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所以用“中国思想家评传”命名,主要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而历史事实也反复证明,凡是在各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了该领域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敏锐思想的人。
这本《徐霞客评传(上下)》(作者朱钧侃、潘凤英、顾永芝)是其中一册,是一部研究他生平事迹及其思想学说的专门性著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徐霞客评传(上下)/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朱钧侃//潘凤英//顾永芝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所以用“中国思想家评传”命名,主要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而历史事实也反复证明,凡是在各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了该领域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敏锐思想的人。 这本《徐霞客评传(上下)》(作者朱钧侃、潘凤英、顾永芝)是其中一册,是一部研究他生平事迹及其思想学说的专门性著作。 内容推荐 17世纪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年代。徐弘祖(霞客)是明代末年的时代先驱,杰出的旅游探险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历史文化名人。《徐霞客评传(上下)》(作者朱钧侃、潘凤英、顾永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世界和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科学巨著。徐霞客及其《游记》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后人对他的研究长盛不衰。《徐霞客评传(上下)》以新的理念,宽广的视野,独特的角度,从考辨史实着手,用评传结合的方式,对徐霞客作多侧面全景式研究,再现徐霞客敢于创新、开辟新路、求真务实、艰苦卓绝、无私奉献的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展示徐霞客的学术成就和重大贡献;揭示他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剖析他源远流长的思想渊源和深邃的思想特色;实事求是地阐述徐霞客及其《游记》在思想、文化、科技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徐霞客开辟的方向、思想及其崇高精神是永恒的。徐霞客及其《游记》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本书是作者对徐霞客及其《游记》深化研究的独特体验,是近几年来徐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和评价徐霞客的历史回顾 二、研究和评价徐霞客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哺育“时代先驱”的历史背景 一、西欧社会的大变革 (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影响 (二)开辟海上新航路——进入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 (三)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二、中国社会激烈动荡大变化 (一)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二)内外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深 (三)西方文化科学的传入及其影响 (四)晚明的社会思潮与科学技术思想 三、时代变革与徐霞客 (一)社会大变革,为徐霞客成就大业提供了历史机遇 (二)解放思想,走上正确的科学考察之路 (三)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 第三章 自强不息的一生 一、钟灵毓秀 (一)徐霞客的故乡——江阴 (二)徐霞客的祖居 (三)徐霞客的故居 二、始祖探源及徐氏家族的变迁 (一)远古始祖——东夷集团首领少昊 (二)血缘始祖——夏朝若木 (三)重要始祖——周朝徐偃王 (四)东汉始祖——南州高士徐□ (五)梧塍徐氏始祖——徐锢 (六)梧塍徐氏家族的变迁 三、光辉的一生 (一)徐霞客一生概述 (二)徐霞客旅游探险、科学考察次数的考证 (三)徐霞客旅游探险、科学考察的历程 四、徐霞客东归返里行踪及逝世 (一)徐霞客东归返里行踪探索 (二)徐霞客的逝世 第四章 文化瑰宝——《徐霞客游记》 一、《徐霞客游记》概述 (一)版本与体例结构 (二)“有方之游”与“西南遐征”期间的日记比较 二、《徐霞客游记》的特点 (一)秉笔直书,真实记录 (二)篇幅巨大,涵盖面广 (三)简洁精炼,对比确切 (四)观察精细,探索规律 (五)实践创新,卓识超前 三、《徐霞客游记》的性质 (一)科学巨著 (二)文学名著 第五章 杰出的旅游探险家 一、从奇人到游圣 (一)旅游探险的特点 (二)从奇人到游圣 二、奇特的旅游思想 (一)旅游美学思想 (二)猎奇探险思想 三、崇高的旅游探险志向 (一)实现游五岳奇志,凌险涉奇 (二)实地考察,以订正志书经籍中讹传为己任 (三)决策西南远征,首创旅游探险科学考察壮举 四、旅游探险的丰富内容 (一)早期旅游探险实践活动 (二)晚期西南遐征 五、独特的旅游模式、游术和方法 (一)独特的旅游模式 (二)卓绝的游术 (三)机动灵巧的方法 第六章 杰出的地理学家 一、杰出贡献 (一)在自然地理方面的贡献 (二)在人文地理方面的贡献 (三)地理考察及其研究方法的创新 二、历史评价 (一)开创世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者 (二)中国近代地理学研究方向的先驱和开创者 第七章 杰出的游记文学家 