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场角色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刘焱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务实事,说起来简单,无非就是甩开膀子大干,放开手脚一拼!其实,个中学问委实非寻常头脑所能悟得。黄帝战炎帝、伐蚩尤;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弃鸿沟之约,经垓下一战灭霸王、兴大汉;曹操灭袁术、破袁绍、征乌丸,平定北方;刘备入西川、立蜀汉;李世民兵变玄武门而创贞观盛世……固然无一不是务的实事。然而,项羽乌江马送亭长,掩面自刎;董卓废弘农、立献帝、睡婵娟;袁绍另立刘虞为帝;袁术索性自立……这中间又有哪一件事让他们务得虚了?而刘邦搬出个死义帝芈心大放悲声;刘备为屁股上长了膘就能哭得出声音来。白帝城托孤竟然对诸葛亮说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一篇鬼话,哄得诸葛亮也跟他一样流起泪来。这些事,表面上看起来虚到云里雾里,其实却丝毫不逊于刀兵之实。呜呼!虚实之间似乎无甚定分,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关键要看实施的效果。大凡“高祖”、“太祖”们所务之实事,未必都是凭着胆量和力气做了就是了,关键在于如何做的?哪个时辰做的?做的眼光和准头咋样?终究一句话,务到后来赢得的掌声和彩头几何,那才是定胜负、论输赢、一决雌雄的终极裁判!

察实情也好,务实事也罢,最终都须求得实效。此乃政治哲学之精髓要旨所在。察实情凭着智慧和兴趣就能做到。譬如留侯张良,自己本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才。陈胜起兵时,张良也拉起了百余人的竿子,本来打算投靠自立为楚假王的景驹,半路上却适逢只有数千人马的刘邦。张良一眼就看出“沛公殆天授”,于是死心塌地跟随辅佐之。火烧栈道、逾越鸿沟,都是出自张良的形势判断和计谋。再譬如诸葛亮,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短短一篇时事演讲,把在政治军事竞技场上已角逐半生的刘备,都听得连连称“善”。张良和诸葛亮二人察实情的本领,实不在刘邦、刘备之下,却为两个地痞、混混式的人物做嫁衣裳,帮助别人成就了帝王大业。可见,二人终究还是仅有王佐之才,而无天子之命也!务实事,表面上看似乎谁都务得一两件,但要务出“高祖”、“太祖”那样的水平和成效来,就绝非一两件本领所能企及。上文所言之“高”、“智”、“实”、“韧”四字,实乃缺一而不可!

求实效与政治军事斗争的功利至上原则,是最为吻合、别无二致的。求得方能功成事就,名利双收。多得则大功,少得则小功,得到极点则面南背北、山呼万岁!求之不得则既不成功又不得利,甚至赔掉“求”的本钱。如项羽、董卓、袁绍、袁术、李建成等人那般下场。至于如何才能求得实效,此间学问自然讳莫如深,尤其不可轻易示人。幸得宗吾先生不吝捧献出“厚黑”两件法宝,惹得若干人等如聆圣训,犹如孙悟空在三星洞里领受须菩提祖师当头三戒尺一般,喜不自胜、抓耳挠腮起来。其实,万般灵药都只医得疾病,救不得性命。况且时辰拿捏不准,剂量掌握不好,“厚黑”得不得要领,照样功败垂成,弄不好还遗臭万年!更何况各人资质有别,兴致有异,“厚黑”之法岂是人人心领神会、情趣盎然,皆可趋之若鹜的?

话虽如此,宗吾先生所创“厚黑”教义,用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斗争途中,尤其在帝王天子的竞技擂台上,还是颇见其功效的。究其缘由,无非与“求实效”的功利主义原则相合也!至于如何去厚之黑之,宗吾先生厚厚一本黑皮子的作文已有详细论说。“厚黑”教徒们,自会用心参研、身体力行的。

求实效的学问除了“厚黑”二字,尚有增一“辣”字的必要。否则遇到紧要关头,空有一幅厚如城墙般的面皮,黑似漆炭样的心肝,而说不出令对头胆战心惊、斗志全消的辛辣语言;使不出让敌手望风披靡、溃不成军的毒辣手段,料也无功而返,哪里还求得来实效?

