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待旦集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李成俊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茅盾曾在澳门居留

香港电视台最近推出一部电视剧《子夜》,其中有些外景是在澳门高士德马路一间中学拍的。原著是作家茅盾的代表作。

茅盾即沈雁冰,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文化大革命前,担任过文化部长、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作家协会主席等职。他是浙江桐乡人,北大学生,早年在商务印书馆当编译。北伐战争前,他搞过工人运动,以后一直从事文学创作,终年八十多岁。

茅盾最初在《学生杂志》写稿,后来同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负责《小说月报》的编辑工作。接着在中共领导和创办的上海大学当过讲师。北伐期间,他在部队做过宣传工作,曾当过毛泽东的秘书,后又在上海任国民通讯社主编、在汉口任《民国日报》主笔等。

北伐结束,茅盾曾遭国民党当局通缉,被迫东渡日本。1930年,茅盾返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协助鲁迅创办《译文》。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茅盾同鲁迅曾联名打电报到陕北,向朱德、毛泽东祝贺。

抗战后,茅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辗转于国民党统治区和香港之间,先后为香港《立报》编副刊《言林》、为广州生活书店主编《文艺阵地》。曾应杜重远之邀,一度到过新疆担任新疆大学文学院院长,也到过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茅盾在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营救和帮助下,脱离险境,转至桂林和重庆等地。

说起来,茅盾居澳门有过一个小故事:据说茅盾自《子夜》问世后,声名甚隆,那时澳门有一间教会学校来了一位相当狂妄的中学教师,他上第一课国文时,就神气十足地问同学说:“你们看过茅盾的《子夜》吗?”不少同学应声答道:“都看过了。”教师又问:“那你们见过茅盾没有?”同学们流露出一片仰慕之情回答:“可惜得很,还没有见过。”教师大笑起来说:“你们有福了,我就是《子夜》的作者茅盾!”这一招,全班天真的同学都给他骗了。当然事情终归拆穿,结果这位“假茅盾”改口说是“开玩笑”。

战后茅盾得悉在解放区的女儿因难产病逝,心情难过,应邀来澳门休息,住在一位医生的家里,他同这位医生有点亲戚关系。当年澳门各报都没有新式标点符号,文字半文不白,句句黑点。香港出版《正报》《华商报》和《群众》杂志等进步报刊,不但一律禁止进口,连澳门唯一发行进步书刊的“惠记书店”,也被勒令停业。有人问茅盾对澳门的观感,茅盾感喟地说:“澳门没有文化!”

《子夜》内容描述30年代旧上海的腐化统治,一班官僚、奸商、流氓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在市场上投机倒把,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操纵金融,滥发钞票,造成通货恶性膨胀,物价疯狂上升。由于美国剩余物资大量倾销,工人为了改善生活,要求提高工资,举行罢工。小说集中表现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和软弱性,既受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但又压迫工人、压迫同业中的小企业。

1930年春,上海思想界有过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托派头子叶青、胡秋原以及陶希圣等吹嘘中国要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子夜》针对托派的言论,指出当时中国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更殖民地化,并没有也不可能走向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同时,在刻画工人罢工斗争中,小说批判盲动路线、冒险主义给革命带来的危害。

《子夜》从构思到写成,前后两年,全书塑造了大小七十多个人物,结构相当紧凑。有人说,小说有些地方是受左拉《金钱》的影响。

P20-22

书评(媒体评论)

澳门众多的写作人,从语言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里,坚守着文学,坚持文学书写,使文学的重要性在心灵深处保持不变,使澳门文学的亮丽风景得以形成,从而表现了澳门人的自尊和自爱,真是弥足珍贵。

从澳门文学丛书看,澳门文学生态状况优良,写作群体年龄层次均衡,各种文学样式齐头并进,各种风格流派不囿于一,传统性、开放性、本土性、杂糅性,将古今、中西、雅俗兼容并蓄,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而又色彩各异的“鸡尾酒”式的文学景象,这在中华民族文学画卷中颇具代表性,是有特色、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文学。

