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①:“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②!吾甚栗之。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③。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④,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⑤!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⑥!”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⑦。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⑧。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⑨。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⑩。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大至则多奇巧⑾: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大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夫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第然,于是并生心厉⑿。克核大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⒀。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⒁。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⒂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⒃。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⒄!”
译文
叶公子高将要出使齐国,向孔子请教说:“楚王交给我极为重大的使命,而齐国对待外国使者总是表面特别恭敬而实际上推脱怠慢。一般人我都感化不了,何况对待诸侯呢!我很是害十白。先生曾经对我说过:‘凡事不论大小,不合乎道而有好结果的是很少的。事情如果办不成,就一定会受到惩罚:事情如果办成,就一定会忧劳成疾。无论成功或不成功而事后没有祸患的,只有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我平常只吃粗粮而不求精美,烧火做饭不求清凉。如今我清晨接受使命而晚上饮喝冰水,我一定是内心有火焦灼吧!我还没有实际办事,就已经阴阳失调患了病。假如事情办不成,我必会遭到人君的惩罚的。这是双重的祸患,为人臣子的我实在是承受不了,您可以教导我吗?”
孔子说:“天下有两个足以为戒的大法:一是天命,一是道义。做儿女的敬爱双亲,这是自然的天性,是无法从内心解释的;臣子侍奉国君,这是人为的道义,天地之间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不会没有国君的统治,这是无法逃避的现实。这就叫做足以为戒的大法。所以侍奉双亲的人,无论什么样的境遇都要使父母安适,这是孝心的最高表现;侍奉国君的人,无论办什么样的事都要让国君放心,这是尽忠的极点。注重自我修养的人,悲哀和欢乐都不容易使他受到影响,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做臣子的原本就会有不得已的事情,遇事要能把握真情并忘掉自身,哪里还顾得上眷恋人生、厌恶死亡呢!你这样去做就可以了!
“我再把听到的一些话跟你讲讲:凡是国家问的交往,对于较近的国家要用信用来维系友好关系,对于较远的国家要用语言来建立友好关系。而语言来结交一定要派使臣去传达,而传达两国君主都高兴或都愤怒的话,是天下最难的事情。两国国君喜悦时的言辞多有溢美之词;两国国君愤怒时的言辞,多有溢恶之辞。凡是过分的超出实际的言辞都是不真实的,不真实的东西就没有诚信可言,不诚信的传言就会让使者遭殃。所以格言说:‘要传达真实不妄之言,不要传达过分不实的言辞,那么就差不多能够保全自己了’。
“况且以智巧相争的人,开始明争,到后来则暗斗,太过分了就施阴谋诡计;以礼饮酒的人,开始规规矩矩,都后来则迷乱混醉,太过分了就淫乐出丑。什么事情都是如此,开始彼此谅解,都后来则相互鄙视;做事情往往开始简单,到最后就变得困难了。语言,好比捉摸不透的风波,传达语言的人,自然会有失实的地方。风波容易兴起,失实很容易陷入危境。所以愤怒的发作往往没有别的原因,只是由于花言巧语和片面之词造成的。被逼入死地的野兽,会发出特别的吼叫,怒气发作,会产生伤人的念头。大凡过分苛责,必会产生不好的念头来应付,而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假如做了些什么而他自己却又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谁还能知道他会有怎样的结果!所以格言说:‘不要改变所要传达的指令,不要强求事情的成功。超过正常的尺度,就是犯了夸大失实的错误’。改变指令,强求成功,都会把事情办坏。好事的成就需要很久的时间,而坏事一旦出现再改过来也来不及了,这可以不慎重吗!至于顺应自然而使心志自在邀游,一切都寄托于无可奈何以养蓄神智,这就是最好的办法。有什么必要作意回报!不如原原本本地传达国君所给的使命,这样做有什么困难呢!”P54-56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庄子·内篇·逍连游第一》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内·篇·人世间第十》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隹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凡此,我们称之曰“国学”,其目的在于与非中华文化相区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国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
概而言之,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国学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国学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昙花一现,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国学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国学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决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学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知识思想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国学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法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崇尚国学,学习国学,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从“国学热”这个词汇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为一定时期国学教育的缺失,才会有国学热潮的再现。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骛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社会人群的国学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国学经典”丛书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国学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本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事中国文化史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年,对国学文化及国学教育亦可谓体晤深刻。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搜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这套丛书集传统文化于一体,涵盖了读者应知必知的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丛书尽量把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演绎,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内核,力图使国学的现实意义更易彰显,使读者阅读起来能轻松愉悦和饶有趣味。虽然整套书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是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来完成该丛书的。希望读者能感受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
陈才俊
《庄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庄子》共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是中华民族丰厚的思想资源与哲学宝库,它蕴涵着深刻的智慧,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庄子》,我们怀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愿望,精心编著了《庄子全集》一书。本书汲取了其他《庄子》版本的精华之处。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品庄悟道、集评等五大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力求以详细、准确而有盎的阐释。展现出《庄子》书中灼人的智慧之光,使人们的心胸和头脑变得清新丰盈起来,给其心灵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从而指导人们如何更好地生活。
一本具思想性启发诡辩性的道家圣典!
《庄子》一书汪洋恣肆,不但是道家学派重要的著作,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思维。
李白称誉它为“开浩荡之奇言”,黄震推崇它是“千万世诙谐小说之祖”,金圣叹的《十才子书》,在选出中国十大杰出文学名著时,就首列《庄子》。
本书注释全,翻译精,品庄悟道部分集思广益,集评部分博采众家之长,以现代人的视觉多方位地解读《庄子》,使人在耳目一新的同时,体会到其中深远的寓意,让您的心灵在充实过后获得丝丝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