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在世界军事史上拥有杰出的成就,它们不仅是战争经验的总结,也是智慧的结晶。
《中国军事通览》从军事人物、战争战例、军事著作、军事制度、军事技术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军事的概况,并选配了数百幅贴切逼真的图片,以扩大读者的视野。本书由海默、罗振兴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军事通览/辉煌中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海默//罗振兴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在世界军事史上拥有杰出的成就,它们不仅是战争经验的总结,也是智慧的结晶。 《中国军事通览》从军事人物、战争战例、军事著作、军事制度、军事技术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军事的概况,并选配了数百幅贴切逼真的图片,以扩大读者的视野。本书由海默、罗振兴著。 内容推荐 在数千年的战争中,中国军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战争观。《司马法》开宗明义提出了以“仁义为本”的战争观,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同时还提出了“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原则。另外对战争时的自然环境、外交环境、民心所向也都非常重视,显示出古代军事家的全局观念。 《中国军事通览》从军事人物、战争战例、军事著作、军事制度、军事技术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军事的概况,《中国军事通览》还选配了数百幅贴切逼真的图片,以扩大读者的视野。本书由海默、罗振兴著。 目录 挥斥方遒——人物篇 姜太公:韬略鼻祖,千古武圣 廉颇:老当益壮,英风浩气 白起:长平血战,威震六国 项羽:破釜沉舟,乌江悲歌 韩信:忍辱负重,终成统帅 卫青:漠南大战,匈奴丧胆 霍去病:千里奇袭,封狼居胥 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曹操:横槊赋诗,乱世枭雄 周瑜:羽扇纶巾,强虏灰飞烟灭 元英:聪敏锐识,英风绝伦 李靖:纵兵塞上,屡建奇功 岳飞:民族英豪,百世流芳 徐达:戎马一生,明初第一功臣 戚继光:民族英雄,平倭防虏 曾国藩:清廷柱石,中兴名臣 波澜壮阔——战争篇 牧野之战:武王伐纣 柏举之战: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长勺之战:一鼓作气,以弱胜强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诱敌深入 桂陵、马陵之战:避实就虚,围魏救赵 秦灭六国:远交近攻,分化瓦解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彭城之战:风雷激荡,快速袭击 井陉之战:背水列阵,奇袭敌军 官渡之战:火烧乌巢,乱敌军心 赤壁之战:巧借东风,一战而天下三分 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隋灭陈之战:重点进攻,分割击破 唐平萧铣之战:兵贵神速,出其不意 蒙哥攻宋之战:迂回包抄,突破天险 万历援朝之战:打击侵略,扬我国威 宁远大捷:积极准备,以孤城挡强敌 清收复新疆之战:缓进急战,先北后南 煌煌典籍——著作篇 《孙子兵法》:兵学圣典 《吴子》:审敌虚实,教戒为先 《司马法》:备战慎战,以战止战 《尉缭子》: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 《六韬》:兵家权谋始祖 《孙膑兵法》:反对滥用战争 《三略》:侧重战略的兵法 《李卫公问对》:正古人所重 《武经总要》:中国第一部官修兵书 《守城录》:城邑防御的专著 《三十六计》:古代谋略概要 《纪效新书》:实践的总结 《兵学新书》:晚清兵工著作 令出如山——制度篇 夏商周时期的军事机构 春秋时期的车战与军事制度 秦军的军队编制——部曲制 两汉的军队编制和组织结构 隋代体系完备的军制 府兵制的兴起与衰落 宋代的军队分权 明代的卫所制 清代八旗制 攻防利器——技术篇 冷兵器概略 甲胄:防御性武器的始祖 战车:纵横陆上的王者之师 弓箭:远距离杀伤性武器 弩:以步制骑的最有效武器 烽燧:古代军队通讯工具 云梯:攻城破敌的利器 城墙及长城:古代战略防御性工程 突火枪:南宋时期火器的发明与创制 火铳:元明战争中大规模火器的应用 神机营:明代火器的鼎盛时代 抬枪和鸟枪:清代的火器发展 试读章节 白起(?~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楚国人白公胜后裔,故而又名公孙起。秦国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是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白起少年时代,秦国的国力就已经超过了六国中的任何一国,尤其是张仪连横成功,更使秦国国力大增。前295年,秦国准备东进击败三晋,然后谋图周王室,白起就在这个时候登上了历史舞台。 前294年,魏襄王与韩襄王同年去世,国内新丧;赵国亦发生内乱,惠文王与公子章互相攻伐,赵武灵王被困饿死在沙丘宫。秦国遂乘三晋内变,举兵攻伐韩魏。