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十二橡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胡浩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胡浩是中国改革开放造就的一代新人,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国外重要的金融机构任过要职,回国后在世界最大的银行担任要职,这是一代与世界同步成长的中国精英,因此,他的经历造就了与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不同的视野与襟怀。“远处也是我的长安”这一辑作品收入了诗人在世界各地工作游历写下的诗篇;他任南水北调工程的副老总期间写下了《大禹后裔》这辑作品,经常在工地和最底层的工人打交道。热爱这块土地,并且眼中时时有新的发现,这就是诗人的生活,也叫诗意的发现;《流殇与菊盏》这辑作品十分值得关注,他是诗人的内心独白,是其面对友情、人情与世情所作的思考;《十二橡树》这辑诗多是现代都市背景下的诗作,胡浩把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的都市场景,变成一首首精妙的短诗……

当月色在都市里被灯火掩埋的时候,我们就跟着诗歌走吧,诗是我们心底永远皎洁如银的月光……

内容推荐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物质文明从来没有如此发达过,在很多现代人看来,写诗和读诗也许已成为一种奢华。因为诗从来有像现在这样脆弱,这样低迷。

生命中感动的每一瞬间,无不充满诗意,但需要艺术的灌注,只有诗人的那充满想象力的艺术的创造,那美好的时刻,那一微点才能成为永恒。

目录

远方,也是我的长安

 峡湾

 奥卡万戈

 维多尼亚湖

 金字塔

 伊豆

 燕子口

 布宜诺斯艾利斯

 马丘比丘

 恒河

 泰姬陵

 湄公河

 香榭里大街

 达沃斯

 斯德哥尔摩之一

 斯德哥尔摩之二

 佛罗伦萨

 古罗马斗兽场

 慕尼黑

 法兰克福

 迪拜

 华尔街

 悉尼

 新加坡

大禹后裔

 九月,野菊花开

 酒醉惠南庄

 夜宿满城

 守库人

 大山深处的婚礼

 在沙河交通桥工地遇老乡

 听黄河

 初霜

 么妹

 水利工程师

流觞与菊盏

 往事

 旅途

 醉了

 西湖

 雪山

 等待

 时间是一副中草药

 我想成为一只蝙蝠

 冬天的明信片

 城市危情

 被说出的鹅卵石

 十指尖尖

 形式

 在拐弯处拐弯

 一座山的疼痛

 你比秋风还瘦

 小白兔

 无题

 在夜里写一首小诗

 不妨

 标本

 假日

 陷阱

 赠H

 风雨

 背影

 擦肩

 未与季节同

 出差

 朋友

怀柔野郊短抄

 潮白河

 古箭

 卖草莓的女孩

 迟开的水仙花

 阳光走进一只苹果

 一只蝴蝶的脚印

 火焰

 鸟巢

 小雪

 一只麻雀飞过篱笆墙去

 靠近一棵柿子树

 紫丁香花开了

 杨宋村

 看一眼山吧

 “小东北”餐馆

 月季

 听蝉

 废弃的铁轨

 小溪

 望松

 风吹过水面

 追逐一只萤火虫

 青石板桥

 来乡下打工的人

 与一朵小野花邂逅

 我看见一只海棠落下来

 玉米成熟的日子

 垂钓人

 随芦花飞,飞

 望湖

十二橡树

 十二橡树

 一根电线杆,一棵树

 一棵光明树

 一只手,伸过长汀

 一场风雪,一面亮晃晃的镜

 傍晚中的槐花雨

 一辆马车拐上长安街

 十字路口,红灯

 一条胡同,被放逐

 一个早晨,发生很多事情

 城市上空的鸽子

 一根最后的火柴

 一个卖红薯的老乡

 主人与狗

 雪夜

 寒鸦

 拾桂

 听风

 试水

 读虎

 三味

 汗水

 看竹

 观云

 迟雪

 淡

 秋

 坚果

 鹰

 驼鸟

 树影

 指数

 有关宴请

 客户

 会中小憩

 银行家素描

一半苦涩,一半清凉

 不说话的河流

 小河边上的村庄

 我看见快乐跑过山坡

 望山

 田野,被镰刀切割之后

 田间二重奏

 小‘镇

 小河

 端午节

 只差一站

 青青的苦瓜藤

 青辣椒,红辣椒

 蓑衣

 池塘里捉鱼的人

 兄弟

 歌谣

 母亲病了

 月亮

 手表

 老树

 水车

 拾穗

 菊婶

 水泵房

 荷塘

 给你的声音穿上衣裳

 挖藕人

 船家

 荆江大堤

 悼母诗

 跋一:读胡浩诗六记/叶延滨

 跋二:这颗心快乐地痛着/舒婷

 跋三:在内心的花园里/邱华栋

试读章节

《峡湾》

此刻,人类所有的词典

都会语滞

无声胜过任何表达

天空的干净

几乎不染一丝尘土

海水的蔚蓝

是青花瓷的那种透彻

海鸥的飞翔

像白色的火焰

从瓦伦格到奥斯陆

是无数冰川、岛屿、雪峰

是海水与陆地

最原始的纠缠

最刻骨的切割

当你抵达松娜

你会看到七姐妹峰

像极了排箫

在天空回荡的是弗利亚瀑布

亿万年的天籁声

这里是马、牛、羊,熊、狼、海豹、海豚

最迷恋的土地

这里的雨水无风无雷无闪电

这里是萨米人的故乡

午夜太阳之地

日不落王国

这里靠近圣诞老人的村庄

靠近上帝对人类的祝福

《奥卡万戈》

奥卡万戈,我要说

上帝垂怜

芸芸众生

你之对于巴依人

就像黄河

之对于我的同胞

你是浓浓的血

在这块黑土地上

滋养每一个脆弱的生命

我看见了无数的鸟类、虎鱼、鳄、河马、蟾蜍

看见了小苇羚、红水羚、杂色狼

看见了芦苇、无名灌木丛

我甚至看见了“梅科罗”

