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半生流离半生爱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作者 雒尘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宋神宗元丰七年甲子,公元1084年。

也许是一个春末,乍暖还寒的时节。一声婴啼惊破北宋长空,叩醒了明水小镇长久的静寂。

一个小小的婴儿,带着对人世的未知懵懂呱呱来到人世。对于身处的一切,充满着惶然的新奇。

彼时身为郓州教授的李格非,并不能得知这个小小女娃此后人生历经的曲折流离。他未能得知她此后会有令世人瞩目的奇文佳句流芳千古,亦未能得知她会成长为与李后主齐名的一代词宗,他更无法想象在近千年以后,这个孩儿的姓名会在域外被赋予于另一星球之上,史无前例。

他只是如同所有初为人父的男子一般,怜惜这个上天赐予他的稚幼生命。

这个小小婴儿,她亦未能得知自己此后传奇动荡的一生。她只是用自身所有能够知觉的能力来感受这初至的世间,陌生而茫然。

热闹欢庆的李府书房内,喜得千金的李格非正挥毫为新生女儿择名。提笔落墨间,一代旷世才女的传奇一生便由此徐徐展开。

她,便是后来让整个南北宋都为之惊艳的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

李清照,一个清新温婉的名字,一个惊动世人的名字。一个让人读着便生起莫名清愁的名字。

是年,夏大举攻宋。

冬十二月,司马光完成巨著《资治通鉴》。

似乎这一切,都在隐隐昭示着这个小小婴儿传奇而动荡的一生。

易安出生后不久,生母便与世长辞。母亲李王氏生平不详,只知善文章。

在易安周岁时,父亲远赴京师补任太学录。她就这样被孤单地留在明水镇,在伯父伯母的照看下,一天天长大。

门前的长草岁岁枯荣,梁间的燕子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春花秋月的流转间,小小的孩儿慢慢地长成。

时至七八岁,父亲因专心著述,文名渐显,遂被升任为太学正,得赐屋舍。直至此时,她才得以来京与父亲一同生活。

当是居住京师的期间,她认识了父亲的挚交——前辈晁补之(其时晁补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因而开始了跟随之学诗的生涯。而晁,更是时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及才华。

而后不久,父亲续娶了名门之后王氏,亦即是《宋史·李格非传》里所日那位:“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

与双亲一同生活的少女易安,眼前的世界才真正地生动丰富起来。因了双亲的才学熏陶,小易安得到了最好的言传身教。她并不如同其它闺阁小姐般热衷女红针织之事,反而最喜流连于父亲大大的藏书阁中。

父亲供职太学院,自然藏书丰富。小小的她便得以在这里大量地阅览前人著作,接受知识的浸染。她天性灵慧,接受与理解能力超乎常人。年纪尚轻便几乎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同龄男子都无人可及。

随着时日渐进,她的才情开始显山露水。研文习诗谈曲论词,她每有新颖独到观点;品史实人物又豪迈大气,且多有令人称奇之论述。她亦开始尝试创作,于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可深入浅出形意自如,诗词习作,都颇得父亲好评。

据闻在她少年时,与李格非同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张文潜,曾就著名的《大唐中兴颂》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

此诗后来曲折传入深阁绣户,被小易安听得。她灵感一动,便提笔与之对和。

于是,便有了被称为“奇气横溢”的两首长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问世。在诗句中,她吊古讽今,并主张汲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教训,以诫劝后世。其搏通的史识以及出众的典故运用,在这两首诗中崭露头角。

此二诗一出,便让外间文人为之躁动不已,纷纷感叹“李家有女堪传业”。P3-5

后记

终于结稿,搁笔之际,心下仍有犹疑。

总觉得还是有缺省,还是可以再补充,却又不知道空缺在哪里。这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又是来自于哪里。

于是,不断地回头寻觅,不断地再三检索。可是无论如何修改增添,那种怅然依旧,患得患失依旧。

后来方明白,这种“忧患得失”,只来自于她。

来自于她,无法用简单字句概括的身世以及作品赏析。更来自于她“明明无心唱歌,却又生生拨断琴弦”的清淡深刻。

她仿佛,总在漫不经心间,便营造了让人沦陷的无限缠绵。

这般纠结,便如同后人对她所评论的那般“词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而到了干百年后,同样敏感的执笔女子心里,便又缠绕了一层。

