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慧聪网上有一篇《这样的组织很糟糕》的文章,很有代表性。作者张立伟在文中总结出糟糕企业的八个特点,其中位列第一的就是缺乏沟通。文中写道: “糟糕的企业是缺乏沟通的,组织内部的成员总是各做各的,相互之间勉强维持着松散的关系,他们拒绝沟通、自以为是,甚至不愿意参与到组织的正常工作中来,内部成员对组织的认同度十分有限,所谓的沟通和协调只不过是相互指责和推卸责任,部门与部门之间更是壁垒森严……”
作者的这番论述为我们呈现了很多企业沟通方面的乱象,可以说这样的企业比比皆是。谈到这个问题,很多身在企业之中的管理者一边点头表示认同一边大倒苦水:我们企业就这样!由此看来,十年过去了,沟通乱象并没有因为它的重要而得到任何改观。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方面沟通之于企业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又在沟通方面频频出现问题(沟通中有拐点发生)。出现这些沟通问题,是某些人故意而为吗?是管理者不想解决吗?是企业不重视吗?若不是,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再来看沟通拐点对于个人的影响。
企业是由人构成的,企业中的沟通问题一定与人这个因素有关。我们聚焦在“人”这个因素,看能否从个人这个角度有所发现。
沟通是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情,所以沟通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显得有些平淡无奇。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很多人并没有对沟通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过真正的思考。现在,我给大家提供一次这样的机会,请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从出生到现在,你和多少人沟通过?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关于沟通数量的。反馈的答案类似:没统计过,反正很多很多。
第二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你都和谁沟通过?
这个问题是关于沟通对象的。其实稍微动一下脑筋也不难回答,人是生活在一个个系统里面的。在家庭这个系统里,与父母、孩子、丈夫(或妻子)、亲戚沟通过;在学校这个系统里,与校长、老师、同学沟通过;在企业这个系统里,与上级、下级、同事、客户和供应商沟通过;在社会这个系统里,与朋友、合作伙伴和陌生人沟通过。
第三个问题:回想一下,在上述这些角色中,和哪些人沟通比较顺畅,和哪些人沟通不顺畅?再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沟通数量的,那么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沟通质量的,特别是对于“为什么”的回答更值得我们思考。
为什么要问上述三个问题呢?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一个人可以和多少人沟通,就代表这个人的成就有多大。这句话中的“多少”,丘吉尔指的应该不仅仅是数量,更多的是指沟通的质量。 仔细想想,身为社会巾的一分子,其实沟通质量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工作上,一个人毕业后能否找到心仪的工作与沟通质量相关,一个人工作是否顺利与沟通质量相关,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更是与沟通质量相关;在生活上,一个人快乐不快乐与沟通质量相关,一个人幸福不幸福与沟通质量相关,甚至一个人能不能找到心仪的对象,都与沟通质量相关。可见,沟通质量不但决定着你我的生活是否幸福,还决定着你我的事业是否成功;而沟通拐点恰恰是破坏沟通质量的罪魁祸首,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它,并要想办法防患于未然或给予改善。
2.TA理论的沟通观
既然沟通拐点如此重要,也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让我们困惑的是,每个人学习沟通的时间都不短了,甚至有些人在尚未出生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他沟通。可以这样讲,你多大年龄,你就学习了多长时间的沟通。即便如此,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在沟通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拐点问题,甚至在一个人身上会反复出现。
P6-7
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好的动机都能达到好的结果,因此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应用TA理论,对企业沟通进行分析和改进,从而使我们的过程变得更加有效和充满乐趣。
——孙涛
婴儿不会说话,微笑、啼哭是他/她独特的沟通方式。成人会说话了,但真的会交流、沟通吗?孙安达老师这本《拐点沟通——打造企业内部无障碍沟通》,让您了解有效沟通真谛,为您揭开高效沟通谜底,让您成为沟通达人,助您的事业更加灿烂辉煌,使您的生活更加幸福甜蜜!
——熊福林
现代社会,随着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挑战增多,压力加大,人们对沟通的及时性、有效性、精准性、科学性、艺术性要求更高。虽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沟通越来越便利,沟通成本越来越低,但这似乎并没有减少因沟通不到位而产生的苦恼。孙安达老师运用TA理论,开出沟通的七个“良方”,帮助人们有效提高沟通能力,帮助企业改善管理、减少摩擦,提高效率和效益。
——王连民
孙安达老师将TA理论以及他多年的沟通课程实践融于这部专著里。书中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让人感同身受,更让我们认识到,调整好自我状态、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是多么重要。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利用TA理论转换心态,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书中都做了透彻的解析,此书值得我们细细研读。
——高志杰
TA沟通理论有助于提高组织内部的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如果你希望自己成为高效的管理者和有影响力的领导者,这本《拐点沟通——打造企业内部无障碍沟通》绝对能给你想要的答案。
——徐丽丽
“心理学的价值是产生在心理学之外的!”孙安达老师作为一个有着丰富企业管理及管理培训经验的心理学实践者,无论是所讲授的内容,还是所撰写的著作,都超出了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本身的范畴、价值和意义,在切实地帮助我们发现人生中新的可能性!
