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学科经历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发展。第一代学者的治学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史论结合的学风,他们那种敢于直面现实的理论勇气、敢于破除教条的思想锐气,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思想解放的时代风气。第二代学者治学,或阐释、或考证、或梳理,其严谨、其细致、其精微,既注意思想资源的开发,又注意当代价值的挖掘,他们这种治学态度,无不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转向的时代风气。近几年来,通过人才的引进、整合和培养,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学术队伍不断壮大,尤其第三代学者的崛起,必将带来新的前景、新的希望。
儒家篇
“仁”字古文考辨
“仁”与“相人偶”
——对“仁”字的构形及其原初意义的再考察
从《左传》、《国语》的“仁”观念看孔子对“仁”的价值提升
“全德之名”和仁圣关系
——关于“仁”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的思考
孟子对孔子仁学的推进及其思想史意义
战国末期的社会转型与儒家的理论变迁
——苟子关于大一统王权政治的构想
二程、朱熹对“仁”的诠释及其思想史意义
道家 篇
老子思想与“古之道术”
生命智慧与生活艺术
——《老子》第七章新解
“小国寡民”与老子的社会改造方案
——《老子》第八十章阐微
孔老相会及其历史意义
老子思想与儒道互补
老子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黄 老 篇
《黄帝四经》与百家之学
《黄帝四经》早出之新证
先秦黄老之学源流述要
学术发展史视野下的先秦黄老之学
论先秦黄老学对百家之学的整合
黄老道家的治国理念
稷下诸子篇
论田骈、慎到学术之异同
邹衍四时教令思想考索
“宋尹学派”质疑
也谈《管子》的成书年代与作者
《管子》心气论对孟子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阴阳与五行说的合流
——《管子》阴阳五行思想新探
荀子对稷下学术的吸取和修正
现代思考篇
墨学中绝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
“忠”观念之历史考察与现代思考
儒家礼治思想的合理因素与现代价值
儒家的人类中心论及其生态学意义
——兼与西方人类中心论比较
仁爱观念与生态伦理
道家自然主义的现代启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