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森林报(冬)/青少年文库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俄)比安基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儿童科普作家和儿童文学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是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作者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非常高超,笔调轻快,别出心裁地采用了报纸的方式,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一年12个月来告诉读者森林里发生的新鲜事儿,森林中的快乐和悲伤,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并告诉读者观察、研究大自然的方法。全书分、夏、秋、冬四卷,本书为其中的冬卷。

内容推荐

《森林报》以新闻的形式和诗歌的语言描绘森林中动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显现出大千世界的生态,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蕴含着诗情画意和童心童趣。比安基的《森林报》是培养儿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态度、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精神的绝好教材,尤其在生态濒临危机的今日,这些素养和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森林报》被收入我国小学语文必修课程的确不无理由。

目录

致读者 1

本报首位驻林地记者 5

森林年 7

森林年历 9

第十期 小道初白月(冬一月)

冬季是一本书 13

它们怎么读/它们各用什么书写/简单地书写和书写时耍的花招/小狗和狐狸,大狗和狼/狼的花招/在白雪覆盖的草甸上

 林间纪事 19

缺少知识的小狐狸/可怕的爪印/白雪覆盖的鸟群/雪地里的爆炸和获救的狍子/在雪海的底部

 农事纪程 25

到森林里采树种/我们帮助培育森林/绿色林带

 都市新闻 28

赤脚在雪地里行走/冬季植树

 国外来讯 30

埃及的熙攘/在连科兰市近郊/发生在南部非洲的慌乱

 狩猎纪事 34

带着小旗找狼/猎狐

 天南海北 50

 射靶 58

 公告 60

第十一期 啼饥号寒月(冬二月)

 森林里冷呵,真冷 65

吃饱了就不怕冷/跟在后面吃剩下的/冬芽在哪儿过冬

 林间纪事 69

小屋里的山雀/我们怎么打了一回猎/老鼠从森林里出走/法

则对谁不起作用

 都市新闻 75

免费食堂/学校里的森林角

 狩猎纪事 79

带着小猪崽猎狼/在熊洞上/对熊的围猎

 射靶 94

 公告 96

第十二期 熬待春归月(冬三月)

 熬到头了吗 101

严寒的牺牲品/结薄冰的天气/玻璃青蛙/睡宝宝/穿着轻盈的衣服/迫不及待

 林间纪事 108

钻出冰窟窿的脑袋/抛弃武器/冷水浴爱好者

 都市新闻 112

大街上的斗殴/修理和建筑/鸟类的食堂/返回故乡/雪下的童年/一位新来者的诞生/神奇的小白桦/最初的歌声/绿色接力棒

 狩猎纪事 119

巧妙的捕兽器/熊洞边的又一次遭遇

 射靶 130

 最后时刻的紧急电报 131

射靶 火眼金睛答案

 射靶答案 135

 “火眼金睛”称号竞赛答案 140

试读章节

猎狐

(本报特派记者)

经验丰富的猎人,凭他那双明察秋毫的眼睛,一看足迹,狐狸的动向有什么看不出来!

塞索伊·塞索伊奇早上出门,踏上新下过雪的地面,老远就发现了一行清晰、规整的狐狸足迹。

小个儿猎人不慌不忙地走到足迹前,沉思地望着它。他脱下一块滑雪板,一条腿单跪在上面。他弯起一根手指伸进脚印里,先竖着,再横着,量了量。又思量了一会。他站起来,穿上滑雪板,顺着足迹平行前进,眼睛盯着足迹片刻不离。他隐没在了灌木丛里;接着又走了出来,走到一座不大的林子前面;仍然那样从容不迫地围着林子走了起来。

然而当他从这座小林子的另一边出来时,突然回头快速向村子跑去。他不用撑竿的推助,急速地踩着滑雪板在雪上滑行。

短暂冬日的两个小时花在了对足迹的观察上。可是塞索伊·塞索伊奇却已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今天逮住狐狸。

