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拿破仑帝国/世界帝国史话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宏图//郑春生//何品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巴黎一打喷嚏,欧洲就会感冒。天真烂漫的法兰西人不知不觉地充当了摧毁旧制度的先锋,为欧洲带来一场史诗般的剧变,然而在大革命的风口浪尖上何以产生一个帝国。它又将何去何从?打开李宏图、郑春生、何品著的《拿破仑帝国(世界帝国史话)》,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内容推荐

拿破仑·波拿巴是无与伦比的军事家,创造了无数大小战争奇迹;他又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扩展自己的帝国,但最终因此断送了自己的帝国之业。他的军旅历程虽然是悲剧性的,但这从来就没有掩盖掉他杰出的军事才华,掩盖掉他那令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都望尘莫及的众多军事奇迹的伟大价值,更没有减少人们对拿破仑的缅怀和敬仰。

李宏图、郑春生、何品著的《拿破仑帝国(世界帝国史话)》讲述了他从普通的科西嘉岛民到建立拿破仑帝国的传奇故事。

目录

第一章 从科西嘉少年到葡月将军

 科西嘉少年

 土伦战役初露锋芒

 波拿巴闪亮登场

 波拿巴炮震花都

第二章 “他的名字已经威震欧洲”——第一次远征

 督政府开辟南线战场

 波拿巴新婚受命

 中央突进皮埃蒙特

 抢占伦巴底

 法奥拉锯曼图亚

 波拿巴的得意和失意

第三章 “伟大的名声只能得之于东方”——进军埃及

 波拿巴的东方理想

 波拿巴的军事和科学远征

 四千万人注视着波拿巴

第四章 “大革命的传奇已经结束”——雾月政变

 英雄凯旋

 雾月政变

 “大革命的传奇已经结束”

第五章 重压轻揉纵横捭阖

 各方人士唯才是举

 强化中央行政司法改革

 重压轻揉保王党

 圣一尼开斯街雅各宾派惨遭陷害

 签《教务专约》缴敌器

 波拿巴的和平攻势

 真实的影子——法国预备军团

 翻越阿尔卑斯山第一险道

 舍小取大,直取米兰

 反败为胜的马伦哥决战

 吕内维尔奥地利再签和约

 连横对英伦

 欧洲和平下的危机

第六章 “在自己的光荣中踽踽独行”——帝国的皇帝

 终身第一执政

 万古长存的民法典

 “天空中布满了匕首”

 “永恒之父的儿子”——帝国的皇帝

第七章 “把鹰徽插到敌人的土地上去”

 反法同盟蠢蠢欲动

 特拉法尔加大海战

 奇袭乌尔姆

 三皇会战奥斯特里茨

 一战定乾坤:耶拿一奥尔施塔特大捷

 模范追击与大陆封锁

 艰苦漫长的冬季战争

 1807年战争的结局:弗里德兰战役

 提尔西特:拿破仑帝国的奠基石

第八章 “我们是胜利者”——鼎盛的帝国

 空前绝后的军事大帝国

 半岛战争的开始——侵占葡萄牙

 半岛战争的扩大——蹂躏友邦

 貌合神离:埃尔富特会晤

 拿破仑亲征西班牙

 两线作战:第三次法奥战争的爆发

 反客为主:累根斯堡一埃克缪尔战役

 阿斯佩恩战役(1809)

 反败为胜:瓦格拉姆决战

 泥足巨人:西班牙的僵局

第九章 风雪莫斯科(1812)