白起率领秦军,分兵攻击韩魏,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斩获首级二十四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伊阙之战。 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领兵攻打魏国,夺取大小城池六十一座。次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进军,攻下垣城。之后,白起进攻赵国,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接着,攻打楚国,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然后连续攻楚国,楚国大败,秦军兵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放火烧毁楚国王室陵墓所在地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竞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白起因功被秦王封为“武安君”。在连续的战斗中,白起四面出击,连战连捷,声名震于列国。 前260年,秦令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民众不降反投于赵,于是秦以此为借口令王龁转而攻赵。赵令廉颇为将抵抗,开始赵军连战不利,损失颇大。廉颇及时改变战略方针,依靠有利地形,构筑城垒固守,以图挫动秦军锐气,使其陷入疲惫之中。秦军的进攻势头被遏制,造成两军对峙于长平的僵局。为打破僵局,范雎使人携千金入赵行反间计,言秦军不惧廉颇,只怕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正好廉颇坚守不应战,赵王听信谗言,便派赵括替换廉颇对抗秦军。 秦国闻知此事后,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裨将。白起到任后,采取诱敌深入,困敌聚歼的战略方针。赵括至军后,更改廉颇不准出战的约束,并置换了军吏,出师攻击秦军,两军乍一交锋,白起便佯败后退。赵括不察虚实,立即实施追击。赵军前进到秦军的预定阵地——长壁后,遭到了秦军主力的顽强抵抗,攻势大大受挫。赵括见作战不利,打算退兵,但为时已晚,秦军两翼伏兵迅速出击,及时插到赵军进攻部队后面,切断了赵括主力的对外联系,构成包围态势。另外五千骑兵也迅速前进到赵军的的防御阵地,牵制、监视留守赵军。白起又下令突击部队不断攻击被围的赵军。赵军连战不利,情况危急,被迫就地构筑营垒,放弃进攻,等待救援。由于粮道断绝,赵军士气日益低落。粮道断绝四十六日后,赵军开始杀马为食,赵括企图杀出,分四队突围,皆全军覆没。赵括亲率精锐突击,被秦军强弩射回,主帅赵括也死于乱箭之下,赵军顿时大乱,四十万将士皆投降。白起说:“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于是全部坑杀,只留二百四十名儿童回赵。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战役——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后,白起提出一鼓作气灭掉韩赵的方针。但“应侯”范雎害怕白起继续建立军功,地位超过自己,因此改派王龁为将,白起见自己不再受重用,遂托病在家不出。王龁率军围攻邯郸不下,秦昭王准备启用白起,白起借病拒绝出征,秦昭王大怒,白起被贬出成阳,心中闷闷不乐。范雎向昭王进言说白起对主上有怨言。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白起自尽时说:“我犯下了什么样的罪过,要受到这样的惩罚?”良久,又说:“我该这样死。长平之战,赵国投降士卒,全部被我坑杀,这件事足可以让我受到这样的惩罚了。” 白起的作战特点 白起作战的指导原则有三个: 一、不以攻城夺地为目的,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 二、战术上强调追击,对敌人穷迫猛打。 三、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思想,堪称首创。P6-7 序言 中国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在世界军事史上拥有杰出的成就,它们不仅是战争经验的总结,也是智慧的结晶。 公元前2l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已经建立了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奴隶制王朝夏朝。后来夏朝的统治越来越腐朽,遭到其他部族的反抗,其中“商”强大起来,爆发了争夺统治权的“鸣条之战”,这是史料中较为明确的上古战争之一。鸣条之战的结果是商部族获胜,推翻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商代的军事力量相比夏朝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青铜冶炼水平的进步,为兵器的进步提供了契机。不过,商代青铜的冶炼水平虽然已经成熟,但是并未大规模地用青铜兵器装备军队,真正广泛使用青铜兵器的时代是西周和春秋时期,并一直和铁质兵器共同使用,持续到汉初才彻底被铁兵器所替代。 商周交替的时代,中国诞生了第一个谋略大师——姜太公。他不但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周部族,并且直接参加和指挥了周灭商的战争——牧野之战。