巴依人的独木舟

如何避开一只河马的攻击

在三角洲自由地飘流

我喜欢你的晨雾、夕露

日升、日落

喜欢你的雨季、旱季

喜欢你的泛滥

喜欢你被两侧山岭挟持  奔走在枯涸的河道的样子

我更要赞美你

奥卡万戈

当你抵达卡拉哈里沙漠

你便潜入、消失

我知道作为血液

你己流入了巴依人的身体

流入了一个民族的魂魄

《维多尼亚湖》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大、最美的珍珠

赤道之下

东非大裂谷之旁

那些水面

是少女的心

棕榈的摇曳

是人世间最温和的风雨

芭蕉叶的呼吸

是宇宙间最纯净的空气

远离市声

远离推土机、钢筋、水泥

远离霓虹灯和尾气

这里的班图人、尼罗人、闪米特人、苏丹人

仍然像美丽的传说

芭蕉就是他们的生命

你一定没有嗅到过芭蕉叶里

咖啡的芬芳

烟草的味道

没有看见过芭蕉叶下

女人下地劳动的身影

酷似我江南的故乡

维多尼亚

就是我的洞庭

呵,车过维多尼亚

一颗心快乐地痛着

学会了祈祷

学会了感恩

《金字塔》

你从一本教科书中走下来

与我如此亲密地接触

让我开始相信

历史的厚度

让我觉得

历史也是石头

岁月和风雨让你不朽

也让历史坚硬

你靠近无垠的撒哈拉沙漠

也靠近源远流长的尼罗河

所以你像一座山在中间崛起

你有着众多的征服者

波斯人、马其顿人、阿拉伯人  后来的法国人、英国人

但你永远是你自己

你是埃及

文明不是野蛮的奴隶

文明不会被永远地殖民

所以你挺拔

你锋利

戳穿谎言、欺骗

俯瞰沧桑、苦难

俯瞰人类的未来

《伊豆》

伊豆在很深的秋色里

你会拔不出脚步

你会偏软

偏温柔

这时候不如把心做成一只蝴蝶

去亲近伊豆

去亲近那一片片枫叶

那一颗颗小野菊

那一缕缕溪水

溪水边那一座座小木屋

会有意想不到的雨落下来

刚好打湿你的心思

你的舞女

只会在夜色中飘来

她会裹在微凉的月色中

你会听到木屐声

听到和服曳地声

直到一休寺的晚钟

像一枚细针

将你的梦捅破

让梦像月色流泻一地

《燕子口》

我是在秋天,不是春天

在花莲,看到了

一只燕子的飞翔

她飞翔在峡谷

口中就含着花莲

像鹰一样,迎着风口攀升

在峭壁问回旋

她吐气如兰

让你知道了花莲的芬芳

她声啸天空

让你感知了花莲的俏峻

她还让你从此相信

一只燕子的嘴

不仅衔春泥

也衔夏日

秋风

与冬雪  花莲在一只燕子的口中

是一朵开不败的香莲

《布宜诺斯艾利斯》

如果你能在人间拾到月亮

那一定是阿根廷

因为她是银子做的

如果你还能呼吸到人间最清新的气息

