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爬进月亮的男孩/欧美当代经典文库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英)大卫·埃尔蒙德
出版社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爬进月亮的男孩/欧美当代经典文库》编著者大卫·埃尔蒙德。

本丛书中收录的作品让人百读不厌。它们既吸引尚不识字的幼童,也会使八十岁的老人为之着迷。如翻译家李士勋先生新译的《魑蝠小子》四部曲,细致生动地刻画了吸血蝙蝠的特性,却又加入了合理地改造这种动物的构思和设想,深受国外大人小孩的欢迎,畅销三十多年经久不衰;还有德国作家邦瑟尔斯的《蜜蜂玛雅历险记》,初版于1912 年,距今已一百多年了,在德国和世界各地,三岁的孩子入睡前常会要父母给他们念一段这个小蜜蜂的故事,可是据熟悉此书的朋友介绍,爱读这本童话的成年人,一点儿不比儿童少。这说明了什么?我以为,这恰好证明了一点:真正第一流的儿童文学,应该是儿童喜欢,成人也喜欢的;它们在儿童文学里是一流精品,拿到成人文学里去比一下,毫无疑问,应该还是一流!如果一部作品孩子看着喜欢,成人一看就觉得虚假造作粗劣无趣,它的价值就十分可疑。本丛书中的大部分作品,正是那种孩子喜欢、成人也喜欢的精品。

内容推荐

《爬进月亮的男孩/欧美当代经典文库》编著者大卫·埃尔蒙德。

《爬进月亮的男孩/欧美当代经典文库》内容提要:这是一部具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探险小说,情节曲折惊险,峰回路转。主人公保罗认为月亮不是月亮,而是天空中一个巨大的洞!这是一个疯狂还是天才的想法?在一些有着同样想法的人的帮助下,保罗用一架长长的梯子爬进了月亮……

试读章节

“我要到楼顶上去,我想摸一摸天空。”保罗提高了点儿嗓门儿。

“有想法!”年轻男人说,“我叫哈里!你呢?”

“我叫保罗。”他怯怯地回答道。

“非常好!你肯定想到了应该乘坐电梯,”哈里说,“就像所有人一样。”

保罗只是盯着他。他根本没想到还有电梯这回事。

“但你跟别人不一样,对吗?”哈里紧接着说,“你从来不坐电梯,对吧?你其实跟我一样,是个跑步爱好者。”他渐渐加速,膝盖和手肘在空中剧烈划动,最后快到几乎看不见了,与此同时,他的头发也在疯狂地摇摆着。“你想要保持身材,对吧,保罗?”

‘保罗看着哈里。他努力想象自己穿着运动鞋和印有“跑步爱好者”字样的背心,手腕上戴着计时器,在原地加速跑,直到他的膝盖也快要看不见了。

“是的。”保罗最后回答。

“好极了!”哈里说,“好好运动,天天向上。记住我的话!”

说完,哈里笑了,然后按下了计时器上的按钮。

“再见了,小伙子!”哈里说,“别忘了代我向梅布尔问好。”

“梅布尔是谁?”保罗急忙问道,但是哈里已经离开,跳着下楼了。保罗听着他的脚步声越下越远。最后,保罗穿过一扇写着“第九层”的门去找电梯,电梯果然就在那儿。

电梯的按钮在墙上。当然,顶层,也就是第二十九层的按钮在最上方。保罗使劲地跳着去够按钮,却始终够不着。正当他要放弃,准备继续爬楼梯的时候,一只手从他的头顶上伸了过去,替他按下了按钮。保罗顺着这只手望上去,只见一个女人穿着鲜红的大衣,戴着红框的眼镜,怀里抱着一只贵妇犬。贵妇犬也穿着红色的小外套。女人的目光透过红框眼镜停留在保罗身上。

“我看你是要上顶楼。”她开口道。

“是的,”保罗回答,“第二十九层。我要去摸一摸天空。”

“真不赖!”女人说,“那你肯定是梅布尔的侄子啦。”

女人把手伸向保罗。保罗盯着她的手看了一会儿,然后他意识到自己应该和她握一下手。

“非常高兴能见到你。”女人热情地说,“我是克拉拉。梅布尔经常和我们提到你。对吧,克拉伦斯?”

“汪!”小狗配合地叫道。

“你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小。”克拉拉接着说,“对吧,克拉伦斯?”

