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唐以后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因《左传》解释《春秋》,体例为前“经”后“传”合集,故“五经”中的《春秋》也可替换为《左传》。
贾跃琴、杨福俊编著的《四书五经选读》力求将代表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结合,即选篇尽可能反映原作核心思想和主要风格,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文章相对通俗易懂。凡是全文选取的篇章,沿用旧有题目;凡是节选的篇章按照传统惯例,另拟题目。为了便于学生自学,注释简明扼要;翻译努力做到“信、达、雅”,提要总结性地阐述文本要旨及写作特点;同时,文本解读不囿于传统,积极吸纳当代研究成果。
贾跃琴、杨福俊编著的《四书五经选读》是对“四书”“五经”篇章的选读解析。本书力求将代表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结合,即选篇尽可能反映原作核心思想和主要风格,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文章相对通俗易懂。本书包括对选篇的注释、翻译和提要等内容。注释简明扼要,翻译努力做到“信、达、雅”,提要总结性地阐述文本要旨及写作特点。同时,文本解读不囿于传统,积极吸纳当代研究成果。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学生的通识教育读物,也可供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德性,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至善”境界,然后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然后才能够心静不乱;心静不乱,然后才能够神思安稳;神思安稳,然后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够达到“至善”。凡是物都有根本与枝末,每件事都有结局和开端。明确了它们的先后顺序,那就接近事物的发展规律了。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德性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想整治好自己的家族,先要修养提高自身的品德;要想修养提高自身的品德,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探究事物的道理。
探究事物的道理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认识正确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品德修养才能提高;品德修养提高后家族才能整治好;家族整治好后国家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白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以修养自身提高品德作为根本。根本紊乱了,而末节能治理好,是不会发生的。应该重视的被轻视,而应该轻视的被重视,这样却想把事情办好,是从来没有过的。
提要
本文即所谓的《大学》经文部分。朱熹《大学章句》将此段文章的内容归纳为“三纲领”和“八条目”,为后人沿用至今。
所谓的三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既是大学教育的宗旨,也是求学者“修己治人”的根本目标,因此被称为纲领。这“三纲领”并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一个由内到外的递进序列。其含义大致来说就是:弘扬自己的光明德性,推而广之使别人也弘扬光明的德性,从而弃旧图新,提高道德修养,最终都达到“至善”,可见,“至善”才是最高理想,才是大学教与学的终极目标。
所谓八条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途径或阶梯。分析起来说,八条目有其内在的逻辑思理。其一是,内容上可以归纳为“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属于“修己”,即“内修”的范畴;“齐家”“治国”“平天下”,属于“治人”,即“外治”的范畴。其中,“修身”是核心条目,也是连接内外的关键,因为儒家的“修己”主要是为了“治人”,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同时也只有修养好自身,才能实现上述人生目标。因此说,“白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二是,实现“至善”的理想目标,两者不可或缺。因为“内修”只能“独善其身”,达到个人的“至善”,只有加上“外治”,即“兼济天下”,才能人人达到“至善”。这就构成了大学论的完整体系。其三是,不论是“修己”“治人”,还是从“修己”到“治人”,其中均有个由易到难、登堂入室的过程,展现的是一条明晰而可以践行的人生道路。
全文平易朴实,重在阐明事理。结构上,先总后分,纲举目张,体系浑然,思理严谨。为把道理讲得明晰透彻,文章杰出地运用了连锁推理的方法,似古诗中的顶针,环环相扣,文气畅达;正向推论与反向推论结合,极有层次,形成一种循循善诱的风格。
P5-6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唐以后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因《左传》解释《春秋》,体例为前“经”后“传”合集,故“五经”中的《春秋》也可替换为《左传》。“四书”“五经”不仅是体现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更是古代学子“修己治人”的必读教科书。在国学热和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汲取其中精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为当代的育人服务,无疑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事情。
本书力求将代表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结合,即选篇尽可能反映原作核心思想和主要风格,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文章相对通俗易懂。凡是全文选取的篇章,沿用旧有题目;凡是节选的篇章按照传统惯例,另拟题目。为了便于学生自学,注释简明扼要;翻译努力做到“信、达、雅”,提要总结性地阐述文本要旨及写作特点;同时,文本解读不囿于传统,积极吸纳当代研究成果。
本书是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选修课“四书五经选读”的专用教材,是学院高职高专研究所与教务处联合开发的系列校本教材之一。其编著和出版得到了学院党委的鼎力支持,在此诚表谢意。本书“四书”部分由贾跃琴完成,“五经”部分由杨福俊完成;杨福俊教授还做了全书的选篇及统稿工作。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斧正。
编者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