那一定是布宜诺斯艾利斯

因为她是由好空气做的

拉普拉塔河

就像是一根银链

一缕清新的呼吸

挂在阿根廷的脖子上

屏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唇间

其实阿根廷并没有白银

当你走在五月大道上

你才会知道

什么是财富

什么是纯净

你不妨敞开你的怀抱

用心触摸

用心呼吸

你会触及到大自然的质地

森林的质地

湖泊的质地

河流的质地

你一定还会呼吸到

自由的呼吸

《马丘比丘》

晴好里,安第斯群峰奔腾不息

快过浮云

快过乌鲁班巴河的流水

群峰脊背上驮着的就是马丘比丘

印伽人王冠上的明珠

人类曾经失落的文明

当你触摸那些残垣上的石头

你会感觉到它们的波动

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其实它们就是印伽人的语言

一本古老文明的历史书

你会读到关于发现玉米、白土豆的故事

关于日晷、声律、几何

关于苦难、和平

甚至战争

而今这些石头随意地散落在山巅平原上

与其它的石头没有什么不同

丛草在疯狂地生长

而文明却在暗地里湮没

一群又一群的美洲驼

牵着印伽人的后裔  正翻过一道又一道山谷

他们仍旧在与安第斯一起竞走

大风吹来,天空无限广阔与生动

《恒河》

你是从冰雪王国走来的女神

雪王的女儿

你的秀发是源源不断的水流

你如兰的呼吸

是水流的清音与歌唱

你赤足的痕迹

是水岸边永远开不败的花朵

你的美丽清澈透明

你的欢乐缤纷如蝶

你的悲伤冰似雪霜

在你如流水的发丝问

飘着片片扁舟

树叶做成的灯

还有念珠、香木

像不眠的祝福

夜色里你看上去

更像是一条暗蓝的银河

而当东方初白

淡淡的雾渐渐地散去

你便会握着太阳的金箔

浇洒你虔诚的子民

因为千百年来

你就是赎罪之源

你就是圣徒们永远的幸福的彼岸

《泰姬陵》

一个凄婉的故事其实不堪回首

大理石的白

像永远抹不黑的忧伤

宝石的夺目与坚硬

更似强忍的思念

那些清清的水流

是一些欲说还休的词语

从雕花的围栏上

你更可看出世事的不确定

和岁月的沧桑

其实松柏也好

果树也好

生与死已不再重要

月光下,那个故事在飘

在天地问浮动

你甚至能听见裙裾曳地的声音

以及一滴清泪

溅飞月尘的轻颤

而亚穆纳河早已悲滞

他右手的蜿蜒

多么像一个轻轻的,轻轻的怀抱  《湄公河》

MEKONG,MEKONG,MEKONG

母亲,母亲,母亲

千百年来

柬埔寨人就这样称呼你

这也是缅甸人、老挝人、泰国人和越南人

共同的称呼

除了人类,你其实还有众多的子孙:

南塔河、南康河、南俄河、南屯河

邦非河、色邦亨河、蒙河、桑河、洞里萨河

橡胶、红木、棕榈、竹林

大象、猴虎、鱼鳄、鸟类

大米、香蕉、菠萝

……

你还有独一无二的雨季

孕育人类共同的呼吸

每一次看你,都觉得你是一个风餐露宿的人

长途跋涉的人

不知疲倦、往返奔波的人

你背着慈爱和悲悯

抚摸河鸥的翅膀、木舟的桨橹

抚摸两岸万千灯火

人类的炊烟与睡眠

也抚摸梦魇和战争留下的伤疤

啊,今夜又有暴风雨来临

我要为你点灯,我要喊出人们共同的心声:

母亲,母亲,母亲

MFKONG,MFKONG,MEKONG

《香榭里大街》

今夜巴黎风雪飘扬,雪如蚕丝

香榭里像蛹

蛹的蠕动

寂静无声

酒吧里的烛光

巴黎女人的唇

以及丝袜脚上高翘的红靴跟

像野火

像无家的流萤

香榭里一定感觉到了一只蛹的温暖

一件羽绒服的温暖

而我呢,无端地闯进巴黎的风雪中

像一只野兔

有点慌不择路

《达沃斯》

世界上最小的村庄

靠着阿尔卑斯

像一个小女子

依偎在一个大男人的怀抱

这里本来就是一个童话

打开童话,会有麇鹿、蘑菇、花园、小矮人  王子与灰姑娘

远离宫殿、城堡

远离阴谋、猜疑

与倾轧

她小,但她的宁静无比的广阔

请不要打扰她

请不要

给暗藏炮火的政治、发着铜臭的金融

以及气候、能源、核武器等伪命题

另寻座道场吧

让她的雪白,纯洁地飞扬

让她的鲜花,自由地绽放

《斯德哥尔摩之一》

十月

斯德哥尔摩

雪像游子开始回归

最初一小片

星星点点

含蓄而内敛

然后是一大群

铺天盖地

热烈而奔放

漫天飞舞的雪

刻骨的流浪

让你的回归近乎疯狂

你扑向每一个亲人

他们是一个路人

一栋小木屋

一只年幼的麇鹿

这是我所看见的最宏大

最悲壮的回归

整个下午

我都在透过一座酒吧的落地玻璃窗

静静地目睹一座城市

如何被一场风雪掩埋

雪的游子用自己的白骨拥抱着故土

这足以让一个长久飘零的异国人

眼中饱含热泪

P3-27

序言

如果思考生命的涵义,会有很多的维度可供选择,但我想时间可能是最好的切入点。有时候,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时间是那么地不可捉摸,无形无色,无声无息,就像根本不存在;有时候,你居然又会感觉,时间是具象的,它可能就是一颗微尘,一根小草,一滴水珠,或者你本身根本就是时间的反射物。无论你身处何境,是在异国他乡,还是在故园旧里,是在山水之间,还是在城市里巷,时间就像花瓣,片片飞落,却又永远绽放;也似一把刻刀,雕刻万事万物,包括生命,使万事万物生动而又深刻。

工人行走在时间的流水线上,把生命铸造成汽车、飞机,甚至碗碟,刀匙;农民劳作在时间的田地里,把生命种植成稻菽、水果、菜蔬;政治家们则在时间的舞台上,演绎着千古不变的机谋、欺诈和谎言。上帝是如此的公平,让每个人都拥有着时间。上帝又是如此的不公平,让每个人在时间上呈现出的生命又是如此的迥异。有的人名垂千载,有的人遗臭万年,有的人财富如山,有的人日日抱饥,有的人“猛志常在”,有的人“梵我一致”。

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曾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歌德说“时间是我的财产”。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苏格拉底说“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前面去”。而高尔基如是说“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