“汪!”小狗又叫道。

保罗盯着他们。  “你知道我的名字叫什么吗?”保罗问道。

“你的名字?”克拉拉说,“我得想想。帮帮我,克拉伦斯。”

“汪汪!”小狗给了个答案。

“不对,不是那个。”克拉拉对小狗说。

“是保罗。”保罗自己说出了答案。

“对,就是这个!”克拉拉兴奋地叫道,“我们怎么可能忘了呢?”

就在这个时候,电梯到了,门缓缓地开了。

“你该走了,保罗。”克拉拉说。

保罗走进了电梯。

“代我们向梅布尔问好。”克拉拉向她喊道。

“汪!”小狗也跟着叫了一声。

门缓缓地关上了,电梯开始向顶楼升上去。电梯上升的过程中,保罗脑子里一直想象着外面的天越来越空,越来越蓝;想象着下面的一个个家庭,一间间公寓。不一会儿,电梯停了,门嘎吱叫着打开了,保罗迈出电梯。他终于来到了第二十九层。

P4-P7

序言

这套“欧美当代经典文库”规模相当大,共有五十来种。时间跨度也不小,几位十九世纪末出生的作者也被收入囊中——可见这里的“当代”是用以区别于“古代”的概念,它包含了通常意义上的“近代”或“现代”。这样一套书的启动与陆续出版,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将近二十年前,在我的理论书稿《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付印出版的时候,就曾暗想,如果有一套内容丰富多彩的世界儿童文学的翻译作品集能同时问世,如果读者在读这本理论书时,可以不断从译作中找到相关的作品及体验,那该有多好!当时这话是不敢和人说的,因为拙著还没受到读者和时间的检验,是否站得住脚,实在毫无把握。现在,虽然书已印了三版,但仍须接受读者和时间的检验,仍不敢肯定它是否站得住,而我还是渴望有一套大型翻译作品集可与之对读。不是说要用作品来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而是可以通过这样的书引发更多读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共同思考。这样思考的结果,可能恰恰证明了拙著的不正确或不严密,而这更为喜人——这不就使理论得到突破,使认识得到了推进吗?中国从来就有“左图右史”之说,这可指图与史的对读,也可引申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阅读作品与理论思考的互参。所以,借此重提我的一些粗浅的思考,无非就是抛砖引玉的意思。

在《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中,我把儿童文学大致分为“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与“自然的母题”,这样就可发现,各个种类的、差异极大的儿童文学作品,其实是同样合乎法则的,它们会从不同角度帮助不同年龄的儿童获取审美感受,体验世界和人生,并得到文学的乐趣。而此前,我们的眼光是非常局限的,不习惯于将各类作品尽收眼底,因而常有人理直气壮地排斥一些自己所不熟悉的创作。这里,“爱的母题”体现了成人对儿童的视角,“顽童的母题”体现了儿童对成人的视角,“自然的母题”则是儿童与成人共同的面向无限广阔的大自然的视角。在“爱的母题”中又分出“母爱型”与“父爱型”两类,前者是指那些对于幼儿的温馨朦胧的爱的传递,如《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红帽》等早期童话都属此类,从这里找不到多少教育性,甚至故事编得也不严密,但世代流传,广受欢迎,各国的母亲和儿童都喜欢;后者则是指那些相对较为严肃的儿童文学,它们要帮助孩子逐步认识体验真实的世界和严峻的人生,所谓“教育性”更多地体现在这类作品中。但真正好的“父爱型”作品也必须是审美的,它们让儿童在审美中自然地引发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而不应有说教的成分——它们仍应像上好的水果,而不应像治病的药。

我欣喜地看到,在这套大书中,“三大母题”都有丰满的体现。一眼望去,满目灿烂,应接不暇。这里既有《小熊温尼·菩》《哎呀疼医生》《风先生和雨太太》《蜜蜂玛雅历险记》《小袋鼠和他的朋友们》等“母爱型”作品,也有《表》《野、r头凯蒂》《疯狂麦基》《老人与海》等“父爱型”作品,更有《爱丽丝梦游奇境记》《小飞侠》《马戏小子》《傻瓜城》《列那狐》等“顽童型”作品,还有《黎达动物故事》《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狗狗日记》等合乎“自然母题”的佳作。有些作品可以说是不同母题的结合。如翻译家李士勋先生新译的《魑蝠小子》四部曲,细致生动地刻画了吸血蝙蝠的特性,却又加入了合理地改造这种动物的构思和设想,这就在“自然的母题”基础上添入了“母爱型”的内容,使其具有了一点儿近乎“科幻”的成分,这是很有趣的文学现象。细读这套书中的各类作品,一定会有更多更新鲜的发现。这是很令人期待的。

