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办事的能力,是获得社会认同、上司赏识、下属拥戴、同事喜欢、朋友帮助、恋人亲密的必要条件。朱自清说:“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是在说话办事里。”知道说话办事重要是一回事,学会提高说话办事的水平是另一回事,要点就在于“取舍”二字。说话办事要有取与舍的标准,要讲取与舍的分寸,要用取与舍的策略。该取者不犹豫,当舍者不吝惜,这样说话才能说到位,办事才能办得好。
本书即是以实践为蓝本,经过提炼而列出的说话办事中的取舍之道。书中内容是古今中外经验与智慧的总结、归纳和提炼、升华,其中许多实用性强的技巧,都是经过成功人士的实践和锤炼,相信广大读者经过学习和训练,也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和办事的能力!
取舍规则:在人们日常说话办事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规则.有明规则.有潜规则。虽然没有人强迫你遵守它,但你一旦违背,说话办事的效果就打了折扣。
取舍技巧:说话的目的是为了办事,所以解决具体问题是说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讲求说话的方法、技巧.就不能以最恰当的方式说话,自然就难以解决问题。
取舍心态:得意忘形是幼稚的表现.畏首畏尾是弱者常犯的毛病。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不管是否能办得成事.都要有一颗平常心,都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取舍细节:表达能力不在于是否能口若悬河.更在于对细节处的把握。从细节入手提高说话水平,就能成为一个说话办事的高手。
取舍得失:职业是不是有发展前途.有时不在于工作本身,而在于你会不会说话办事。依靠说话办事的能力.正确处理好职场竞争中付出与获得的关系,才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取舍雅俗:在世俗的生活中.你可以有雅好,但不能不做个”俗人”。说话办事俗得没有书生气,俗得多懂一点人情世故,就能做一个达到更高层次的“雅人”。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卖什么就吆喝什么。”应用到社交场合就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如果一个人不分场合地说话,那不仅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还可能因此吃大亏。
你若想受人欢迎,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否则就会破坏交际效果。
在不同场合中,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在小场合和大场合,家庭场合与公众场合,人们对于批评性说法的承受能力有明显的差异。
正因为受特定人际关系和场合心理的制约,有些话只能在某些特定场合说,换一个场合就不行。同样一句话,在这里说和在那里说也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场合、环境,才有利于沟通。不顾及场合的心直口快是不值得提倡的。在社交场合说话,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在思想上强化场合意识
有些人在思想上没有场合意识,不管什么场合他都习惯从主观意识出发。以为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往往会冒犯别人。
小刘和小李平时爱开玩笑,几天没有见,一见面一个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后来小刘因病重住进了医院,小李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小刘变了脸,生气地说:“滚,你滚!”把他赶了出去。小李在病房里对着忧心忡忡的病人说“死”,显然是没考虑场合,人家怎能不反感、恼火?其实,小李说这话也是好意,想让对方开开心,只可惜他在思想上缺乏场合意识,不该在这种场合开玩笑,才闹出了不愉快。
这个事例说明,有些人说话所以惹恼人,并不是他们不会说话,而是场合观念淡薄。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当务之急在于增强场合意识,懂得不同场合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特定限制和要求,时时不忘看场合说话。
(2)要充分利用特定的场合讲话
克林顿之所以能当上总统,与他的绝佳口才有很大的关系。在1992年10月15日第二次电视辩论中,辩论现场只设一个主持人,候选人前面都没有讲桌,只有张高椅子可坐,克林顿为了表示他对广大电视观众的尊敬,一直没有坐,并且在辩论中减少了对布什的攻击,把重点放在讲述自己任阿肯色州州长12年间所取得的政绩上。克林顿的这种以柔克刚、彬彬有礼的做法,立即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好感。
