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消费者需求变更、信息技术的发展等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其直接结果是供应链管理模式对单体企业管理模式的替代。现实中,我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实践日益蓬勃,失信行为却比比皆是,相互信任严重缺失,合作效果差强人意。不容乐观的客观事实以及相关学术研究的不完善,日益将企业间信任问题推向企业界与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前沿。
本书的选题正基于此,对具有较强逻辑关系的企业间信任的三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该著作其实证部分的数据为本土化数据,因此,研究结果对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具有特殊意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逻辑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逻辑思路
二、主要内容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人际层面的信任研究成果
一、个人层面
二、人际关系层面
第二节 社会层面的信任研究成果
一、社会学视角
二、经济学视角
三、文化学视角
四、多学科视角
第三节 组织层面的信任研究成果
一、组织(企业)内信任
二、组织(企业)间信任
第四节 评述
一、相关研究的贡献
二、相关研究的不足
第三章 供应链的实质及企业间关系
第一节 供应链的内涵
第二节 供应链的实质
一、运营管理的视角
二、经济学的视角
三、系统理论的视角
四、组织理论的视角
第三节 供应链的企业间关系
一、合作
二、协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间信任的基本分析
第一节 信任的概念
一、信任的定义
二、信任的概念框架
三、几个相关概念
第二节 企业间信任的概念
一、狭义概念
二、广义概念
第三节 企业间信任的类型
一、根据企业间信任的属性划分
二、根据企业间信任的产生基础划分
三、根据企业间信任产生的文化背景划分
第四节 企业间信任的特点
一、企业间信任是相互的
二、企业间信任离不开控制
三、企业间信任具有外部性
四、企业间信任具有选择性、指向性、方向性和不对称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价值
第一节 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经济”价值
一、供应链与信任的经济学属性
二、供应链企业间信任与合作的博弈模型
三、结论
第二节 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技术”价值
一、供应链与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系统
二、基于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TAM/TPB扩展模型
三、结论
第三节 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协调”价值
一、供应链的协调密集型本质
二、企业间信任对供应链的协调价值
三、结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评判
第一节 企业间信任度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度的评判要素
一、前置要素
二、后置要素
三、共同要素
第三节 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模糊评判
一、模糊评判的指标体系
二、三角模糊评判的基本原理
三、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度评判的算例
四、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建立
第一节 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建立的过程机制
一、过程型信任产生的基本原理
二、过程机制建立的若干建议
第二节 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建立的特征机制
一、特征型信任产生的基本原理
二、特征机制建立的若干建议
第三节 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建立的制度机制
一、制度型信任产生的基本原理
二、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建立的信号博弈
三、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建立的契约设计
四、制度机制建立的若干建议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国外案例
一、南非酿酒公司(SAB)与供应商的信任建立
二、案例评析
第二节 国内案例
一、西北产棉区棉纺织企业与棉花供应商的信任关系
二、案例评析
第九章 全书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供应链企业问卷调查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