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人人能读懂的《易经》。
由易松云编著的《易说易经》用简单的白话文,注解《易经》,说理充分,意思清晰,不存在算卦等封建迷信、玄学类的问题。本书共64卦,是一本人生哲学,是作者有意将前人占卜资料中算命、占卜成分剔除后创作的一部著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易说易经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易松云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本人人能读懂的《易经》。 由易松云编著的《易说易经》用简单的白话文,注解《易经》,说理充分,意思清晰,不存在算卦等封建迷信、玄学类的问题。本书共64卦,是一本人生哲学,是作者有意将前人占卜资料中算命、占卜成分剔除后创作的一部著作。 内容推荐 《易说易经》是一本全新的《易经》注释本。作者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科学地对古老的《易经》进行解读,是从学术上探讨,解读《易经》。由易松云编著的《易说易经》用简单的白话文,注解《易经》,说理充分,意思清晰,不存在算卦等封建迷信、玄学类的问题。 目录 上经 第1卦·乾 天,喻高远的理想 第2卦·坤 地生万物,生生不息,喻长远之道 第3卦·屯 水云下雷声隆隆,大雨将至,宜未雨绸缪 第4卦·蒙 水灵为山石阻,宜破除蒙昧,解放灵性 第5卦·需 水云在九天之上,非求不得 第6卦·讼 天体西行水东流,喻不谐而讼 第7卦·师 水在地下潜流,喻兵行诡道 第8卦·比 水贴附大地而行,汇聚成河,喻比结同道 第9卦·小畜 风吹云动,云聚云散,喻聚散之道 第10卦·履 天下有泽土,泽土有割据,喻竞争中的发展之道 第1l卦·泰 重气在上,轻气在下,两相交融,得多于失 第12卦·否 轻气在上,重气在下,两相背离,失多于得 第13卦·同人 天气轻清,火向上燃烧,火融人天,喻小融人大 第14卦·大有 太阳当空,普照天下,喻位高权重 第15卦·谦 山比地矮,喻德高而行谦 第16卦·豫 地面上鼓声雷动,一片欢闹景象,喻鼓乐于众 第17卦·随 雷栖息泽下,易被扰,喻处从属位置 第18卦·蛊 山下之风乱窜,喻混乱的局面 第19卦·临 雨季洋地有水灾,土能治之,喻为政者莅临而治 第20卦·观 风吹拂大地,无处不及,喻观察深入,无所不至 第21卦·□嗑 晴天雷声隆隆,喻果断地采取刑罚,迅猛而至 第22卦·贲 口扶桑而升,朝阳让山景奇幻,喻修饰 第23卦·剥 平地卜一山丘,被采,亦被踩,口渐其剥 第24卦·复 雷回到地下,这是它理想的栖息地,喻回归正道 第25卦·无妄 天悬其雷,随时都能降下灾难,喻谨慎言行 第26卦·大畜 山下之天指山洞,以山洞喻广有蓄积 第27卦·颐 雷藏身山下,更不易被打搅,有条件颐养天年 第28卦·大过 木在水泽之下,易朽,喻上经主人公年老失德 第29卦·坎 前后都是天堑,大水沟,难以逾越,喻处境艰难 第30卦·离 日升日落,岁月流逝,喻人生、世代轮回 下 经 第3l卦·咸 山承载泽土,泽土滋润山,卜下相和谐,喻咸和致一 第32卦·恒 雷霆借风势,能行得更远,喻恒久之道 第33卦·遯 山冉高,高不过天,喻因时而退避 第34卦·大壮 雷声隆隆,但远在九天之上,壮只在声势 第35卦·晋 太阳已在地面之上,喻晋升 第36卦·明夷 太阳落山,已是黑夜,喻光明的力量受到伤害 第37卦·家人 用火点燃木材,开始炊饭,喻居家过日 第38卦·睽 泽土上为何火起?因泽土是乐土,乐土多争斗 第39卦·蹇 山上有天堑,难以逾越,喻行路之难,举步维艰 第40卦·解 天上雷声隆隆,雨已降下,缓解了旱情,喻解决之道 第4l卦·损 孤山处泽地之中,日渐其损 第42卦·益 风在雷声的上方,不是把雷传得更远,而足加强了雷势 第43卦·央 欲将恩泽布施天下,其心孤高,易刚愎自用 第44卦·媚 天下母族掌权,喻外戚,或外部力量篡权 第45卦·萃 大地卜,泽土低洼,水因此汇于泽土,喻人才萃聚 第46卦·升 地下的树苗必能突破土壤的阻挠,喻升之道 第47卦·困 泽下暗藏水潭,是陷入的沼泽之地,喻身陷困境 第48卦·井 水扶木而升,井是生活资源,掘井为民,喻施德于众 第49卦·革 泽本乐土,谁点燃了燎原之火?欲除旧布新,改革政治 第50卦·鼎 木上之火能煮熟食物,鼎是食器,民有食无忧,国始泰 第5l卦·震 雷声隆隆,足以唬人,足以警人 第52卦·艮 山上有山,喻压力重重 第53卦·渐 树林被满山丘,非一朝一夕之功,喻循序渐进而为 第54卦.归妹 卜面雷声隆隆,身处低洼泽地,无处可避,处境艰难 第55卦·丰 电闪雷鸣,盛大气象遮蔽光明,宜如口中天,驱散乌云 第56卦·旅 山上生火,被迫逃离,喻因争斗而远避 第57卦·巽 政治形势如风一般变幻莫测 第5B卦·兑 泽地,泽地,乃是乐土,能安享乐土便无纷争 第59卦·涣 风吹拂水面,一派涣散之象,但涣散小群体可致大团结 第60卦·节 水是泽土的资源,宜节用 第6l卦·中孚 风吹拂泽土,给万物带来灵性,喻诚信施于众 第62卦·小过 山顶上雷声隆隆,喻时势反动,主人公避而求小过 第63卦·既济 水能灭火,火也能煮沸水,两者都能成事 第64卦·未济 水不能灭火,火也不能煮沸水,两者都不能成事 附记 讨论一下汉字“易” 侃一下孔子与《周易》的关系 试读章节 讨论一下汉字“易” (节选自易松云《易经》讲座) 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参加我的讲座。