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1653-2011珍藏版)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美)约翰·S·戈登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1653到2011年,华尔街的崛起与兴衰。一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的活教材。尚福林、吴晓灵、易纲、常振明全新推荐序,译者祁斌最新译者序。金融危机前后到2011年华尔街形势全新分析,东方与西方同期对比、译者导读全面更新。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1653-2011珍藏版)》是一部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的时间跨度为350多年,约翰·S·戈登生动地讲述了华尔街从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街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传奇般的历史,展现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在美国经济发展和起飞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书中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经济数据让我们可以更全面和准确地认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

 

作者简介

约翰·S·戈登,美国作家和经济历史学家,1944年生于纽约,其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拥有席位。1966年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9年出版了《伟大的博弈》,该书获得各界广泛关注,美国全国广播电视公司(CNBC)还专门为此书制作了长达两个小时的专题报道。
祁斌,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得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物理学硕士学位、芝加哥大学MBA学位、清华大学数量经济学学位。曾就职于高盛集团、巴黎银行等投资银行,从事过华尔街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资产管理和风险投资等业务运作。2000年加入中国证监会,历任战略规划委委员、基金监管部副主任、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央党校客座教授。曾编译《伟大的博弈》,主笔《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编著《资本市场:中国经济的锋刃》。

内容简介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1653-2011珍藏版)》是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书。作者约翰·S·戈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很大程度上,华尔街推动了美国从一个原始而单一的经济体成长为一个强大而复杂的经济体。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华尔街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实现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而华尔街本身也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而成长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美国经济的成功是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协同发展的很好的例证。《伟大的博弈》不容错过!

目录

尚福林再版序

易纲再版序

致中国读者

译者再版序

华尔街成就美国—作者和译者的对话

前言

第一章“人性堕落的大阴沟”

(1653年~1789年)

第二章“区分好人与恶棍的界线”

(1789年~1807年)

第三章“舔食全美国商业和金融蛋糕上奶油的舌头”

(1807年~1837年)

第四章“除了再来一场大崩溃,这一切还能以什么收场呢?”

(1837年~1857年)

第五章“浮华世界不再是个梦想”

(1857年~1867年)

第六章“谁能责备他们—他们只是做了他们爱做的事而已”

(1867年~1869年)

第七章 “面对他们的对手,多头们得意洋洋”

(1869年~1873年)

第八章 “你需要做的就是低买高卖”

(1873年~1884年)

第九章 “您有什么建议?”

(1884年~1901年)

第十章 “为什么您不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呢,摩根先生?”

(1901年~1914年)

第十一章 “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吗?”

(1914年~1920年)

第十二章“交易所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1920年~1929年)

第十三章“不,他不可能那么干!”

(1929年~1938年)

第十四章“华尔街也是……主街”

(1938年~1968年)

第十五章“是为贪婪说句好话的时候了”

(1968年~1987年)

第十六章“这种趋势会不会继续下去呢?”

(1987年~1999年)

附录1 华尔街上的硝烟(2000年~2004年)

附录2 金融危机大事记(2000年~2011年)

读史偶得——《伟大的博弈》再版跋

 

 

精彩书摘

此外,费城在1680年建立后没多久,就拥有了比纽约更多的人口,并且成为了富庶的宾夕法尼亚领地唯一的港口。同时,波士顿是人口稠密的新英格兰地区的港口,查尔斯顿①港口也靠出口大量的大米和靛蓝(一种染料)而繁荣。因此到殖民时代的后期,纽约人尽管在商业上野心勃勃,但纽约在殖民地所有的港口中只排名第四。1770年,费城进口商品4.7万吨,波士顿进口了3.8万吨,查尔斯顿进口了2.8万吨,而纽约那一年仅仅进口了2.5 万吨商品。

尽管此时纽约已经成为一个商业逐渐繁荣的活跃港口,但它还不是一个金融中心。在18世纪,北美殖民经济呈现飞跃式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英国政府极欲对它征税的原因,这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并最终引爆了美国独立战争)。此时,北美的这块殖民地出口的生铁占世界的1/7,它拥有世界上第二大商业船队,仅次于英国。但是,从很多方面看,它还是一个粗糙的经济体。此时的殖民地还没有银行,因为英国政府禁止在殖民地设立银行。同样,这里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供应,只有贝壳串珠在一些地区作为货币流通。

