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未解之谜,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科学、政治、军事、历史、文化等诸多领域。编者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学术专著、考古发现,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解析与破译世界未解之谜,力争给读者提供最丰富、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
300多幅弥足珍贵的图片,包括相关文物、现场照片、历史遗迹,以及电脑解析示意图和难得一见的神秘瞬间,与文字相辅相成,充分拓宽读者的思维空间,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通过多种艺术手法及视觉要素的有机融合,彰显全新的艺术设计理念,以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其生动流畅的叙述语言、逻辑严密的分析推理、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新颖独到的版式设计,为读者全力开拓一个舒适、愉悦的阅读空间。
本书是一部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科普类图书。编者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学术专著、考古发现及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史前文明、考古之谜、历史悬案、名人之死、神秘宝藏、文化迷踪、神奇宇宙、自然奇观、星外传奇、生物奥秘等方面入手,深入解析与破译世界未解之谜。同时,本书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将人类感兴趣的疑点与谜题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引领读者进入精彩玄妙的未知世界,使大家在享受阅读快感、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
你知道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吗?到目前为止,除了一些美丽的传说和各种未经证实的推测之外,并没有一个真正的答案。它与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并列为三大起源之谜。
关于人类的起源在我国流传着这样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不知道过了多久,忽然在天地间出现了女娲。女娲在荒凉的天地中无依无伴,十分寂寞,她来到水边,看见自己的倒影,忽发奇想,就照自己的形体用水边的泥巴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风一吹便活了,后来女娲给他起名为“人”。
埃及同我国一样也是一个文明古国,而它的人类起源的说法则更为奇特。据《埃及神话》的说法,人类是神呼唤出来的。埃及人认为全能的神“努”在埃及、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非洲大地。他一次次地呼唤,世界便因此丰富起来,最后,他喊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就出现了许多人,这些人又创建了埃及。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统治大地与人类,成为埃及第一位法老。
日耳曼神话中说日耳曼人的祖先是天神欧丁和其他的神创造的,众神在海边散步时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挺拔雄伟,另一棵风姿绰约,于是砍下两棵树,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其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其理智、语言、肤色和血液等。
而在信奉基督教的西方国家里,人们大都相信上帝造人说。《旧约·创世记》中记载:上帝花了5天时间创造了天地万物,到第6天,他说:“我要照着我的形体,按着我的样式造人……”于是把地上的尘土捏成人形,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造出了男人,取名亚当。上帝见亚当一个人生活得很孤独,就用他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就叫他女人吧。”
然而,传说毕竟只是传说,缺乏令人置信的科学依据。因此这个话题依然众说纷纭。
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学说,这成为19世纪人类探寻自身起源的一个新的线索。
达尔文是19世纪英国学术界破旧立新的大师。他身患痼疾,为探索自然规律,一生孜孜以求。1859年他的《物种起源》一书问世,这本书是他对自己多年在世界各地亲自观察生物界现象的总结,书中阐述了自然选择在物种变化上起的作用,提出了物种的起源和进化的一般规律。
《物种起源》的发表从根本上打击了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和靠神造论来支持的封建伦理。当时保守势力的反扑顽抗和社会思想界的巨大震动,使一贯注意不越自然科学领域雷池一步的达尔文也兴奋不已。为了用客观事实来揭示人类起源的奥秘,他发愤搜寻各种事实依据,终于在1871年,即《物种起源》出版后12年,又发表了《人类的由来》这本巨著。达尔文认为,物种起源的一般理论也完全适用于人这样一个自然的物种。他不仅证实了人的生物体是从某些结构上比较低级的形态演变进化而来的,而且进一步提出了人类的智力、人类的心理基础等精神文明的特性也是像人体结构的起源那样,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人类的由来》奠定了人类学研究的基础。
达尔文认为人类起源于古猿。经过一番激烈的学术的和宗教的争论之后,科学界渐渐接受了这个理论。后来的科学家又经过不断探索,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的人类起源说。他们认为,人类是古猿在数百万年的漫长时间里,在大自然的影响下逐渐进化而来的。作为一种学说,进化论有着许多合理的科学内核,然而毕竟是一种假说,也有其缺陷,考古学上的许多发现都无法用进化论的理论解释,例如: 1913年德国的人类学家在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100万年以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现代人类骨骼。