在这一讲中,我们讨论汉字“易”,这个汉字其实是《易经》,或是《周易》最原始的称法。我们知道,《易经》在汉代以后,被人尊称为“五经之首”。那么,汉字“易”到底有哪些深刻含义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它的构成,“易”这个字,上面是个“日”,下面是个“勿”,而“勿”通“月”,所以“易”这个字是由“日”和“月”这两个字上下构成的。 这就很有趣了,日月左右构成的汉字是“明”,它描绘的是天上同时出现了太阳和月亮,用一个成语来说叫“日月同辉”,它代表着光明。那么,日月上下构成的汉字“易”代表什么呢?很显然它描绘的是太阳与月亮的交替,也就是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在《易经》这本书中反复出现“丧羊于易”,这里的“易”不是地名,而是指白天与黑夜相交的傍晚时分,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在傍晚的时候走丢了羊。 刚才,我所讲的只是“易”这个字最表层的东西,大多数人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来。我这里提出一个重要观点:“易”这个字的出现标志着阴阳哲学的诞生。我们知道,阴阳哲学描述的是两个相对事物关系的一门学问。“阴阳”本身是个发现性的概念。什么叫发现性概念?比如说人们意识到白天和黑夜不一样,相对立,相交替,于是白天和黑夜就成了人们眼中阴阳相对,相交替的一员。又比如说人们意识到男女有别,他们维系着人类繁衍生息的使命,这时候,又产生了阴阳滋生万物的概念。再比方说,到了近代,人们发现了一些微观粒子的性质相对,便用阴阳来描述它们的特征,这在古代是做不到的。我举这三个例子是说我们的祖先发现“阴阳”概念很有用处,能解释身边的很多现象。但说实在话,在很多时候,当“阴阳”的概念落在一些唯心主义者的手中之后,它就不科学了,成为了一些玄学的理论基础。 这里我们不讨论阴阳哲学,我继续提出“易”的第三层含义。因为“易”描绘的太阳与月亮的交替,也就描述了时间的流逝。这一层含义很重要,因为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自然界发生了变化,陆地会变成海洋,海洋也会成为陆地,大自然的变化能让很熟悉的东西变得很陌生,这是时间和无机世界的关系;二、自然世界的万物,我这里指的是生命,它们在出生,在成长,也在死亡,这是时间和生命的关系;三、由于人类形成了人类社会,他们的繁衍生息还带着人们强烈的感情烙印,这是时间和人类情感的关系;四、人类社会中新一代政权和年老的政权相交替,新的社会关系和旧的社会关系相交替,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的,这用日月交替来比喻也非常形象,这就是时间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我上面所讲的这四点,它们共同组成了“易”的第三层含义。 那么到这里,“易”的含义讲完了吗?没有。太阳和月亮的交替必然和空间有关,它们都是运行在幅员辽阔的空间上的。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的这种空间运行规律启发了人们制定出“日历”、“月历”、“星相”、“数学”等诸多知识。这些共同组成了“易”的第四层含义。 好的,前面我们讨论了“易”的四层含义,我相信大家已经意识到“易”这个汉字里凝聚着我们祖先非比寻常的智慧。我们这本书所讨论的《易经》,它包涵了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从64个方面讨论了人生问题,是一部相当完备的人生哲学。 这一讲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对“易说《易经》”的支持,希望这本书对你的人生有帮助。谢谢!侃一下孔子与《周易》的关系 (节选自易松云《易经》讲座) 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参加我的讲座。在这一讲中,我们侃一下孔子与《周易》的关系。请注意,我在这里用了“侃”这个字,这个字有点像《戏说乾隆》中的“戏说”二字,是不追求严肃性的。也就是说,我在这一讲中的有一些话是在演说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夹杂着我的分析和猜测。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我的演说能接近历史的真相。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人,这么说,我相信有些读者朋友会用板砖来拍我。确实,孔子岂止是有名望?我读过《论语》,我知道孔子这个人不是常人能想象的,他太伟大了,以至于我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我对他的钦佩,所以随便用了个“有名望”这个相当肤浅的词语来形容他。 