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一班的新年
七年级一班的同学们一窝蜂涌进了大厅。他们个个跺着脚,想抖掉沾到鞋上的雪,使得存衣问门口顿时变得拥挤了起来。女孩们继续着她们的细声尖叫和窃窃私语,把镜子前围得水泄不通。被要求摘下大衣帽子的男孩们又把穿在里面的帽衫的帽子扣到了头上,而后便以一副玩世不恭的神情顺着墙面站开,个个低头玩着手机。
“都存好大衣了吗?”波琳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高声问道。
“存好了。”传来了不和谐的多声部合唱。
“那我们上楼吧!”班主任老师兴高采烈地把这群散漫的孩子领到了新年晚会的现场。
女孩们像鸟笼里的鹦鹉一般叽叽喳喳个不停。
“天啊,快看快看!基斯里岑娜穿了恨天高……”
“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放民谣?”
“你要民谣干什么,莫非是想邀请你的维杰奇卡一起跳舞?”
“你瞧洛帕欣娜穿着什么来啦!带星星图案的裙子,好像在幼儿园一样!”
男孩们像男子汉一样故作严肃地迈着台阶,双手插着兜,头也不抬一下。大伙蜂拥进了礼堂。
“孩子们,你们好!”
七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在门口停住了脚步,一头雾水地看着这个年轻漂亮的雪姑娘。她站在那里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明晃晃的聚光灯打在她的身上,不停地变换着颜色。
“孩子个头!”拉多姆斯基气冲冲地说。
“帕维尔!”时刻警惕着的班主任立刻制止了他,“讲话要文明!”
“请进吧,亲爱的客人们!”雪姑娘接着说道,“严寒老人已经在路上了,趁他还没到,让我们一起玩吧!”
班主任赞许地点点头,消失在了走廊的那头。看来,这个雪姑娘让她颇为满意。
“她们这是怎么回事,脑子进水了吗?”米尔卡饶有兴致地看着雪姑娘,仿佛看着幽灵一样。
音响里源源不断地传出了欢快的儿童歌曲,雪姑娘一把抓住了波琳娜的手,而波琳娜则抓住了洛普赫的,洛普赫反射性地抓住了维季卡的,维季卡抓住了塔尼卡的……七年级一班的同学们还没缓过神来,就被莫名其妙地拉到了轮舞里。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惊恐和绝望的神情。
雪姑娘仿佛一辆有着惊人拉力的坦克,拉着整排的人前进着。她极其敏捷地在人群中穿梭着,把人群拧成了一条蛇形曲线。
“哇塞,真棒!哇,好样的!”她欢呼雀跃地奔到了舞台那里。
“现在我需要三个强壮、敏捷又不惧怕困难的男生。”
男生们都不约而同地后退了一步。
“我就知道你肯定答应!”雪姑娘兴高采烈地喊着,径直走向了洛普赫。
“我不,”他一口否决。
“害怕了?”姑娘对着麦克风问道。
“不,但是……”
“谁是我们第一个参赛选手?”
“洛普赫!”大家高声应和。
“洛普赫!”雪姑娘愉快地做出了决定。
接下来的两个牺牲品也是被以这种短平快的办法挑出来的。一眨眼的工夫他们都被绑上了双手,他们的鼻子前出现了用绳子吊起来的苹果。他们的眼睛都被一块厚实的布蒙了起来。
“洛一普一赫!洛一普一赫!”雪姑娘对着麦克风字正腔圆地喊道,“加油!加油!”
洛普赫本是很想一走了之的,可是……眼镜在雪姑娘那里,眼睛又被蒙住了,所以完全找不到北。即使扯下蒙眼布跑开,两眼模模糊糊的,也有可能一头撞到墙上!到时候,全班同学都会看他笑话。想到这里,洛普赫便乖乖地留在了原地。
“基里尔!基里尔!”雪姑娘又开始嚷嚷起来。
“这回怎么是基里尔,不是我了?”洛普赫顿觉不快,开始张开嘴咬了起来。
那苹果又硬又凉。它对着鼻子吊着,总是会从嘴里滑出去。
“洛普赫!洛普赫!”
受到了鼓舞的洛普赫努力从另一个方向咬过去。
“列宾!列宾!”
洛普霍夫来气了,把嘴张得更大了。
“基里尔!基里尔!姑娘们,我们一起喊!”
这让洛普赫火冒三丈。他巧妙地侧了侧身,咬到了苹果的蒂部,接着用牙狠狠地叼住了它。
“啊啊啊啊啊!”雪姑娘的尖叫声让他差点噎住,但还是没让苹果从牙缝里溜走。“洛普赫赢了!谢谢大家!这回轮到女生们比赛了。”
洛普赫扯下了蒙眼布,看到这个毫不手软的雪姑娘又把基斯里岑娜从角落拽到了大厅中央。他吐出被咬了几处的苹果,开始和大家一起喊了起来:“洛帕欣娜!洛帕欣娜!”
大家继续支持着精力旺盛、忙得不亦乐乎的雪姑娘:“杰米多娃!杰米多娃!伊莉莎!伊莉莎!”
