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在第二故乡》一书,生动记载了宁波市自2004年以来,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东南商报等各部门紧密配合,通过舆论先行,以解决“民工荒”问题为先启,以“关爱农民工,促进新老宁波人和睦相处,共建和谐宁波”为主题,精心策划,组织实施评选“十大外来务工明星,为农民工送健康、送温暖、送教育,再到组织由市领导出席的慰问农民工团拜年夜饭,举办外来务工者节,开通农民工专列”等系列活动的生动实践,谱写了一曲关爱农民工、共建新宁波的和谐乐章。
温暖在第二故乡,感动在第二故乡,温暖和感动都源自于浓浓的关爱之情。四年来关爱农民工、共唱和谐曲的氛围在宁波始终激荡如潮。
《温暖在第二故乡》一书,生动记载了宁波市自2004年以来,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东南商报等各部门紧密配合,通过舆论先行,以解决“民工荒”问题为先启,以“关爱农民工、促进新老宁波人和睦相处、共建和谐宁波”为主题,精心策划,组织实施系列活动的生动实践,谱写了一曲关爱农民工、共建新宁波的和谐乐章。
2004·启动
宁波港扬起关爱风帆
一、缘起:从“民工荒”引出的大命题
二、开展民工生存状况调杏,激起社会关汴
1.记者特别行动,推出系列调查报告
2.发放调查问卷,让市民关注民工民生
3.工会全线出击,一批重量级的调查报告出台
三、评选十大务工明星,让民工挺起脊梁昂起头
1.三家联合发文,开展首届务工明星评选
2.全民参与,4万张选票推出十大明星
四、征文、征歌,为民工鼓呼,为民工歌唱
1.每篇征文都跳动着一颗火热的心
2.把全国第一首“外来务工者之歌”唱响
五、颁奖盛典,那个“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日子
1.全城期盼:三大评选结果揭晓
2.颁奖大会:十大明星闪亮登场
3.起舞放歌:共奏人生华彩篇章
4.狂欢之日:明星宁海一日游
六、关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另一只手
1.明星感言:决不把荣誉当做负担
2.主办方:搞好维权,搞好服务,搞好宣传
3.用人企业:多方关爱,培养成才
4.新老宁波人:我们都是一家人
2005·行动
义乡兴善举,甬城涌爱潮
一、两篇记者调查,吹响了“2005·行动”年的进军号
蹒跚在知识边缘的孩子——外来务工者子女就学调查
游离于医保之外的群体——外来务T者家庭健康调查
二、9家爱心医院为外来务工者免费体检
1.博爱医院讲博爱,免费体检走在前
2.8家医院齐跟进,救死扶伤情感人
3.5000名免费体检者来自全国20个省市
三、送奶粉、食品,送戏票送书,爱潮涌动甬城
1.小晴晴们有奶粉喝了
2.剧院免费送戏票,民工成了座上宾
3.100多户家庭领走了6万多元婴儿食品
4.捐书上千册:他们也应有幸福的童年
四、新老宁波人共庆全国第一个“外来务工者节”
1.全市上下都要求设立“外来务工者节”
2.相聚中山广场:关爱行动掀高潮
2006—2007·感动
800万人的和谐宁波大合唱
一、现场慰问,调整工时,市总工会“送清凉”特别行动
二、评选第二幅十大外来务工明星盛况空前
1.评选启动,宁波上空又将增加10颗明星
2.第二届明星候选人尽显人生风采
3.“三轮驱动”:有效选票10万张
4.颁奖会上,市委副书记向农民工深深鞠躬
三、千言万语说不尽,感动洋溢宁波城
1.十大明星发倡议:热爱第二故乡,共建和谐宁波
2.外省总工会雪片似飞来贺信
3.颁奖晚会节目多彩,激情飞扬
4.中山广场咨询、赠书、送岗位活动,7000人参加
5.“逛新城一日游”——荣誉与家人分享
6.关爱农民工,送医到工地
7.关心民工文化生活,百场电影免费看
8.走近他们——关爱农民工摄影大赛揭晓
9.主办方:三年关爱,收获多多,与时俱进,常办常新
四、春节团拜会,为新宁波人干杯
1.市领导与17个省130多名农民工团拜
2.65桌丰盛大餐,居民与务工者同吃年夜饭
3.报人与30名“春节不归族”共进除夕晚餐
五、首趟送农民工回家过年的专列从宁波开出
载着幸福与希望飞奔——全国首趟送农民工回家过年专列纪实
六、雨露滋润:11名外来工当上宁波市劳模
七、走在全国前列:宁波着力构建农民工社保体系
八、火海救人:外来务工者徐义胜谱就的英雄壮歌
尾声
330万新宁波人欢庆“外来务工者节”
宁波港扬起关爱风帆
1916年8月21日,孙中山来宁波时说:“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与影响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以宁波既有此土地,有此资力,苟能积极经营,奋发自强,宁波不难成为吾国之第二上海。是在诸君之努力耳。”
1984年8月1日,邓小平说:“宁波的优势有两个,一个是宁波港,一个是宁波帮。”“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孙中山所指的“诸君者”,当然是指九十多年前的老宁波帮和老宁波人;邓小平所讲的“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指的也是二十多年前的老宁波帮。显然,他们都没有也不可能把今天的“新宁波人”——外省市区来宁波打工的二三百万外来务工者包括在内。
因为那时历史还没有出现这一幕,没有发生今天这种情况,没有这二三百万外地来宁波务工的“新宁波人”。
宁波,得益于宁波港和宁波帮,得益于“有此土地,有此资力”、“积极经营,奋发自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30年来,民企发展到30多万家,经济社会发展一日千里,这种历史奇迹的出现已远远超出前人的预料。孙中山、邓小平这两位站在时代巅峰的历史伟人所殷切期盼的宁波已经和正在出现。以世界船王包玉刚为代表的宁波帮捐建宁波大学和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全靠宁波人的经济实力和资本运作,联结宁波与上海、长36公里、宽6车道、耗资一百几十亿元的世界第一跨海大桥的兴建为标志,说明在小平同志的伟大号召下,全世界的宁波帮已被广泛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宁波成为孙中山所期望所规划的“吾国之第二上海”,也是眼能见着、手能摸着、脚可踩着的事了。