 与俄国决裂

 大举入侵俄罗斯

 斯摩棱斯克之战

 血战博罗季诺

 得而复失的莫斯科

 惨败别列津纳河

 崩溃的开始

第十章 光荣不复存在——走向覆亡

 巴黎:重整旗鼓

 吕岑:再展雄风

 包岑:虎头蛇尾的胜利

 德累斯顿:得小失大的会战

 莱比锡:决定性会战的决定性失败

 从莱茵河到塞纳河:螳臂当车

 首都的沦陷:第一次退位

第十一章 东山再起

 悄然蛰居厄尔巴

 兵不血刃返巴黎

 积极备战迎强敌

 里尼、四臂村激战

第十二章 滑铁卢之战与帝国的瓦解

 决战序曲:各奔东西

 第一幕:拿破仑的攻击

 第二幕:威灵顿的胜利

 终曲:帝国的末日

 与世隔绝:小岛的流放者

 英雄迟暮:拿破仑的最后时光

试读章节

1769年8月15日,即圣母升天之日,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诞生了一个非凡的人物。他的父亲夏尔·波拿巴是一个破落贵族律师,母亲莱蒂齐亚·波拿巴为他取名“拿破仑”。这与他1767年牺牲的叔叔的名字相同,意为“荒野的狮子”。这对伟大的父母一共生了13个孩子,但有5个出世后不久即夭折。在存活的8个孩子中,拿破仑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6个弟妹。哥哥是约瑟夫,3个弟弟是吕西安、路易和热罗姆,3个妹妹是埃利莎、卡罗利娜和皮利娜。全家靠担任法律顾问的父亲的薪金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在这个家庭中,母亲严厉、勤劳、刚强、坚韧,对他影响很大。拿破仑后来回忆说:“我的母亲虽为女性,看似柔弱,但心胸头脑决不亚于男子汉大丈夫,我之所以有今日,全是母亲的大力栽培。”这位伟大的母亲还视富贵如浮云。在她的儿子拿破仑称帝后,她的其他子女们为头衔、地位争得不可开交时,她却一人在罗马索然独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她去巴黎参加加冕大典。在参加这人世间最最辉煌荣耀的盛典时,本可以陶醉的她只淡淡地留下一句:“但愿这一切能持久!”

科西嘉,位于地中海西部,面积约8681平方公里。它的东部是意大利,北部是法国,西部是西班牙,南部是撒丁岛。历史上该岛为各国纷争之地。迦太基人、罗马人、汪达尔人、比萨人、热那亚人都曾成为这儿的统治者。在拿破仑出生前15个月左右,法国取得了科西嘉,拿破仑因而也就成为法国人。科西嘉的这种历史也贯穿了拿破仑的人生史,科西嘉人的许多特质也深深根植于拿破仑的身上:吃苦耐劳,英勇无畏,不屈不挠,敢于以弱抗强,家族观念和凝聚力强,同时好猜忌和好耍政治阴谋。这一切都对拿破仑以后的成功和失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童年的拿破仑沉默寡言,性格孤僻,易怒且好斗。尽管他是家里的老二,但“却是家里的头”。他的兄弟和妹妹虽然不喜欢他,却承认他的权威。童年的他最喜欢玩的游戏是打仗。在两组对垒中,拿破仑常主动担任较弱方的指挥。他跟对方拼力量和英勇,还跟对方比聪明和智慧,常常以智取胜。这种童年的游戏深深地影响了拿破仑。童年的游戏孕育成年的梦,他渴望将来驰骋疆场;童年的游戏启迪着战场上的拿破仑,弱可以胜强,胜利和失败的转化可以发生在顷刻之间。

1778年年底,夏尔·波拿巴利用他亲法的立场和同科西嘉总督的密切关系,把约瑟夫和拿破仑送到法国,在奥顿中学学习法语。1779年5月,拿破仑又利用波拿巴家族的贵族血统和科西嘉总督的介绍,通过入学考试,以公费生身份转入专收贵族子弟的布里埃纳军校。拿破仑迈出了人生之旅的第一步。在这儿,拿破仑独自客处他乡,举目无亲,而且常常遭到同学们的嘲弄和欺侮。因为他家境不佳,个子和年岁都很小,而且不善言辞,他的法语里还带有浓浓的科西嘉口音。本来就孤独、沉默寡言的他变得更阴沉、忧郁,在孤独与屈辱中,他把他的时间献给了学习和梦想。他知道只有发奋学习才有出头之日,于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那些被拿破仑称为“高贵的小丑”的同学曾错误地认为他“除了几何之外一无所长”,但1784年10月,15岁的拿破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保送到巴黎的法国军事学校。

