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父亲邓小平(激情年华)
分类
作者 邓榕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邓小平在“文革”十年中迭宕起伏的政治历程和他的家庭的悲欢离合作了生动的记述和理性的思考,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诸如,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批判和保护,邓小平同林彪、“四人帮”的坚决斗争,邓小平对儿女的亲情和关怀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伟人的思想、品格、气节、胸怀、胆识,以及与普通人一样的儿女情怀。

内容推荐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怀着一份赤子之情的邓小平的一句经典。作为邓小平的女儿,毛毛的这本书真实、生动地记述了邓小平先生政治生涯乃至整个中国政治历史中一段重要和艰辛的经历。这本书记录着他对工作的执着,对子女的关爱,也体现了一代领导人的光辉风采。这部书对了解邓小平先生、研究邓小平理论和认识今天的中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篇

退休的这一天

巴蜀情

故乡行

这就是我们的老家

族宗寻迹

大颓大败的民族悲史

大悲大壮的人民反抗

孙中山的奋斗

我的爷爷

父亲的少年时代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之由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心万里求学,不怕路远山高

从俭学到勤工之路

为了生存求学而斗争

在哈金森工厂

旅欧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

革命历程的起点

党的锤炼

告别——法兰西

在十月革命的故乡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风云变幻

走出腥风血雨

二十四岁的中央秘书长

张锡瑗妈妈

本书最后的话

鸣谢

试读章节

1989年11月9日。

清晨,天还未亮,飘飘洒洒的细雨就已润湿了深秋的大地。 爸像往常一样,按时起了床。像往常一样,准时而又规律地吃了早饭,坐下来看书、看报、看文件。

最小的孙儿因患感冒而未去幼稚园,我带他去看爷爷。

爸问我,还下雨吗?

我告诉他,开始下雪了。

爸一听,马上起身,先把窗户大大打开,进而索性开门走出室外。

外面的空气寒冷而又湿润,雨水中果然夹杂着点点雪花,纷纷落落、飘飘扬扬随风而下。

爸望着雨和雪,感慨地说:“这场雨雪下得不算小呀,北京正需要下雪啊!”

大概是所谓的“温室效应”吧,今年秋来得迟,冬也到得晚。虽已是11月份,天气仍然不冷。今天这场雨雪虽不很大,但毕竟是北京今冬的第一场雪。

九点多钟,办公室主任王瑞林来了,向爸讲述了正在召开的党的中央全会的一些情况。当然,重点汇报了这次全会上关于爸退休的议程、日程的安排和讨论情况。他告诉爸,经过阅读有关文件和讨论,与会的同志们逐渐理解了爸请求退休的决心和意义,许多同志在发言中讲了很多相当动感情的肺腑之言,今天下午全会将进行表决,晚上由新闻公布。

爸听后十分高兴,说:“总之,这件事情可以完成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席间的话题自然离不开爸退休这个题目。姐姐说,咱们家应该庆祝一下。哥哥说,我捐献一瓶好酒。妈妈说,如果身体好,我也想去参观下午的照相活动。爸则说:“退休以后,我最终的愿望是过一个真正的平民生活,生活得更加简单一些,可以上街走走,到处去参观一下。”大孙女眠眠笑着说:“爷爷真是理想主义!”

下午三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进行表决,通过了爸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请求。

四时许,爸驱车前往人民大会堂,和参加本次中央全会的全体与会者一起照相。

在休息厅里,刚刚从五中全会会场内出来的中央各位领导同志,看到爸进来,纷纷走过来和爸握手。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江泽民同志一步趋前,紧紧握住爸的手。他建议,几位领导同志一起,和爸照一张相。当江泽民、杨尚昆、李鹏、姚依林、乔石、宋平、李瑞环、王震、薄一波、万里、宋任穷、胡乔木等十二位同志簇拥着爸一字排好后,记者们一拥而上,闪光灯噼啪闪烁地拍下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这些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们有的银丝红颜,有的乌发满头,他们紧紧地站在一起。

当爸一行人走进大厅时,掌声骤起。爸走过中纪委委员的行列,走过中顾委委员的行列,走过全体中央委员的行列。

爸笑容满面地站在麦克风前,他说:“感谢同志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全会接受了我退休的请求。衷心感谢全会,衷心感谢同志们。”随后,爸与参加和列席全会的全体同志们合影留念。

在离开大会堂的时候,江泽民同志一直把爸送到门口,他紧握住爸的手说:“我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夜幕渐渐降临,而我们家却是一片灯火通明。

全家人忙忙碌碌了整整一下午,到了吃饭的时间,四个孙子孙女一齐跑去请爷爷。他们送给爷爷一个他们亲手赶制的贺卡,上面贴有四朵美丽的蝴蝶花,代表他们四个孙辈。卡上端端正正地写道:“愿爷爷永远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他们四个人轮流上前亲爷爷,才三岁的小孙子小弟亲了爷爷一脸的口水,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在餐厅里,桌子上摆满了在我们家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杨师傅精心设计的丰盛宴席,淡蓝色的墙壁上高高地贴着一排鲜红的字:

1922——1989——永远

爸望着这一排字,脸上浮现出了深沉的笑容。

看着爸的笑容,看着我们这欢乐的十数口人之家,看着大家高高举起的红光闪烁的酒杯,我的心中激情难言。

八十余年的人生生涯,六十余年的革命历程,对任何人来说,都不会是轻而易举。

该休息一下了,该轻松一下了!

