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画乃圣事(读贾又福)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闻章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贾又福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及理论家,师从李可染、叶浅予、李苦禅、宗其香、何海霞,私淑潘天寿、石鲁。他以中国北方太行山为基地,从事山水画创作及美术理论研究,是继黄宾虹、李可染之后,在中国山水画开拓与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家。学者、作家闻章近年来涉及艺术评论,其新书《画乃圣事(读贾又福)》是他继《韩羽》、《小兵张嘎之父——徐光耀心灵档案》之后,以文化大家为撰写对象完成的又一成果。

内容推荐

《画乃圣事(读贾又福)》通过五个阶段高度概括了贾又福的人生和艺术历程。

《画乃圣事(读贾又福)》是作者闻章闻章对画家贾又福先生画作悟画谈禅的散文著作。作者从心灵的感知出发,随着画家着墨的画作,随画而行,细寻画之本意,感悟画之本意的来处,轻描心之空灵,达成文画合一的妙境,也是解读贾又福的一本佳作。

目录

第一章 圣事初步:傻瓜时代

 方向里的自己

 三线里的忠勇之士

 自己也是一条线

 内在的革命

 努力到不努力

 “瓢者”释义

 苦觅者

 死生之变

 生死之事

 虚灵之功

 从化他到化我

 虚处与实处

 谁是师

第二章 圣事支持:滋育心智

 七星聚顶

 手不释卷

 入古者深

 敬中求取

 化古人

 离宗叛道

 活化

 无尽观

 书为门径

 古人髓,大人德

 对话与领略

 别人那里有自己

 随迷随觉

第三章 圣事铺陈:以心会心

 能观者心

 观为体,化为用

 伏羲之观

 佛心之观

 画家之观

 贾氏观缘

 贾氏观法

 初观阶段

 外观阶段

 写生即写活

 与之神交

 写得生命在

 抱一境界

 石乃山之心

 石头的叙说

 内观阶段

 画在化里

 不肖才肖

 生命之花

 破执者悟

 出生入死

 随迷随觉

 光明所施

 守一不移

 自尊尊什么

 定静之观

 置心一处

 闲静之尚

 宏阔之观

 以心照命

 从自己到自己

 心与石通

 石上世界

第四章 圣事法度:戛戛独造

 山藏众妙

 得意之象

 画之格调

 高人即古人

 莫逆于心

 化成就

 机趣难得

 喜乐状态

 师其心者得

 知止者妙

 瓢者今日造

 人莫窥其巧

 圣事妙法

 独得第一

 笔墨本质

 圣事本然

 不二法门

 在笔墨中透彻

 无中生有

第五章 圣事成就:大化如花

 大化如花

 美妙即禅

 借石观心

 物我两化

 意趣与息

 息息相通

 山水与生命

 叙事之理

 大之机奥

 真即大

 本来即大

 一行三昧

 问心以求大

 借假显真

 光乃主体

 诸光所化

 柔美之光

 静美之光

 流动之光

 奇异之光

 玄秘之光

 不灭是心灯

 妙在观音

 无声之乐

 气韵能观

 气与心灵

 浑沦之气

 雄壮之气

 富贵之气

 自在之化

 圣事成就

 无尽妙花

试读章节

还有一条线,这条线是贾又福自己。他得听自己的,他得把哲学、人文和画论三条线上的东西弄成一个,需要融汇、贯彻、举一反三、消化吸收,最后变成自己的血肉。这才是大工程、化学工程,即把学到的东西化开。这个工程是随时的,不用单另起炉灶。他在学习之中,在听课的时候,在读书的时候,不管听的是啥课,也不管读的是啥书,咀嚼之时,即是消化之时,即是杂糅之时。

这不只是在大学期间这样,只是大学期间尤其是这样。大学里已经养成了习惯,以后的岁月就是按习惯行事了。直到现在,他也离不开书,他也离不开思考。他随时要消化一些东西,随时吸收一些东西,随时摒弃一些东西。这样的几条线,集束在一起,像电缆一样,组成贾又福先生的生命线。而绘画,不过是生命线上开出的花朵。开花是生命的极致体现。