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已经诞生了一批军事著作,如《军志》、《军政》,虽已失传,但仍然可从《左传》、《孙子兵法》等典籍中看到一些只言片语。夏商周时期的作战方式主要是车战。车战对战车的协调性要求很高,要求行动统一,严格管理,各个作战单元之间高度配合。车战的方式主导了夏商周,以及后来的春秋和战国时代,直到新的兵种骑兵出现,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春秋和战国时代是中国军事史上战争最频繁的时代,不但诞生了先轸、孙武、伍子胥、吴起、孙膑、白起、廉颇、李牧、王翦等军事家,还诞生了一大批军事著作,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法》等军事著作。尤其是《孙子兵法》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受到历代军事家的推崇,时至今日仍然闪烁着智慧的色彩。《孙子兵法》的出现,标志着封建时代军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地阐述军事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至1911年,中国经历了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和更迭。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先秦的军事思想依然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另外,由于各个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军事思想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秦汉以来,兵种和兵器装备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但出现了重装骑兵、轻骑兵、攻城部队,而且出现了专门的舟桥部队和水师,这就要求步、骑、水军的协同作战,使战略战术都得到高度的发展。 在中国的军事史上,《孙子兵法》的诞生、车战转变为骑兵作战、防御性的内线作战转变为远程奔袭的外线作战、冷兵器转变为冷兵器和火器并行是四个划时代的进步。《孙子兵法》的诞生标志着军事行动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优秀的将9巾能够从微妙的变化中洞察到战局的瞬息万变,对战争有了规律性的认识。柏举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都是基于对战争的客观认识,并作出正确决策和指挥而获得的胜利。车战转变为骑兵作战,主要是马具的成熟,尤其是马镫和马鞍的发明,使得重装骑兵能够保持平衡,轻骑兵能够千里奔袭。这一划时代的贡献归功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赵国“胡服骑射”后使得其他六国意识到了骑兵的巨大潜力,相继进行了兵种的改革,这一时期马鞍和马镫是否已经出现虽然没有直接的史料可考,但却是汉代高桥马鞍和铜铁马镫的准备阶段,为后世的大军团骑兵作战奠定了基础。秦汉之交,第一个运用大规模的骑兵作战的将领是项羽,尤其是彭城之战,他率领骑兵兵团进行奔袭,开创了骑兵奔袭战的先河。他的这一作战方式在汉武帝时期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尤其是卫青和霍去病,不但是最优秀的骑兵作战统帅,更是把内线作战转变为远程奔袭的外线作战,深入大漠和敌人的主力作战,丰富和成熟了骑兵战术,如正面冲击、侧翼迂回等战术,极大地打击了中国北方的匈奴势力,为保护汉代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后唐代李靖的破袭突厥、吐谷浑,明代徐达深入大漠扫荡北元的残余势力,均是继承了这种优秀的军事策略。宋元时代,人们对火药的性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认识,因此火器开始作为一种兵器装备军队,中国的战争进入了火器与冷兵器并行的时代,火箭、火铳、各种抛射和投射型的“炸弹”也都诞生,如火龙出水、一窝蜂、火鸦……等等。到了明清,火器受到更高的重视,并成立了专门的火器部队“神机营”和“火器营”。在明代抗倭战争,以及万历援朝战斗中都可看到火器的应用,显示出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度发达。 在数千年的战争中,中国军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战争观。《司马法》开宗明义提出了以“仁义为本”的战争观,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同时还提出了“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原则。另外对战争时的自然环境、外交环境、民心所向也都非常重视,显示出古代军事家的全局观念。 本书从军事人物、战争战例、军事著作、军事制度、军事技术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军事的概况,并选配了数百幅贴切逼真的图片,以扩大读者的视野。在编写过程中,因编者对史料以及军事知识的掌握有限,如有不足和错漏,恳请读者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