于是,终不能尽心。

关于这本书,它还有许多不足。

比如,现在公认的易安作品系年难的问题。在写作过程中,亦让小女感觉到无比的纠结。遂搜集了无数的资料,几乎览阅了带着强烈贬意的流言蜚语。

其实在宋代,再嫁之事并不如同这些记述中那样如此不堪。真正通情达理的宋人,亦并不以女子再嫁为非。如范仲淹的母亲便是再嫁之身,其母子依旧受到人们的尊重爱戴。

然而在这些后人记述中,不但没有对易安后期遭遇的不幸给予公正的记述及评论,许多人还对易安“再嫁非类”出言不逊,冷嘲热讽。更有甚者,以声讨的姿态来记述之。

他们多是身负盛名抑或才华横溢的才子,但他们对于易安的认知却未及对待她的作品那般清醒深入。他们从未理会及探讨过这玲珑女子柔软干净的内心,却只一味以陈旧腐朽且坚硬冰冷的

“卫道士条约”来对其严加苛责。而他们的言论,也影响了后来见得他们记叙的人对易安的看法,以致惹起更多争议。

也许易安也从未想过,自己身后除了万千盛名,还有如此多的是非纷争。

幸而,她不用再去身受。她所有的封藏,都只留给心有灵犀之人。只有懂得,探访才能发生。

因此,这不仅仅是一本书。

它是一场探访,是一场灵魂与灵魂的交流。来自于无限,来自于永恒。来自于心与心的敞放与接纳。

它来自于一个干百年前的女子,与一个千百年后的女子之间,一场静谧的心灵对话。

那是一瞬间的火花乍现,碰撞,而后消逝。开始于虚无,结束于虚无。

但是它来过,默然而欢喜。所有能够找得到的易安研究集、漱玉词集,以及各个版本的校注本,希望能够以此求得最详尽的作品以及身世背景资料。

其次,就是因年代久远,易安词中的某些字节,亦因各收录集而有所不同。在本书中,多采用现今最通俗流传的版本。并尽量对其中争议较大的字句作出附注,以使赏析更为全面。

还有一点便是,因了各研究者的研究观点不同,使得原本就争议颇大的作品系年及背景更显扑朔迷离。于是小女在参阅过程中,对易安的生平事迹进行了无数次的校对思考,以寻得最接近真实的系年背景。

为了对作品能够进行更深入的解读,更反复地翻阅了《宋史》、《李格非传》、《赵挺之传》等史料。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到尽量多的,有关于李清照生时那一段年月的历史,以及从她身边人的一些作品及事迹中寻找哪怕点滴丝迹,以便能够将她的生平详列得更为精准,更为接近史实。

同时,在阅览了如此多的史料年表以及赏析传记之后,小女深感前人们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纰漏与偏见。

比如,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只将眼光停留在了漱玉词的表面,或者史实提供的背景表面,却少有人深入到她的生平,真正地去感知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有爱恨亦有计较的李清照。

自绍兴二十六年之后,相继问世了收录易安居士生平事迹及作晶的诸多集著。这些集著中,多收录了易安负面的一面,并且评论也极其失之偏颇。尤其对于“易安再嫁”之事,许多人都站在卫道士的立场对此进行了批判与贬损。