这套“作家出版社版”的文学丛书,体现着一种对澳门文学的尊重、珍视和爱护,必将极大地鼓舞和推动澳门文学的发展。就小城而言,这是她回归祖国之后,文学收获的第一次较全面的总结和较集中的展示;从全国来看,这又是一个观赏的橱窗,内地写作人和读者可由此了解、认识澳门文学,澳门写作人也可以在更广远的时空里,听取物议,汲取营养,提高自信力和创造力。

——摘自王蒙《澳门文学丛书·总序》

目录

艺海钩沉

 香港·澳门·中国现代文学——在“澳门文学座谈会”上的讲话

 茅盾曾在澳门居留

 萧友梅在澳门成长

 冼玉清教授二三事

 高剑父曾参加暗杀团

 关山月风采胜昔

 星光书店人民画报潘静安

 中商出版和澳门

 商务印书馆话旧

 记者的新闻报道

 扒格子

 话说“说话”

 名片

 谈“至情至圣”

 两情若是久长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

 真的不知道“鲁迅是谁?”

 鲁迅、曹雪芹的“笔误”

 读鲁迅的书

 鲁迅的葬礼

 鲁迅的著作和鲁迅的家

 学习鲁迅不断革命的精神——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

 关于鲁迅研究——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集字始自唐怀仁

 戏台联语

 粤剧浅谈

 李文茂“戏子”称王

 洪熙官是粤剧武打祖师

 关于《男烧衣》及其他

 从《小朋友》想到的

 丰子恺的漫画

 张乐平和《三毛》

 晨运颂

 菊花礼赞

 白发

 恩师教诲永不忘怀

 爱国情谊四十年——悼谭立明兄

 陈冰与达德学院

 黄达才其人其事

 剧团工作模范徐疾

 刘芳留澳话剧流芳

 黄新波有鲁迅风

 柳亚子治南明史

 叶灵凤和曹聚仁

 李化《花仔日记》

 卢敦高呼“打倒卢敦”

 何磊撕被单绘人像

 不整人讲真话

 我所认识的李翰祥

 “将军本色是诗人”

 乾隆与关羽——遥寄吴有恒兄

 谈“我也是胡风分子”

 欧阳山倡议“方言文学”

 欧阳山与《广州文艺》

 欧阳山续写《三家巷》

 苏晨挥笔斩江青

 “七君子”的争吵和友谊

 蔡元培三次结婚

 章太炎轶事

历史风云

 在迎接澳门回归的日子里

 澳门普济禅院与《望厦条约》

 何贤与霍英东的友谊

 霍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永远铭记廖公的教诲

 梁雪予先生说“如果……”

 葡京政变和澳门

 冯剑青的《西海颂》

 郑观应的改良主义思想

 林则徐不惜生死以利国家

 林则徐与澳门首次人口普查

 我与《华商报》的情意结

 《香港时报》的存亡和取向

 “纽约桥”青训班片段回忆

 回忆韬奋在东江的时候

 抗日空军澳门机师英烈记

书画天地

 《澳门回归纪念影集》序

 李鹏翥《澳门古今》序

 王文达《澳门掌故》序

 唐思《澳门风物志》序

 陶里《从作品谈澳门作家》序

 《孰忍一水隔天涯》前言

 《评陈水扁》前言

 《度尽劫波兄弟在》前言

 书画家寿星多——贺朱锵、关权昌、杨焯光、梁伟雄、朱佩凤五人书画展

 谭智生创作独辟蹊径

 甘恒国画展前言

 陈柏坚画展序言

 叶迅中《周游列国》序

萍踪掠影

 不许法西斯主义重演——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参观记

 德国对二战罪行进行反思

 华沙在废墟上重建

 捷克如何控制高通胀

 匈牙利有华侨一万人

 满怀激情游东北——北行小札之一

 参观“红楼”两展览——北行小札之二

 沈阳清宫遗迹——辽宁见闻之一

 辽阳古城人杰地灵——辽宁见闻之二

 大连鞍山风光一线牵——辽宁见闻之三

 美丽的大连港——辽宁见闻之四

 吊旅顺古战场——辽宁见闻之五

 第二次访“煤都”抚顺——辽宁见闻之六

序言

值此“澳门文学丛书”出版之际,我不由想起1997年3月至2013年4月之间,对澳门的几次造访。在这几次访问中,从街边散步到社团座谈,从文化广场到大学讲堂,我遇见的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越来越多,我置身于其中的文学气氛越来越浓,我被问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越来越集中于澳门文学的建设上来。这让我强烈地感觉到:澳门文学正在走向自觉,一个澳门人自己的文学时代即将到来。