这一年,拿破仑来到了巴黎,进入了这所专门为法国培养高级军官的军校深造。拿破仑原想成为一名海军,但由于母亲的反对而成为一名炮兵。这所军校在法国名声极高,学校师资阵容强大。著名的数学家蒙日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都是这所学校的教员。在这里,拿破仑再次展现了他的顽强、勤勉和天赋。1785年2月,他年仅39岁的父亲死于胃癌,家里又因种植桑树负债近9000法郎,哥哥约瑟夫因在比萨大学读书而无法担负家庭重担。16岁的拿破仑在这样的情况下,仅用了1年时间就学完了军校规定的3年的课程,并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考试,与其他3位同学一起被授予了少尉军衔。当时学校已看到了拿破仑的巨大潜力。他们给拿破仑写了这样的鉴定:“拿破仑·波拿巴:为人勤劳、谨慎,兴趣广泛,博览群书,酷爱抽象科学,擅长数学、地理;沉默寡言,喜欢独处;任性、高傲、自私、善辩,自尊心强,雄心勃勃,求知欲强,有培养前途。”

此后,他被派往当时驻扎在瓦朗斯的拉斐尔炮兵团服役。在最初的3个月,他站岗放哨,执行一些列兵任务,直到1786年元月才正式下团任职。与此同时,他也承担起了家庭的重负。1786年9月,他以家有急事为由请假回到科西嘉,清理父亲留下来的产业。在故乡逗留了21个月之后,1788年拿破仑回到了部队。此时他将19岁。他所在的炮兵团被编为当地一所炮兵学校的训练部队。该校校长是当时法国有名的,也许是最杰出的炮兵军官杜特少将。这使拿破仑有条件学习本兵种中最新的战术、技术。拿破仑由于其过人的才智和突出的表现,受到校长的赏识。1788年8月,他被杜特将军提名,负责研究由长管炮发射爆破弹的方法(以前这种炮弹仅从臼炮发射)。这是一项涉及许多技术难题的实践。

1789年,当革命席卷法国后,一切都在松动,太多太多的未知数出现。所有的人都想利用这个机会得到什么,达到什么。拿破仑则始终惦记着他的科西嘉:科西嘉的亲人、科西嘉的自由、科西嘉的独立,以及他所有的科西嘉之梦。于是拿破仑请了6个月的长假,并两次逾假,回到科西嘉,参加保利领导的群众运动。他们呼吁法国制宪议会保障科西嘉公民的自由权。革命的巴黎终于注意到革命的科西嘉。国民议会根据米拉波的建议,允许那些过去为科西嘉的自由而战斗的流亡者回到法国,将科西嘉纳入了革命的法国。过去为科西嘉战斗的拿破仑现在开始为法兰西而战斗。沉浸在科西嘉之梦实现喜悦之中的他,以普通战士的身份在阿雅克修的国民自卫军服役。

P1-3

序言

司汤达在他的《拿破仑传》(1837)中说:“的确,他是从恺撤以来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是从亚历山大以来最令人震惊的人物之一。”同样的赞誉还有“世纪的巨人”、“法国革命的体现者”、“拿破仑大帝”、“战争之神”等。当然,也有人斥之为“暴君”、“科西嘉岛吃人的妖魔”、“篡位者”、“法国革命的扼杀者”等。无论崇扬还是诟骂,都无法否认,正是拿破仑·波拿巴这一位没落贵族子弟,普普通通的科西嘉岛民,建立起了庞大的法兰西帝国,曾叱咤欧洲,震撼世界,并以其不朽的业绩载入史册。

1821年,拿破仑在去世前这样说道:“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上,一只秃鹫啄食我身上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火种已经升到原来的地方,我却一直被钉在这里!爱光荣如同撤旦横架在混沌上面的一座桥,使地狱能通往天堂。光荣把被无边无际深渊隔开的过去和将来联结起来了。我无物遗留给我的儿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给他。”的确,作为一代名将、军事天才,他在无数次征战中创造了传奇般的辉煌,留下了光荣与威名。