孔子在他活着的时候,他就受人敬仰,特别是和他有过亲密接触的人。比如说,他的学生子贡说过:“我子贡很有才华,大家都看得出来,那是因为我的学识还很肤浅,就像我家院子里就种了那么几棵菜,我用几根竹篱笆就能把它们围住。你们路过我家院子的时候,当然能一日了然的看清我到底种了几棵菜。而我的老师孔夫子呢?他的学识太渊博了,就像君侯家的财富,要用高高的墙院才能围起来。你们没机会去拜访君侯,怎么能说君侯家的财富就比你们多一点点呢?我难以置信:有些人没接触过我的老师,竞说我的才华肯定远胜过他,岂不是坐井观天?” 孔子他自己很谦虚,当然不会像常人那样时常炫耀自己的才华,但我们可以从他的一些话中看出一些端倪来,证明他不缺乏那份自信。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孔子曾提到过一位和他同时代的,也是非常非常有名望的一个人,这个人是左丘明。孔子说:“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请注意,左丘明的岁数比孔子大一些,他在鲁国的德望很崇高,这两点应该没什么疑问。孔子把左丘明跟自己类比,说明了什么?如果他的修养达不到左丘明那个层次,他敢说这句话吗?就好比我是个无名小卒,我在人前说:“毛泽东认为李清照是个才女,我易松云认为她确实也不差,算得上是个才女。”如果我这么说,我不是不识抬举吗?各位读者朋友肯定对我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好的,我们言归正传。我这一讲为什么专门讲孔子,为什么会提到左丘明?因为他们都跟《周易》有关系,毕竟《周易》是我们这一系列讲座的主题。我们做讲座不能脱离主题,这是最基本的。那么,我为什么会在前面浓墨重彩地说了这么多不相关的内容呢?他们跟《周易》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周易》的作者是谁。有人说《周易》的作者是伏羲,是周文王。我对这种说法是嗤之以鼻,根本不可能的事。为什么我有这种自信?这种自信绝不是空穴来风。前些天,我在某一家bbs论坛上看到一个认为《周易》是迷信的人,这么批评我们这些研究《周易》的人,他说啊:“《周易》是算命的,是迷信。你们这帮人怎么这么不开窍呢?现在都哪个时代了?现在这个时代是讲科学的,《周易》里的内容都是玄学,你们还把它奉为‘国粹’,是不足太可笑了?就好像‘文化大革命,时有些人说‘文革’好啊,但他们又找不到理由,就说:‘文化大革命’好啊,‘文革,就是好,就是好啊,‘文革’就——是——好。”说得挺有趣的,但他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确实有很大一部分研究《周易》的人是稀里糊涂,不明不自地在推崇《周易》。我是学自然科学出身的,我不会这么做。前面我说到“我很有自信”,自信《周易》的作者不是伏羲,也不是周文王,我是有推理依据的。 这个根据其实很简单,是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个非常好学的人,而且他不耻下问,他跑过很多路,跟很多甚至德望还不如他的人请教过问题。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便是一个明证。我们还知道,孔子周游过列国,拜访过不少王公贵族,这也是确信无疑的。但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人都没有跟孔子理论过《周易》,孔子也没有向他们求取过《周易》,为什么?有人说是因为那时的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周易》这本书只限于王公贵族中的高等人学习。我要说,这个说法不足采信,如果《周易》的作者是伏羲,是周文王,我要问:“谁能把这么一本伟大的书藏着,掖着,不给人知道呢?”绝无町能。 根据我对《周易》64卦的研究,我判断《周易》的作者是一位周朝的史官,他很可能历经了周文王、周武王两代人。其中“井”卦讲的是文化殖民,是周朝的军队征服了敌国以后,在思想上转化敌国子民的一种柔器。至于其他还有很多卦也都暗暗地透露出这位史官是跟随过周文王的,如果他不是亲身地跟随,而是从史官家族的文书中学得的,那么在《周易》的字里行间不会烙印上种种的艰辛。那些艰辛,如果你没有亲身经历过,如果你没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我觉得这位史官是被埋没的,一位骨子里有很大抱负的人才。他的“井”卦精神,他的很多东西不见得落到了实处,他很可能是抱着自己的书卷死去的。这卷竹书沉睡了数百年,由于当时的史官都是家族化的,他的后人发现了它,但是他读不懂,他没有那个才华。他便找到一位伟大的史官来解读,这个人便是鲁国的左丘明。左丘明在他的著作中提及《周易》里的一些卦,但他也没能完全搞懂。为什么我敢这么说?因为他提及的是占卜,是算命。而《周易》是一本人生哲学,是作者有意将前人占卜资料中算命、占卜成分剔除后创作的一部著作。P192-19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