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揪心父母烦心娃
分类
作者 胡波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2 自卑敏感的孩子

(一)身边的故事

家长口述:

我女儿玲玲今年7岁了,长的比较矮小,但不难看。就是额头上有个小小的胎记,她非常在意。觉得难看,常常用刘海儿遮住它,并仰起小脸问我:“妈咪,别人能看到吗?”

我摸着她的额头安慰说:“宝贝,没关系的,看不见,我们大家都觉得你很漂亮啊!”可她还是整天忧心忡忡,闷闷不乐,很害怕同学笑话她,不喜欢她。

有一次,学校搞家校联欢文艺表演活动,女儿要表演一个节目,那个节目里有一些道白,孩子积极性很高,台词早就练得滚瓜烂熟了。还在家里给我们预演了好几次。我们都觉得这次她一定能在学校出彩的。所以,表演那天,我和她爸爸特地盛装出席,去给女儿助威喝彩。

女儿开始表演得不错,我们在台下高兴地为她鼓掌。可女儿演着演着却声音越来越小,还屡屡出错,不是忘词;就是做错了动作,老师在底下提醒她也不管用,孩子整个就不在状态了。我们在台下干着急,可她在最后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干脆不演了,在台上哭了起来。

后来她对我说,她在台上一直想着别人会看见她额头上的胎记,刘海儿是不是把它盖住了,台下同学们的家长会不会对她议论纷纷……

只不过是一块小小的无伤大雅的胎记,女儿却看得如此严重,紧张到了这种程度,本来我还没有把这当回事的,但现在看到女儿这样在意,我也很着急了,我该怎么办呢?这样子会不会影响到她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啊!

(二)教育手札

自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在成年人看来,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事实上,孩子也有自己的忧愁和痛苦,自卑就是其中的一种。对于孩子的自卑,一些家长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或者是无法理解,以至于不能尽早发现,及时补救,最后导致自卑心理伴随孩子从童年步人成年,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痛苦和折磨。尤其是那些生性敏感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自卑,他们往往退缩在自我的世界里,深感痛苦不安。

自卑感宛如心灵上的一把锁,锁住了人的信心和勇敢,还锁住了人的智慧,让人变得猥琐无能,裹足不前,不愿面对挑战。源于儿童时期的自卑感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影响,阻止人形成一个开朗乐观的性格,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性格缺陷。它就像一个心魔,如影随形,让你在人前人后,惶恐不安,从而影响到你人生的方方面面。

原因剖析

一、社会价值评判观的影响

现代社会,人的价值只保留给符合某些严格标准的人,如漂亮的人天生就拥有娇宠,聪明的人也很容易得到赞赏,明星球员更是深受大众的追捧和尊重,但却没有一个人仅仅因为他是“他自己”,一个上帝给予的独一无二的生命而被认为有价值。社会吝于认可人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的价值,不符合那套标准的人别想获得尊重。

大多数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观察到,有哪些人被重视,哪些人不被重视。即使是生长在同一个家庭的孩子,兄弟姐妹之间,父母也总是偏爱那些长得漂亮的孩子。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很多时候在无意间将这个观念灌输给孩子,从婴儿时期起,就不断的给他们打分数,衡量他们的价值,结果导致普遍存在于个人的自卑感和无力感。

二、父母是完美主义者

有“完美主义”情结的父母总是求好心切,对什么事都要求严格,期望尽善尽美。他们不明白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总是要求孩子样样做到十全十美,孩子很难达到他们心中的高标准。于是,孩子常常受到家长的挑剔和指责,久而久之,孩子难免会丧失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感到自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得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得到的都是指责与批评,就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给自己贴上“无能”的标签。

三、事事代劳的父母

有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办任何事,处处代劳,事事包办,使孩子失去了处理问题锻炼能力的机会,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束手无策,畏缩不前,因为信心不足而不愿意尝试和挑战困难。

四、家庭缺陷

有些孩子,由于父母离婚,家庭破裂。缺少父母的关爱,与其他孩子相比,有一种缺陷感,所以感到自卑。

还有些家长性格专横粗暴,对孩子非打即骂,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心灵受到伤害而感到自卑。