一、《徐霞客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开拓了日记体游记散文的创作道路 (二)提高了日记体游记散文的结构艺术 (三)丰富了日记体游记散文的形象塑造 二、《徐霞客游记》的文学语言成就 (一)质朴自然与清新雄奇相结合 (二)简洁明快与典雅深沉相结合 (三)生动传神与节律和谐相结合 三、《徐霞客游记》的美学思想 (一)审美追求 (二)审美意境 (三)审美趣味 第八章 徐霞客思想的渊源 一、徐霞客思想的远源——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一)儒家的思想影响 (二)佛家的思想影响 (三)道家的思想影响 (四)儒、释、道三家融合 (五)吴文化的影响 二、徐霞客思想的近源——明代先进思想的影响 (一)杨慎的唯物主义思想影响 (二)东林党启蒙思想的影响 (三)徐氏独特家风的熏陶 三、徐霞客思想的外源——西方先进科学的影响 (一)学习外国学者翻译的舆她书籍 (二)受外国科学的影响 第九章 徐霞客的政治思想 一、徐霞客的政治思想的显著特征 二、徐霞客的政治思想的具体表现 (一)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二)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 (三)同情人民的疾苦 (四)增进民族的团结与友谊 (五)维护祖国统一 (六)严正批评朝政 (七)疾恶魏□专政 (八)热爱祖国的边疆 第十章 徐霞客的实学思想 一、走“高深之间,可以目摭而足析”的人生新路 二、坚持物质自在,发展有常,“以人遇之而景成,以情传之而景别”等唯物观点 三、提倡“不行不见”、“不行不知”、“行而可知”的知行观 四、提倡“征事考实”、“经此验之”的科学思想 五、主张儒佛道三教相交融通,殊途同归 (一)尊佛敬道 (二)以僧、道为友 (三)禅学意境 第十一章 徐霞客及其《游记》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一、徐霞客及其《游记》的历史地位 (一)历史地位 (二)杰出的贡献 (三)遗憾和缺失 二、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研究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 (一)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的历史进程 (二)最近25年来是徐学研究的最好时期 (三)最近25年来徐学研究的基本经验 三、徐霞客及其《游记》走向世界 (一)徐霞客及其《游记》与英国 (二)徐霞客及其《游记》与美国 (三)徐霞客及其《游记》与苏联 (四)徐霞客及其《游记》与法国 (五)徐霞客及其《游记》与德国 (六)徐霞客及其《游记》与韩国 (七)徐霞客及其《游记》与非洲、澳洲、新西兰 四、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的新开拓 (一)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的新特点、新趋向 (二)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的新机遇、新挑战 (三)以徐霞客精神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 附录 徐霞客简谱 主要参考书目 重要人名索引 后记 试读章节 这里,毛泽东高度赞扬徐霞客重视实践,尊重科学,坚持调查研究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他充分肯定《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好书,是徐霞客长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结果,是智慧的结晶,称这是一部优秀的科学著作和文学作品,号召人们读这部书。 毛泽东对徐霞客的光辉论述和高度评价,特别是毛泽东说“我很想学徐霞客”,这就为徐霞客研究和评价指明了方向,对深入开展徐霞客研究、评价起到了登高一呼的倡导和激励作用。 这个时期,以侯仁之、任美锷、陈述彭、周廷儒等知名学者、专家为代表,对徐霞客研究和评价进行了开拓性研究。突出的贡献有三:一、论述了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科学价值;二、肯定了《游记》在地学史和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三是运用历史唯物论观点,论述了产生《游记》的社会背景。 1957年侯仁之把《徐霞客游记》列为中国四部古代地理名著之一。组织专家进行注释。他在“序言”中指出:“《徐霞客游记》和一般所谓游记确乎不同。它反映了作者在系统地观察和描述自然地理诸现象时所表现的超越前人的一种倾向,特别是他对于广大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考察,说明了他不但是忠实地描述自然,而且已经在一步步走向规律性的探讨。从这一点来说,这部《游记》可以看做是全世界最早的有关喀斯特地貌研究的宝贵文献。” 任美锷认为我国古代的旅行游记虽多,但观察精细,记载详实,并富有科学性及科学创见的,当首推《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成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任美锷所写的“选释”,客观地论述了徐霞客产生的时代、意义及徐霞客的科学思想、精神和业绩,特别是地理学方面的贡献。他指H{:“徐霞客及其游记,曾被称为‘奇人奇书’,这不过是说他生平行踪非常人所能及,所写《游记》也有很高文学价值,足以引人人胜。不过,现在看来,《徐霞客游记》的最大价值,还是在于他对地学的贡献。” 任美锷列举了徐霞客对地学四个方面的贡献:(1)《游记》包含了很重要的有关地貌学——特别是石灰岩地貌学方面的珍贵材料。(2)对河流侵蚀作用也有许多科学观察。(3)对各地岩石特征常加注意。(4)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非常留心观察。最后他指出:“徐霞客对于地理学的贡献,都是从野外观察中直接得来。全部《游记》充分反映了作者是何等的热爱大自然,何等的热衷于他的研究对象。他以无比的实事求是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充沛的精力与饱满的热情,进行着野外的观察和描述。