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旗袍的姨妈》之后,作者里程续写蛮荒而压抑、激情与逃离的青春故事。
《气味》是的流浪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穿旗袍的姨妈》是表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的生活,《气味》是表现七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初的生活,时间跨度都是十多年,真实展现个人的精神史,在虚构中寻找现实的拐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气味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里程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穿旗袍的姨妈》之后,作者里程续写蛮荒而压抑、激情与逃离的青春故事。 《气味》是的流浪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穿旗袍的姨妈》是表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的生活,《气味》是表现七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初的生活,时间跨度都是十多年,真实展现个人的精神史,在虚构中寻找现实的拐杖。 内容推荐 《气味》是《穿旗袍的姨妈》之后,作者里程续写蛮荒而压抑、激情与逃离的青春故事。 三十年后,我坐在欧洲著名的鸽子广场——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一侧的露天咖啡馆喝摩卡,那是一个雨雾初晴的夏天傍晚,一大片一大片的鸽子在广场上寻寻觅觅…… 不知什么原因,鸽群像受了惊吓或听到了某个指令,倏地集体腾空起舞,飞向暗蓝色的天空,那真是壮观无比的一幕,整个天空被鸽群遮蔽了。就在那时候,我的耳边竟然响起了丰收牌拖拉机的嘭嘭声,天上的鸽群变得模糊……于是,我看到了漫天飞舞五彩缤纷的泡泡,看到了一路小跑过来头发飞扬的柚子,闻到了那股萦回不去、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的香味…… 《气味》是里程的流浪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穿旗袍的姨妈》是表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的生活,《气味》是表现七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初的生活,时间跨度都是十多年。 目录 上部 我的大学 第一章 海边 第二章 狼 第三章 跳龙门 下部 在人间 第一章 林荫道 第二章 吻 第三章 草原 后记 试读章节 二姨妈去世后不久,我高中毕业了。 为了离开这个让我讨厌至极的家,有一天我突然冲上众目睽睽的讲台,夺过话筒,发誓要去海边创业。一夜之间,我成了学校里的明星。这是我从小长大最有好莱坞英雄情节的一次秀。我被安排到各个中学去演讲,把我从未去过的海边描绘成人间天堂。说那里的电灯比别处亮,说那里每日三餐都有土豆和牛肉。平心而论,没人要求我这么说,包括班主任老太太、红团老师,以及我最好的同学熊猫。我像一个得了幻想症或癔病的患者,发着高烧,凭空虚构,信口开河,滔滔不绝。当一切过去之后,在等待毕业通知的日子里,我的高烧退了,平静下来了,像生了一场大病,需要静养,躲在家里哪儿也不去,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说过些什么,或是做过些什么。 离家出走的日子终于来了。我记得那是初春时节,码头上人山人海。强烈的灯光从高空辐射下来,使得攒动的人头犹如一锅滚沸开水之上浮泛的泡沫。喧嚣声咿里哇啦升腾,升到空中被南来的江风一吹,缓缓四溢,随着夜霭时隐时现。我梦游一样随着人群往前走,那一刻,只有冷冷的灯光刺痛了我的眼睛,使我感到瑟瑟的寒意。 后来,我像一头斗败的疲兽,蹲伏在舱门后面的黑暗里。凭借廊灯透进的余光,我的同学熊猫翻下爬上,忙碌着将行李搁放妥帖。他已经反复调整了好几次。熊猫就是这样一个对什么事都很认真的人,在学校的篮球场上,谁要是发球的时候踩线了,他会从很远的地方奔过来,不依不饶地要求你重发。 船舱内空空如也。所有上了船的人都拥在舷梯过道上,与岸边堆积如云的亲人挥手告别。 我眺望着星空下波光粼粼的江面。江水悄悄地流淌,点点灯火闪烁在遥远的江岸线。浮标上下起伏,似乎要被江水吞没卷走,悬悬浮浮,总也逃离不了我追索的目光。我视力极好,五官中就数眼睛最健康,小学时目测2.0,据说已达到参加空军的标准。但参军这样的好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想都不敢去想。我的家庭,我的出身,使我对很多事不敢存有奢望。走出小街回眸一瞥的瞬间,清晰地看到跌跌撞撞冲出小院的母亲,脸颊上挂着晶莹的泪珠。我迅疾转回头去,一头扎进黑暗里,再也不敢回望。 其实,当我提着行李,穿越车灯流曳的大街,内心异常的恐慌。我知道,生活要重新开始了。我对以后的日子一点把握都没有。是我自己选择了孤身一人去闯荡世界,那么此刻失去依傍的孤单,只能靠我自己去征服。 四周的灯火明灭不定,街道闪烁其间,恍若梦境。倏地响起一串自行车的铃声,才将凝神车窗外的我拉回到现实。我的脑子一片空白。空白,是我成人之后一种基本思维常态。这么说,并不表示我缺乏想象能力,我常常希冀奇迹的出现。少年时代,总期待有那么一天,一个壮实巍峨的男人,从遥远的异国他乡来到我身边,对我说:跟我走吧,你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是你的父亲。后来呢,长久的期待因为没有着落而变换了内容,那个幻想中突然降临的人物由男子变成了少女。