——曾磊
绪论
沟通拐点的TA解决之道
第一章 知彼知己:“人格识别法”借你一双慧眼
第一节 PAC人格结构分析
一、什么是自我状态
二、自我状态在人际沟通中的体现
第二节 自我状态的形成与发展
一、父母自我状态的形成与发展
二、儿童自我状态的形成与发展
三、成人自我状态的形成与发展
四、理解自我状态需要把握的要点
五、五种自我状态的改善方法
第三节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自我状态
一、运用察言观色法判断自我状态
二、运用交流互动法判断自我状态
第二章 审时度势:让你的沟通能力更上一层楼
第一节 沟通环境
一、环境对于沟通的重要性
二、沟通三角模型
第二节 沟通的外环境
一、沟通外环境之空间环境
二、沟通外环境之时间环境
第三节 沟通的内环境
一、随意插话讨人厌
二、该说不说惹人烦
三、随意乱说不长眼
四、说得太重惹祸端
第四节 个人如何优化沟通环境
一、改变自我,主动适应
二、增强自我,主动营造
第五节 企业如何优化沟通环境
一、构建舒适、高效的办公环境
二、建立和维护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人际关系
三、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
四、大力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软环境
第三章 模式选择:沟通模式决定沟通成败
第一节 互补式沟通
一、“成人——成人”模式
二、“父母——儿童”模式
三、“儿童——父母”模式
四、“父母——父母”模式
五、“儿童——儿童”模式
第二节 交错式沟通
一、“成人——成人”被“父母——儿童”交错模式
二、“成人——成人”被“儿童——父母”交错模式
三、“成人——成人”被“儿童——儿童”交错模式
四、“儿童——儿童”被“父母——儿童”交错模式
第三节 隐匿式沟通
一、明为“成人——成人”,实则“父母——儿童”模式
二、明为“成人——成人”,实则“儿童——父母”模式
三、明为“成人——成人”,实则“成人——儿童”模式
第四章 心理定位:沟通结果取决于内心
第一节 心理定位
定位一:我好,你也好
定位二:我好,你不好
定位三:我不好,你好
定位四:我不好,你也不好
第二节 心理定位的启动模式
一、情绪ABC理论简介
二、情绪ABC理论的应用
三、情绪ABC理论与心理定位的关系
第三节 心理定位与自我状态的关系
一、人的反应取决于心理定位
二、不同心理定位下的沟通结果
第四节 改善不良心理定位的方法
方法一:人都是好的
方法二:为人处事要三思而后行
方法三:在事情真相没有明了之前,告诫自己不要随意揣测
方法四:发现自己定位错了,也可以主动修正
第五节 心理定位的两个注意事项
一、不能以貌取人,避免进入“首因效应”的误区
二、不能以偏概全,避免踏入刻板印象的陷阱
第五章 发展关系:人际关系需要安抚
第一节 什么是安抚
一、埃瑞克?伯恩对安抚的定义
二、安抚与自我状态的关系
第二节 使用安抚的技巧
一、熟悉种类,应知应会
二、依照原则,分门别类
三、知彼知己,难能可贵
四、审时度势,方得智慧
第三节 使用安抚的注意事项
一、使用正面安抚时的注意事项
二、使用负面安抚时的注意事项
三、使用零安抚时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对安抚的要点把控
一、每个人都有对安抚的需求,如果得不到,人们就会主动寻求
二、人们最想得到正面安抚,最怕得到零安抚
三、安抚可以强化行为
四、人人皆可做安抚的慈善家
五、自己可以给自己安抚
第六章 掌握分寸:建立边界才能进退自如
第一节 什么是边界
一、边界的社会心理学含义
二、边界的意义在于坚守
第二节 自己与自己的边界
一、自我状态间边界不清晰状况分析
二、如何解决自我状态间的边界问题
第三节 人与人之间的边界
一、人与人之间边界之身体边界
二、人与人之间边界之心理边界
三、人与人之间边界之角色边界
第四节 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边界
一、“部门墙”存在的根源
二、“部门墙”拆除方法
第七章 决定在我:告诉你如何选择和决定
第一节 选择——决定模式
一、选择——决定模式下的沟通过程
二、选择——决定模式的应用
第二节 人生脚本的选择决定
一、什么是“人生脚本”
二、人生脚本的选择决定
第三节 自我状态的选择决定
一、个人因素对自我状态的选择决定的影响
二、对方因素对自我状态的选择决定的影响
三、环境因素对自我状态的选择决定的影响
第四节 心理定位的选择决定
一、心理定位的选择和决定
二、选择和决定心理定位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 安抚的选择决定
一、对方的安抚风格
二、个人的安抚选择
三、使用安抚还要考虑环境因素
第六节 情绪管理的选择决定
一、情绪和感觉的关系
二、避免掉进脚本陷阱——再决定
参考文献
致亲爱的读者:
孙安达的新书《拐点沟通——打造企业内部无障碍沟通》即将出版,我反复读了数次,收获颇多。这确实是一本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沟通能力的好书,特向读者真诚推荐。
我以为,现代人在一生中要完成五次沟通学习。
第一次,是在儿童时期,主要是和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及其他家人学习沟通。重点是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
