一个小时的人。

而这间杀人之屋,其名字赫然竟是——红寡妇。

目录

雾中的邀请

刽子手的宅第

黑门边上

死牌

太多不在场证明

无针之盒

又是一张黑桃A

死人胸上的护身符

传奇

吹箭管和腹语术

窗户上的人

消失的飞镖

l秘密抽屉

玛尔特·杜博特的椅子

最后的线索消失了

皮下注射器的针头

能送人上绞架的证据

洗脸池中的血

手铐

亨利·梅利维尔坐而沉思

试读章节

这是一个三月的晚上。迈克尔·泰尔莱思博士登上巴士时,必须承认,他那略微上了年纪的脉搏跳得远不如通常平静。准确地说,这个著名的哈佛大学英文专业“莱曼·曼诺特教席”的持有人,像小男孩玩海盗游戏时那样充满期待。

期待什么呢?他真该扪心自问。难道是期待这段轻拂衣袖,引领他随风而去的探险历程?这历险深藏在伦敦迷雾之中,迷雾如阴影般遮掩着一幅窗帘,一个声音,一位蒙面女子。她们如今不再蒙着面纱了,他以其特有的混乱而和善的方式思考着。他很清楚,以这种混乱而和善的方式,置身于书本之外的任何探险情境,他都会找不着北。然而,他却回忆起去年九月弓弦堡的那个案子,那次他干得并不坏。也就是弓弦堡一案,使他确信日常世界里别有古怪骇人的孔洞。他虽然年已半百,遭遇了危险,却发现这危险令人生快。这也就是今晚他离开肯辛顿温暖寓所的原因所在。他并不反对这桩愚蠢的差事,只要是差事本身就愚蠢,而并非他自己愚蠢。既然乔治知道他的嗜好,这桩事情也许根本就是个精心设计的玩笑。但在弓弦堡那次,乔治对恐怖的直觉倒是确有其事。

毋庸置疑,当天下午,乔治·安斯特鲁瑟走进泰尔莱恩的寓所时,一脸严峻。他们坐到壁炉边,泰尔莱恩再次发现他愁眉不展。乔治伸出手去烤火,他的粗外套吸了雾水,潮乎乎的,一顶走了形的帽子扣在他的脑门上。乔治身材五短,结结实实,长着一颗硕大的秃头和一张红润的乡绅脸。乔治是大英博物馆馆长,他是凭借其渊博学识,诡诈脑筋,以及如簧巧舌而赢得这一职位的。“你相信吗?”他开门见山,“房间能够杀人?”

泰尔莱恩给他来了一杯威士忌加苏打。泰尔莱恩暗暗寻思,如果不出所料,十有八九,这不过是乔治在漫步经过公园时,脑袋里所倒腾的某种哲思玄想的巧妙开场白。向后摊坐开,这个修长纤弱的男子半闭双目,准备来斟酌品味一番博词雄论。乔治瞪了他一眼,面露愠色。“少来,”他劈头盖脸地讲道,“我知道你打算说什么。你准备说‘让我们先界定我们的概念和研究方法’诸如此类的学术套话。而我说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字面意思。你相信房间能杀人吗?”

“房间,”泰尔莱思说,“还是房间里的什么东西?”

“你的思路,”乔治哼了一声,“直接跳到鬼故事那儿去了。我才不是讲鬼故事,我所说的东西跟鬼可一点关系也没有。另一方面,甚至也不是什么杀手之类的人为作用。说得更准确点,你相不相信,某个房间带有致命的属性,只要有人孤身进去待上两个多小时,他就必死无疑。”

泰尔莱恩那干涸、好奇、不知餍足的大脑的某个角落被触动了,他一边狠抽烟斗,一边斜瞥他的同伴。乔治此时正坐在壁炉前,胖手指环握酒杯,突出的红润前额上愁眉紧锁。“一年前,”他缓缓回答,“我肯定会说不,但现在我宁愿不表态。接着说,这人是怎么死的?”