他旅途中所经历的波折,遭遇的危险,常常使读者惊心动魄,而他克服险阻、战胜困难的决心,又强烈鼓舞着读者追随他的足迹前进。大自然在他面前呈现了无比瑰丽的景象,他要破除一切艰难阻障去探讨它的规律,揭示它的神秘,这应该是他心中最大的志愿。” 任美锷还指出:“过去,我曾经说过,徐霞客及其《游记》曾被称为奇人奇书……但《徐霞客游记》的最大价值,是在于他对地学的贡献。现在看来,这一评价是很不够的。在今天,徐学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地理科学的范畴,而应更多地注重徐霞客的高尚人格和治学精神。他一生处处重视实践,是我国实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先驱。弘扬徐霞客精神,拓展徐学,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巨大意义。” 1980年潘琪、于光远在《新观察》发起开展徐霞客诞生400周年纪念活动,得到了陆定一的大力支持。1982年由中国科协、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和江苏省社联四个单位发起,并成立了以陆定一牵头的纪念徐霞客诞生400周年筹委会。侯仁之在《拓荒的巨人,时代的先驱》一文中,高度评价徐霞客是中国科学发展史上的拓荒的巨人和时代的先驱。“徐霞客的科学成就,最直接最鲜明地反映了这一先进的时代特点,从而冲破了旧传统的束缚,向着探索自然的新方向而阔步前进的,就是徐霞客。” 1985年10月,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了“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著名题词。 进入新世纪,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研究、评价又翻开了新的一页。P21-23 序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 热诚欢迎国内外同仁和各界人士不吝赐教,以匡不逮。是为序。 后记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五月的歌声多么嘹亮。 时序到了2004年5月。 承匡老的关怀和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的委托,我们有幸承担《徐霞客评传》的撰写任务。从2000年开始到2004年5月,历时四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并送请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和出版社审定。 回顾总结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回顾这四年研究、撰写《徐霞客评传》的历程,我们感慨万千,心情极不平静。 在中国和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江苏省社科联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广大徐学研究专家的热情帮助和支持下,1999年11月,我们主持和参与研究撰写了《徐学概论——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正当我们在总结该书撰写的体会时,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蒋广学教授约见了我。他向我传达由著名教育学家匡亚明同志倡议组织编写出版《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信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遴选二百余人做传主,计划出版二百部,争取十年到十五年全部出齐。明代末年的杰出的旅游探险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被列为传主之一。我听了这个计划,感到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文化建设工程,由衷敬佩匡老的远见卓识、气魄胆略、敬业和献身精神,并愉快地接受了撰写《徐霞客评传》的任务。 万事开头难。要很好地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光凭自己的热情、努力是不够的,首先要紧紧依靠组织和广大徐学专家,组织一个精干的编写组。接受任务的当天,我即向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会长张永康等同志汇报,并认真进行了研究。一致认为研究撰写《徐霞客评传》很有意义,很有必要。省徐霞客研究会全力支持这个重大课题,并决定由我负责组织落实。在广泛征聘徐学专家、教授的基础上,南京师范大学潘凤英教授、南京艺术学院顾永芝教授愉快地接受了任务,由我们三人组成写作组。这样撰写评传的任务在组织上得到了落实。 其次,要明确指导思想,编写一个好的写作提纲。我们反复学习了匡老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所作的序,认真钻研《徐霞客游记》和时贤们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评价的有关文献资料,结合徐霞客的生平、思想、精神、贡献,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明确了指导思想,然后写出了《徐霞客评传》写作提纲(第一稿)。 2000年8月,我们在江阴举行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我们专门召集了一次《评传》写作提纲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教授对《评传》很关心,认真审阅了提纲,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有益的修改意见和积极建议。在此毖础上,我们抓紧时机,写出了《评传》写作提纲第二稿。然后,再发给有关专家审阅、提意见,又写出了《评传》写作提纲第三稿。经过三上三下,终于有了—个较好的写作提纲。 其三,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与集专家教授的智慧相结合。