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彭新云编著的《解放战争广东敌后游击战纪实》真实记录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一段光荣历史,生动再现中南、华东、西南地区长期、复杂、残酷的敌后游击战争,深入揭示广大游击队指战员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正确反映敌后游击战对夺取人民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历史贡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解放战争广东敌后游击战纪实/解放战争敌后游击战纪实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彭新云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彭新云编著的《解放战争广东敌后游击战纪实》真实记录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一段光荣历史,生动再现中南、华东、西南地区长期、复杂、残酷的敌后游击战争,深入揭示广大游击队指战员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正确反映敌后游击战对夺取人民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历史贡献。 内容推荐 新中国成立前,广东省包括海南岛(今海南省)和钦廉四属(即钦县、合浦、防城、灵山四县,解放后划归广西)。因解放战争时期海南岛的敌后游击战已有专著反映,由彭新云编著的《解放战争广东敌后游击战纪实》主要记述广东大陆敌后游击战的斗争实史。 《解放战争广东敌后游击战纪实》生动再现中南、华东、西南地区长期、复杂、残酷的敌后游击战争,深入揭示广大游击队指战员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目录 引子 一、火种不灭 1.抗战胜利后的不祥阴云 2.张发奎口出谰言:广东没有中共武装,只有“土匪” 3.周恩来妙棋一着破僵局 4.组织策划过“皖南事变”的何应钦,要再搞个“华南事变” 5.东江纵队走了,革命火种没有熄灭 二、烽烟四起 6.中共中央来电:广东今后中心任务在于全力布置游击战争 7.东江纵队老根据地的激战 8.不速的“拜正”之客 9.戴朝恩再有“铁胆”,也挽救不了他的罪恶性命 10.威震敌胆的南路地雷战 11.“开仓救穷人,不收一文钱” 12.国民党军长亲自指挥“扫荡”一个多月,“一个也没有捉到” 13.绥江两岸的枪声 14.被游击队攻下一天的彭寨,始终未见到国民党军援兵 15.到处“小搞”在江北 16.死到临头还怕“枪走火”的国民党县长 17.客家山乡的欢歌 18.十多个反动头目麇集新田,正好“一锅端” 19.笔架岭上的鏖战 三、浴火锤淬 20.宋子文主粤,宣称“三个月有办法,六个月见成效” 21.随着春雷的响起,滃江之水又奔腾了 22.瑶山风雷 23.国民党中将专员的“清剿”计划未来得及实施,已是顾此失彼、焦头烂额 24.郁南风暴 25.袭击湛江——人民武装第一次打人大城市 26.东江南岸的三幕历史活剧 27.“敌人主动送上了门,不要白不要!” 28.江北反“清剿”斗争的新征程 29.“宋主席的尖刀兵”覆没记 30.来自九连山的捷报 31.“一下子消灭这么多敌人,再跑几个来回也值!” 32.震惊华南的义举 四、惊雷涌动 33.薛岳、余汉谋主政广东也回天乏力,只能“量力而行” 34.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部署攻势作战,准备迎接解放大军南下 35.粤东春雷 36.骄横狂妄的国民党军营长说:“从未见过你们这样不怕死的士兵!” 37.金造保卫战——粤桂湘边人民武装斗争史上的光荣一页 38.随着冲锋号响起,连州河畔杀声震天 39.雷州海域的惊涛 五、黎明烈焰 40.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华南人民武装斗争进入新阶段 41.发起潮普惠南战役,横扫潮汕平原 42.打通广韶公路南线战斗中的三个始料不及 43.三战三捷,为解放大军南下五岭提供条件 44.建立南下大军解放广州的前进基地 45.打通雷州半岛至十万大山、六万大山的走廊 46.壮哉,镬盖山! 47.吴奇伟领衔宣布起义,毛泽东、朱德复电:“极为欣慰。” 48.抗击胡琏兵团进攻,保卫家乡,保卫根据地 49.高陂民兵面对强敌围攻的一百零八个日日夜夜 六、岭南迎春 50.毛泽东对受命主持华南工作的叶剑英说:“那里有一股泉水嘛。” 51.赣州会议定大计,千军万马奔腾急 52.配合右路大军,突破余汉谋的粤北防线 53.“修好路,架好桥,让大军快步向前跑” 54.历史巧合中的必然——东江纵队的原班人马又战斗在一起 55.粤中会雄师,挥戈向阳江 56.粤东之春 57.挺进珠三角,收复沿海岛屿 58.随着西江残敌肃清,西江人民终于迎来翻身解放的明媚阳光 59.清除南路残敌,迎接大军西进 60.粤桂边围歼战结束后,陈赓等致函感谢粤桂边纵队“充满手足情谊” 61.连阳解放后,国民党中将军长自叹:“反共不成,实乃天意也。” 62.新中国的五星红旗上,有广东人民武装血染的一份丰采 63.走上新的历史征程,依然无愧于战士的称号 后记 试读章节 公元1945年8月10日,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走入绝境的日本政府向同盟国发出乞降照会,并于15日正式宣布投降。历经8年艰苦抗战的中国人民终于赢来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举国欢腾的日子里,广东各地同全国一样,到处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雷动。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喜庆的心情,憧憬着独立自由明媚的阳光从此普照南粤大地。 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指挥机关所在地——博罗县境的罗浮山,指战员们有的激动得热泪盈眶,有的高兴地唱着《东江纵队之歌》,有的拿出仅有的一点钱煲糖水当酒喝,一些十五六岁的“小鬼”则兴奋地乱蹦乱跳,高呼“日本仔投降了!”