五、生理缺陷

孩子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引起消极的自我暗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一些青少年常因个子矮、过胖、五官不正、身体有残疾、缺陷等抑制了自己天性的发挥,同时,因为对别人的看法非常在意,高度敏感,导致信心不足,性格忧郁。于是感到精神压力重重,常怀疑或担心自己的缺陷被人耻笑,不敢主动与人交往或接受友谊。如此种种,会让其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破解之道

一、改变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二、语言暗示法

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三、预演胜利法

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要求他们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四、发挥长处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五、储蓄成功法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经验之上的,科学家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画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时,为了能让他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他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这样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六、洗刷阴影法

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挫折与失败比一般孩子要多得多,及时洗刷失败的阴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败阴影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作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二是彻底遗忘,家长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七、逆向比较法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认识自己就得拿别人来做比较。我们通常不提倡逆向比较,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但对于“羡人之长,羞己之短”的孩子来说,采用逆向,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于消除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八、降低追求法

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对于后进孩子来说,与其空谈立志,还不如让这些孩子适当降低追求,让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一来孩子会经常拥有成功感,可以更快地进步。

P9-13

书评(媒体评论)

加藤嘉一 北京大学教授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 中央电视台 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员

中国和日本都是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受传统父权思想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上都更注重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管教。而胡老师的这本书,强调“契约教育”,不仅对传统教育观是一种颠覆,也是对平等、互动、包容的教育观的一次完美诠释。让我深有感触,建议中国和日本的家长,都应该读一读。

周文斌 教育专家 南昌大学校长

过去一年,教育界纷纷纭纭,这厢虎妈刚唱罢,那厢狼爸又登场。浮躁的教育、短视的教育观、及不讲究方法的父母,是为钱学森之问的那个结尾的问号。而《揪心父母烦心娃》,恰如一缕清风,为广大家长和孩子送来沁入心脾的清凉。无疑作者为教育界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作为作者的老朋友,为她感到高兴。

刘波 著名画家 2008年中国 残奥会标设计者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我在这本书中看大了几大亮点:多重身份的作者对亲子问题洞若观火、“契约”的观点新颖实用、内容编排上亲近了读者、既有理论又有实例、儿子为母亲的书作序。我特别细读了序,字里行间透露出这位儿子的非凡才气,他对母亲的感恩与赞颂,不恰恰证明了作者的成功吗?那么,我们不妨打开这本书。

陈思思 著名歌唱家 国家一级演员 解放军第二炮部队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

2012年不得不读的一本育子良书!

如果您是一位对儿女有着殷殷期待的父亲或者母亲,那么,这本书将指导您如何把期待化为现实。

孙洪涛 著名影视演员 电视剧《三国》陈宫扮演者

我建议每个人都来读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孩子在成长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令父母头疼的现象,都能在本书中对号入座,找到相应的一剂良药。而孩子对父母的种种不满也能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烟消云散。许多看似无法冲破的囹圄不过是一捅即破的纸。

席宏斌 著名媒体人 人文作家,文化学者,大学客座教授

在众多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里面,《揪心父母烦心娃》可谓开天辟地之作。作为教育心理学专家兼一位成功的母亲,作者对所历个案深入研究,开创性地提出“契约教育”说,用生动鲜活的案例,精辟独到的点评,文采飞扬的措辞,构架出新颖切实的家庭教育新篇章。有效地解决了许多教子、育子难题。我相信,这是许多父母的枕边必备书。

后记

儿子今年二十二岁了。而我对各种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也进行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我的一切空余的时间都是在和各种家庭的父母和孩子联系、沟通、交流。听他们欢笑,看他们落泪,然后写下一本本手札。每次做完咨询或者讲座后,很多的父母、孩子围着我问是否有文字资料,以便与他们的亲朋好友分享或者交流。于是,我决定把这些真实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例整理出来,或许对大家有一些启示和帮助,因为这本书的确凝聚了我二十年的心血。而“契约教育”是我通过多次实践后想一直推广的理念。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减少父母的揪心和孩子的烦心。同时也希望大家多交流,多探讨!最后愿我们的父母用“爱的契约”和孩子牵手,彼此成为一生中最愉快的合作者!

