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次倒塌是由最初的局部破坏在构件之间所引发的渐进式蔓延扩展而最终导致整个结构或其大部分的一种倒坍。由于渐次倒塌在许多情况下是(但不都是)不相称的过大倒塌,即与这引发事件相比显得过大,所以这种现象已日益倍受关注。
最近几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已经推出了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处理防止倒塌的若干方法。遗憾的是,很少有结构工程师通晓这控制渐次倒塌的GSA或DoD技术要求条件。甚至更少有人能正确地在设计中去应用它们。《防止多高层混凝土建筑渐次倒塌的设计与分析》由美国弗兰西斯·K·哈梅、史蒂文·M·巴德雷基、S·K·戈什所著,全书就是试图在这方面给予提供帮助。正文将示范在以不同结构体系为特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中,GSA和DoD渐次倒塌控制处理方法的实施。
虽然这本教范手册的主要对象是正在执业的结构工程师,但它对在校的学生、教育工作者、管理人员和那些涉及建筑物设计、施工与审批的人员来讲也是很有用的。
序言
第1章 概述
1.1 出版的目的与编排
1.2 渐次倒塌的定义
1.3 考虑渐次倒塌控制的设计进展
1.4 现有防止渐次倒塌的设计准则
1.4.1 ACI318-O2
1.5 钢筋混凝工建筑物的设计考虑因素
1.5.1 多道防线的设计方法
1.5.2 防止渐次倒塌的钢筋细部设计
1.5.2.1 抗渐次倒塌的性能
1.5.2.2 抗爆炸的性能
1.5.3 ASCE7-02的设计建议
1.5.3.1 合适有效的平面布置
1.5.3.2 整体東缚的方法
1.5.3.3 连续的转延侧墙
1.5.3.4 板在正交方向的附加支撑
1.5.3.5 承重内隔墙
1.5.3.6 楼板的悬链作用
1.5.3.7 墙的深梁作用
1.5.3.8 超静定结构体系
1.5.3.9 延性功能的细部设计
1.5.3.10 分隔成小开间的建筑物
1.6 参考文献
第2章 国防部的DoD导则
2.1 DoD导则的发展史
2.2 设计的处理方法
2.3 材料性能
2.4 间接(或被动)设计——束缚力
2.4.1 综述
2.4.2 内部束缚钢筋
2.4.2.1 內部束缚力的推导
2.4.3 周边外围束缚钢筋
2.4.4 对外柱和外墙的水平束缚钢筋
2.4.5 对角柱的水平束缚钢筋
2.4.6 竖向束缚钢筋
2.5 直接设计——候补传力途径(AlternatePath)
2.5.1 分析方法
2.5.2 结构构件的去法
2.5.2.1 外部与内部构件
2.5.2.2 框架与平板结构体系
2.5.2.3 承重/剪力墙结构体系
2.5.3 荷载组合的规定
2.5.4 破坏限度
2.5.5 验收标准
2.5.5.1 抗弯
2.5.5.2 抗轴力与弯矩的组合作用
2.5.5.3 抗剪
2.5.5.4 节点
2.5.5.5 变形
2.5.6 候补传力途径分析的归纳
2.6 附加延性
2.7 板的向上负荷
2.8 参考文献
第3章 公共事务管理局的GSA导则
3.1 概述
3.2 设计的处理方法
3.3 分析的方法
3.4 结构构件的去法
3.4.1 规则结构造型
3.4.1.1 框架或平板结构
3.4.1.2 承重/剪力墙结构
3.4.2 不规则结构造型
3.5 荷载组合的规定
3.6 材料与构件性能
3.7 破坏限度
3.8 验收标准
3.9 构件的变形限度
3.10 重新设计
3.11 参考文献
第4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办公楼
4.1 概述
4.2 建筑物的简要数据资料
4.3 分析方案
4.4 渐次倒塌评估的案例情况
4.5 对抗震设计等级SDCA的分析(普通抗弯框架)
4.5.1 设计的资料与数据
4.5.2 DoD的处理方法
4.5.2.1 抗拉束缚力的算例
4.5.2.2 候补传力途径算例——内柱失去(案例情况11)
4.5.3 GSA的处理方法
4.5.3.1 综述.
4.5.3.2 梁的强度(按重力、地震力和风力设计的)
4.5.3.3 临近长边中部的柱子失去(案例情况1E)
4.5.3.4 临近短边中部的柱子失去(案例情况2E)
4.5.3.5 角柱的失去(案例情况3E)
4.5.3.6 临近长边中部的柱子失去(案例情况1E)——板被模拟
4.6 对抗震设计等级SDCD的分析(特种抗弯框架)
4.6.1 设计的资料与数据
4.6.2 DoD的处理方法
4.6.2.1 抗拉束缚力的算例
4.6.2.2 候补传力途径算例——内柱失去(案例情况11)
4.6.3 GSA的处理方法
4.6.3.1 综述
4.6.3.2 梁的强度(按重力、地震力和风力设计的)
4.6.3.3 临近长边中部的柱子失去(案例情况1E)
4.6.3.4 临近短边中部的柱子失去(案例情况2E)
4.6.3.5 角柱的失去(案例情况3E)
4.7 参考文献
第5章 板柱—核心筒结构体系住宅楼
5.1 概述
5.2 设计的资料与数据
5.3 现有的配筋详图
5.4 DoD的处理方法
5.4.1 抗拉束缚力的算例
5.4.1.1 内部束缚钢筋
5.4.1.2 周边外围束缚钢筋.
5.4.1.3 对外柱的水平束缚钢筋
5.4.1.4 对角柱的水平束缚钢筋
5.4.1.5 竖向束缚钢筋
5.4.1.6 所需束缚力的归纳
5.4.2 板的抗上举力设计
5.4.2.1 板的抗弯
5.5 GSA的处理方法
5.5.1 分析模型
5.5.2 渐次倒塌的案例情况
5.5.3 渐次倒塌分析中的材料性能
5.5.4 位于长边中部的柱子失去(案例情况1)
5.5.4.1 板的检验
5.5.4.2 柱子的检验
5.5.5 临近短边中部的柱子失去(案例情况2)
5.5.5.1 板的检验
5.5.5.2 柱子的检验.
5.5.6 角柱的失去(案例情况3)
5.5.6.1 板的检验
5.5.6.2 柱子的检验
5.5.7 分析结果的归纳
5.6 DoD和GSA处理方法的比较
5.7 参考文献
第6章 承重/剪力墙结构体系住宅楼
6.1 概述
6.2 设计的资料与数据
6.3 现有的配筋情况
6.4 DoD的处理方法
6.4.1 抗拉束缚力的算例
6.4.1.1 内部束缚钢筋
6.4.1.2 周边外围束缚钢筋
6.4.1.3 对外墙的水平束缚钢筋
6.4.1.4 对角柱的水平束缚钢筋
6.4.1.5 竖向束缚钢筋
6.4.1.6 所需束缚力的归纳
6.4.2 候补传力途径的算例
6.4.2.1 渐次倒塌的案例情况
6.4.2.2 分析模型
6.4.2.3 荷载组合条件
6.4.2.4 现有构件的强度
6.4.2.5 建筑物端部的侧墙失去(案例情况1)
6.4.2.6 横断内承重墙的失去(案例情况2)
6.4.2.7 位于角部的墙体失去(案例情况3)
6.4.2.8 拟定结构补强的归纳
6.5 GSA的处理方法
6.6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