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达的《历史与现实的选择--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以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突出研究的本土性、实证性、整体性以及部门法与法学理论相结合的特色,对陕甘宁边区的宪政及刑事、土地、诉讼、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部门法律思想、原则、制度进行考察、梳理和分析。主要从现代民主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国民政府法律的适当援用、党法关系的处理和民主政治对法制建设的基础作用四个方面,探讨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对现实的启示和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与现实的选择--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张炜达 |
出版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炜达的《历史与现实的选择--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以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突出研究的本土性、实证性、整体性以及部门法与法学理论相结合的特色,对陕甘宁边区的宪政及刑事、土地、诉讼、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部门法律思想、原则、制度进行考察、梳理和分析。主要从现代民主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国民政府法律的适当援用、党法关系的处理和民主政治对法制建设的基础作用四个方面,探讨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对现实的启示和意义。 内容推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陕甘宁边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资料整理、研究范围及研究重点都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时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其中不少都涉及陕甘宁边区法制建设。在陕甘宁边区法制研究中也瀛现出了一批代表人物。具体到本书论题的研究,相关论文、教材和专著不少,都从正面角度对陕甘宁边区法律制度进行归纳与考察,通过阶级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性。在研究思路上,始终将陕甘宁边区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同党酊路线、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来考察,将原本零散的史料系统化、清晰化,为进一步深化陕甘宁边区法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不过,囿于篇幅字数所限或研究视角的选择,许多论文都难以或没有对陕甘宁边区部门法制创新展开论述并进行系统研究。教材和专著方面研究的重复性比较大,研究角度基本上是单向度的,研究过多强调法律同政治间的关系,大都没有提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的理论根源,也没有将当时陕甘宁边区的法律制度置于国民党法律制度这一大背景下去考察和分析,进行有深度的比较,更缺乏从整体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进行专门研究。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其研究成果多以纪实的手法描述陕甘宁边区革命的发展历程以及陕甘宁边区领导人的革命生涯与历史贡献。其中不乏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描述,但都非常零散,没有形成系统、整体的论述,只对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迄今为止,史学界及理论界尚无一本对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进行专门论述的专著问世,相关文章研究也较为分散,难以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对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总体发展情况缺乏一个具体详细的说明。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滞后,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法制实践经验的及时总结,对其进行系统梳理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本书选题的缘起。本书通过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进行永统的梳理,以期对当今法治建设有所启示。 《历史与现实的选择--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共分六章: 第一章“陕甘宁边区宪政法制及创新”。本章从民主制宪理念之构建入手对边区宪政法制及创新进行考察,认为边区对宪政内涵进行了科学定位,提出了符合边区实际的新的宪政理念,即当时情况下的宪政应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反动派的专政。为此,边区独创了民主政治制度——参议会制和“三三制”政权形式。同时,建立了以选举为核心的民主制并创造了许多新的符合边区实际的选举方式。 第二章“陕甘宁边区刑事法制及创新”。本章以边区惩治与宽大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法制理念与实践为视角,考察和分析了边区创造性地废止无期徒刑,创设强制教育和苦役的“轻刑”思想以及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念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人平等和区别对待的原则。 第三章“陕甘宁边区土地立法及创新”。本章对边区土地政策及基本原则的演进及新变化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边区土地立法的内容入手,探讨了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新形势,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边区及时调整土地政策,废除苏区土地政策及法令,承认富农和富农经济的存在以及将土地革命时期实行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变为减租减息的政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对边区有关土地所有权、减租减息、交租交息、保障佃权、对地主土地的和平征购等规定,得出边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土地立法思想及创新实践是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 第四章“陕甘宁边区诉讼法制及创新”。