我记不清了,从何时开始懂得了时间的存在与价值。我的少年是在洞庭湖平原上度过的,古时候那里叫潺陵,与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不远(如果确实存在),也曾经足范仲淹度过童年的地方,那里不仅有一望无垠的田畴,也有烟波浩渺的水泊。据说,范公写《岳阳楼记》前根本就不曾到过岳阳楼,是潺陵之水给了他想象与灵感。不过对我来说,那里是我生命的确切源地,那里让我知道了世界的原生态,村庄,水流,田地,庄稼,贫寒,乡亲,父母,兄妹,儿时的朋友……这些,是时间在我生命中呈现出的最初的意象。后来我来到了长沙,再后来我来到了北京,我开始逐渐地知识化、城市化,知道了铁轨、机场、商场、办公大楼、汽车、电脑,当然也逐渐地了解-r政治、经济、金融、企业,还有家庭,社会活动,开始逐渐地体会到了成功和失败的滋味,甚至个人情感生活的涅槃。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我在南水北调工作的那段时光,它使我再次回到与我生命的原生态同质的地方,回到山水之间,回到田野之间,回到乡亲们之间,只是这一次,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我赖以生存的土地,让“我”开始放大,开始“空”出自己,丌始更深地“凝视”这个世界。近几年来,由于工作性质的改变,我开始频繁地远赴他国异乡,奔走在五大洲之间,到过七十来个国家,从来不曾这么完整地感受地球,感受不同肤色的人类,感受不同层级的文化,感受不同底蕴的历史,感受不同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我又一次被生命的多种多样和不屈不挠的本质所震撼,时间呈现在生命上的各种意象开始如波浪冲刷我心灵的岸线,让一种莫名的冲动从开始不被人知,到微澜,到变成寻找饥食的小兽,到最终想寻求“鱼跃鸢飞”的突破口。

于是我想到了我钟爱的诗歌,我想这是我唯一的可以用来记录我生活中的各种意象,并深刻地表达自己情感的形式。正如朱熹在《诗序》里引申的一段话所示“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也,则不能无思,既有思也,则不能无言;既有言也,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嗟咏叹之馀者,又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我开始了断断续续的诗歌创作,我尝试从时间的长河中,从时间赋了给牛命的流态中,捕捉一个个让我感动的刹那,我知道“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但我想让它成为我生命的延续,让它不仅成为自身的小大地,也成为朋友们的小天地。我知道,这超越了我自己的能力,但我其实没有选择。非常幸运的是,这期间我结识了我深深敬重的舒婷老师,叶延滨老师,徐刚老师,王明韵老师,好友邱华栋,王刚,李洱,张者,洪烛。他们给了很多的鼓励和指导,这使我终身难忘,也使我终身受益。

这个春节,我开始整理过去的诗作。这本诗集主要收集了过去五年间我在《诗刊》、《诗歌月刊》、《青年文学》、《十月》、《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在诗集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沈开涛先生,徐绍峰先牛,陈予木先生,戴剑峰先生,冯舟女士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我还要特别感谢张月女士为诗集所做的大量的文字校对和联络工作,感谢作家出皈社资深编辑应红女士为诗集所提的宝贵意见。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要感谢我的爱人和我的儿子,我希望这本诗集是他们今年能收剑的最好的礼物!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物质文明从来没有如此发达过,在很多现代人看来,写诗和读诗也许已成为一种奢华。因为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脆弱,这样的低迷。我想这不能责怪诗歌本身,生命中感动的每一瞬间,无不充满诗意,但需要艺术的灌注,只有诗人的那充满想象力的艺术的创造,那美好的时刻,那一微点才能成为永恒。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才能“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诗的境界在刹那中见千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我把这段话作为此序的结束语,当然,这不是对我自己诗歌的奢望,而是对中国诗歌明大的衷心的祝福!

胡浩

二零一零年三月二十七日于北京

后记

文坛外写诗的人不少,但是真正写得好而我又认识的,一个是车延高,另外一个是胡浩。这两位所从事的工作和文学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诗作却能直指内心的广大与微妙的悸动,实在是因为天生就有一颗诗人之心,和一个为诗歌仰天而唱的歌喉。

我是偶然认识了胡浩的,我把他的诗抓在手里,一读,就读到了一个诗人才有的诗心情怀和充沛微妙的诗歌意象,然后,就鼓励他拿出去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于是,这几年,就有了各个刊物上胡浩的诗篇和身影。可能对于胡浩来说,发表作品,是一个极其次要的事情,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和文学有关的人来说,把一个诗人和他营造的诗歌花园呈现给更多的同道,则是一件美好而具有义务性的工作。现在,胡浩的诗集要出版了,作为文友,我特别高兴,兴之所至地谈一点对他的诗歌艺术的感受。

