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线局域网普及以前,用户只能通过电缆将计算机连接到网络上,因此用户只能在办公室或房间内使用计算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移动性,无线局域网的出现使用户摆脱了电缆的束缚。如今在任何无线网络覆盖的范围内,配备有无线网卡的用户都能随时同网络保持连接。
《Cisco无线局域网配置基础(思科无线网络实验室配套手册)》由常潘编著,主要帮助用户掌握无线局域网一些射频、安全、架构以及漫游方面的基础知识,在领会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详细讲述了Cisco统一无线局域网的配置。
本书既可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实验教材,也可供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还可作为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Cisco无线局域网配置基础(思科无线网络实验室配套手册)》由常潘编著,首先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接入点、协议、射频、蜂窝以及WLAN标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讲述了WLAN的安全、用户漫游和信道选择等无线网络部署方面的内容;然后介绍了Cisco统一无线网络的架构、轻量级AP同无线网络控制器的关联、用户数据的传递以及如何在多个不同的AP之间进行漫游,重点介绍了Cisco无线设备不同于其他厂商设备的特殊功能配置,包括HREAP、IEEE 802.11n、Mesh、非法AP的检测以及多控制器之间的负载均衡;本书最后讲述了无线网络用户认证以及如何使用Cisco无线网络管理系统对无线设备、资源及用户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Cisco无线局域网配置基础(思科无线网络实验室配套手册)》既可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实验教材,也可供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还可作为网络工程师的培训教材和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1章 无线局域网基础 1
1.1 无线局域网概述 1
1.1.1 冲突避免的无线局域网协议 1
1.1.2 WLAN的组成部分 3
1.1.3 接入点的工作原理 5
1.1.4 无线局域网蜂窝 6
1.2 无线射频简介 8
1.2.1 RF的工作原理 8
1.2.2 RF的特征 10
1.2.3 描述 RF信号强度的术语 14
1.2.4 WLAN天线 17
1.3 WLAN标准 19
1.3.1 管理机构 20
1.3.2 WLAN帧类型和长度 20
1.3.3 IEEE 802.11b 21
1.3.4 IEEE 802.11g 22
1.3.5 IEEE 802.11a 23
1.3.6 IEEE 802.11n 23
1.3.7 其他 IEEE 802.11标准 29
1.4 以太网供电 29
1.4.1 PoE的工作原理 29
1.4.2 检测需供电的设备 30
1.4.3 向设备供电 30
1.4.4 配置PoE 34
1.4.5 查看PoE 34
第2章 无线网络架构及设计 37
2.1 WLAN安全 37
2.1.1 以前的安全性 38
2.1.2 基于EAP的安全方法 39
2.1.3 WPA 40
2.1.4 WPA2 41
2.1.5 无线认证方式总结 42
2.2 AP的关联和漫游 42
2.2.1 漫游过程 43
2.2.2 漫游的含义 45
2.3 蜂窝布局和信道的使用 46
2.3.1 确定 AP蜂窝的大小 46
2.3.2 WLAN信道布局 47
2.4 用户设备选型 49
第3章 思科统一无线网络 51
3.1 思科统一无线网络架构 51
3.1.1 传统的WLAN结构 51
3.1.2 Cisco 统一无线网络组成 52
3.1.3 WLC功能 54
3.1.4 轻量级AP的工作原理 56
3.1.5 思科统一无线网络中的数据流格式 57
3.2 轻量级AP的关联和漫游 59