1793年围攻土伦时,作为法军炮兵副指挥的拿破仑就表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惊人的勇敢精神,年仅24岁的他就被破格提升为炮兵准将。1796年3月,26岁的拿破仑就被任命为意大利军团司令,开始了他独立指挥作战的军事生涯。从此以后,拿破仑如鱼得水,尽展才华,连创奇迹。在皮埃蒙特之战中,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击败了居于优势地位的奥撒联军,gO~7g事史上以弱胜强、以寡胜众的卓越典范;在洛迪战役中,他大胆实施迂回机动,广泛采用欺骗手段,积极调动敌人,努力造成敌人过失,抢占米兰,粉碎了奥地利人在伦巴底的统治;在卡斯奇里恩之战中,他不以攻陷城池为满足,而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彻底改变了法军在意大利战场的不利局面;在里沃利战役中,他敢于机动,善于机动,长于进攻,巧于调动,再次以少胜多,夺取“意大利钥匙”曼图亚要塞,并最终击败了奥地利,瓦解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凯旋巴黎。第一次远征意大利也使拿破仑名震全欧洲。1798年,拿破仑又巧避强大的英国舰队,横渡地中海,去征服神秘、古老的东方文明古国——埃及,并远征叙利亚,直逼英帝国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印度。1800年,初掌政权的拿破仑又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地穿越阿尔卑斯山天险圣伯纳德山口,出现在一马平川的马伦哥平原上。在战略上,他趋利避害,避实就虚;在战术上,他在判断部署失误后,仍指挥若定,临危不惧,终于绝处逢生,败中取胜。1805年的法奥战争,拿破仑将主要兵力使用在有决定意义的战线上,充分发挥机动作战的威力,不用武器,而用士兵的双腿来作战,采取大纵深迂回包围的战术。当奥军意识到危险的时候,他们已在乌尔姆损兵折将,损失惨重。一个多月之后在奥斯特里茨,拿破仑又抛弃以往“堂堂正正”的作战方式,开创近代大野战之先,灵活用兵,欲擒故纵,以计诱敌分兵,自己则集中兵力,击敌之隙。这一次法、俄、奥“三帝会战”,既瓦解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又终结了神圣罗6帝国,还成就了拿破仑欧洲第一名将的美誉。1806年10月14日这一天,法军在耶拿和奥厄施泰特同时打了两个歼灭战。拿破仑只用6天就基本制伏欧洲军事强国普鲁士,仅19天即进占柏林,并摧毁了曾风行一时的“线式战术”。1807年6月法俄弗里德兰之战,则把拿破仑的事业推向了顶峰。1809年7月的瓦格拉姆战役,拿破仑用密集的炮火很快就洗刷了一个多月前他在阿斯佩恩一艾斯林的耻辱,并闪烁了他败而不乱的优秀军事品质。1812年,野心勃勃的拿破仑发动了征俄战争,但遭到了失败。第六次反法同盟趁势进攻法国,并在莱比锡一场50万人的“民族会战”中击败拿破仑。拿破仑帝国因此走到了尽头,拿破仑的辉煌军事生涯也走到了尽头。1815年6月18日,复位的拿破仑在滑铁卢悲壮地结束了其传奇的戎马生涯。“滑铁卢”一词也成为最后失败的代名词。拿破仑的军旅历程虽然是悲剧性的,但这从来就没有掩盖掉他杰出的军事才华,掩盖掉他那令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都望尘莫及的众多军事奇迹的伟大价值,更没有减少人们对拿破仑的缅怀和敬仰。