美国科学家麦斯特则在犹他州羚羊泉的寒武纪沉积岩中发现了一个成人的穿着便鞋踩上去的脚印和一个小孩的赤脚脚印,就在一块三叶虫的化石上面。而三叶虫是2.5亿-5.4亿年前的生物,早已绝迹。经过犹他大学的化学专家们鉴定这的确是人的脚印。
在中国云南富源县三叠纪岩石面上发现有四个人的脚印。据考证,这些脚印是2.35亿年前留下的。
1976年,著名考古学家玛丽·D.利基也曾发现了一组和现代人特征十分类似的脚印。这些脚印印在火山灰沉积岩上,据放射性测定,火山灰沉积岩有340万-380万年的历史,古生物学家证实,其软组织解剖特征明显不同于猿类。
这些考古发现又是怎么回事呢?它们似乎有悖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的观点。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假说,森林古猿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才成为今天的人类,可是科学家至今却无法找到这千百万年的中间过程,也找不到任何猿与人之间的人存在的证据;按照通常的认识,人类大约在距今1万年左右才发展到最原始的状态,有文字记载不过5000年时间。按照达尔文进化论假说,几亿年前不可能有人类存在,至于高度的人类文明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不断提出新观点,对人类起源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960年,英国人类学教授爱利斯特·哈代爵士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说,他根据在距今400万-800万年前这一时期的化石资料几乎空白这一事实,认为这一时期内人类祖先不是生活在陆上,而是生活在海中;在人类进化史上存在着几百万年的水生海猿阶段,至今仍能在人类身上找到那一阶段留下的许多“痕迹”——人类的许多解剖生理学的特征在别的陆地灵长目动物身上都找不到,而在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身上却同样存在。例如:所有陆地灵长目动物体表都有浓密的毛发,唯独人类皮肤裸露,这一点与海兽相同;灵长目动物都没有皮下脂肪,而人类却有厚厚的皮下脂肪,这一点又与海兽相同;人类胎儿的胎毛着生位置,明显不同于别的灵长目动物,而与水兽胎儿的胎毛位置相当;人类泪腺分泌泪液、排出盐分的生理现象,在灵长目动物中是绝无仅有的,而海兽却都具有。
哈代爵士查阅了大量史料,指出在400万-800万年前,海水曾淹没了非洲的东部和北部的大片地区。海水分隔了生活在那儿的古猿群,其中的一部分为了适应急剧变化的自然环境,进化成为海猿。几百万年以后,海水退却,已经适应水生生活的海猿重返陆地,又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成为人类。海猿历经沧桑,在水中的生活进化出了向人类方向发展的特征,这些特征为以后的直立行走、解放双手、进行语言交流等重大进化步骤创造了条件。这使得他们在返回陆地上后有了更明显的优势,超越了其他猿类,进化成为地球上最高等的智慧动物。
此外,美国加州圣一克鲁兹大学的生物学家大卫·迪默则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或者说生命的早期形态有可能起源于浩瀚宇宙。
国际生物界一致认为:生命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细胞膜的作用。迪默在实验中发现,即使是在寒冷、充满辐射的真空宇宙环境下,细胞膜仍然具有“生命力”。这说明恶劣的宇宙条件并未阻止生命的演化,生命起源于地球以外的浩瀚宇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面对这许许多多的假说、矛盾、谜团,我们不仅要问,人类到底是怎样起源的呢?我们相信一定能解开这个秘密,也许就在明天。
P2-5
人类在地球上已繁衍生息了几百万年,但人类的起源究竟在哪里?古埃及最美貌的法老图坦卡蒙,他死后留下的诅咒为何会屡屡应验?世纪沉船泰坦尼克被拍成了史诗巨片,而它沉没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风情万种的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神秘自杀,她的死与肯尼迪兄弟有何关联?恐怖的百慕大三角区是无数飞机与船只的梦魇,而它的魔力究竟何在?出现在世界各地的UFO影像真真假假,它是外星生命存在的证据吗?轰动一时的尼斯湖水怪到底是人为的闹剧还是真有其物……
这些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事件与现象广泛而真实地存在着,有些是人类认识能力和科学水平所不能完全解释的,而有些则是其真实面目被历史所尘封,它们所散发的神秘魅力,像磁石一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并刺激着人们探究其真相的强烈兴趣。正是在对种种神秘事件与现象的破译和解析中,人们不仅能获得知识上的收益,也将得到愉快的精神体验。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力求严谨地设定编写体例与收录条目,所选条目基本涵盖了各个领域中最具价值和被广泛关注的内容。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将其划分为史前文明、考古之谜、历史悬案、名人之死、神秘宝藏、文化迷踪等方面,充分反映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不同领域中人们最感兴趣的疑点与谜团;从自然界的角度划分为神奇宇宙、自然奇观、星外传奇、生物奥秘等方面,从宏观无限大的宇宙到微观无限小的物质广泛涉猎。在写作风格上力求通俗易懂、精准生动。将大量前沿科学乃至科学尚无法解释的事物与现象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完整表述出来,注重其中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以符合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需要。同时,本书以图释文、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将会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大量珍贵的解密图片与现场照片配合文物挖掘、示意图表等资料,通过多视角要素的组合,让读者更加立体、真实地感受事件真相。简约开放的版式设计注重具体内容与现代设计手法的有机结合,以期提升本书的阅读与使用功能。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为其展示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也为青少年科学与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理想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