胡浩,湖南人,年少时就很喜欢文学,喜欢诗歌,后来所学的专业却是经济学。毕业之后,在天南海北一路走过,在地球上很多角落都留下了足迹,比如,在瑞典银行工作的时候,那里的冬天大雪纷飞,寂寞孤独,他却不忘悄然地学习瑞典诗人特朗斯特吕姆的诗篇;在香港中环那些金融机构的玻璃幕墙大厦间游走,他也没有忘记去发现诗歌难觅的一点踪迹,在越南、巴西、南非、法国,在地球上的边边角角,无论是哪个季节、哪个城市、哪个乡村,他来了,他走过,都在悄悄地吟诵诗篇。那些诗篇,更多的时候,是在北京长安街畔的一幢每到夜晚就变得灯火通明的大厦里,往往是在有着巨大的金钱数字的表格从他眼前拿开的时候,才被润色、加工和修改的。而且,他写诗,不为发表,只为记录自己内心花园里的花朵摇曳,风暴的遽起或消失,花瓣的绽放和凋落,露珠的生成与颤动,飞鸟投下的倏忽的影子,以及低低的云和一阵微风掠过时的感应。

胡浩的诗大都是组诗,一组组围绕一个主题,或者一个阶段,从各个侧面书写他内心的感觉和印象,积累下来,一本丰富的诗集的骨架与血肉,就这么生成了。收录在这部诗集里的诗篇分为六个部分,也可以看作是六组大型组诗。第一组,是他在世界各地行走间隙写下的《远方,也是我的长安》。这组诗一共二十三首,是相当不错的一组诗。从标题来看,大气磅礴,胡浩显然认为世界就是他的家园,是他的“长安”,无论他走到哪里,中国心不变,诗心不变,豪迈的、对世界文化的叩访与膜拜的感情充满了字里行间。组诗中很多诗篇的标题,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符号,比如“伊豆”、“金字塔”、“恒河”、“马丘比丘”、“佛罗伦萨”和“华尔街”等等,这些著名的地理学和文化、文学意义上的符号,被胡浩再度书写,并被赋予了新鲜的含义。我读这组诗的时候,那种美妙的感性和内在情绪的爆发与克制,以及宛如新娘被揭开盖头般的惊艳感,不断地打动我。可见,外部世界的繁华和生动、忙乱和丰富,并没有遮蔽胡浩的目光,相反,他却能从对“世界是平的”的打量中,发现了诗意的山峰和高原,小溪和沟壑,丛林和内心的广阔。胡浩对这个缺乏诗意的世界,能够进行如此耐心的诗意提炼,令我感动。他仿佛有一个转化器,能够把乏味的景色、枯燥的生活,转化成充满了意义和灵动语言的诗篇。这是一种巨大的能力和天然的与诗歌的亲缘关系,实现了诗人是“世界的命名者和重新发现者”的终极任务。

诗集中的第二组诗《大禹后裔》,是写于他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建设工程局挂职锻炼期间的作品,一共十首,是他反复修改并精选出来的。这组诗从一个个小的切口进入,把一个巨大的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水利工程,描绘成了具有充沛的人情和诗意盎然的世界。

组诗《流殇与菊盏》,题目就多么的令人遐想!流殇,可以是流动的酒,流动的水,而菊盏,则是酒杯的外化,也是时间和人的记忆的储存库。这还让我想起来很多中国古代著名的文人雅集的故事,比如王羲之等人的兰亭雅集,在流殇中放上酒杯,文人们一边畅饮一边赋诗的故事,多么风雅。不过,胡浩的这组诗,却是他一个人的雅集,是他从生活中采集的、感动他的瞬间和细节的综合。这组诗歌,如同一个小型万花筒,给我们展现了五光十色和变化多端的生命中的美,他赞美友情、留恋风景、欣赏万物、打量世界,是最能体现胡浩内心情感的浩淼和单纯的诗篇。