他跑到了我们另一位猎人谢尔盖家的农舍前。谢尔盖的母亲从窗口看见了他,就走到门口台阶上,首先和他打招呼:

“儿子不在家。也没说去哪儿。”

对于老太太耍的滑头塞索伊·塞索伊奇只是莞尔一笑。

“我知道,我知道,他在安德烈家。”

塞索伊·塞索伊奇果然在安德烈家找到了两个年轻猎人。

他走进屋子时那两个人有点尴尬,这瞒不过他的眼睛。他们都不吭声了,谢尔盖甚至从长凳上站了起来,想遮住身后的那一大捆缠着小红旗的轮轴。

“别藏藏掖掖了,小伙子,”塞索伊·塞索伊奇务实地说,“我都知道。今儿夜里狐狸在星火农庄叼走了一只鹅。现在它在哪儿落脚,我知道。”

两个年轻的猎人张大了嘴巴。半小时前谢尔盖遇见了邻近的星火农庄的一个熟人,得知今天凌晨狐狸趁夜从那里的禽舍里叼走了一只鹅。谢尔盖跑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朋友安德烈。他们刚刚才商定,要赶在塞索伊·塞索伊奇得知这件事之前就找到狐狸,把它逮到手。可他却说到就到,而且都知道了。

安德烈先开口:

“是老婆子给你卜的卦吧?”

塞索伊·塞索伊奇冷冷一笑:

“那些老婆子恐怕一辈子也不会知道这号事。我看了足迹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这是雄狐狸走过的脚印,而且是只老狐狸,个子大大的。脚印是圆的,很干净;它走过,在雪上并不像雌狐那样把足迹抹掉。很大的脚印,是从星火农庄过来的,叼着一只鹅。它在灌木丛里把鹅吃了:我已找到了那个地方。这是只十分狡猾的雄狐,吃得饱饱的,它身上的皮毛很稠密,能卖上难得的好价钱。”

谢尔盖和安德烈彼此交换了一个眼色。

“怎么,这难道又是足迹上写着的?”

“怎么不是呢。如果是一只瘦狐,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那么皮毛就稀,没有光泽。而在又狡猾、吃得又饱的老狐身上,皮毛就很密,颜色深沉,有光泽。这是一副贵重的皮毛。吃得饱饱的狐狸足迹也不一样:吃饱了走路轻松,脚步跟猫一样,一个脚印接一个脚印——齐齐整整的一行,一个爪子踩进另一个爪子的印痕里——口对着口。我对你们说,这样的皮子在林普什宁抢手得很,给大价钱呢。”

塞索伊·塞索伊奇不说了。谢尔盖和安德烈又交换了一个眼色,走到一角,窃窃私语了一会。  接着安德烈说:

“怎么样,塞索伊·塞索伊奇,有话直说吧:你是来叫我们合伙的?我们不反对。你看到,我们自己也听说了。小旗子也备了。原本想赶在你前头,没有得逞。那就一言为定,到了那里,谁运气好,它就撞到谁手里。”

“第一轮围猎由你们干,”小个儿猎人大度地决定,“要是野兽逃走了,肯定没有第二轮。这只雄狐不同于我们这儿那些普通狐狸。我们当地的那些我认得出,这么大个儿可没有。如果它在开第一枪之后就溜之大吉了,你就是两天也追不上它。那些小旗子,还是留在家里吧:老狐狸刁得很,也许被围猎已经不是一次了,会钻地逃跑。”

这时两个年轻猎人坚持要带小旗子,认为这样牢靠些。

“得,”塞索伊·塞索伊奇同意了,“你们想带,就照你们的,带上吧。走!”

