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七十列传(上)/图说史记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西汉)司马迁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套《图说史记》将文言文全部翻译成白话文,并精心搭配了4000多幅生动的手绘插图,对难认、难解的字词作了注音,为一般读者扫除了阅读障碍。丛书以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了这部中华历史经典,全景式再现了华夏三千年恢弘的历史画卷。

本书为《图说史记》之《七十列传(上)》,由司马迁所著。

《七十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

内容推荐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之《七十列传》除《匈奴列传》、《大宛列传》、《西南夷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等记叙当时中国境内非汉族君长和外国君长统治的历史外,其他人物记述得非常广泛,包括贵族、官吏、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刺客、游侠、商人等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各种人物。在记述中,他偏重于个体人物人生得失的探究,表现出不同层面、不同性格的人物以及各自不同的命运,道理发人深省,令人感叹不已。《七十列传》的文笔挥洒自如,写法不拘一格,语言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成为后世文学的典范。

本书为上册,用通俗的语言、震撼的阐释展现三千年恢弘历史的全景再现,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人生读本。

目录

七十列传(上)

伯夷列传第一

管晏列传第二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伍子胥列传第六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商君列传第八

苏秦列传第九

张仪列传第十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穰侯列传第十二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孟子苟卿列传第十四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

乐毅列传第二十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试读章节

伯夷列传第一

学者们虽然珍藏了很多书籍,但他们还是信奉《六经》,并往往从《六经》中去考察真实可信的依据。《诗经》和《尚书》虽然有些残缺,但虞、夏时期的一些文献资料还是能考察清楚的。

唐尧将要退位时,用禅让的方式把帝位传给了德业丰厚的虞舜。虞舜让位给夏禹时,他先征求了四方诸侯和州牧的意见,然后由他们来推荐继任者。大臣们推荐了夏禹,舜就把禹放在帝王位置上进行了长期的考察。

禹施政几十年后,舜帝看到他大兴德业,功盖天下,这才把帝位传给了他。这充分说明社稷的至尊至重,王者大统非常人所能为;选任继承者是多么严肃和慎重的事啊!

可是一些杂记却说,唐尧要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以此为耻辱,不肯接受,于是出逃隐居了。还说夏朝时卞随和务光也不肯接受帝位,于是两人就投水自尽了。这些说法传奇色彩太浓,岂能与选任君王这种严肃的事相提并论呢?

太史公说:“我为了考察事实真相,曾登上过箕山,山上流行着这里可能还有许由坟墓的说法。

“孔子依次论列古代的仁人、圣人和贤人,像吴太伯、伯夷这样的人,孔子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记述。在我的听闻中,,许由、务光把‘义’贯彻到了极致,但经书里却没有关于他们的一丁点儿文字记载,我很想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旧恨,因而心中的怨恨也就很少。他们追求仁义,心中持守着仁义,他们还有什么可怨恨的呢?’但我对这种说法产生了疑问,为伯夷的想法感到悲哀,看到他们未被经书所记载的轶事后更觉得惊讶!”

传是释义经书的著作,传说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儿子。父亲要立叔齐为国君,但父亲去世后,叔齐却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不肯继承君位也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另一个儿子为国君。

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让国人老有所养,于是就一起投奔于他。当他们到了周国后西伯昌已经去世了,儿子武王载着父亲的木制灵牌,追尊父亲西伯昌为文王,带兵前往孟津,借着父亲的盛名在那儿会盟诸侯,准备讨伐殷纣。

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绳进谏说:“父亲死了不葬,却去发动战争,这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这能说是仁义吗?”

武王的护卫人员拿起了兵器想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阻拦说:“他们是有节义的人,不要乱杀。”就搀扶着让他们离开了。

武王平定了商纣,天下归顺了周朝,可伯夷、叔齐却认为以暴制暴是耻辱的事情,坚决不归顺周朝。他们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以采摘野菜、野果为食充饥。

他们忍饥挨饿,将死之时作了一首歌,歌词是:“我孤零零地登上西山啊,凄惨惨地采摘那里的野菜充食;以暴制暴的君王啊,丝毫感觉不到自己的错处。神农、虞、夏的时代已飘然逝去,茫茫乾坤我们在哪儿归宿?苍天啊,我将要死去,命运啊,竟是这样的孤苦!”就这样,他们饿死在了首阳山中。从这些记载看来,他们到底是怨恨呢还是不怨恨呢?

有人说:“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你向善,上天总是袒护着你的。”那么,伯夷、叔齐这样的人是善还是不善呢?他们一生追求仁义,修养品行,又怎么能够被饿死呢!

在孔子的七十名得意门生中,孔子仅仅称赞过颜渊好学,然而颜渊总是穷困潦倒,粗茶淡饭也难以为继,而且过早地去世了。难道老天竟是这样袒护着向善的人吗?

盗跖整天滥杀无辜,把人的心肝当烤肉吃,真可谓暴戾恣睢!他聚集党徒几千人横行天下,无恶不作,这样的人竟然长寿而终,他究竟遵循了什么道德呀?这些都是很有说服力的例证啊。

P2-5

序言

史苑奇葩——《图说史记》丛书含苞欲放。在该书付梓前夕,歌民、歌文先生约我为该书作序。细细品读,我悟出八个字:功莫大焉,可喜可贺!

