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经沧海难为水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灵魂之唯一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一世情浓,一路追寻着真爱的足迹,他孜孜以求的理想爱情是要在茫茫的人海中寻访唯一的灵魂的伴侣,得到是幸福,得不到是命运。真爱不是罪,他热烈地爱恋和追求的林徽因就是他寻访的灵魂伴侣。与她携手共创人生是他梦想的神圣境界。
曾经沧海难为水,林徽因是徐志摩心中痴缠的结。
从认识林徽因的那一刻起,徐志摩就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见钟情燃烧起的爱火绵延了十多年、纠缠了十多年,他曾经爱得理想、爱得真挚、爱得忘我、爱得发狂,从英国追至上海,苦苦追寻着她的足迹,但最终也没能将她留到自己身边。她成了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即的一个完美身影和一生的精神伴侣,也成了他悲剧命运的一个定数。
尽管徐志摩知道爱情可遇不可求,他还是渴望拥有真正的知己和心灵的自由。他不想面对包办婚姻而终身相守,他不想像恩师梁启超那样因顾及名声割爱何惠珍而暗自神伤,而是在世人的嘲讽和不解中继续追求。终于,老天没有辜负他,在错过了与林徽因白头偕老的生生世世情后,命运之神把陆小曼送到了他的身边。
徐志摩说过:“我们双手空着来到人间,当我们滑进坟墓的时辰,金钱和功名像一缕轻炯散得无踪无影,唯有曾创建的、不经意中酿成的美不死在人间。”爱和美,就如同一种宗教,是徐志摩赖以存在的方式,同时也是他高标性灵自由、证明自己人格力量的方式。徐志摩一生都在艰难执著地实践着自己的爱、美和自由的信念。林徽因是爱、美和自由的理想化身,遥不可及,而陆小曼则是它们的现实化身,近在咫尺,迷乱了诗人的眼睛。
当徐志摩遇到陆小曼,似乎是一个命定的劫数,两个人很快坠入爱河。只是,激情的碰撞所产生的火花究竟会以璀璨的光芒照亮两个人黯淡的天空,还是会燃起一场熊熊的大火将一切焚毁?命中注定的相遇究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还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恨不相逢未嫁时
胡适说:“北京城里有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这就是陆小曼,曾经为一代名媛的陆小曼——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一个温柔多情的女子,一个多才多艺聪慧过人的女子,一个一身是非备受争议的女子。
上帝似乎特别钟爱陆小曼,她精致柔和的五官轮廓,婉约动人的气质和眉宇间那种清丽脱俗让人过目难忘,举手投足之间的女人味和万种风情更增添了她的魅力。因为才华横溢与美丽可人,她赢得了众人的交口称赞和无限仰慕,赢得了“南唐(唐瑛)北陆(陆小曼)”和京城“第一美人”的美誉,又因为多情和勇敢赢得了徐志摩的爱情。
一个是翩翩才子,一个是如花美眷,这样的遇合不由得迸出爱情的火花。回到北平的徐志摩早就听闻了陆小曼的美名,在交际场上一见便惊为天人,心仪不已。而他的浪漫情怀与激情四进,一如他所倡导的新诗,像一股清新浓丽的风吹进了陆小曼的心扉。那源头活水一样的激情和跳荡不止的青春活力,使这位且歌且行的风流才子一下子就征服了陆小曼那颗同样浪漫多情的心。
但此时的他们都是社会上有影响的人物,各自都有羁绊。陆小曼的丈夫王赓是父母在众多豪门子弟中千挑万选出来的乘龙快婿。对婚姻懵懂无知的陆小曼由着父母的意思就结了婚。但相处久了,渐渐发觉两人在一起并不适合,陆小曼性格活泼,爱玩闹,需要男人温柔体贴地哄着、宠着,而作为军人的王赓却不解风情,性格和行事风格不免有点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一心一意把精力投在了工作和前程上。而不会花些时间陪着新婚的太太。陆小曼对婚姻的浪漫想像完全被现实击碎了,刚刚结婚两年便过起了孤寂淡漠的生活。
这时,风流倜傥、善解人意的徐志摩适时出现了,他让陆小曼感受到了真正的爱情的光芒,她再也不能继续忍受这种没有爱的婚姻,决心跳出牢笼,奔向自己的真爱。
然而,社会的舆论、家庭的阻挠、满城的流言蜚语在他们之间架起了高高的樊篱。他们只有通过书信诉说彼此的苦楚与无助。青年的徐志摩是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他觉得要尊重彼此的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才能达到幸福的此岸。没有爱,没有自由的家庭是可以摧毁人的人格的,所以他要挣脱一切阻碍他的力量,从真正的自由那里寻求到真生命、真幸福和真恋爱。此时的徐志摩不但自己离了婚,还不断鼓励和催促陆小曼离开原先的家庭,而后与之结合。他是个害怕心灵受到束缚的人,就算不顾伦教纲常,无视宗法家风,也要在茫茫人海中,寻到真爱。他的爱异常坚决,在《决断》中他写到:
要恋爱,
要自由,要解脱——这小刀子,
许是你我的天国!
他们的爱情之路充满了坎坷,当那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佳人,终于近在眼前,当那场虚无缥缈的追逐终于实现,徐志摩有理由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站在与传统对抗的天平上,快乐的享受恋爱带给他的美好时光。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