我们围绕写作提纲,进行了反复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写作的指导思想、任务、具体要求,并明确了分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深,不坠青云之志。”在徐霞客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各自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克服了各种困难,经过一年多努力,写出了《徐霞客评传》书稿第一稿。接着我们做了两件事: 一是选择部分书稿,寄请著名徐学专家任美锷、褚绍唐、陈桥驿和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名誉会长江牧岳等指正。四位专家分别给我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信。任美锷教授说:“你们又为徐学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褚绍唐教授2003年9月15日来信说:“久疏音候,常为思念。顷接来示及大作《评传》目录、文稿二篇,嘱提意见,遵嘱已大致拜读一遍,感到内容甚为充实丰富,值得钦佩……”陈桥驿教授2003年9月18日来信说:“你们在徐学研究中做出许多成绩,十分佩服。”江牧岳江老在江阴徐学研讨会期间,当面勉励我们要写出一部高质量的《徐霞客评传》,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几位前辈语重心长,寄予殷切希望,使我们深受教育和鼓励。我们决心再接再厉,坚忍不拔,精益求精,反复修改,力求出精品力作。 二是于2003年3月,由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会长张永康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了专家审稿座谈会。施光华、陈辽、陶奎元、倪绍祥、吕锡生、戈春源、薛仲良、田柳、吴正岚、邬秋龙、刘广富等专家教授,应邀出席座谈会。他们本着实事求是精神,对全书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章节目和每章书稿,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大家在肯定书稿初步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这是一次集思广益、集专家智慧的研讨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根据专家教授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讨论,进一步调整了框架结构和章节目,明确分工修改的具体要求。又经半年多的认真修改,写出了第二稿,及时送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审阅。专家们以高度的敬业精神,精心审读,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由朱钧侃负责总体设计,集体讨论决定。各章撰写分工如下:朱钧侃撰写第一、三、八、九、十、十一章;潘风英撰写第二、四、五、六章;顾永芝撰写第七章;徐松林编辑索引。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秘书长唐汉章特为本书提供徐霞客画像和图片。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不敢试锋芒。”我们磨了六年,加上我们的水平有限,更不敢试锋芒。虽然,我们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已有多年,撰写过一些学术专著和论文,但是由于徐霞客的思想博大精深,过去对这方面的研究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的思想文字资料可供参考,加之自己的学术水平不高,拙著仍与时代、匡老、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丛书编委会和人民的期望要求相差甚远,深感惭愧。 徐霞客是明代末年思想、文化、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一生从事旅游探险、科学考察,其智慧、思想极为丰富、深邃。“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的研究、评论是初步的,徐霞客的思想远不止本书评论的内容。徐霞客研究,尤其是对他的思想研究犹未穷尽,还有待更多的学者去研究。 “生命不息,研究不止。”我们在完成这部评传之后,深切地感到学无止境,研究无止境。我们已主编和参与撰写了徐学方面的两部专著,能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接再厉,继续发奋努力再撰著一部专著合成三部曲呢?第一部曲:《徐学概论》;第二部曲:《徐霞客评传》;第三部曲是什么呢?我们计划邀集更多的专家教授,撰写一部《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史》。 正当《徐霞客评传》出版之际,我们深切缅怀近代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的倡导者丁文江、竺可桢、陆定一、伍修权、夏衍、匡亚明、褚绍唐、吴应寿等。谨以此书为一瓣馨香,奉献给他们。 由衷地对所有指导、关心、帮助和爱护我们的专家、教授、师友和南京大学出版社的总编、责任编辑施敏以及打印本书文稿的陈云女士致以无限的感激和深深的谢意。 本书是在阅读前贤今人大量论著的基础上完成的,许多真知灼见和珍贵史料,已化为评传的精神支柱、学术和史料基础。书中引文,我们一一加以注明。特向有关的专家教授致敬。 书中讹误不免,竭诚欢迎广大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2006年5月,当我在新西兰奥克兰最后校读本书清样时,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再次在我心中升起:徐霞客是无高不攀的杰出科学家。让徐霞客精神永远激励我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攀登世界科学的高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