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的《西方的没落(精装典藏版上下)(精)》——西方经典巨著,世界史大师齐世荣领衔译著!
精装典藏版,新加大量齐世荣珍贵手稿,领略大师当年风采!
齐世荣:“这本书,一个标点、一个字也不能动。”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书。你看到的将是一个宏大的历史与哲学的构架,也是一个迷人的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方的没落(精装典藏版上下)(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作者 |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的《西方的没落(精装典藏版上下)(精)》——西方经典巨著,世界史大师齐世荣领衔译著! 精装典藏版,新加大量齐世荣珍贵手稿,领略大师当年风采! 齐世荣:“这本书,一个标点、一个字也不能动。”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书。你看到的将是一个宏大的历史与哲学的构架,也是一个迷人的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内容推荐 在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的《西方的没落(精装典藏版上下)(精)》中,斯宾格勒把世界历史分成八个完全发展的时期,细致考察各个时期的不同现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及毁灭的过程。斯宾格勒对文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革新,他对每一种文化的现象采取“观相式”的直觉把握,以某些基本象征来揭示这种文化的全貌,他称之为“文化的形态学”。 本书的主要目的不是复述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掌握事实的真相,以便更好地应对将来。本书也被称为一部未来之书,斯宾格勒被称为西方历史的先知。 目录 出版说明 德意志中心论是比较文化形态学的比较结果——评斯宾格勒著:《西方的没落》 齐世荣 作者第一版序言 作者修订版序言 英译者第一卷序言 英译者第二卷附言 上册 导言 第二卷 世界历史的透视 第一章 起源和景观(甲)宇宙和小宇宙 第二章 起源和景观(乙)高级文化的类别 第三章 起源和景观(丙)文化间的关系 第四章 城市和民族(甲)城市的心灵 第五章 城市和民族(乙)民族、种族、语言 第六章 城市和民族(丙)原始人、文化民族、费拉 第七章 阿拉伯文化诸问题(甲)历史上的假晶现象 下册 第八章 阿拉伯文化诸问题(乙)枚斋的心灵 第九章 阿拉伯文化诸问题(丙)毕达哥拉斯、穆罕默德、克伦威尔 第十章 国家(甲)等级问题——贵族和僧侣 第十一章 国家(乙)国家和历史 第十二章 国家(丙)政治的哲学 第十三章 经济生活的形式世界(甲)货币 第十四章 经济生活的形式世界(乙)机器 中译者后记 专名译名对照表 作者特用术语译名对照表 表Ⅰ、Ⅱ、Ⅲ 试读章节 一 这本书是第一次的大胆尝试,想去预断历史,想去研究一种文化宿命中的迄未被人经历过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关于那在我们这一时代和我们这一星球上唯一正处于完成状态的文化,即西欧美洲文化的各个阶段。 迄今为止,解决这样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的可能性显然是从未被人看到过的,即使有人看到了,解决的方法不是完全未被发觉,便是,在最好的情况下,利用得不够充分。 历史是不是有逻辑呢?在个别事件的一切偶然的和无法核计的因素以外,是不是还有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历史的人类(historic humanity)的形而上的结构的东西,一种本质上不倚赖于我们看得非常清楚的社会的、精神的和政治的外表形式的东西呢?这种种现实是不是仅是次要的,从上述那种东西引申出来的呢?世界历史中是不是经常有某些重大的特征一再出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可以得出某些正确的结论呢?如果是这样,从这类前提出发所作的推论,又能达到什么限度呢? 我们能不能在生活本身中找出一系列必须经历的并且按照一定必要的顺序去经历的阶段来呢?因为人类历史原本就是一些强大的生活历程的总和,而由于对“古典文化”或“中国文化”、“现代文明”之类的高级实体的证实,在习惯的想法和说法中,这些生活历程已不能不具有自我和人格的色彩了。对于每一有机体说来,生、死、老、少、终生等概念是带有根本性的;在生活本身方面,这些概念是不是也具有严肃的意义,至今还没有被人抽取出来呢?总之,全部历史是不是奠基在一般传记性原型(biographic archetyrpes)之上的呢? 西方的没落,乍看起来,好像跟相应的古典文化的没落一样,是一种在时间方面和空间方面都有限度的现象;但是现在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哲学问题,从它的全部重大意义来理解,它本身就包含了有关存在(Being)的每一重大问题。