著名史学家基佐曾这样评价拿破仑:“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他的时代的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要生存和政党发展所需求的是什么。我说,他不但比别的人更了解这些,而且他比别的人更懂得怎样去动员社会上的各种力量,引导他们去达到这种目的。他就这样取得了权力和光荣。也就是这样,他一经出场,就为大家所接受和听从;大家都参加他所领导的谋求共同利益的工作。”在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执政府,夺取法国最高统治权之后,拿破仑唯才是举,任人唯贤,严立法度,善于治国,巧于斗争,结果,内安法国,外败强敌,其直接结果是让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在法国扎根,如《拿破仑法典》的颁布就为法国确立起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拿破仑自己也曾说过:“我的光荣不在于打胜了四十个战役,滑铁卢会摧毁这么多的胜利……但不会被任何东西摧毁的,会永远存在的,是我的民法典。”同样,拿破仑还把1789年的革命原则,即代表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则传播到了整个欧洲,用武力“清扫了奥吉亚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通大道”,促进了许多国家从封建主义迈向资本主义。从这一意义上说,拿破仑是1789年革命的产儿和一位优秀的承继者。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对法国革命中以及革命后为什么会重建专制帝国的原因作过犀利的解剖:“我深信,法国人民在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中继承了大部分感情、习惯、思想,他们甚至是依靠这一切领导了这场摧毁旧制度的大革命,他们利用了旧制度的瓦砾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说到底,法兰西民族在心态上和社会结构上还无法确立起实现自由民主政治的条件。由此我们看到,当拿破仑在夺取政权实现了法国的稳定与经济发展时,法国人也给予了他丰厚的回报:终身第一执政,可以选举继承人的终身第一执政。1804年,他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把皇冠戴到了自己的头上,从而达到政治权力的顶峰,其帝国也达到了鼎盛。因而必须从法兰西民族自身,从历史进程的长时段中理解拿破仑帝国,理解皇帝拿破仑——这些名称及其行动本身又明显违背了他曾经信奉并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着的1789年的大革命原则——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这表明:一个自由民主的时代还未到来,法兰西民族只能选择这样一种新权威主义式的政治体制。

还是那位史学家基佐曾这样写道,在他那时的普遍而真实的需要几乎会都满足以后,这位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就去追求更为远大的目标。他冲向现实事件以外;他坚持他个人的观点;他热衷于搞一些或多或少是规模巨大的内容空洞的计划,这种计划不同于他以前的业绩,它们是完全远离社会的实际状况、公众的本能和坚定的愿望的。当拿破仑在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后,拿破仑也达到了历史上任何一位主宰者没有达到过的地位:他既是法国的皇帝、意大利的国王,又是新成立的莱茵联邦的保护人、瑞士的仲裁人,同时还是荷兰王国、那不勒斯王国、华沙大公国和其他附庸国的太上皇。

称帝后的拿破仑不再像过去那样选贤任能,而是实行家族统治方式,想通过对他的兄弟亲属封王晋爵来巩固帝国的统治。但他的兄弟亲属却在挖帝国的墙脚,腐蚀帝国的肌体。同时他也好大喜功,搞大陆封锁,企图扼杀英国经济,从而击败英帝国;他不断东征西讨,奴役其他民族,把一场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两大阶级的战争变成了一场法国的对外侵略战争,把等待用资本主义来解放的封建农民变成了法兰西资产阶级的“奴仆”。总之,拿破仑总是相信自己理性的万能和无限,殊不知过度膨胀的理性和野心必将会走向反面。结果,拿破仑的穷兵黩武榨干了法国人的作战热情和作战精力,激发了被奴役民族的反抗斗志,从而使欧洲的封建君主们坐收渔人之利,击败拿破仑,维护其反动的封建统治。1814年、1815年,反法同盟两次击败拿破仑,最终瓦解了拿破仑帝国。  1821年当俄国诗人普希金得知拿破仑去世后,写下了一首长诗《拿破仑》:

一个奇异的命运终了,

伟大的人已经逝去。

在暗淡的囚居中,沉没了

惊人的拿破仑世纪。

世人会长久地、长久地

留下你的血写的记忆。

赞扬吧!他给俄罗斯的人民

指出了崇高的命运;

在幽暗的流放里,他死了,

却把永远的自由遗给世人。

书评(媒体评论)

我无物遗留给我的儿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给他。

——拿破仑

我从来不曾打过这样一个会战,而且相信以后也永远不会再有了。在我有生以来,我都不曾经历过如此焦急不安的生活,我必须坦率地承认,我从来没有如此地接近失败。

——威灵顿

拿破仑并不是被世人征服的。他比我们所有人都伟大。但上帝之所以惩罚他是因为他只相信自己的才智,把他那部庞大的战争机器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凡事物极必反,古今概莫能外。

——瑞典国王查理十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