西汉王朝是继秦王朝之后在中华大地上建立的又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汉承秦制”,却吸取了秦王朝“仁义不施”的教训,采取无为而治和与民生息的政策,从而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经济的发展、国力的雄厚、疆域的开拓、社会的稳定,以及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为东方巨人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中华民族第一次文化高潮以空前磅礴的气势奔腾而至。历史要求对黄帝以来的数千年文化进行总结,而适时肩负起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就是世界文化巨人司马迁;对黄帝以来三千年历史文化作出全面总结的,便是太史公倾毕生之心血凝成的鸿篇巨制《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它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宗教、学术、科技、民族、历史、文学、美学、天文、地理、人才、伦理、道德、社会、民俗和医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史记》在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精品中是元以伦比的百科全书。中国人,不能不读《史记》。

《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都以人物为中心展开历史画卷,从而塑造了许许多多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其选材、剪裁和人物形象塑造、心理描写、性格表现等手法、技巧,对后世历史、传记、小说、戏剧乃至叙事诗歌的创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十二本纪》仿效《春秋》按年月记大事的体制,以历代帝王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当然也包括司马迁心目中扭转乾坤的盖世英雄。它记述历代帝王的兴替及其重大的政治事件,并以其前后继承关系显示历史的发展,作为全书的总纲,用以统帅整个历史的论述,形成了华夏民族统一的思想观念和基本意识,对华夏一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石。

《三十世家》记述了西周和春秋战国以来主要诸侯国以及西汉所封诸侯、勋贵的历史,可以认为是纪、传结合的国别史。当然其中也记载了司马迁认为应该与公侯相提并论的特别重要的人物史迹。司马迁以公侯为中心编年纪事,既是对《十二本纪》内容的承接,又是对历史社会更深入的剖析,展示出了一幅更为宏阔、更为生动、更为深入的历史画面。

《七十列传》除《匈奴列传》、《大宛列传》、《西南夷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等记叙当时中国境内非汉族君长和外国君长统治的历史外,其他人物记述得非常广泛,包括贵族、官吏、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刺客、游侠、商人等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各种人物。在记述中,他偏重于个体人物人生得失的探究,表现出不同层面、不同性格的人物以及各自不同的命运,道理发人深省,令人感叹不已。《七十列传》的文笔挥洒自如,写法不拘一格,语言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成为后世文学的典范。

《史记》的语言生动传神,简洁流畅,甚至有许多陕西省关中地区方言口语化的特点。历史上每当繁缛、怪癖、艰涩的文风出现时,杰出的文学家便以《史记》为典范提倡新文风,韩愈、柳宗元以复古为革新的古文运动,便是有名的例证。然而,时隔两千多年,祖国语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通读《史记》原文会感到困难,即使是古代史专业和古代文学、古汉语专业以外的各种专业学者要研究《史记》,也难免遇到文字障碍。有鉴于此,姚歌民、冯巧丽、姚歌文、冯晓薇诸君组织强尚龙、冯增录、郭枫义等先生会同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艺术系多位老师合作编著了这套《图说史记》丛书,陕西盛星皓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建强先生为本书的编辑出版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丛书将文言文全部翻译成白话文,并精心搭配了4000多幅生动的手绘插图,对难认、难解的字词作了注音,为一般读者扫除了阅读障碍。丛书以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了这部中华历史经典,全景式再现了华夏三千年恢弘的历史画卷。这为帮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更好地理解原著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图说”给读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和感同身受的时空遨游。

我郑重地把《图说史记》丛书推荐给大家,它确实值得一读。还是我前边的话,歌民诸君的辛勤劳作功莫大焉、可喜可贺!

薛引生

(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书评(媒体评论)

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精品中,惟有《史记》是无以伦比的“百科全书”,它有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一特殊的历史价值与地位,使《史记》成为中国学人的根柢书。司马迁的思想、精神、人格对中国知识阶层,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以至于不研究司马迁和《史记》,就有中国文化从何谈起之感。《史记》又融文、史、哲、经于一炉,成为各个学科的研究对象。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发表《史记》论文2000余篇,出版《史记》论著约150余部,作者达1200余人,可以说是《史记》研究的黄金时代。余平生致力于《史记》研究,积渐已达50余年,躬逢盛世,其乐无比,其中甘苦,每体味三生。研读《史记》看似容易,深人实难。司马迁早有警言:“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史记·五帝本纪》)余观《史记》研习者中,涉猎者多,专精者少,有突破性建树者更鲜也。总之,非好学深思,并持之以恒者,是难以有成的。

——张大可(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教授)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以五十二万字高度浓缩的三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史卷,同时也是一部大数据史书。这部书里不仅浓缩了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是一部启发全人类智慧、培养无尽的洞察力的一部好书,是一本历史文化经典史书。

——金瑛洙(韩国灵山圆佛教大学校教授、韩国司马迁学会创立人)

《史记》是文、史、哲合一的著作,其中蕴藏先民和司马迁极为丰富的智慧结晶。各人尽可以有个别不同的领会,各自受用无穷。

——李伟泰(台湾大学教授、文学博士)

古人说“以史为鉴”,现代人说“读史使人聪明”。《史记》是中国史学的宝典,司马迁透过人物的塑造,呈现历史的真实,呈现多元的政治、社会图像,更呈现人物的典型性与历史的普遍性,有助于后人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图说史记》丛书深入浅出,生动地传达了司马迁的历史书写与历史智慧,文不甚深,言不甚浅,读之益人神智,值得推荐给所有人,引领读者进入司马迁由睿智的历史观察呈现的博大深刻的历史世界。

——林聪舜(台湾师范大学博士、台湾清华大学中国

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

本书在编写上既严肃认真,又不失生动活泼,企图引领读者于轻松惬意的阅读中获取历史知识,在笔法上力求短小精悍、生动幽默。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活泼、灵妙的图画相配合,使《史记》的人物事迹跃然纸上,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史记》的方式,更为学术的普及化注入一股源头活水。

——刘锦源(台湾清华大学博士、马偕学校  财团法人、马偕医护管理专科学校教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