3.2.1 控制器内漫游 59
3.2.2 控制器间漫游 60
3.2.3 移动组 64
3.2.4 静态IP漫游 65
第4章 思科统一无线局域网的配置 67
4.1 WLC的基本配置 67
4.1.1 WLC的组成及接口 67
4.1.2 配置相邻的接入交换机 69
4.1.3 配置Cisco无线网络控制器 69
4.1.4 进一步配置WLC 72
4.1.5 配置AP组 79
4.1.6 配置移动组 82
4.2 配置HREAP 84
4.2.1 CAPWAP下HREAP的操作 85
4.2.2 HREAP的核心概念 86
4.2.3 HREAP的配置 86
4.3 管理无线的射频资源 91
4.3.1 重写自动RF分组 93
4.3.2 重写动态RRM 94
4.4 配置IEEE 802.11n网络 96
4.4.1 启用IEEE 802.11n的速率 96
4.4.2 配置IEEE 802.11n的无线局域网(WLAN) 97
4.4.3 启用数据汇聚 97
4.4.4 40 MHz频宽操作 98
4.4.5 在40 MHz频宽配置下使用无线资源管理 98
4.4.6 在40 MHz频宽配置下使用静态无线资源管理 99
4.4.7 确认IEEE 802.11n网络已运行 99
4.5 配置Cisco Wireless Mesh网络 100
4.5.1 思科Mesh无线架构 101
4.5.2 在网络中增加Cisco Mesh AP 104
4.5.3 配置Mesh AP的桥接模式 105
4.5.4 配置Mesh AP的角色 106
4.5.5 设置全局Mesh参数 106
4.5.6 设置本地Mesh参数 107
4.5.7 配置以太网桥及VLAN标记 108
4.6 配置 LAP 111
4.6.1 给 LAP供电 111
4.6.2 配置连接LAP交换机端口 112
4.6.3 LAP的初始配置 112
4.7 控制器冗余及LAP的负载均衡 115
4.7.1 控制器的物理端口及逻辑接口冗余 115
4.7.2 LAP的负载均衡 117
4.7.3 使用WLC的Web界面配置AP的主、备、第三控制器 119
4.7.4 使用WCS配置AP的主、备、第三控制器 120
4.7.5 控制器冗余设计 121
4.7.6 快速AP故障转移 122
4.8 管理非法AP 124
4.8.1 配置RLDP 126
4.8.2 定义非法AP的分类规则 127
4.8.3 查看非法AP 128
4.9 总结 130
第5章 认证服务 133
5.1 RADIUS认证服务创建 133
5.1.1 安装ACS服务器并配置 133
5.1.2 在WLC上配置RADIUS服务器相关信息 135
5.2 其他认证方式 136
5.2.1 本地认证服务的创建 136
5.2.2 LDAP认证服务创建 138
5.2.3 MAC地址过滤 139
5.2.4 配置WLAN使用各种认证服务 139
5.3 创建Guest账户 140
5.3.1 创建大堂大使账户 140
5.3.2 使用大堂大使账户创建Guest账户 140
5.3.3 配置有线来宾访问 141
第6章 管理无线网络控制器 145
6.1 WCS及其配置 145
6.1.1 WCS简介 145
6.1.2 使用WCS规划热图 153
6.1.3 使用WCS查看接入用户的信息 155
6.1.4 使用WCS自定义报表 159
6.2 升级控制器软件 160
6.2.1 使用Web管理页面升级WLC映像软件 161
6.2.2 使用CLI命令端口升级控制器软件 162
6.2.3 使用WCS升级控制器软件 163
6.3 管理控制器配置文件 164
6.3.1 从控制器上传配置文件 164
6.3.2 存储配置文件 166
6.3.3 使用WCS管理控制器的配置文件 166
6.4 清除控制器的配置文件 167
6.4.1 采用CLI方式 167
6.4.2 采用Web方式 167
6.4.3 采用WCS方式 168
6.4.4 删除控制器配置 168
6.5 重新启动控制器 169
6.5.1 通过Web方式重新启动 169
6.5.2 通过WCS方式重新启动 169
6.5.3 通过CLI方式启动 170
附录A Cisco自主AP和轻量级AP 之间的转换 171
附录B LAP的注册步骤 175
附录C Windows 2003 Server中DHCP Option 43的创建 183
附录D 采用Console口快速部署LAP 187
附录E 术语及缩略语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