非常感谢76岁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王铁成先生为本书亲笔题字,他对当前的教育现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感谢陈思思、刘波、加藤嘉一、周文斌、孙洪涛、席宏斌等社会各界人士的鼓励;感谢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张云峰先生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各位专家的参与和支持,因为你们的努力,我相信父母的揪心,孩子的烦心,种种亲子沟通的困惑和烦恼,将迎刃而解。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揪心父母烦心娃》而是《开心父母快乐娃》。

最后,感谢所有有缘能读到这本书的读者朋友们!

胡波

目录

第一篇 让父母揪心的孩子

1 爱磨蹭的孩子

2 自卑敏感的孩子

3 爱攀比的孩子

4 爱撒谎的孩子

5 迷恋网络游戏的孩子

6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7 患厌学症的孩子

8 迷恋电视的孩子

9 爱乱发脾气的孩子

10 无法专心学习的孩子

11 过于注重打扮的孩子

12 陷入早恋泥坑的孩子

13 依赖性强的孩子

14 有盗窃行为的孩子

15 自私的孩子

16 身边的故事自卑的孩子

17 单亲家庭的孩子

18 考试焦虑的孩子

19 隔代养的孩子

20 离家出走的孩子

21 再婚家庭的孩子

第二篇 让孩子伤心的父母

1 强势的父母

2 爱唠叨的父母

3 酗酒吵架的父母

4 信封学习至上论的父母

5 爱打骂孩子的父母

6 总爱批评孩子的父母

7 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父母

8 总是打击孩子的父母

9 说话不算数的父母

10 不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父母

11 不尊重孩子隐私的父母

12 忽视孩子自卑心理的父母

13 拿孩子当“出气筒”的父母

14 从不让孩子做家务的父母

15 不和孩子做有效沟通的父母

16 把孩子的分数视为自己面子的父母

17 老爱拿别人做比较的父母

18 打击孩子独立意识的父母

19 偏心的父母

20 苛求完美的父母

21 溺爱孩子的父母

第三篇 父母、孩子那些温暖时光的故事

1 妈妈离家出走

2 带刺的玫瑰

3 抱抱我

4 赏识的力量

5 不再做小电视

6 单亲家庭的懒妈妈

7 小鸟的葬礼

8 停宿事件

9 女儿的“拳击袋”

10 对孩子说不

11 妈妈发怒时

第四篇 教育随笔

1 教导孩子学会“延缓对愿望的满足”

2 父母,该放手时则放手

3 父母要随时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4 父母:不为孩子设计未来,用心挖掘孩子的潜能

5 了解孩子,用“爱”倾听

6 保持精力应付孩子的青春期

7 教育是谁的责任?

8 有效管理孩子行为的“十四字”方针

9 父母,请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10 父母,请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11 父母别为小事惊慌失措

学校推荐语

序言

2010年9月,大三的我,决定辞去校学生会主席的职务,在课业之余独立创业,经营一家饺子馆。主意定后,遍问家里长辈,无不遭到强烈反对,除了波姐对我表示大力支持。还清晰的记得当时波姐对我说的:“认准你所认准的,坚持你所坚持的。”

这就是波姐的教育理念。

这就是波姐,我的娘,也是一位教育心理咨询师。

医人者,往往不会自医,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桥段:一位母亲,是成功的人民教师,育人无数,却因为工作过于投入,而忽视了对自己子女的培养教育。而波姐,不是如此。如果一定要站在儿子的角度对我的母亲波姐做一个评价,那就是她能够两者兼得,既是一个成功的母亲,也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心理咨询师。

检验父母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自然是孩子的成功与否。所以,曾经和波姐开玩笑,她哪天如果要为她的职业成果做广告,我就是她最好的招牌。

作为学生的我,自然很难说得上有多大成功,但是身上揣着波姐这些年灌输给我的自信自立、敢作敢想、坚持理想、勇于担当、真诚坦率等理念、品质,我觉得自己已是家财万贯。

近日,在电话中听到波姐新书即将付梓的消息,欢欣鼓舞不已,于是乎,主动请缨,要求“现身说法”,为本书作序一篇。

如果问起,最好的忘年交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想到我亲爱的娘——波姐;如果问起,成长过程中最感谢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想到波姐;如果问起,谁最懂孩子,我会毫不犹豫地想起波姐。