退休,是爸多年来的心愿。从他第二次复出开始主持工作以来,就在着手安排接班人;从八十年代开始,他就力排众议,带头退出一些领导职务。

我们支持他退休,为的是他能更加健康长寿。

而他坚持退休,为的则是国家的前途、党的利益。

今天,他的愿望终于完全实现了,他的心里怎么能不自觉安然昵!我们,他的亲人们,又怎么能不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呢!

第二天,也就是11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爸要求退休的信和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的决议。

爸写道:“1980年我就提出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近年来,不少老同志已相继退出了中央领导岗位。1987年,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为了身体力行地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我提出了退休的愿望。当时,中央反复考虑我本人和党内的意见,决定同意我辞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职务,退出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顾问委员会;决定我留任党和国家的军委主席的职务。此后,当中央的领导集体就重大问题征询我的意见时,我也始终尊重和支持中央领导集体多数同志的意见。但是,我坚持不再过问日常工作,并一直期待着尽早完成新老交替,实现从领导岗位完全退下来的愿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选出的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领导核心,现已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经过慎重考虑,我想趁自己身体还健康的时候辞去现任职务,实现夙愿。这对党、国家和军队的事业是有益的。恳切希望中央批准我的请求。P5-10

序言

1950年1月25日深夜,我在重庆出生。乍才落地的我,轻轻一啼之后,就阖上双眼熟睡而去,浑然不知生我者谁,更不知道,此时此刻的中国大地,刚刚进行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性革命。国民党以损失八百万军队的代价,风卷残云般地溃败而去,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已经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之上诞生。

世上发生的变革是惊心动魄的和无比宏伟的,而我的出生则毫无可以记取之处。母亲第一眼看到的我,又小又瘦,一头稀疏的黄毛,于是,给我起名叫毛毛。我是这个家庭的第四个孩子,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一年半以后,又多了一个弟弟。父亲母亲带着我们五个孩子,加上从乡下老家出来的祖母(父亲的继母),便组成了我们这个家庭。

春天尚未来到,夜晚依然阴冷而潮湿。刚才出生的我,怎么会知道,一条不平凡的生活道路,一种集幸福坎坷遭遇于一身的命运,从我来到人世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将要与我伴随终生。

我生于一个特殊的环境,长于一个特殊的环境,我耳闻、目睹,甚至亲身经历了许多令人不能忘怀的历史时刻。那么多的历史人物在我身边走过,那么多的历史事件在我周围发生,在我这并不算长的生活旅程中,所见所闻所记所知已经太多。知忆既多,思绪既深,久而久之,便萌发了将其记录下来的愿望。我之所知虽然有限,我之所见虽然浅薄,然而我要记录下来的,却都是不应被忘怀的。

特别是我的父亲。

他原名邓希贤,曾用名邓斌,后改名邓小平。他十六岁远离故土,漂洋过海去西方寻求实现理想之路,十八岁便矢志于共产主义理想和救国救民大业。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作过地下工作,作过军事指挥官,作过政府要员,作过党的重要领导人。中国的历史长卷,有一页与他的名字紧密相连。

他说过,他不写自传,也不喜欢别人写他的传记。但是,作为他的女儿,如果我不把我所知道的记述下来,我将愧对历史。今生今世也许我会一无所成,但如不完成这一夙愿,我便会遗憾终生。

在这本书中,我要记述的只是一个人,但他代表着他们那整整一代可歌可泣的风云人物。我所记述的只是一段历史,但它却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辉历史一脉相承。我要记述的只是过去,但我深信,人们会从对过去的思索中获取教益,而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勇敢地去开拓未来。希望我的拙见拙笔,能给后人留下一分印象。

后记

本书最后的话我要写我的父亲,因为这是我向往已久的一个心愿。

我要写我的父亲,因为我常常在父亲的身边。我认为我了解他。

我要写我的父亲,因为我崇敬他。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名人。

世界上也有许许多多的名人的子女。

有许多的名人的子女都在写他们的父母。

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恭维他们的父母。

而我不同。

我以我的全心,爱我的父亲。

我想写我的父亲,想了很多年了。

可是,直到近年才下定决心。

我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找资料、采访人、 熟悉历史。

整整三年的时间,我终于写完了这本书。

我用了大量的精力,倾注了我全副的心血,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写了我父亲的前半生。

新中国建立时,他四十五岁,正好度过了他人生的差不多一半旅程。

父亲的一生,经历太丰富了,故事太多了,时间的距离,也的确拉得太长了。

以我一个人如此单薄的力量,要把父亲那丰满而又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描绘出来,哪怕仅仅描绘一个轮廓,都是何其难哉。

我的本心,是要把我所知道的告诉大家。

作为史学角度,也可以补漏于万一。

我写完了这本书,但还没有写完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一生中最光辉灿烂的篇章,还在后面。

对于父亲的后半生,我知道得更多,了解得更深。

因为在父亲后半生的时候,我已经长大了,成熟到足以理解我的父亲了。

所以在这本书写完以后,我将继续写我的父亲的后半生的故事。

我要将父亲那绚烂多彩的整个的一生,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我知道,我的这本书,绝对不足以描绘出我的父亲那曲折而又漫长的一生的全部。

但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

最后,我希望,父亲看了这本书后,说一句:还不算糟。

父亲从不表扬我们。

不算糟,就足够了。

1993年8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