而在《怀柔野郊短抄》这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胡浩是如何打量外部的风景的。这组诗有三十首,规模比较大,都和北京的郊区与乡下有关。比如《潮白河》,就写了我也很熟悉的~条河。这条河,“如今,一个人的河流/是一双被蚀空的盲人的眼睛/凹陷的黑暗,天大地大/它的命运甚至薄如一张风于的羊皮”,其中,河流将死的悲恸之情跃然纸上。由于参与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工作,胡浩对中国水资源的危机感,体会得比别人都深,因此,这首诗表露了他对大自然的命运的强烈、微妙而复杂心情。最终,现实中的那条河,已经化做了内心的河流,化做了一条抽象的河流,开始在他内心的手术台上具有了生命。《古箭》则把一枚古箭头写活了,诗歌的主题是时间带给人的历史感,和古箭头在诗人手中的衰朽感与重新的复苏:“渐渐地,我感到它有了温度/感到它正缓缓地苏醒,像一条蛇/开始喷吐幽幽的蓝信……我分明看到/天空中划过一道明亮的闪电”,胡浩就是这样让时空发生变化,把生命赋予了空寂的长城以及长城上的古箭头。在《卖草莓的女孩》、《阳光走进一只苹果》、《一只蝴蝶的脚印》、《鸟巢》、《汗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胡浩的内心是如何为他眼前的事物所打动,并且如同蜜蜂酿蜜那样,从日常生活的景象中提炼诗歌的。《怀柔野郊短抄》我读起来是那么的亲切,因为,1992年我刚刚大学毕业,就被放到怀柔县的某个乡村锻炼了一年,我熟悉怀柔的长城、满山的黄花和树林,农人和乡村的狗。而胡浩的这组诗,巧妙地以一些具体而微的情节,呈现出某种回归山林的惬意和清新感。《一只麻雀飞过篱笆》、《靠近一棵柿子树》、《杨宋村》、《听蝉》、《小溪》、《与一朵小野花邂逅》、《随芦花飞,飞》等等,你从这些题目,就可以迅速地进入这些诗篇,和诗人分享他与自然、与山川风物、与他自己的内心交谈的喜悦。

组诗《十二橡树》,是通过他眼中的城市风景,表达内心微妙触动的佳作。“十二橡树”,我记得是北京师范大学附近一家咖啡馆的名字,以此命名一组诗甚至是这本诗集,代表了胡浩在诗歌艺术方面的总体追求,就是唯美的、大气的、含蓄而生动的、复杂的、简洁的、追求瞬间和永恒印象的。这组诗中,一些由日常生活的细节构成的诗篇,比如《会中小憩》、《银行家素描》这样的题材是很难写的,他却写得生动简约,令人叫绝。

组诗《一半苦涩,一半清凉》也有三十首,在这组诗中,胡浩把视线投射到他的过去,回忆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很多吉光片羽生动、深情,书写了我们共同的乡村和童年的记忆,书写了我们的回忆之乡,以最后一首《悼母诗》作为结尾,感天地,泣鬼神。

我知道,胡浩写诗喜欢字斟句酌,在语言的锤炼上很用心,很难挑出废字,成稿的时候,你要是乱动他的一个字眼,他都要和你急。有时候,刊物都要付印了,他对一首诗的某一个字又提出了修改要求,这样的突然袭击虽然打乱了出版节奏,但却体现了他对诗歌的用心、精心、耐心和细心,体现了他的认真。虽然还没有到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如痴如狂,但也相差不远了。我看,这和一些职业诗人的涕泗滂沱与屎尿横流、胡言乱语与泥沙俱下的写作迥然不同,也使胡浩的诗的语言显示出钻石一样的纯净、凝练和干脆利落,以及意象的突兀、美妙、具体和丰富。

胡浩已经营造了一个内心的诗歌花园,它洁净、繁华、单纯、真挚,又有着锐利的思考和悲悯众生的大情怀。这样的诗歌花园不光属于他一个人,还属于读过这些诗篇的每一个人,因为,你的阅读,就是诗意的邂逅,就是目光的凝视和相遇,就是在诗人花园里的一次穿越,注定将成为对方永远的风景。

二零一零年二月十三日,除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5: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