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童年/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苏)高尔基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之一。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内容推荐

高尔基编著的《童年》内容简介: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三岁丧父,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已感受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得他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外祖父不仅经常打孩子们,还经常痛打外祖母,为一点点小事,外公就会大发雷霆,动手打人。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后来,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茨冈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他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他俩成了最好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可是,好景不常有,可怜的小茨冈竟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两个舅舅为了分得外公的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

《童年》是一本儿童文学。

目录

十一

十二

十三

试读章节

交春的时候,舅舅们分家了;雅科夫留在城里,米哈伊尔搬到河对岸。外祖父在田野街上买了一所挺漂亮的大宅子,楼下的石头建筑是一家酒馆,还有一间舒适的小阁楼,从后花园下去便是山沟,这里长满了光秃秃的柳树条子。

“你瞧好多鞭子!”我和外祖父沿着松软的、融雪的小路一面走,一面瞧看花园,他快乐地向我眨眨眼,说道。“我快要教你识字了,那时这些鞭子就有用处了……”

整所宅子住满了房客,外祖父只留楼上一大间给自己住和接待客人,我和外祖母住在顶楼上。顶楼的窗户朝着大街,每天晚上和每逢过节,从窗台探着身子,可以看见醉汉们跌跌撞撞地从酒馆走出来,满街乱闯,叫喊,跌跤。有时他们像口袋似的被人扔了出来,但他们又往酒馆的门里硬挤;门乒乒乓乓、哗哗啦啦地响,滑轮吱吱■■地叫,又开始了一场斗殴。从楼上看这一切非常好玩。外祖父一早就到儿子们的染坊去帮助他们安排活计;他晚上回来的时候,又累、又郁闷、又生气。

外祖母在家做饭,缝衣裳,在菜园和花园里刨刨地,她像一个大陀螺,被一条看不见的鞭子抽得整天乱转,她闻鼻烟,津津有味地打喷嚏,一面擦脸上的汗,一面说:

“好人啊,祝你们长命百岁!阿廖沙,我的心肝,你瞧,我们过得多么安静!多谢上天的圣母,一切都变得这么好!”

可是我并不觉得我们过得安静,从早到夜,房客们满院子满屋乱哄哄地跑来跑去,邻居的女人们不断地过来,大家都急急忙忙地到什么地方去,时常因为迟误而唉声叹气,大家都在准备什么事情,老是叫喊:“阿库林娜·伊凡诺芙娜!”阿库林娜.伊凡诺芙娜不论对什么人都是同样和蔼地微笑着,都温柔地关怀他们,她用大拇指把烟装进鼻孔里,细心地用红方格的手帕擦净鼻子和手指,说道:

“预防生虱子,我的太太,要常洗澡,洗薄荷蒸气浴;要是生癣疥,就舀一羹匙最干净的鹅油,一茶匙升汞,三滴水银,放在碟子里用一片破洋磁研七下,然后抹到身上!要是用木匙或者骨头来研,水银就糟蹋了;也不能用铜器和银器,伤皮肤!”

有时她沉思地劝告说:

“老大娘,您到佩乔雷修道院找苦修士阿萨夫去吧,我不能回答您这问题。”

她给人家接生,和解家庭纠纷,给孩子治病,能背《圣母梦》——女人们背会它能“交好运”,给人们家务方面的忠告:

“黄瓜自己会说明什么时候该腌;它一没有土腥气或者别的怪味,就可以腌了。克瓦斯要发酵,这样才够味儿,才冒泡儿;克瓦斯忌甜,您只要放一点儿葡萄干就行了,要是放糖,一桶只要半两。酸牛奶有各式各样的做法:有多瑙河口味的,有西班牙口味的,还有高加索口味的……”

我整天跟着她在花园和院子里转来转去,跟她到邻居的女人们那里,她有时在别人家一连坐几小时,喝茶,不断地讲各种故事;我仿佛长在她身上了,在我这段生活中,除了这位忙个不停的、无限慈祥的老太婆,再不记得看见别的什么东西了。

有时,我母亲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会儿;她的神气又骄傲又严厉,一对冷冷的灰眼睛像冬天的太阳似的注视一切;她很快又消失不见了,没有给人留下可以回下的东西。

有一次我问外祖母说:

“你会巫术吗?”