在谢尔盖和安德烈准备行装,将两个绕着小旗的轮轴搬到外面,绑上雪橇时,塞索伊·塞索伊奇赶紧回了趟家,换了身衣服,叫上了五个年轻农庄庄员——帮助围猎。

三个猎人都在自己的短大衣外面罩了件灰色长袍。

“这回是去对付狐狸,不是兔子,”在路上塞索伊·塞索伊奇开导说,“兔子不怎么会辨别。狐狸可要敏感得多,眼睛看异样的东西尖着呢。一看见点儿什么,脚印就没有了。”

他们很快就到了狐狸落脚的那座林子。在这里他们分了工:围猎的农民留在原地,谢尔盖和安德烈带上一个轮轴,从左边去围着林子布旗子,塞索伊·塞索伊奇则从右边布。

“留神看着,”临行前塞索伊·塞索伊奇提醒说,“看哪儿有没有它出逃的脚印。还有,别弄出声响。狐狸很机灵,只要一听见一丁点儿声音,就不会等着你去逮它。”

不久三个猎人在林子那一边会合了。

……

P40-43

序言

维塔里·瓦连季诺维奇·比安基是俄罗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894年2月11日生于彼得堡一个生物学家的家庭。他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对大自然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种探索其奥秘的强烈愿望,后来报考并升入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学习自然专业,与家庭的影响是有关的。他在科学考察、旅行、狩猎及与护林员、老猎人的交往中留心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使以后的文学创作有了坚实的基础,使他笔下的生灵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动人。1928年问世的《森林报》是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标志。1959年6月10日比安基在列宁格勒逝世,享年65岁。他的创作除了《森林报》,还有作品集《森林中的真事和传说》(1957年),《中短篇小说集》(1959年),《短篇小说和童话集》(1960年)。

比安基的创作以小读者为对象,旨在以生动的故事和写实的叙述,向少年儿童传授科学知识,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从小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森林报》虽然问世于1928年,但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一再重版(至1961年已出到第10版),究其原因,就是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所宣扬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具有恒久不衰的生命力。如果说作家在中短篇小说中描写的主要是动物故事及与动物相关的人的故事,那么《森林报》则向读者全面展示了自然界的大干世界,举凡天地水陆所有的生灵都有涉及。不仅如此,他还对当时苏联全国各地山川形胜和自然环境有生动的描述,使小读者在轻松愉快、饶有趣味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产生对祖国的情感。

当时序进入21世纪,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索取受到大自然越来越强烈的报复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命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地摆在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面前。希望《森林报》又一个中译本的问世,能对中国未来的一代早早地树立起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理念产生有益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初,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中,由于西方世界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敌视和封锁,我们只能走“向苏联一边倒”这条路。由此引发了国内的学俄语热和引进苏俄文化、科技热。后来随着60年代初的中苏交恶和70年代末中国对世界的开放,国内学英语和其他语种的人越来越多,俄语逐渐成为学校教学中的小语种学科,同时西方文化和科技的大量涌入,使原先热门的俄语和对俄罗斯文化的介绍,比重自然下降。如今,从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所熟悉的有关俄罗斯的东西,年青一代就比较陌生了,幼小的一代更生疏。因此,在本书译文中有必要对有些关涉俄罗斯文化而为当今青少年所陌生的东西有所交代,这就是译者在译本中加了许多注的原因。译者仍然希望自己的善意并非多此一举。俄文原著中也有极少的注释,译者在翻译时如觉得有必要向中国读者交代,就据实译出,并注明“原作者注”字样。凡译者自己的注释,则不再说明。俄文版《森林报》原著共十二期,合订成一册出版,篇幅相当大。为方便携带和阅读,中文版编者将其按春、夏、秋、冬四季分成四册出版,这是个好主意,既保持了原著风貌,又方便了读者。译者谨向编者表示深切的谢意。

本书涉及动植物的知识相当广博,以译者的浅陋,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有时可能超过文学经典翻译中所遇的困难,需要查阅许多工具书和资料。即使这样,仍然可能会出现译者力所不逮的问题。对此,谨祈同行和方家批评指正。

译者

2009年冬于杭州西溪陋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