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发现西方文化的宿命将以何种形式来完成,我们首先就应当弄清楚文化是什么;它和看得见的历史、和生活、和心灵(soul)、和自然、和才智(intelleet)的关系是什么;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这些形式——民族、语言和时代、战争和观点、国家和神祗、艺术和工艺品、科学、法律、经济类型和世界观、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事件——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当作象征(symbols)来理解和看待。 二 用来证明死形式的是数学法则。用来领悟活形式的是类比。利用这些方法,我们就能区别世界上的极性(polarity)和周期性(periodicity)。 人们历来知道,世界历史的表现形式在数量上是有限的,时代、纪元、情境、人物都是符合类型地重复出现的。人们讨论拿破仑时很少有不旁及恺撒和亚历山大的——我们将要看到,从形态学的角度看来,在这两个类比中,第一个类比是很难被接受的,第二个类比则是正确的——而拿破仑本人则认为自己的处境和查理曼的处境是相似的。法国革命会议谈论迦太基时,意思指的是英格兰;雅各宾党人自称为罗马人。除此以外,各种不同程度的正确或不正确的比拟有:把佛罗伦萨比拟雅典,把佛比拟基督,把原始基督教比拟近代社会主义,把恺撒时代罗马的财政巨头比拟美国佬等。佩脱拉克是最早的一个热情考古学家(考古学本身岂不就是历史即重现的意思的一种表现吗?),他在心理上觉得自己和西塞罗是有关系的,近来英属南非的组织者席西尔·罗得斯在藏书中就藏有关于恺撒们的古典传记的特备译本,他觉得自己很像哈德良皇帝。命定要遭毁灭的瑞典的查理十二世经常把昆图斯·库尔齐乌斯所著的亚历山大生平放在衣袋里,他的目的是存心要去模仿那个征服者。(P1-2) 序言 作为三年劳动成果的本书清稿,在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到1917年春天,它又重新被加工整理,并且在某些细节方面予以增补和修饰,但是由于当时形势所限,迟迟未能付印。 尽管本书的范围和主题在于历史哲学,但是作为对于划时代的重大时机的评论,它也具有某些比较深刻的意义,这种时机的预兆当主导思想正在形成的时候是可以洞瞩的。 书名是在1912年决定的,它十分翔实地表达了本书的意图。本书的目的在于以古典时代的衰落为殷鉴,来描述一个我们自身正在进入的为时几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局面。 事变做出许多验证而非反驳。毫无疑问,这些想法是必须在此时刻并在德意志公诸于世的,而更无疑问的则是,战争本身就是那能使新的世界图景显得清晰的前提条件中的一个因素。 因为我确信,这不仅仅是一个从若干可能的、只是逻辑上可以证明的哲学中撰写一种哲学的问题,而是一个撰写我们当代的惟一哲学的问题,这种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然哲学,是为大家所朦胧地预感到的。这样说,并无狂傲自是之处;因为一个在历史上不可缺少的观念并不是产生于某一个时代,而是它自身创造那个时代,这一观念只是在一种有限的意义上才是那个注定孕育它的人的所有物。它属于我们的整个时代,它的影响遍及于所有的思想家,尽管他们对它并无所知。只是那种偶然的、个别的对待它——以及它的优点和缺点——的态度(无此则任何哲学都不可能存在),构成了个人的命运和幸福。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1917年12月,慕尼黑 后记 呈献在读者面前的这个译本,只能算作一束很不成熟的草稿。斯宾格勒的文笔十分晦涩,而且杜撰了一系列离奇的术语。我们力求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使译文比较通畅可读。但是由于原文本身的限制以及我们的表达能力不高,自己所悬的这个目标未必能够达到,敬希读者指正。 原著的内容十分庞杂,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到文学艺术,无所不包。为了便利读者,我们做了一些说明性的注释。在译名方面,我们兼采“名从主人”和“约定俗成”两个原则。 鉴于暂时不拟出版第一卷中译本,我们把第一卷的导言及三个附表一并译出,与第二卷合为一册出版,以便读者对《西方的没落》一书有更多的了解。 本译稿是由齐世荣、戚国淦、田农、傅任敢、林传鼎、郝德元六人合译的。全部译文均经过互校与统一。译文以爱金孙的英译本为据,个别地方参照了德文原本。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曾得到外校一些同志的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1962年1月21日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感谢斯宾勒所具有的天才的光,包容一切题材的广博的知识,辉煌的描写,以及对文化形式的中肯比喻和特性描写。 ——德国历史学家 伯伦汉 在我读着这些充满历史洞见性的文章之时,我开始产生这样的怀疑:我所要探讨的问题在被提出之前,就早已被斯宾勒处理过了。 ——英国历史学家 汤因比 斯宾勒是采以来德国有势力、生动的一位思想家。……他给我们提供了治史的一种新观念,如同一个火把,在漫漫长夜之中,替我们闪出了一时的光明。 ——德国历史哲学家 福利德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