第二次,是在青少年时期,学会和老师、同学及异性沟通。开始交朋友,学会提问题,满足各种好奇心,学习各种知识,学习表达爱慕,为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组建家庭做准备。
第三次,是进入工作期,学会和上级领导、平级同事、下级部属以及商场客户、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沟通,学会对工作结果负责,学会创造财富,实现经济独立。
第四次,是为人父母期,学会和自己的孩子沟通,特别是子女的青春期和自己的更年期碰撞时,借助子女的青春活力防止自己观念落伍、思想僵化。
第五次,是人生探索反思期,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可能贯穿整个人生。学会和自己的心灵沟通,根据人生过往的经历,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真正追求。
沟通,表面上看就是个口腔发声、互相对话的简单事情。实际上,沟通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知识、志向、意愿、沟通技能、心理素质、性格特征、说话经验的综合体现。
人们在五次沟通实践中应该完成从小孩子心态到心理成熟的转变。小孩子心态的人和心理成熟的人在沟通上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小孩子心态的人,在沟通中以表达自己的需求为主,如果不能达到目的就怨天尤人,或无理取闹,或灰心丧气,在书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儿童自我状态;而一个心理成熟的人,首先要想明白自己沟通的目的。同时更重视沟通的方法,如果没有达到效果,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改进,在书中这种情况被称为成人自我状态。
这两种状态并非泾渭分明、非此即彼,而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不断实践感悟、不断进步成熟的连续过程。
在现实社会人际交往中,你会发现,我们往往并不缺乏良好的动机,也非常希望得到美好的结果,但为什么人际交往中还会产生那么多的沟通拐点,造成那么多的沟通误解和冲突呢?正确的做法到底是什么?《拐点沟通——打造企业内部无障碍沟通》这本书为您揭示了内在的原因:在于每个人心理状态的能量不同、心理定位的启动不同,还有沟通方式的错误运用,以及沟通环境等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孙安达是一位优秀的职业人,更是一名优秀的培训者,还是我职学理论研究的亲传弟子。他新颖的沟通培训课程,已经走进许多企业以及南开大学等著名学府。他的原创著作《拐点沟通——打造企业内部无障碍沟通》,在总结运用前人沟通智慧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实践.以及在工作上和培训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和案例,由浅入深、旁征博引,为读者呈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沟通技术和方法。这套沟通技术和方法,尤其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人在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有效沟通是必修课。
学习上不会沟通,难以向老师、师父学到真谛;
家庭里不会沟通,难以享受亲人间的天伦之乐:
朋友间不会沟通,难以感受友情,会成孤家寡人:
工作上不会沟通,难以发挥才干,没有优秀业绩;
与自己不会沟通,难以获得内心宁静,坐立不安。
如果您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此书,比较自己平时的沟通方式。一定会发现自己原来沟通不畅的原因所在,并应用其中所教方法加以改进.同时您也能用这些方法来帮助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事。
学习《拐点沟通——打造企业内部无障碍沟通》,利己、利人、利社会;善于沟通,享受人生!
管理学博士、管理学教授
职学、职家创始人
职业生涯发展咨询导师程社明
2017年5月于云鼎花园
孙安达著的《拐点沟通(打造企业内部无障碍沟通)/管理新思维书系》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孙安达侧重理解和运用自我状态中恰当有益的部分,二是孙安达聚焦于TA理论在商业和组织中的运用。因此,孙安达的书重点非常突出。他将伯恩在自我状态方面独具匠心的发现直接用于提升组织中的人际沟通(伯恩在自我状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整套人格理论)。
孙安达著的《拐点沟通(打造企业内部无障碍沟通)/管理新思维书系》以TA理论为基础,围绕“如何保障两个人正确使用自我状态”这个核心点,从知己知彼、审时度势、模式选择、心理定位、发展关系、掌握分寸、决定在我七个方面阐述沟通拐点的TA理论解决之道:在沟通中主客体如何做出调整,如何避免拐点的发生,如何改善不良的心理定位,如何建立边界使你在沟通中进退自如,等等,从而帮助我们达成沟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