也许是“文人相轻”,又或许是因了“男尊女卑”的思想作崇。总而言之,在她逝后,与她的盛扬词名相伴的,往往是这些

于此书的最后,希望广大读者能够抱着客观而平和的心态,来善待这些记述中美丽珍贵的诗词与字节。

在这里,还要诚挚地感谢,所有撰著易安研究文献的各位前辈们。正因了你们的诸多用心,才让小女能够得到如此多的宝贵资料。如此,这本书才得以面世。

并谨请原谅,书中某些任性的观点及用字。如书中有小女及出版社未能发觉的错漏处(如错别字及标点符号,或有争议的史实及引用出处),请多包涵。

小女于此静候大家的批评指正。

是为记。

壬辰秋末,雒尘于广州。

目录

【引子】半生流离半生爱

【卷一】少年事

 一、佳人北方初长成

 二、小荷才露尖尖角

1.早熟的忧伤

2.“易安体”初露端倪

 三、赏心乐事谁家院

1.游玩记

2.少女心事

3.秘密的欢喜

【卷二】爱情伤

 四、良辰美景奈何天

1.待嫁心情

2.初婚的美好

3.风云乍起

 五、花自飘零水自流

1.两地书

2.相思怨

3.望断秋水终重见

 六、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1.闲居青州

2.最好的时光

 七、别有幽愁暗恨生

1.君心在别处

2.心生罅隙

3.冰释前嫌

【卷三】离人泪

 八、故乡北望泪沾襟

1.离乱

2.辗转逃亡

 九、此后生死两茫茫

1.生死相隔

2.伤悼

3.睹物思情

4.流离失所

【卷四】事事休

 十、寂寞江南掩风流

1.劫后余生

2.自怜身世

3.与自己对弈

 十一、物是人非事事休

1.于他乡终老

2.淡看人间悲喜

3.浮世清欢,梦一场

 十二、甚西风吹梦无踪

【索引】

1.《词论》

2.《(金石录)后序》

3.《打马图(经)序》

4.《(打马图(经))命辞》

5.《打马(图)赋》

6.《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7.《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8.《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二首并序)

【附录】李清流年谱

【后记】无心唱歌,却又拨断琴弦

序言

提笔良久,无字起落。思忖再三,又搁置。如此往复,终究不知从何处开始这段诉说。关于即将要执笔的这一大段文字,心内始终有一种隐约的不安。害怕自己的浅识短见,误读了那个清风明月下心思隐秘才情横溢的娉婷佳人儿。

平素爱感伤,尤喜清愁幽怨之词曲。若得了些熨帖心事的字句,便爱喜怜惜得不知以何种方式珍视,方可不负对其珍重心意。如今,面对眼前这些于千年前流落下来的长长短短的词句,便是如此纠结着,欢喜着,疼痛着。

那些字句,来自于千年前一个眉间凝愁的清静女子。她曾经用生命来体验了一场尘劫,赢得了千年流传。然而她心内的荒凉与悲伤,却始终无人可解。

也许有些人的存在,便是要来验证这人世里的种种劫数与苦难,而易安便是这样的女子。她身世明晰而命运多舛,国破易主、夫死家亡、再嫁又离、四处漂泊、寂寞终老。她的一生,经受了太多流离别伤之苦,亦历经了太多世间人事的无常。

她的一生,都在变数中起伏。她亲身历经了一场场无常的离乱,见证了这世间的最美好与最残忍。她拥有过最甜美的爱情,亦受到过最悲凉的冷落。她享受了最繁华奢侈的尊贵生活,亦亲尝了最孤苦潦倒的凄惨境况。

她的词作因此融透了对于生命、对于人情的感知与理解,婉约忧伤动人至深。而她的诗文则呈现出另一种心系苍生的悲凉,感时咏史皆大气阔朗铿锵铮然。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让那个时代的人都为之动容叹奇。

如果岁月安好,也许刚柔并济的李易安不会出现在这纷乱世间,这世上只有一个心思慧敏、多愁善感的李清照,她揣着小小的心思与天生的才情,在诗词歌赋里闲雅安然地过此一生。

只可惜这个女子出生于一个动荡的年代里,她在动荡之中被世事一点点蚀刻,直至成为世间需要的一道夺目存在。她的生命,注定无法被命运安定放置。

命运的笔锋在易安的生命里,画出了一条明显的分割线,以此划开了她的上下半生,一半明媚一半凄伤。那条纹络横亘于清瘦的手掌之中,依随着生命线而行。那,便是她的爱情。

她是词作才女李清照,他是金石学者赵明诚。才子佳人,如花美眷。

如若年华无伤,他们本可以执手携老,清静美好地度过一生。却奈何,这人世难料,命运叵测。至爱,最后成了心头至伤。明诚,给予了她太多,爱或恨,喜或怨。

她的感情因他而生。那些情意,几乎贯穿了她一生的创作。她一心一意地跟随着他四赴奔走,纵使与他在一起时,她也总是处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不安定境状。