在殖民地很难见到英格兰银行发行的纸币,也很少有任何英国的铸币流通。相反,所谓的货币供应实际上是一个大杂烩,包括其他国家的硬币、殖民政府发行的纸币,以及一些临时被用做货币的东西,例如烟草公司的收条——这在殖民地南部地区广泛使用。最常见的铸币是西班牙的里亚尔银币(Spanishreal),经常被切成2块、4块、8块来找零钱。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纽约证券交易所还是以一美元的1/8为最小单位来报价,而不是1/10。

纽约作为主要港口和商业中心的地位被独立战争彻底毁掉。在战争期间,纽约是唯一被敌军占领长达7年之久的城市(的确,在现代战争史上还没有什么别的城市被敌军占领这么长的时间)。

 

前言/序言

华尔街的辉煌与窘迫

华尔街再次引发全世界的关注,是因为一场始于华尔街,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全球的金融危机。

2008年9月15日,超过百年历史的华尔街投行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塌,揭开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大幕。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危机将北至冰岛,南至阿根廷的各国经济体带到了衰退的边缘,世界金融市场也遭受重创。在大规模经济救助计划的刺激和各国共同协作的努力下,全球经济逐步走上了漫漫复苏之路。无疑,此次金融危机是在世界经济金融加速一体化的进程中,发生的一次波及几乎所有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全方位裂变,它深刻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世界格局,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既有经济、金融,乃至社会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

危机的硝烟逐步散去,人们不无惊奇地发现,人类的金融世界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29年的10倍杠杆率,到雷曼倒闭前的数十倍杠杆率;从相对简单和弱小的金融市场,到股票、债券、商品、外汇、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爆炸式增长;从纽约和伦敦两个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到全球几十个金融中心的竞争联动和风险传递;电信业和互联网的飞速进步悄悄地把这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金融市场也以最快的速度走向了全球一体化。规模急剧扩张、产品高度复杂、资本快速流动、风险更为隐蔽、监管缺乏协作、兼具高效性和脆弱性的今天的现代金融世界已与1929年的华尔街不可同日而语①。但与此同时,回望华尔街的历史,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在这一切纷繁复杂的背后,依然是不变的人性,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贪婪和恐惧,几乎和350年前人类第一次大规模投机事件“郁金香泡沫”别无二致。历史往往具有惊人的相似,正如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投机家说过的:“世界上不会有任何其他地方的历史会像华尔街历史一样,如此频繁和千篇一律地不断重复自己。当你看到现实生活中上演的资本市场的起起落落时,最让你震惊的是,无论是市场投机还是市场投机者本身,千百年来都几乎没有丝毫改变。这个资本的游戏亘古未变,同样亘古未变的还有人性。”①

这也就是为什么从2005年《伟大的博弈》中文版出版以来,被重印了35次,并在社会上引发较大反响的根本原因。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伟大的博弈》告诉我们:一部金融史也是一部金融投机史和金融危机史,更是一部不断出现危机、不断修正和不断完善监管体系的历史。华尔街早期超过百年的自我演进和野蛮生长随着1929年的股灾和30年代大萧条的降临戛然而止,随后出台的美国《证券法》、《证券交易法》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标志着现代金融体系和监管框架初露端倪;2008年的危机,同样带来了对现代金融发展和监管模式的深刻反思,数月前,奥巴马政府《金融监管改革法》在美国各个利益阶层的博弈和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得以通过。但可以想见,现代金融体系和监管框架的重塑还有相当漫长的道路要走,而今天华尔街的窘迫也凸显了一个经济体渐趋成熟后,其金融市场缺乏增长动力的尴尬。