内在的革命

贾又福先生是个大的革命家,但是他的革命不像孙中山,更不像毛泽东,这二位是把世界推倒重来。贾又福先生是连自己都不推倒,他只是坐着不动,但轰轰烈烈的革命已经爆发。他的革命是在心灵内部。他心灵里有好多爆点,只要有零星火种引发,即引即爆。比如石涛说一句“我自用我法”,那么,贾又福先生这里即会隆隆响好几天。再比如宗炳一句“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象”,贾又福先生这里不是隆隆响了,而是沉寂好几天,好几天在思索这句话,直到这句话不再是一句话,而成为自己的生命结构。这种内在的革命才是真的革命。

为什么贾又福先生喜欢读《五灯会元》?那一个个公案,记录下来的即是禅人自我革命的典型案例。禅,即是静虑的意思,“外离相日禅,内不乱日定”,定不下来,即是不净,不净即是有杂染,有杂染即不是纯粹的自己。只有当自己与心成为一体,不再是两张皮时,这是肯定就定静一如了。因此学佛修禅就是个寻找自己的过程。但自己却又极难找到,于是禅僧踏破芒鞋,四处参访,问明眼人,自己到底在何处。只有找到自己的人才能知道自己在何处,包括别人的也知道。于是开悟的老和尚以各种方式,或独特语言,或典型行为,来为寻访者指明方向。但这又不是找一串钥匙那样简单,在没有认识自己之前,即便你指给他看,他也不识。于是禅师们就与参访者捉迷藏,不能说,又不能不说,说了等于没说,没说恰是说了。在这捉迷藏之间,突然就发现有个我在那儿,亮闪闪,于是得大欣喜。

所谓开悟,就是看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贾又福先生没有直接参禅,他只是绘画。但绘画与参禅也有相似之处,他也得找到自己,即便找不到真的自己,也得找到一个相似的自己。

努力到不努力

真正的画家,都是一人一个面目。为什么一人一个面目?因为这关系到心灵。只有心灵之作才是自己的。只有心灵之作才是自由的、自在的、自然的,就如自己的面目,与众不同。自己的面目不管好看难看都不是照着谁努力长出来的,而是在一种放松状态下自然而然的结果。但这种不努力,恰是努力之后的结果,是努力对了的必然归宿。这种状态,是只有经过努力的人才能感知。

贾又福先生是努力的代表。他是真努力,努力到了不用努力的程度,努力已经成为了一种生存方式。他的那些书那些画,都是努力的结果,也是努力到不用努力的结果,所谓游刃有余。所有的努力都必须有方向的,方向是前提。如果不是朝着自己努力,而是朝着别人努力,哪怕他是王羲之是曹仲达都是错的,更何况有的人是朝着名利努力。朝着名利努力,可能会有名利,名利是我的,可是谁是我呢?

这方面贾又福先生最有发言权,他这样说:

我常谓:无心当于有心得。笔有气,必有苦其心志之劳,方能得矩度、得妙理、得难能、得高标;有心常于无心发。无执著、无挂碍、无污垢之心,方能发真性、发境界、发意趣、发自在。古日:善有心者,当能无心;欲无心者,须持有心,此乃一心不二圆通法门。P6-10

序言

我与贾又福先生的关系,应该说有几分奇,亦有几分妙。

他的画里有我话里的意思,我的话里有他画里的意思。说具体点有以下这几种情况。

第一,他的画里有的,我的话里没有:

第二,他的画里有的,我的话里也有:

第三,他的画里没有的,我的话里有。

“画乃圣事”,这是他对画的体认。文是不是圣事呢?不但文,即便字,也是莫可轻慢、亵渎的,不闻“仓颉造字,天雨粟,鬼神哭”?

因此,他用笔墨作画,我用文字作文,完成的是一件事。此事关系心灵,因此神圣。若与心灵无关,则不可谈神圣。

2013年7月29日于石门花开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