“抗战胜利了!”是啊,对于这支同日本侵略军浴血斗争7年,历尽千辛万苦的人民抗日武装来说,难道不更有资格分享抗战胜利的喜悦吗? 此时,曾生,这位35岁的东江纵队司令员,则是百感交集,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从曾生的家乡附近大亚湾登陆。由于国民党守军未作有效的抵抗,仅10多天,广州市周围各县及东江下游地区便相继沦陷。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东江两岸哀鸣遍野。家乡父老在侵略者铁蹄下惨遭蹂躏的景况激起了年轻的共产党员曾生的无比仇恨。 10月24日,已领导香港海员抗日救亡运动近2年的中共香港海委书记的他,便根据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的委派,与香港市委组织部长周伯明、香港区委书记谢鹤筹一起,带领一支由共产党员、进步工人、青年学生共60多人的队伍,回到曾生的家乡惠阳县坪山乡,拉起了广东大陆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惠宝人民抗日总队(国民党当局给予“第四战区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的番号)。不久,与王作尧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国民党当局给予“第四战区第四游击纵队直属第二大队”的番号)合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3年12月正式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在残酷的华南抗日游击战争中,东江纵队与琼崖纵队、珠江纵队、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潮汕韩江纵队、梅埔韩江纵队等兄弟部队,在孤悬敌后,远离党中央和八路军、新四军,长期处在强大的敌伪与顽军两面夹击,斗争复杂、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依靠人民群众支持,相互策应配合,由初时大多数“不起眼”的游击小分队发展到总数达2.8万余人,活动范围达70多个县的抗日纵队,先后对日伪作战3000多次,歼灭日伪军2万余人,建立了面积达8.2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000余万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使华南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三大战场之一。1941年底,日军侵占香港后,东江纵队历尽艰险,将800多名文化界知名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国际友人、国民党军政官员及其家眷营救出来,被称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受到各方面广泛赞誉。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党的“七大”作的军事报告中,将华南抗日游击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指出:“八年来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而曾生,这个当年受命回东江开展抗日斗争时,从香港带去60多人,自称“对游击战争是门外汉”的中山大学学生,经过7年艰苦卓绝斗争的磨炼,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已成为统领1.1万余人的东江纵队、名震海内外的华南地区著名抗日将领。7年来的浴血奋战,2500多名部下为国捐躯,终于迎来胜利的结局,无疑令这位将领得到宽慰。几十年后,当回顾此刻心情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高兴极了,真没想到胜利会来得这么快!” 然而,曾生并没有陶醉在胜利的喜庆之中。因为欢庆胜利的同时,一片不祥之云已经在他的潜意识中升腾,并且很快占据了他的全部思绪,使他的头脑显得格外清醒。 这位1936年10月才入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国民党屠杀数十万共产党人的情景他没有经历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迎击国民党军多次大规模“围剿”的斗争他也没有参加过。但仅凭投身抗日游击战争7年来的经历,他对国民党的反共禀性和行径早已铭记于心。正是这个“老冤家”,对日作战不卖力,却把我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当作心头之患,必欲斩尽杀绝而后快。7年来,不光在经济上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还先后单独或配合日伪军对我进行军事“围攻”达数百次。其中1940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军队3000多人疯狂进攻曾生、王作尧两部驻地坪山、乌石岩,继而对我突围东移海陆丰的部队进行追杀堵截,使两支部队从680多人减少到108人。幸得党中央及时来电指点迷津,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境地,留下了这点东江地区抗日的火种。 从国民党的过去,就可知道他的现在和未来。“抗日战争虽然胜利了,但国民党一定会同我们争夺广东,决不能麻痹大意,要全力以赴,准备长期斗争!”一个坚定的信念很快在曾生的头脑中形成。P3-5 序言 在祖国的南部偏东,有一片富饶而神奇的土地,叫广东。 广东地处逶迤的南岭山脉以南,南临碧波浩渺的南海。从东到西分别与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接壤,南面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达3300多公里。省的中部,西江、北江、东江汇流后分为八大口门出海,形成了水网纵横、物产丰富的珠江三角洲。