《伟大的博弈》也告诉我们,在美国的经济起飞过程中,无论是19世纪末期的重工业化进程,还是20世纪末期的高科技产业崛起,华尔街都是其背后无形的推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市场有很多缺陷,长期以来倾向于高度自由的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更是一个不断崩溃和重生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但无法否认,作为一个社会和经济体中资源配置最迅捷和高效的场所,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成长是互为因果的,其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现代经济的制高点。可以预见,在危机后下一轮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中,很大程度上,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对于哪国经济体能在此轮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样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010年11月,我有机会再次造访华尔街,距我离开华尔街回国参加中国经济的建设已经10年。弹指一挥间,10年巨变,令人感慨万千。10年前,大部分华尔街人尚未听说过中国资本市场,10年之后,华尔街每个交易员清晨第一件需要做的事,就是看一看前一天晚?中国股市是涨是跌。短短10年内,中国资本市场成长为规模仅次于华尔街的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改革创新。但同时,我们也应该非常清醒地看到中国资本市场在效率、机制和结构等方方面面与发达市场还有巨大的差距,更应该洞悉当今国际资本市场上交易所跨国并购、上市资源竞争、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新的全球博弈格局和严峻挑战,为此,中?资本市场需要迈上真正走向世界一流资本市场的征程。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巨大挑战,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成长和现代化步伐提供不竭的动力,中国资本市场同样任重道远。2005年,《伟大的博弈》首次出版的时候,我曾在扉页上写过“资本市场的博弈牵动着大国的博弈和兴衰”这样的一段话,过去的百年如此,今天的世界更加如此。

为再版进行的修订工作历时几个月的时间,主要的工作包括将全书正文中的一些文字进行了调整和校对,重新整理了每一章前面的“译者导读”,删减了若干张和本书的内容没有直接呼应的图片,同时,添加了与美国重工业化、新经济崛起和此次金融危机等内容相关的图片。在每一章后面的“同一时代的西方和东方”中增添了更多该时代的经济金融事件,这些?件大致勾画出美国经济起飞和华尔街发展的时代背景,也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在同样一个历史跨度里,中国从一个世界强国逐渐衰落,在历尽磨难之后又走上复兴之路的曲折历程。原书的英文版截至1999年,在2005?中文版出版时,原书作者戈登先生曾续写了2000年至2004年的内容,大致为“9·11”事件前后发生的一些事件,现改名为“华尔街上的硝烟(2000年~2004年)”,收在附录1中;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有其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积累过程,经过反复斟酌,我们决定整理一份从2000年开始的华尔街和美国经济的大事记,以“金融危机大事记(2000年~2001年)”收在附录2中;但不试图对危机的演进过程和深层次原因进行主观的描述和判断,以待历史事件经历时间的沉淀,更加清晰和全面地显现出真实的面貌。

在修订整理的过程中,我有幸得到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要感谢为本书2005年首版作序的尚福林尚福林先生和易纲先生,他们再一次花费宝贵的时间,为本书的再版作序;我也要感谢吴晓灵女士和常振明先生,他们在百忙中为本书撰写了推荐语。感谢梅建平先生在2001年首先向我推荐了本书的英文版,并为本书中文版的首版和再版作跋;李溦女士帮助整理了“金融危机大事记”;侯彦超和刘红辉先生曾在本书的首版过程中做了大量编译和资料整理的工作,这一次负责了“译者导读”、“同一时代的西方和东方”的修订工作和部?图片搜集和加注工作;刘彬先生和郑薇女士担负了再版修订的组织协调工作和部分文字整理工作;杨红强和张潇先生校对了原书部分章节;在全书的修订过程中,我和我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和同事们,以及我的朋友们进行过多次深入的讨论,他们给予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恕我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他们的姓名。此外,本书的再版也得到了中信出版社的帮助?最后,在整个过程中,我的家人一直给予了我巨大的支持。在此,我对他们所有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值此中国资本市场20周年之际,谨以《伟大的博弈》再版作为纪念。

祁斌

2010年12月10日

 

书评(媒体评论)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伟大的博弈》的再版,将有助于我们将此次危机放在更广阔的华尔街数百年演进历史中去观察和思考吴晓灵:在《伟大的博弈》再版之际,我期望中国能更加冷静客观地审视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尚福林

华尔街为什么能成为华尔街?纽约为什么能成为纽约?美国为什么能成为美国?《伟大的博弈》有助于我们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易纲

《伟大的博弈》透视华尔街演进历史,对于今天的中国金融机构的领导者大有裨益。

——常振明

《伟大的博弈?讲述华尔街历史上形形色色人物的故事,令人如痴如醉。

——《华尔街日报》

《伟大的博弈》在关于华尔街历史传奇的著作中是最为优秀的。

——《经济学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2: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