最后一次电视辩论中,克林顿潇洒的姿态,敏捷的论辩与幽默机智的谈吐使他大出风头。他在对布什的责难进行了有效的反驳以后,很得体地对广大电视观众说:“我既尊敬布什先生在白宫期间的为国操劳,又希望选民能鼓起勇气,不墨守成规,接受最佳人选。”话音刚落,掌声雷动。
充分利用特定的交际场合,可以为你增添无穷的魅力,从而使你的社交能力进一步加强。
(3)要自觉摆脱谈吐上的习惯性
人们的言行往往带有一定的习惯性。这种习惯性使他们说话时来不及考虑就脱口而出,造成与场合的不协调。
李辉陪女友到商场购物,在熙熙攘攘的商场里,女友兴致很高,从这个柜台到那个柜台,买了这件又看那件,快到中午了仍没有离开的意思,李辉有些不耐烦了。当女友提出买一枚纯金项链时,他终于承受不住了,生硬地说:“你怎么见什么买什么,能赚多少钱啊?我又不是百万富翁!”这句话刚出口,顾客们都朝他们看,女友本来微笑的脸顿时变了样,生气地反驳道:“怎么,我还没有花够钱呢,你急什么?我就要买,怎么着!你若怕花钱的话,咱们就此分手吧!”直把李辉顶得说不出话来,难堪极了。接着发怒的女友什么也不买了,气愤地头也不回就走了。使李辉不解的是,女友的性格本来很温顺,交往以来,从来没有发过这么大的火。可今天为什么她的火气这么大呢?很显然,是李辉忽略了场合因素,把其惯用的说话方式用到公众场合来,用生硬的口吻指责女友,刺伤了女友的自尊心,才引发女友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而表现出了强硬态度。
所以,心直口快的人必须有意识地摆脱自己口语表达上的习惯性,养成顾及场合、随境而言的良好表达习惯。在交际活动中,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说话,以使自己的谈吐既符合场合要求,又考虑到谈话对象的接受心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交际对象的沟通。
一个人想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时时处处受到人们的欢迎,就必须做到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否则不仅会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可能更会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P14-16
一个人的说话能力,是获得社会认同、上司赏识、下属拥戴、同事喜欢、朋友帮助、恋人亲密的必要条件。
近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说:“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说话的重要性因此可见一斑。
纵观中国历史,因为会说话而成功者比比皆是。苏秦推行其论,而身配六国相印;诸葛亮舌战群儒,而使孙刘结为战略联盟。“一言以兴国,一言以丧邦”,这些都显示了语言艺术不可思议的魅力和无坚不摧的力量。
追古思今,我们面对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现代社会,说话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时刻离不开说话,而且在工作和事业的发展中,更少不了好口才的推动。能说话和会说话,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成为成功者不可或缺的素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说话,非常容易;但要学会说让别人爱听的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生活中,后者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也是不容忽视的。难怪台湾著名成功学家林道安说:“一个人不会说话,那是因为他不知道对方需要听什么样的话;假如你能像一个侦察兵一样看透对方的心理活动,你就知道说话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了!”
的确,“说话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生活中,有些人本领极高,他们精通业务,才思敏捷学识渊博、文采飞扬,但是就因为不会说话,或者总是说让人别扭的话,结果总是让自己活在气喘吁吁的感觉之中;相反,有些人本领一般,但是就是有一张好嘴,结果做什么事情都顺顺利利。这种结论,不是简单得来的,而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金科玉律。
如何让说话成为你生活中做事的助推器呢?这其中就涉及到一个取与舍的问题——取让人感觉舒服的话来说,做让人感觉愉悦的事来做;舍弃那些让人尴尬的话、让人揪心的事。当然,这其中有许多技巧需要在实践中慢慢体会。本书即是以实践为蓝本,经过提炼而列出的说话办事中的取舍之道。
书中内容是古今中外经验与智慧的总结、归纳和提炼、升华,其中许多实用性强的技巧,都是经过成功人士的实践和锤炼,相信广大读者经过学习和训练,也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和办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