少女说:跟我走吧,我带你去寻找天堂。 我就是不甘心放弃期待,才突然萌发冲动,离家出走。因为我觉得,期待,拥有无比辽阔的疆域;期待,包含亘古永恒的时间概念。难道期待不是诱惑的代名词,期待不是人的美好情感吗? 靠近码头的时候,人群蜂拥而来,我内心掠过一丝暖意。起始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稍稍定神之后,终于找到了根源:我和熊猫,毕竟是这支上百人队伍的领军人物。那些来自各个中学、素不相识的毕业生,将由我和熊猫带队奔赴海边。按照原先的安排,我要和熊猫一起在指定地点出现,和人数众多的属下见面。 我没有去履行一个领队的职责。那丝暖意仅仅像火星倏忽一闪,便迅速寂灭。 我在船舱里呆了许久之后,熊猫来了。他的到来,缓解了我低落的情绪。他没有责怪我的失职,他甚至提都没提我为何没在指定地点出现这件事。熊猫以前是这样,以后也是这样,在未来几年的海边生活中,他一次都没责怪过我。尽管我做出的很多选择,常常和他所希望的相反,他对我的包容和迁就好像是宽阔无边的。 熊猫也是一个人来的,他也阻止了家人的送行。当熊猫面带微笑沉稳地走进船舱,从他脸上看不到一点沮丧的神情。相反,穿着宽大军衣军裤的熊猫理了个短短的平顶头,显出几分英气和领袖的气质,熊猫天生就要领导很多人,他的意志天生就要决定很多人的命运。二十多年后,熊猫因为经济问题而锒铛入狱。要不是他在我们城市的财贸部门重权在握,实在抵挡不了金钱的诱惑,他的仕途远远没有到达终点,他本来可以做更大的宫。 熊猫笑微微地走到我身旁,顺着我的目光远眺江景,轻轻打了声招呼:嗨,什么时候到的?熊猫的这声“嗨”,带有同舟共济的意味,使得被灯光刺激到的我好受了许多。 熊猫将行李安顿好,又把我的行李重新合理地放好。这时,我听到了一声沉闷而悠长的汽笛,码头上顿时人声飞扬,如同滚烫的油锅里撒了一把盐。 轮船缓缓离岸,冷冷的灯光渐行渐远。我站起身,走出舱门,湿润的江风吹拂过来,吹乱了头发,江水轻轻拍击船体,发出哗哗的声响。一个船员从底舱舷梯爬上来,带出机舱一片轰鸣声,宛如放飞一群鸽子,在江面上盘桓。 “我们去看看同学们吧。”熊猫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我的身后,热情地邀请我。他没有忘记我们的领队身份。 我摇摇头。此时此刻的我,更需要在船舷边自由呼吸。 我不知道这艘轮船将驶向何方,就像我不知道那么坚决地做出抉择之后,下一步该怎么走。船有舵手在把握,而我从踏上舷梯的一刹那起,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惶恐和迷惘。面对茫茫的黑夜、神秘莫测的江水,犹如一块漂浮不定的木板,我连自己都把握不了,怎么去扮演一个把握别人命运的角色? 熊猫悄无声息地走了。他从来不强迫我做什么,这让我感到舒服和满意。也许正是这一点,很多年里,他一直能够成为我的好朋友。 轮船行驶着,两岸灯火及巨型万吨轮缓缓朝后推移。轮船驶出江海交接处,那像条链子一般的灯光倏忽隐没了。 风愈来愈大,愈来愈冷,甲板上原先围成一堆的人群躲进了舱内。只有几盏航标灯随着摇晃的江水在远处一沉一浮,一沉一浮。P5-8 后记 201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给了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西方媒体普遍认为是实至名归。略萨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作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绿房子》《胡利娅姨妈和作家》《城市与狗》在中国风靡一时。同为拉美文学的代表人物,马尔克斯彰显诡异灵动的感觉,博尔赫斯以书斋式的想象力著称,略萨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他的创作中注入丰富的个人经验,他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与他的生活经历有一种内在密切的关系,以至于西方有批评家专门著书研究略萨作品中的情节,哪些是作家履历的写照,哪些则是演绎和变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所尊敬的前辈批评家李子云老师,曾在一篇评论王安忆小说的文章中谈到作家的写作如何从“小我”走向“大我”,令我至今印象深刻。时光飞逝,世事如烟,文学蜿蜒走到今天,如何杜绝写作中空洞、浮华、虚假乃至大而无当的风气,略萨大量有效注入个人经验的方法,也许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气味》是流浪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穿旗袍的姨妈》是表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的生活,《气味》是表现七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初的生活,时间跨度都是十多年,根据推断,第三部就应该是从九十年代初写到新世纪。这整整几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成长经历、生活道路,无疑和小说的叙事时间相吻,但我并不认为自己在写一部自传体的小说。批评家洪治纲读了《气味》初稿,说这是在表现新三届的历史,很出乎我的意料。但我想,真实展现个人的精神史,在虚构中寻找现实的拐杖,“大我”就有依附内存的可能性。 感谢我的朋友张燕玲、杨扬、张生、洪治纲、潘凯雄、孟繁华、吴洪森、林建法、何平、王尧、丁小禾,他们都在文学的现场,个个身怀绝技武功超凡,百忙之中抽空读了《气味》的初稿,并提了非常中肯具体的意见,使我在修改《气味》的过程中获得灵感和勇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