事实确乎如此。包括诗歌、小说、散文、评论在内的“澳门文学丛书”,经过广泛征集、精心筛选,目前收纳了多达四十八部著作,暂分两批出版。这一批数量可观的文本,是文学对当代澳门的真情观照,是老中青三代写作人奋力开拓并自我证明的丰硕成果。由此,我们欣喜地发现,一块与澳门人语言、生命和精神紧密结合的文学高地,正一步一步地隆起。

在澳门,有一群为数不少的写作人,他们不慕荣利,不怕寂寞,在沉重的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心甘情愿地挤出时间来,从事文学书写。这种纯业余的写作方式,完全是出于一种兴趣,一种热爱,一种诗意追求的精神需要。惟其如此,他们的笔触是自由的,体现着一种充分的主体性;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于社会人生和自身命运的思考,也是恳切的,流淌着一种发自肺腑的真诚。澳门众多的写作人,就这样从语言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里,坚守着文学,坚持文学书写,使文学的重要性在心灵深处保持不变,使澳门文学的亮丽风景得以形成,从而表现了澳门人的自尊和自爱,真是弥足珍贵。这情形呼应着一个令人振奋的现实:在物欲喧嚣、拜金主义盛行的当下,在视听信息量极大的网络、多媒体面前,学问、智慧、理念、心胸、情操与文学的全部内涵,并没有被取代,即便是在博彩业特别兴旺发达的澳门小城。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花朵,一个民族的精神史;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品位和素质,一个民族的乃至影响世界的智慧和胸襟。我们写作人要敢于看不起那些空心化、浅薄化、碎片化、一味搞笑、肆意恶搞、咋咋呼呼迎合起哄的所谓“作品”。在我们的心目中,应该有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苏轼、辛弃疾、陆游、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曹雪芹、蒲松龄;应该有莎士比亚、歌德、雨果、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罗曼·罗兰、马尔克斯、艾略特、卡夫卡、乔伊斯、福克纳……他们才是我们写作人努力学习,并奋力追赶和超越的标杆。澳门文学成长的过程中,正不断地透露出这种勇气和追求,这让我对她的健康发展,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毋庸讳言,澳门文学或许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或许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正如鲁迅所说,幼稚并不可怕,不腐败就好。澳门的朋友——尤其年轻的朋友要沉得住气,静下心来,默默耕耘,日将月就,在持续的辛劳付出中,去实现走向世界的过程。从“澳门文学丛书”看,澳门文学生态状况优良,写作群体年龄层次均衡,各种文学样式齐头并进,各种风格流派不囿于一,传统性、开放性、本土性、杂糅性,将古今、中西、雅俗兼容并蓄,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而又色彩各异的“鸡尾酒”式的文学景象,这在中华民族文学画卷中颇具代表性,是有特色、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文学。

这套作家出版社版的文学丛书,体现着一种对澳门文学的尊重、珍视和爱护,必将极大地鼓舞和推动澳门文学的发展。就小城而言,这是她回归祖国之后,文学收获的第一次较全面的总结和较集中的展示;从全国来看,这又是一个观赏的橱窗,内地写作人和读者可由此了解、认识澳门文学,澳门写作人也可以在更广远的时空里,听取物议,汲取营养,提高自信力和创造力。真应该感谢“澳门文学丛书”的策划者、编辑者和出版者,他们为澳门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建设,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是为序。

2014。06。06

内容推荐

《待旦集》是李成俊先生已出文集的一个精选集,分“艺海钩沉”、“历史风云”、“书画天地”、“萍踪掠影”四部分,全方位展示了澳门现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成果,对研究现当代澳门文学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编辑推荐

《待旦集》是一部文化艺术类文集,分“艺海钩沉”、“历史风云”、“书画天地”、“萍踪掠影”四辑编排。作者李成俊是现任《澳门日报》董事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等。曾荣获澳门特区政府颁授的“金莲花勋章”、“大莲花荣誉勋章”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4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