南岭及莲花山、九连山、云雾山、云开大山等山脉连绵起伏,加上沿海星罗棋布的600多个岛屿,既是旧社会贼寇、海盗隐身之地,又是千百年来义军、绿林反抗官府的庇护之所。境内居民绝大部分为汉族,也有壮、瑶、苗、回、满、畲等少数民族,解放前,人口为3000多万。 广东因宋时设广南东路,元置广东道而得名。古为百越民族居住之地,粤同越,故广东简称粤。自秦以来,中原汉人多次大规模南迁,与广东土著百越民族融会结合,既促进了岭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以广州为重要出发地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国与波斯、天竺、阿拉伯及南洋各国的商业、文化交流,也开阔了得开放之先的广东人民的眼界。作为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最早的地区,广东人民既看到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也最先领略了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文化,并有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愿景。历史文化观念的沉淀,铸就了广东人民既具有包容、广阔的胸怀,又具有开创革新意识的鲜明品格,并锻造了潜心钻研船政的近代著名海军将领邓世昌,近代中国铁路的开拓者詹天佑,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领袖康有为、梁启超,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一大批敢为天下先,勇于为民族新生不遗余力奔走、呼号、奋斗的杰出历史人物,并使广东成为中国民族工业发源地之一和中国近代维新运动、民主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与此同时,广东人民自古被称作“南蛮”,受尽封建统治者的歧视、压迫和剥削。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这里更成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集中而又尖锐的地区。这又使广东人民养成了不甘受辱、勇于抗争的性格,并在南粤大地上留下了为解救劳苦大众、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光荣传统。于是,有了唐末斗争烈火燃遍粤东的张遇贤起义,明正统年间拥众10余万、船只1000余艘的黄萧养起义,19世纪中叶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卷人群众百万人的“洪兵”起义;有了抵抗外来侵略并体现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潮州人民反人城、新安和东莞人民抗英、遂溪人民抗法等斗争;有了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的惠州七女湖起义、潮州黄岗起义、防城起义、钦州起义、广州新军起义、辛亥广州起义;有了反对北洋军阀反动势力的东征、南讨、北伐战争;也有了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而领导的广州起义、海陆丰起义等129次武装起义和长达10年的土地革命战争,以及作为党领导的敌后抗日三大战场之一的华南抗日游击战争。 就是在这块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大展宏图抱负的热土上,到了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又上演了一出以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为目标,以游击武装斗争为形式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 后记 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60周年之际,笔者应解放军出版社之约。撰写了《解放战争广东敌后游击战纪实》一书,谨献给为建立新中国而献身的广东人民游击武装的先烈们。 新中国成立前,广东省包括海南岛(今海南省)和钦廉四属(即钦县、合浦、防城、灵山四县,解放后划归广西)。因解放战争时期海南岛的敌后游击战已有专著反映,本书主要记述广东大陆敌后游击战的斗争实史。 本书撰写过程中,主要参阅了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解放战争时期敌远后方游击战争·粤桂湘地区》、《解放战争战略追击·中南地区》,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解放战争时期》、《粤赣湘边纵队史》、《闽粤赣边纵队史》、《粤中纵队史》、《粤桂边纵队史》、《粤桂湘边纵队史》,以及中共广东省委和有关市、县委党史研究室、史志办公室出版的有关刊物及专题资料。本书所收照片除注明来源者外,大部分来自上述书刊。何俊才、张若子等老同志和唐选忠、樊保生、叶文益、李海笛、丁少红、陈永红、谢春江、李锦川、高鸿丹、彭琳、王海通等同志在提供史料、考证史实、协助出版方面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广州军区政治部编研室对本书撰’写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解放军出版社倪齐生编审给予了许多具体指导。在此,对有关著作的作者、编者、出版社,以及提供过帮助的单位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撰写时间仓促,史料占有不足,加之撰写水平上的限制,书中错误和表述不完整、不充分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有关历史的当事人、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9年6月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