“嗯,大概是因为中毒。”

“大概?”

“我这么说,”这个准男爵回答的同时,把脖子蜷缩到外套里,仿佛想把整个人都钻进洞里去,“因为没人知道,这就是最具可能性的解释了。那房间最近杀人还是近八十年前,那时的尸检并不全面仔细,毒物方面的医学知识也不发达。‘死于晕厥,面色发黑’什么也不能说明。他们都是这么死的。总的来说,要点在于——”

“嗯?”

“房间里绝对没有任何种类的毒药。”

“别故弄玄虚,”泰尔莱恩把烟斗敲空,有点发恼,“有话直说吧。”

乔治爵士打量着他。“我可不光是动动嘴皮子,”他咧嘴一笑,建议道,“我准备带你去,让你亲自看。听我说,老小子,你还记得半年前我和你在火车车厢里曾经谈过的话吗?那时你第一次到英国来度假。你抱怨你的生活平淡乏味,缺少惊险刺激。那时我问你:‘你说的惊险是啥意思?难道是指一些罗曼蒂克的方式?你是说一个斜眼看人的女冒险家,身穿貂皮大衣,突然潜进这个车厢,并对你轻语“方块六——午夜北塔”或类似的扯淡?’当时,你用最严肃的态度回答我说……”

“当时我说,我估计我想的就是这个,”泰尔莱思茫然附和道,“但那又如何?”

乔治爵士站了起来。“那么我要给你一些明确指示了,”他说道,带着一种决绝的语气,“随便你听不听。按照惯例,我只有一个条件:不要提问。清楚吗?”那双小而锐利的眼睛向泰尔莱恩眨着,“很好。今晚,尽你所能在最接近八点时搭上沿皮卡迪利大街走的巴士,在克拉吉斯街下车。你要穿正装,不要忘了。然后,你从克拉吉斯街走到柯曾街。准八点时,你将走在柯曾街的北侧,在克拉吉斯街和伯尔顿街之间的这个街区……”

……

P1-4

序言

《红寡妇血案》

导读

◎程佳客/文

关于H.M.

1935年发表的《红寡妇血案》是H.M.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另两部是《瘟疫庄谋杀案》和《白修道院谋杀案》)。两年的时间,约翰·狄克森·卡尔在三座古老怪异的宅子里策划了三幕连续谋杀的好戏,把个性侦探H.M.推上舞台。

在《瘟疫庄谋杀案》中姗姗来迟的H.M.,只不过是个雏形。他有着丘吉尔的外形,有炸药桶一般的暴脾气,性格有些无厘头但又令人感到可靠。这样的H.M.到了《白修道院谋杀案》时已经从头至尾挑大梁了。

他的口头禅“滚开”、“哼——呸!”等渐渐开始深入人心,古怪滑稽而又不失睿智,言语间充满哲理,让人肃然起敬。

相比前两部作品,《红寡妇血案》在人物塑造方面略显单薄,除了冒几句口头禅之外,并无惊人之举,也许卡尔觉得张扬乖戾的性格点到就好,来日方长呢!

至此,H.M.算是站稳了脚跟,静静等待在“犹大之窗”中步入辉煌。

当然了,想要体会H.M.令人忍俊不禁的性格,最好还是通过《女郎她死了》、《爬虫类馆杀人事件》等卡尔中后期作品来传递信息。因为在这个时期,卡尔已经无所顾虑、全力塑造独一无二的老顽童H.M.了。

关于历史

约翰·狄克森·卡尔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作者,这不仅是指他本人讲故事,同时他也愿意让自己小说中的人来讲故事。

尽管这样,《红寡妇血案》里的“故事中的故事”却是我读过的最精彩的一个了。

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从巴黎人民起义、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轮流执政,到路易十六被砍死在断头台下,交织了政治、爱情、冒险、悬疑和恐怖,令人热血沸腾的革命配上那一丝丝扎入内心的恐怖经历,荒诞不经又诙谐幽默。