譬如项羽,他因不甘居于卿子冠军宋义之下,便以宋义不体恤士卒,徇私动用公款吃了一桌酒席为借口,于军帐之中斩了宋义的首级,又派人赴齐国,追杀了宋义的儿子宋襄。章邯所率的秦军已然投降,但项羽却因耳听来的一些秦兵私下不满的议论,便下令将20万秦兵全部坑杀!项羽后又屠毁咸阳、杀秦王子婴、义帝芈心。项羽所务的这些“实事”,所显露出的心肝之“黑”、手段之“辣”,丝毫不逊于刘邦。项羽私自手刃了他的领导宋义,反而诬陷宋义背叛祖国与齐国勾结,还妄称是奉了楚王的密令而诛杀宋义的。项羽和他的智囊范增,明明知道巴蜀地方道路险恶,是秦朝放逐犯人的去处,却硬把有先破咸阳大功的刘邦,打发到那里去作“汉王”,还煞有介事地说:巴、蜀也是关中的地方。项羽压根儿就没有把义帝芈心瞧在眼里,却表面上仍尊称他为“义帝”,找了个“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史记·项羽本纪》)的理由,把芈心迁徙到贫苦潮湿的长沙郴县。项羽这些干法,所暴露出的脸皮实在不可谓不“厚”。宗吾先生引韩信对项羽“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的两句评价,就妄言项羽“妇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其病根在心子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气,其病根在脸皮不厚。”这实在是批阅错了项羽的答卷!李清照女士的两句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倒的确有些“妇人之仁”了。P14-15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君主与臣子

 第一节 何以为君?

 第二节 圣君、明君与昏君、暴君

 第三节 为臣之道

 第四节 忠臣与奸臣

 第五节 君臣关系的调协

第二章 宦官、外戚与后宫

 第一节 阉割掉的政治——宦官

 第二节 裙带下的政治——外戚

 第三节 龙床上的政治——后宫

第三章 文士与朋党

 第一节 士与仕

 第二节 士人何以相轻

 第三节 朋党——士大夫的政治温床

 第四节 “文人”——士大夫的致命伤痛

序言

20年前,当我顶着一头浓密的黑发从学校走出,经过一年艰苦的折腾与被折腾,又走进另一所学校。时隔不久,有一天竟突发奇想,想出了这本书的题目。继续往深处、细处想想,不觉拍拍脑袋大笑日:开玩笑!这个题目岂是你能写得出的?这一拍,头发已大比从前少,而且已隐约现出白丝来。

后来读了几本陈年的“破”书,当初觉着不可能的想法,却愈发今自己紧张起来。“破”书里古时那些方面大耳做官的,竟有着令人叫绝的精彩表演和讳莫如深的理论总结。紧张过后,总有片刻的清醒和兴奋。犹如被人兜头一瓢冷水,一个激灵兼一阵冷战过后,那种抖擞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抖擞出一些文字,接着便欲罢不能,于一个又一个仅剩下灯光的寂静里,将那些孤独的抖擞串接起来,便成了此书。

50年来(其实应该是百余年来)的中国,经历着一场令古人绝难想象的惊天巨变。其变迁的规模和速度,似乎连春秋战国时代亦无与伦比。有一个词就是在这近十余年里被国人接触到,并热衷起来的,即“全球化”。“全球化”这个词非国人所发明,发言似乎也不热烈而权威。譬如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就陆续地有索罗金的趋同论、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阿尔温·托夫勒的超工业社会论、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论、安东尼·吉登斯的制度转变论(第三条道路)、罗兰·罗伯逊的文化系统论、莱斯利·斯克莱尔的全球体系论,等等。这些老外们显然对“全球化”拥有更多的令人瞩目的发言。然而,中国人并不会因此而自馁或自卑。因为我们的祖宗早在数千年前就创造出“天下”、“大同”,甚至“天人合一”那等玄奥得今后人无法超越的概念!而且,我们的祖宗早已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

如何对待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五四”以来的主流倾向是持批判态度的。对待传统文化和舶来的外来文化,鲁迅先生的基本态度是“拿来主义”。而且拿来之后,还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于是,“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前提则是“拿来”的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结论是:“没有拿来的,人不能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概括起来讲,鲁迅的态度是:拥有、甄选、创新。三者之中,拥有是最简单的了。甄选就有些费事,需要动些脑筋,甚至要同自己的思想和欲念作斗争。譬如看见鸦片,既不尽数“当众摔在茅厕里”,也不舍得全部“送到药房里去”,而是藏掖起一点以供自己兴致来时品尝;“烟枪和烟灯”也留它两件,既用起来方便,还可作个人收藏,说不定将来子孙还可拿出来拍卖个大价钱!甚至连那“一群姨太太”,也觉着楚楚可怜、眉目动人,也舍不得让她们“各自走散”。拿什么保障“拿来”者不做如此的甄选?至于创新,就更需将脑髓当灯油来点咯!文化上的“新”,岂是像做件新衣裳,随便就能“创”得出来的?鲁迅先生的态度无疑是好的,但他开出的“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条件却准备着有些难度。至于办法嘛,对待文化的甄选,如果能像对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那样容易辨别和拆分,倒也不会太难……