本章从边区便民利民的诉讼指导思想,保障人权的诉讼原则,实行群众路线的审判方式,人民司法的诉讼制度,对国民政府诉讼法律制度的援用等方面去考察分析边区诉讼法制及创新。认为边区在继承、接受和吸收马克思主义诉讼法律思想、苏俄法制思想和国民党统治区进步法律的可取之处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司法实践,形成了许多特有的诉讼法律制度和原则。这些制度和原则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和谐公正的司法理念,为准确及时地打击敌人,惩罚犯罪,维护边区的安定团结,巩固和发展边区民主政权,保障边区民主制度与各阶层人民的根本权力和利益,最大限度地便利群众参与诉讼活动奠定了基础。 第五章“陕甘宁边区婚姻家庭立法及创新”。本章从婚姻家庭立法的本旨出发,通过对婚姻家庭立法的新变化来考察和分析变革与稳定协调下的边区婚姻家庭立法及创新。认为边区基于马克思主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思想,在继承苏区婚姻法的优良传统,兼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考虑战时政权稳定与减轻前线战士后顾之忧的基础上所创建的具有边区特色和符合边区实际的婚姻法律制度和原则,对于摧毁封建婚姻制度、解放广大边区妇女、发展边区生产、支援前方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新中国婚姻法的制定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六章“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的现实启示”。本章认为陕甘宁边区所形成的许多切合实际的独特的法制思想、法律制度、指导原则和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下的法制创新实践和在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论证了民主政治对法制建设及创新的基础作用以及边区法制创新对构建现代民主和谐社会,对“一国两制”下的法制协调,对司法独立与党的领导二者关系的厘清等的现实启示。 《历史与现实的选择--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的作者是张炜达。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关于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综述 一、关于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现状 二、研究现状评析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 第五节 相关概念说明与本书框架结构 第一章 陕甘宁边区宪政法制及创新 第一节 对宪政基本理论的初步思考 一、对宪政基本内涵的定位 二、阐明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 第二节 制定宪法性文件,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一、《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 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三、《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 四、《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和《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自治宪法草案(修正稿)》 第三节 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 一、独创的民主政治制度——参议会制 二、创建政权新形式——“三三制” 三、建立以选举为核心的民主制度 第二章 陕甘宁边区刑事法制及创新 第一节 刑事立法新主张 一、刑事立法的任务和特点 二、“轻刑”思想 第二节 刑法原则新要求 一、人人平等原则 二、区别对待原则 第三章 陕甘宁边区土地立法及创新 第一节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土地政策 第二节 土地立法新内容 一、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规定 二、关于减租减息的规定 三、关于交租交息的规定 四、关于保障佃权 第三节 和平土改新原则——“耕者有其田” 第四章 陕甘宁边区诉讼法制及创新 第一节 便民利民的诉讼指导思想 第二节 保障人权的诉讼原则 一、关于人身权的保障——反对逼供信 二、关于诉讼权的保障 三、关于审限制度的规定 第三节 实行群众路线的审判方式 一、法庭审判 二、公审 三、巡回审理和就地办案 第四节 人民司法的诉讼制度 一、调解制度——民主专政思想的直接反映 二、审级制度 三、管辖制度 四、陪审制度 五、代理、辩护制度 六、上诉制度 七、死刑复核制度 八、再审制度 九、执行制度 第五节 适当援用国民政府诉讼法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新要求 第五章 陕甘宁边区婚姻家庭立法及创新 第一节 妇女解放——婚姻家庭立法的本旨 第二节 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立法原则 第三节 婚姻家庭立法新变化 一、结婚规定的新变化 二、离婚规定的具体化 三、婚姻与子女关系规定的新内容 四、婚姻与财产关系的新规定 五、抗属婚姻的处理 第四节 社会变革与稳定的协调——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买卖婚姻 二、关于订婚 三、关于边区婚姻判例 第六章 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的现实启示 第一节 对现代民主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前提——反帝反封建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和司法实践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点——共产党的领导 五、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廉政法制的构建 六、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作风——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七、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二节 适当援用国民政府法律的现实启示 一、边区政府同意援用国民政府法令的表现 二、边区政府援用国民政府法令的原则 三、边区政府援用国民政府法令的政治基础和历史背景 四、边区政府援用国民政府法令差异性分析 五、边区政府援用国民政府法令的现实启示——“一国两制”模式的选择 第三节 司法独立与党的领导——党法关系的思考 一、司法独立——司法公正的制度保证 二、党的领导——司法活动的政治保障 三、党法关系的处理 第四节 民主政治对法制建设起着基础作用 一、民主是法制(治)的基础,法制(治)是民主的保证 二、民主政治是法制的政治基础 代结语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结论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