如此详尽地交代一件案子的背景,本来是令人感到枯燥的事情,但辅以吸引人的历史事件,既哕唆,又不让人嫌冗长,可以说半本书的精华都在于此了。

“红寡妇”这个称呼的来历,早在阿瑟·柯南·道尔的某篇歇洛克·福尔摩斯的故事中就出现了。《波希米亚丑闻》一案所提到的“阿恩沃斯城堡‘红寡妇奇案’”,后被柯南·道尔的儿子亚德里安·柯南·道尔写进了《福尔摩斯的功绩》一书。巧合的是,这本书的另一个作者正是卡尔。这也算是一种宿命之缘吧。

关于较劲

一些有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本《红寡妇血案》和“古典推理文库”推出的另一部名著《分足先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极其相似。

多年来连续死人的两间房间、想打破宿命的两拨人、抽牌仪式、被监视着的房间、定时或不定时反馈、又和宿命搅和到一块儿的两拨人……

推理小说时而推陈出新,时而也会和前人的作品碰撞擦出火花。有时候,小说家会采取挑战(譬如《爬虫类馆杀人事件》)或致敬(譬如《九九神咒》)的方法,来对自己喜爱或尊重的作家表达心中敬意。

海伦·麦克洛伊的《分足先生》是不是向约翰·狄克森·卡尔的《红寡妇血案》致意,此事我们不得而知,但其形式相似若此。总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做做比较,未尝不可。

两起案件的核心都是密室杀人,而且密室外面都有人监视。两次试验都出现了发信号的交流方式——《红寡妇血案》是应答,《分足先生》则是摇铃铛。

可以说从密室到应答,各个方面两部作品全不相同。

要说孰优孰劣,不仅是单纯的解答问题,还得把时间因素考虑进去。

《红寡妇血案》是1935年的作品,《分足先生》是1968年的作品,前后差了三十三年。这不是简单的三十三年,在这三十三年间,欧美推理小说由兴至衰,经历了巨大的起伏动荡。无数优秀的作品诞生,精妙的诡计被开发殆尽,各种写作手法无一不被尝试。大师们已经把推理小说写得炉火纯青。但凡出手必是精品。这就像现代篮球和乔治·麦肯那个时代之间的差距一样。

相比《红寡妇血案》,《分足先生》有着更紧凑的情节、更出彩的诡计,这些都是时代所赋予的。

因此,虽说《分足先生》比《红寡妇血案》更符合现代人对推理小说的审美,但后者必然是一部能承前启后的经典,此事毋庸置疑。

关于1935年

这里要说的1935年,并非单纯的1935年,而是以1935年为轴心,包含前后那几年的一个时间段。

在这个时间段里,约翰·狄克森·卡尔由初露锋芒的小子,渐渐成长为“密室之王”,发表了《瘟疫庄谋杀案》、《白修道院谋杀案》、《三口棺材》、《燃烧的法庭》、《犹大之窗》、《歪曲的枢纽》等传世经典。他事业上的成功和创作上的井喷绝非偶然——因为,这一期间,其他推理小说大师们也正经历着他们的高峰期。

“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发表了《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无人生还》等举世闻名的作品。

埃勒里·奎因的“国名系列”和“悲剧系列”告一段落,正在向另一个领域求知探索。

古典推理小说最辉煌的时刻就在于此,这是一个一朝点燃便让推理小说放射光芒数十年的年代。

书评(媒体评论)

现今的侦探作家很少有作品能困惑我,但卡尔总能。

——阿加莎·克里斯蒂

卡尔确可跻身英语系国家继爱伦·坡之后三四位最伟大的侦探小说家之列。

——著名推理小说评论家爱德蒙·克里斯宾

若克里斯蒂是推理界天后,那卡尔就是天王。

——藩名推理小说评论家、作家安东尼·布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8: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