“唔,你真会想!”她微笑一下,立刻又沉思地说,“我哪儿行啊,巫术是一门困难的学问。我不识字,一个字母也不认得;你瞧你外祖父多有学问,我呢,圣母没有使我变得聪明。”

她又向我讲了一段她过去的生活:

“我从小也是孤儿,我的母亲是个贫农,又是个残废;她当闺女的时候,被地主惊吓了一次。她半夜里吓得跳窗户,摔坏了半边身子,臂膀也摔伤了,从那时起,她的右手,那只最要紧的手,就萎缩了。我的母亲是个有名的织花边的。这样一来,她对地主老爷就没用了,地主赶走了她,说是‘爱怎么过就怎么过去吧’,少了一只手怎样生活啊?她只得到处流浪,乞求人家的怜悯,那时人们比现在富足,比现在慈善,譬如巴拉罕纳的木匠和织花边的人们,全是些好样的!每年秋天和冬天,我和母亲就留在城里要饭,加百利天使把宝剑一挥,赶走了冬天,春天拥抱着大地了,这时我们继续向前走,眼睛望到哪儿就走到哪儿。到过穆罗姆,也到过尤列维茨,沿着伏尔加往上走,沿着静静的奥卡河也走过。春天和夏天,在大地上流浪真好。大地是亲切的,青草像天鹅绒似的;至圣的圣母在田野上撒满了花,你在这儿真快乐,你的心觉得自由自在!有时候,母亲闭上蓝色的眼睛,提高了嗓子唱起歌来,——她的嗓子不怎样有力,可是响亮,——周围一切都仿佛在打盹儿,纹丝儿不动,都在听她唱歌。讨饭的生活挺好玩!我刚过九岁的时候,母亲觉得牵着我到处要饭怪难为情的,因为怕羞,就在巴拉罕纳城住下来;她沿着大街挨门挨户地求乞,每逢节日,就到教堂门口收集善人们的施舍。我坐在家里学织花边,我拼命地快学,想快一点帮助母亲;有时学得不顺利,就流泪。两年多的工夫,你瞧,我学会了,并且全城闻名:只要有人想要好的手工,马上就找我们:‘喂,阿库利娅,给我们织一件吧!’我可高兴啦,像过节似的。当然,不是我的技术巧,是妈妈教得好。她虽然只剩一只手,自己不能工作,但是她会指点。一个好的老师比十个干活的还宝贵呢。可是,当时我自满起来,我说:妈妈,你别东奔西跑地要饭了,现在我一个人就能够养活你!’她对我说:住嘴,你要知道,这是给你攒钱买嫁妆的。’不久你外祖父出现了,一个出色的小伙子,二十二岁,已经当上大船的工长了!他的母亲细细地把我端详了一番,她看出:我会做活计,又是讨饭的女儿,大约挺老实的,行……她卖甜面包,是一个凶恶的女人,别回忆这个了……咳,我们干吗要回忆坏人啊?上帝会亲眼看见他们的;上帝看见他们,小鬼喜爱他们。”

她由衷地笑了,她的鼻子可笑地颤动着,眼睛沉思地闪闪发光,使我感到很亲热,它们所表示的,比言语还要明白。

我记得,一个寂静的晚上,我和外祖母在外祖父的屋里喝茶;他身体不好,坐在床上,没有穿衬衫,肩上披着一条长长的手巾,每分钟都要擦一擦满头的大汗,呼吸急促,声音喑哑。他的绿眼睛发暗,面孔浮肿,紫红紫红的,那又小又尖的耳朵尤其红得厉害。当他伸手拿茶杯时,手哆嗦得可怜。他很温顺,不像往时那样。

“为什么不给我放糖啊?”他像一个惯坏的孩子似的,撒娇地问外祖母。她亲切地,但坚决地回答说:

“给你蜜喝,这对你更好!”

他上气不接下气、吭吭呛呛地很快喝着热茶,说道:

“你好好地看着,可别让我死了!”

“别怕,我小心地看护着。”

“对啦!要是我现在就死——仿佛还完全没有活过似的,——一切都成灰了!”