这套书中有很多是旧译新版,如鲁迅先生的《表》,赵元任先生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郑振铎先生的《列那狐》,顾均正先生的《风先生和雨太太》等,有的问世已整整九十年。许多译本我小时候看过,现在重看,仍觉魅力无边。一个译本能有这么大的生命力,堪称奇迹,这也许只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才会出现。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古今中外的童心,是无远弗届,处处相通的。这套大书中收入的大量精彩新译也让人百读不厌,它们既吸引尚不识字的幼童,也会使八十岁的老人为之着迷。刚刚译毕的德国作家邦瑟尔斯的《蜜蜂玛雅历险记》,初版于1912年,距今已一百多年了;在德国和世界各地,三岁的孩子入睡前常会要父母给他们念一段这个小蜜蜂的故事,可是据熟悉此书的朋友介绍,爱读这本童话的成年人,一点儿不比儿童少。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本来不是给孩子写的,现在奉献给少年读者,同样非常合适。肖毛先生重译的西顿的动物小说合集《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一直被当作儿童文学精品印行,但它其实也是写给成人看的。这说明了什么?我以为,这恰好证明了一点:真正第一流的儿童文学,应该是儿童喜欢,成人也喜欢的;它们在儿童文学里是一流精品,拿到成人文学里去比一下,毫无疑问,应该还是一流!如果一部作品孩子看着喜欢,成人一看就觉得虚假造作粗劣无趣,它的价值就十分可疑。同样,一部作品在儿童文学领域听到了一点儿好话,拿到成人文学中去一比就显得水平低下,如还要说这是精品,就很难服人。当然这里要排除成人的一些偏见,比如儿童书一定要“有用”,要能马上帮助孩子改正缺点,等等,就都属于不合理的要求。排除了这些久已有之的偏见,成人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辨别能力等,肯定都在孩子之上。所以请成人在替孩子买书时自己也读一读,这是有道理的,也有益于成人和孩子间的交流。本丛

:书中的大部分作品,正是那种孩子喜欢、成人也喜欢的精品。

还有一点需要补说的,是为什么在完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时,我想到的可与之对读的是一套优秀翻译作品集,而不是一套中国原创作品集。那是因为,当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作家的儿童文学创作,还不足以证明儿童文学的确存在这样三大母题,它们应具有同样的合法性。如前所说,那时强调更多的恰恰还是“有用”,即有“教育意义”——这些作品中的佼佼者或可归入“父爱型”的母题中去,但儿童文学怎能只有这半个母题?这不太单调了吗?所以我才会投入这样的研究。我研究中所参照的,正是全世界的我所能看到的最好的儿童文学。现在,中国儿童文学已有长足的发展,但阅读和参照最优秀的世界儿童文学精品,仍是我们的必修课,并且是终身必修的美好课程。对于儿童读者来说,大量的优秀译作更是他们所渴望和急需的。现在评论界和出版界似有一种倾向,即为保护和推动国内作家的创作,总想能限制一下对外国作品的引进,以便将地盘留给本土作品。我以为这是很没志气的想法。当年鲁迅先生极端重视翻译,他甚至认为翻译比创作还重要,他把好的译者比作古希腊神话中为人类“窃火”的普罗米修斯,有了火种,人类才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比喻在儿童文学界也同样适用。举例而言,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如没有任溶溶先生一气译出八种林格伦的“顽童型”作品(包括《长袜子皮皮》《小飞人》等),中国儿童文学会那么快地发展到今天吗?所以,到了今天,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仍需向世界一流作品看齐,我们的佳作还不够多,问题仍然不少,因此,鲁迅的比喻仍没过时。现在我们常说的“三个代表”中,有一个代表指的是“代表先进文化”,世界最优秀的儿童文学就是先进文化,只有在这样的文化充分引进之后,本土文化与这样的文化有了充分的交融和碰撞,本土文化才会得以提升并具有同样的先进性。如把先进文化关在门外,以此保护本土文化.那本土文化就不可能发展。所以,为了中国一代一代的孩子,也为了中国儿童文学的今天和明天,必须有更多的翻译家和出版家,把眼光投向最好的儿童文学,不管它们出自哪个国度,我们都应尽快地“拿来”。我愿把最美的花朵献给这样的翻译家和出版家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