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点定位,才能找到好位置
人因位置不同而命运不同,高位的人享受荣华富贵、生活轻松,底层的人为了维持家计,就难免风吹日晒、还可能受人欺凌,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当然与人的出生家境有关,但也与我们的后天努力密不可分。富家子有可能家道败落,贫苦儿也有可能日后飞黄腾达,只要他敢于把自己的目标设定在人生好位置上,并为之努力。
李斯出生于战国末期,是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人,少年时家境不太宽裕,年轻时曾经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官。至于他的性格为人,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插叙了一件小事,极能够形象地说明。据说,在李斯当小官时,有一次到厕所里方便,看到老鼠偷粪便吃,人和狗一来,老鼠就慌忙逃走了。过了不久,他在国家的粮仓里又看到了一群老鼠,这些老鼠整日大摇大摆地吃粮食,长得肥肥胖胖,而且安安稳稳,不用担惊受怕。他两相比较,十分感慨地说:“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是说,人有能与无能,就好像老鼠一样,全靠自己想办法,有能耐就能做官仓里的老鼠,无能就只能做厕所里的老鼠。
为了不做“厕所里的老鼠”,为了求得荣华富贵,他辞去了小吏职务,前往齐国,去拜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苟子为师。荀子虽是继承了孔子的儒学,也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但他对儒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造,较少地宣扬传统儒学的“仁政”主张,多了些“法治”的思想,这很适合李斯的胃口。李斯十分勤奋,同荀子一起研究“帝王之术”,即怎样治理国家、怎样当官的学问,学成之后,他便辞别荀子,到秦国去了。
荀子问他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回答说:人生在世,贫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最大的悲哀,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干出一番事业来。齐王萎靡不振,楚国也无所作为,只有秦王正雄心勃勃,准备兼并齐、楚,统一天下,因此,那里是寻找机会、成就事业的好地方。如果尚在齐、楚,不久即成亡国之民,能有什么前途呢?所以,我要到秦国去寻找适合我个人的机会。
荀子同意李斯前往秦国入仕,但他告诫李斯要注意节制,在成功之际想想“物忌太盛”的话,不要一味地往前走,必要的时候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李斯来到秦国,投到极受太后倚重的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很快就以自己的才干得到了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小官。官虽不大,但有接近秦王的机会,仅此一点,就足够了。处在李斯的位置,既不能以军功而显,亦不能以理政见长,他深深地知道,要想崭露头角,引起秦王的注意,唯一的方法就是上书。他在揣摸了秦王的心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毅然给秦王上书说:凡是能干成事业的人,全是能够把握机遇的人。过去秦穆公时代国势很盛,但总是无法统一中国,其原因有二:一是当时周天子势力还强,威望还在,不易推翻;二是当时诸侯国力量还较强大,与秦国相比,差距尚未拉开。不过从秦孝公以后,周天子的力量急剧衰落,各诸侯间战争不断,秦国已经趁机强大起来了。现在国势强盛,大王贤德,扫平六国真是如掸灰尘,现在正是建立帝业、统一天下的绝好时机,大王千万不可错过了。
这些话既符合秦国及各诸侯国的实际情况,又迎合了秦王的心理,所以赢得了秦王的赏识,被提拔为长史。接着,李斯不仅在大政方针上为秦王出谋划策,还在具体方案上提出意见,他劝秦王拿出财物,重贿六国君臣,使他们离心离德,不能合力抗秦,以便各个击破。这一谋略卓有成效,李斯因而被秦王封为客卿。李斯在秦国开始崛起了,后来终于做到丞相的高位。
李斯受茅厕和粮仓里老鼠的不同际遇的启发,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那就是,要做“粮仓里的那只老鼠”,要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李斯是个有志气的人,对自己高标要求,高点定位。而清醒的头脑更为他的志气插上了翅膀,使他为自己选择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起点。
有的人曾与大多数人一样身处社会的底层,但不随波逐流,而是勇于给自己高点定位,硬是凭着誓做一只“强鼠’’的志气和对周边环境的清醒认识使自己脱颖而出。李斯这些人的经历或许能令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清醒的有志者才能主宰自己的未来,敢于高点定位的人才能找到好的位置,赢得美好的人生。
……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