“别说了,静静地躺着吧!”

他闭上眼,咂着黑色的嘴唇,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像被针刺着似的,他浑身颤动起来,自言自语地说:

“雅什卡和米什卡要赶快结婚,也许老婆和新生的孩子能使他们老实点——是不是?”P66-69

序言

(一)

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柯夫,小名阿廖沙,生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佃工木匠家庭。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首次用了“马克西姆·高尔基”这个后来闻名于世的笔名。在俄文里,“高尔基”这个词是“辛苦”的意思,他大概是要说明自己是出身于劳苦阶层的一个作家。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年)、《鹰之歌》(1895年)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1905年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190l一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

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如《奥古洛夫镇》(1909年)、《夏天》(1909年)、《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1910一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1913—1916)。

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1922—1923)、《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4.一1925)等几部作品。1921年,他遵照列宁忠告,到国外养病。1931年回国之后,从1925年起着手创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1929年)、《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1932年)、《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年)、《瓦萨·日烈兹诺娃》(1935年),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二)

《童年》写于1913年,产生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时代。写自传性小说的想法,早就在高尔基的脑海中盘旋了。1893年他写的《使我心灵蒙受创伤的事实和思绪》和《传记》,其中的一些场面就已经接近《童年》里的一些情节了。列宁在听了他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曾认真地对他说:“您应该把这些全写下来,老朋友,应该写,这一切都是非常有益的、非常有益……”高尔基当即表示:“我一定写……总有一天会写的。”《童年》一书1913年12月底脱稿,但从该年8月25目起,已在《俄罗斯言论报》开始连载。

高尔基为什么要将他童年的往事中不少令他即便回忆起来也感到痛苦的,写出来公之于众呢?除了因为他始终抱着“超脱自己”的态度来写作外,更重要的是,就如他在书中记述的:“回想起野蛮的俄国生活中这些令人沉痛的罪行,我不禁反复诘问自己:这种事情值得一提吗?最后我满怀信心地回答:值得,因为这是活生生的丑恶的事实,直到今天它还没有绝迹。必须彻底了解这种事实,才能把它从记忆中、从人的心灵中和我们痛苦而耻辱的整个生活中彻底铲除干净。还有一个更好的理由促使我描写这些罪行。虽然它们令人作呕,使我们窒息,它们把许多美好的心灵都压抑至死,但俄罗斯人的心灵仍然健康、年轻,足以战胜也一定能够战胜这些罪行。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它拥有一层孳生各种畜生败类的丰饶沃土,而且也因为这层土壤中毕竟能成功地长出鲜明、健康和创造的幼芽,能够生长人性中的善良,这会激励我们矢志不渝地憧憬人类光明的生活而获得新生。”这也可以说是他创作《童年》的真正意图。

(三)

阿廖沙·彼什柯夫——是小说的主人公,三岁丧父后,和母亲投奔外祖父家。在那里,他得到了外祖母的疼爱、呵护,接受了许多外祖母讲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目睹了外祖父的残暴,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打架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小小的年龄就饱尝了生活中的善与恶。11岁,母亲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走向了社会,独立谋生。他深切地体会到了底层劳苦大众的非人般的奴隶的生活,开始模糊地认识到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时也发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外祖母——慈祥能干,热爱生活,隐忍,宽容。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又孤独的心。她还常常给阿廖沙讲怜悯穷人、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书中所说:“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是高尔基最敬爱、最亲切,同时也是倾注了最深厚的感情塑造的艺术形象。高尔基曾打算把《童年》改名为《外祖母》。可见她在作品中的地位是多么的特殊。在这冰冷的世界里,外祖母的庇护,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指导。

外祖父——凶狠,残暴。对金钱的贪婪腐蚀了他的灵魂,为了高攀上层,进入上流社会,他要把女儿嫁给贵族,反对她和善良的手工业者结婚。随着家业衰落,他变得贪婪、吝啬、专横,经常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昏死过去。格里戈里是和他共同奋斗多年的老伙伴,由于眼睛失明,被他一脚踢出大门。他凶恶、没有亲情、唯利是图、薄情寡义。然而在他内心深处也有着残存的善良,展现出他人性的复杂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3:4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