什么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什么又是其糟粕?这个问题是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首要问题。以官本位为核心的封建政治文化,无疑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对社会生活和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方式影响至为深刻的文化。而看似体系矛盾且观点相悖的儒家和法家,却是这一政治文化的共同缔造者。至少它们两家在建筑这一文化体系时砖搬得最勤,瓦也加得最多!儒家和法家共有的君权至上思想、臣民忠君思想、愚民以治思想;儒家的等级特权观念、宗法世袭观念、上下尊卑观念;法家的以法制人、以势凌人、以术御人的权谋,等等这些,都是缔造官本位封建政治文化的砖石和瓦块!尤其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封建政治实践常式,及其靠官场潜规则驱动和润滑其官僚机器的运转方式,则是封建帝王专制政治的本质和灵魂!从现代民主政治的角度看,作为中国封建政治文化显文化的官文化,其绝大部分都是糟粕,因为它反民众、反民意、反民主,还反以人权为核心的现代法制!

剖析、过滤和摈除封建传统文化的毒素,以高度的民族自强力、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在继承、发扬、引入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和崇高精神品质的基础上,再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走的路。中国的古代先贤,抱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探究、磨砺和碰撞,为我们建造出恢弘而壮丽的精神文化殿堂,使中国人的古代文明独树一帜、璀璨夺目且远扬四海。

文化的创新必是全面的、系统的,程度最复杂、工作量最大的创新。剖析、过滤和摈除封建传统文化的毒素,是保障我们的文化肌体健康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然而文化的创新和新文化的重建,又绝不可能是经年期月便可大功告成的。她需要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艰苦卓绝的努力。本人和本书所做的工作,只能算一砖一瓦,甚或只是烧造砖瓦的一杯泥土、一块劈柴。

本书共分为三部,第一部为《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场角色》,内容主要围绕中国封建帝王政治体制下的两大类政治角色展开,即君主和臣子。前者又概分之为圣君、明君与昏君、暴君四类。后者,本书依据其身份,将之分为四类权力主体,即宦官、外戚、后宫以及文人士大夫。分章逐节地论述这四类角色在封建官场上的政治表演,及其权力属性和人格特征。第二部为《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僚制度》,内容涉及官的萌芽、产生及其职能演变;中国的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及其文武官职体系的演进;中国封建官制体系中的一些主要制度,如俸禄制度、待遇制度、特权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行政制约以及升转和刑罚、贬谪制度。并尝试对这些制度的本质和特征予以剖析、揭露、评判。第三部为《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本位文化》,对封建官制中的谋官之略、做官之诀、保官之要、升官之秘,予以尝试性的揭示。剖析中国封建帝王政治体制下的清官和贪官的现象及其文化根源,对卖官鬻爵的制度痼疾做历史的探究。对封建官制的三大制度核心,即世袭制、终身制、委任制,以及由官本位政治文化以剖析、揭露和批判。最后,就中国的封建官制及其官本位文化,与中国历史周期律以及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的关系,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究。

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原新疆昌吉电大校长马金勇同志、全国政协法制和社会委员会杨河、张武军等同志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奉上真诚的谢意!同时,由于本人学识水平和参阅文献的有限,本书中必有一些缺漏和不足,还望读者予以慷慨的谅解,并给予善良的批评指正。

2009年8月9日于新疆昌吉后乐书屋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三部,第一部为《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场角色》,内容主要围绕中国封建帝王政治体制下的两大类政治角色展开,即君主和臣子。前者又概分之为圣君、明君与昏君、暴君四类。后者,本书依据其身份,将之分为四类权力主体,即宦官、外戚、后宫以及文人士大夫。分章逐节地论述这四类角色在封建官场上的政治表演,及其权力属性和人格特征。第二部为《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僚制度》,内容涉及官的萌芽、产生及其职能演变;中国的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及其文武官职体系的演进;中国封建官制体系中的一些主要制度,如俸禄制度、待遇制度、特权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行政制约以及升转和刑罚、贬谪制度。并尝试对这些制度的本质和特征予以剖析、揭露、评判。第三部为《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本位文化》,对封建官制中的谋官之略、做官之诀、保官之要、升官之秘,予以尝试性的揭示。剖析中国封建帝王政治体制下的清官和贪官的现象及其文化根源,对卖官鬻爵的制度痼疾做历史的探究。对封建官制的三大制度核心,即世袭制、终身制、委任制,以及由官本位政治文化以剖析、揭露和批判。最后,就中国的封建官制及其官本位文化,与中国历史周期律以及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的关系,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究。

编辑推荐

千年帝制,风云变幻。大浪淘沙,几多沉浮?看历史风云,数风流人物,还剩多少“圣贤”之君或“昏暴”之王?作为臣子,他们是“俯首帖耳”,还是“中言逆耳”?

龙床上的后妃、裙带下的外戚、去势后的宦官,可怜中的文士,在中国封建帝制的温床上是否又重复着昨日的残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0: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