然而流离与漂泊都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曾经深爱依恋的那个人心里开始无法捉摸的易变与不定。当他开始站立于与她方向相异的彼岸远端,当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贴心开始变得遥远,她慌张无措,却一次次试图说服自己去原谅。原谅这世间的不完整,原谅人心的淡薄与善变。

而此生他对她作出的最残忍的事,却是他丢却了给予她的这一切爱怨,撒手人寰。留她一人独自流离人世,历尽人情冷暖世间善恶。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此后世间风月,再无人在侧执手相看。所有的风景,都不过成了生命的一场陪衬。

在明诚死后,易安将对他的无限爱念与伤悼频频诉诸笔端,更于晚年时忍受着心伤以及凄清境况,独自完成了他未竟的《金石录》,完成了许多惊世绝作。

只是这一切,那个人再看不到。而所有彼此之间发生过的未完成的,亦无须再论辜负或期盼。

秋深了,落叶凋花,万物开始荒凉。

这本书用了一个秋季的时间来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然后用了一个春夏季的时间来写作,后期修改与整理又用去了数月时间。转眼一年过去,时间又轮回到了开始着笔时候的深秋,它终于展现出清楚的模样。

那些字字句句相遇的时间,大多数是黄昏或者夜间,有时亦会在早醒或失眠的凌晨。偶尔写累了,便只是捧一杯热的柠蜜茶,推开桌面一大堆或古旧或新洁的关于她的研究资料,只安静地读她的词。

读词的时间,心里空旷寂静异常,如同在时间的漏缝中静赏一簇徐徐绽放的花朵。看着它们于你面前缓缓开出,不张扬不急促。却因了这样的寻常淡定,而更觉内容完全展放时候的风华绝代。

那样绝美的时刻,划破了所有时空的界限,仿佛写词的女子就这样出现在你的面前,与你轻轻讲述一路走来的悲欢。越过所有冰凉的时光,那个住在久远时光尽头的女子,安静地端坐于古雅的木窗下,为遥远时空的探访者留落下一路婉约含蓄的封藏,一路内蕴深远的欢喜与悲凉。

在这样的季节,开始与结束了这段探访。似乎最合宜,又似乎最不合宜。如此絮絮叨叨,只为能够探得那个已逝千年的女子内心里,隐约的一角旧事。

道不尽离情,诉不尽伤心。抚一行书句,落不尽泪滴。

良辰欺人花落去,转身天荒。昏灯处,回首不见君。

正应了她流传于世的最后绝作《声声慢》里之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在这个南方的秋暮之夜,追念曾经清风明月下,那一个落寞入骨的瘦削身影。

她曾经的美好与天真,曾经的期许与失望。

她有一个艳惊世人的名字——李清照。

内容推荐

雒尘编著的《半生流离半生爱》用最深情、最动人的讲述,为您婉约呈现一代词宗李清照的诗词与爱情之美。与您于历史遗章里,轻诉那一幕幕的远景旧事。浅尝那一些字节间埋藏的,被珍惜或辜负的心事情意。讲述易安在那些错落动乱的华年岁月里,拥有与失去的全部经过。越过所有冰凉的时光,那个住在久远时光尽头的女子,她安静地端坐于古雅的木窗下,为遥远时空的探访者留落下一路婉约含蓄的封藏,一路内蕴深远的欢喜与悲凉。

编辑推荐

雒尘编著的《半生流离半生爱》用了一个秋季的时间来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然后用了一个春夏季的时间来写作,后期修改与整理又用去了数月时间。转眼一年过去,时间又轮回到了开始着笔时候的深秋,它终于展现出清楚的模样。

那些字字句句相遇的时间,大多数是黄昏或者夜间,有时亦会在早醒或失眠的凌晨。偶尔写累了,便只是捧一杯热的柠蜜茶,推开桌面一大堆或古旧或新洁的关于她的研究资料,只安静地读她的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9: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