这三个七年级的女生试图反抗,但还是被雪姑娘推到了中央。P2-5
“一个人其实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著名儿童文学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先生曾这样写道。另一位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詹姆斯·克吕斯则说:“孩子们会长大,新的成年人是从幼儿园里长成的。而这些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那些给他们讲故事的人。”儿童文学在个人精神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可以说,它为我们每个人涂抹了精神世界的底色,长久影响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中国本土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五四以来对外国儿童文学的大量译介和广泛吸收。无数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经由翻译家之手,克服语言和文化的重重阻隔漂洋过海而来,对几代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其中,俄苏儿童文学以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对儿童心理的准确把握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的心灵。亚历山大·普希金的童话诗、列夫·托尔斯泰的儿童故事、维塔利·比安基的《森林报》等作品,都曾在中国的域外儿童文学翻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折与变迁,相应地,俄罗斯的儿童文学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在挣脱了苏联时期“指令性创作”的桎梏后,儿童文学走向了商业化,也由此迎来了艺术形式、题材和创作手法上的极大丰富。当代杰出的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不仅立足于读者的期待和出版界的需求进行创作,也不断继承与发扬俄罗斯儿童文学自身的优良传统。因此,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得以涌现。
回顾近年来俄罗斯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出版状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当代优秀作品的译介一直处在零散的、非系统的状态。我们在“中俄文学互译出版项目·俄罗斯文库”的框架下出版这套《少年文学丛书》,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希望能以一己微薄之力,将当代俄罗斯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介绍给广大中国读者,以期填补外国儿童文学译介和出版事业的一项空白,为本土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研究拓展崭新的视野,提供横向的参考与借鉴。
本丛书聚焦当代俄罗斯的“少年文学”。少年文学(подростково-юношескаялитература)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写给13—18岁少年阅读的文学作品。这个年龄段的少男少女正处于从少年向成年过渡的关键时期,随着身体的逐渐发育和性意识的逐渐成熟,他们的心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渴望理解和友谊,期待来自成人和同辈的关注、信任和尊重,对爱情怀有朦胧的向往和憧憬,在与成人世界的不断融合与冲撞中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个“痛并快乐着”的微妙时期,其中不乏苦闷、痛苦与彷徨。因此相应地,与幼儿文学和童年文学相比,少年文学往往在选材上更为广泛,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为立体丰满,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也更为深刻真实。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少年文学的受众并不仅限于少年读者。真正优秀的少年文学必然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成年读者也能够从中学习与少年儿童的相处之道,得到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与感悟。
当代俄罗斯少年文学有几个新的特点值得我们加以注意:
首先,在创作题材上,创作者力求贴近当代俄罗斯少年的现实生活,反映他们真实的欢乐、困惑与烦恼。许多之前在儿童文学范畴内创作者避而不谈的话题都被纳入了创作领域,如网络、犯罪、流浪、性、吸毒、专制等。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苏联解体后混乱无序的社会现实在儿童文学领域的一种投射。许多创作者致力于描绘少年与残酷的成人世界的“不期而遇”以及由此带来的思考与成长,并为少年提供走出困境的种种出路——通过关心他人,通过书籍、音乐、信仰和爱来摆脱少年时期的孤寂、烦恼和困扰。
其次,在创作方法上,许多当代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勇于突破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对传统的创作主题进行反思,大胆运用反讽、怪诞、夸张、对外国儿童作品的仿写等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创作,产生了一大批风格迥异的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众多创作者致力于塑造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少年主人公形象,力求打破以往的创作窠臼,强调每个人物的独特之处。
此外,作家与读者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部分作家借助自己的博客、微博、电子邮件等与读者直接进行交流,能够及时地获知读者的评价与反馈,从而在创作活动中更好地反映现实中的问题,满足读者的需求。
本丛书收入小说十余篇,均为近年来俄罗斯优秀的少年文学作品,其中多部作品曾经在俄罗斯国内外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一些脍炙人口的上乘之作(如《加农广场三兄弟》等)还曾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这套丛书风格多样,内容也颇具代表性,充满丰沛瑰丽的想象、对少年心理的精确洞察和细致入微的描绘,相当一部分作品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专业知识(如《斯芬克斯:校园罗曼史》中的埃及学知识,《无名制琴师的小提琴》中的音乐知识,《第五片海的航海长》中的航海知识等),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足以让读者一窥当今俄罗斯少年文学发展的概貌。
本丛书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2013、2014级研究生翻译,力求准确传达原作风貌,以传神和多彩的译笔带领广大读者体会俄罗斯少年的欢笑与泪水,感受成长的快乐与痛苦,以及俄罗斯文学穿越时空的不朽魅力。
安德烈·日瓦列夫斯基、叶甫根尼娅·帕斯捷尔纳克著的《七年级一班的新年》介绍:七年级一班的一切都乱了套:战争与爱情,冲突与剧变、战斗与……再次的爱情。和女生一起去看场电影好似希腊神话中赢取金羊毛的壮举;在废弃的空地里无缘无故地打架,那架势不输给任何一场世界大战;而放在门口的玫瑰可以改变整个世界,哪怕只有区区几秒也好。然而,周围的达人们却丝毫不能理解这些……
本丛书收入小说十余篇,均为近年来俄罗斯优秀的少年文学作品,其中多部作品曾经在俄罗斯国内外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一些脍炙人口的上乘之作(如《加农广场三兄弟》等)还曾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这套丛书风格多样,内容也颇具代表性,充满丰沛瑰丽的想象、对少年心理的精确洞察和细致入微的描绘,相当一部分作品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专业知识(如《斯芬克斯:校园罗曼史》中的埃及学知识,《无名制琴师的小提琴》中的音乐知识,《第五片海的航海长》中的航海知识等),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足以让读者一窥当今俄罗斯少年文学发展的概貌。安德烈·日瓦列夫斯基、叶甫根尼娅·帕斯捷尔纳克著的《七年级一班的新年》是该丛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