波姐的教育,重视理解。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过那个狭隘偏激的年龄段,不愿意和父母分享沟通自己的一切,我也不例外。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波姐以一介中年妇女的身份,开始学习电脑,熟悉网络语言,以朋友而非长辈的身份和我对等地探讨问题,而“波姐”这个称号,也是从彼时一直沿用至今。

波姐的教育,鼓励独立。初中之时,波姐即决定把我送到外地独自求学,自力生活。现在想起来,也正是波姐的这个决定,让我有了独立处理问题,敢于不和大多数人一样,能够灵活的具备在学生和社会双重身份之间自由转变的能力。

波姐的教育,抓大放小。抓大,是指波姐在原则性问题上,绝对不会含糊。曾经有不守时的毛病(习惯迟到几分钟,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正常),波姐无不是严厉至极地纠正我,因为在她的理解里,守时与诚信密不可分,而诚信是立身之本。放小,是指波姐从未对我事无巨细地严加管教,而是给予我一个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任由我在历练中不断地自我塑形,自我发展。

波姐的教育,还注重沟通、对话、鼓励、包容、互动……

而现在,面临毕业的我,放弃了自己本科所在名校的保研(这是一个全新的高端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学费全免,公费出国一年半,同时学习三门语言加一门专业课)。在一片不解声和大家异样的眼光中,我毅然决定孤身去考风险巨大的北大研究生。当我说了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又是波姐,毫不犹豫地支持我做的决定。同时,波姐甚而还专门为我做七言诗一首:  本是雄鹰踞山巅,何惧路长征途远。

惊天一啼九州动,万里疆阔心更远。

诗的意蕴大气浑厚,还暗嵌了我的名字在内,感动之余,和波姐开玩笑说:“波姐之豪气干云,几可比于岳母之刺字也。”

这就是波姐的教育观。而在工作中,她也正是像对待我一样,去关心、开导她所遇到的每一个孩子。

波姐也从不主张自己是心理医生,因为没有哪一个孩子或者家长是“患者”。她也从不在诊室里为家长孩子们作诊断,更是很少使用药物等物理疗法。她更习惯的是,挑一个阳光慵懒的下午,在咖啡馆里,倾听家长和孩子们的倾诉,以朋友的身份为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波姐总是挂在口头:“家长和孩子们对她的信任是解决问题的大利器。”

波姐的一句名言是:“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方法不当的家长。”在平时的工作中,正是秉持着这一理念,她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教育难题。而这本书,也是她这些年来所接触的有代表性的家庭教育问题以及波姐的个人教育心得的精华展现。

作为儿子,虽然对书中的案例未必全部熟悉了解,但是我知道的是,波姐正是手持着沟通理解这把钥匙,无论再疑难的问题,都会在她手上迎刃而解。而我也相信,诸位读者,开卷有益,通过本书,也一定能够多少掌握波姐的这一“法宝”。无论,您是家长,还是孩子。

是为序。

张天一

2011年9月26日

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内容推荐

《揪心父母烦心娃》是一本实用的家庭教子图书,系作者潜心研究二十余年的经验之集大成,源自教育第一现场,直击当下教育现状,针对时下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剖析,为父母提供最实用最有效的教子良方。包括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和心理问题,如孩子爱磨蹭、自卑、厌学、网瘾、早恋、过分依赖家长、爱看电视等等;也包括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自身问题。心理教育专家胡波为您深度分析原因,帮您改善亲子关系,做成功的父母,培养优秀的孩子。

《揪心父母烦心娃》是一本孩子和家长都能看的书,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能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尊重和沟通,让孩子阳光、积极地健康成长。

编辑推荐

在众多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里面,《揪心父母烦心娃》可谓开天辟地之作。作为教育心理学专家兼一位成功的母亲,作者胡波对所历个案深入研究,开创性地提出“契约教育”说,用生动鲜活的案例,精辟独到的点评,文采飞扬的措辞,构架出新颖切实的家庭教育新篇章。有效地解决了许多教子、育子难题。相信,这是许多父母的枕边必备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3: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