现在的问题是,除了已被广泛动员起来的500多万老宁波帮老宁波人外,新近这些年,在宁波这一区域内骤然增加了二三百万“新宁波人”——外来务工者,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引起的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来得太突然,似乎一夜之间宁波突然增加了那么多人,增加了那么多新的面孔。今天,“新宁波人”与老宁波人加起来大约800万人,其人口比例大体是1:2,即三个宁波人中就有一个“新宁波人”,而且“新宁波人”几乎个个都是身强体壮能干活能办事能创造财富的年轻人。按照成年人人口来比,可能就不是1:2,而是1:1了。
这是宁波新的工人阶级主力军,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一个极为巨大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低估、必须依靠、必须广泛动员起来的建设宁波的力量。
外来务工者绝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农民工问题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一方面,农民工为城市作出了许多贡献,城市人的衣食住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他们;另一方面,他们目前又没有享受到与城市人同等的权利。他们属于处在下层地位的弱势群体:没有城市户口,他们不能获得城里人可以天然获得的种种待遇,事实上形成对农民工经济制度上的接纳和社会制度上的不接纳。他们收入偏低、条件艰苦,干的多是苦、脏、累、险的工种,而往往在劳动就业、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即养老、工伤、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子女就学权益等等方面缺乏保障,经济社会地位不易得到提升,人格也难得到应有的尊重,等等。所以,如何根据中央“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指示精神,把对农民工的关爱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关爱农民工、善待农民工,像动员宁波帮建设宁波一样,动员他们建设宁波,充分调动他们建设第二故乡宁波的积极性,就成了宁波市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执政者、管理者,乃至每一个老宁波人,在新形势下必须面对必须回答的问题。
这是今日建设宁波、使宁波真正成为“吾国之第二上海”的关键,是重中之重。 这个新命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如今要靠宁波人自己来解答了。
宁波是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因为他们是“无宁不成市”的宁波人,是“首屈一指”的宁波人,是出了王阳明:黄宗羲、包玉刚、邵逸夫、路甬祥、童第周、谈家桢等等中华精英的宁波人。
请看“2004·启动”——看他们是怎样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的吧!P2-5
2003年8月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关于切实做好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工会提高思想认识,把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作为丁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协同有关部门,切实解决侵犯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把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落到实处。这一重要文献发布以来,宁波市各级工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推进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工作,并创造性地与媒体和有关部门联合实施,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活动,促进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的政策措施和创新举措,引起了全国关注。2007年11月,国务院专门组织调研组来甬进行专题调研,给宁波市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和称赞。
《温暖在第二故乡》一书,正是生动记载了宁波市自2004年以来,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东南商报等各部门紧密配合,通过舆论先行,以解决“民工荒”问题为先启,以“关爱农民工,促进新老宁波人和睦相处,共建和谐宁波”为主题,精心策划,组织实施评选“十大外来务工明星,为农民工送健康、送温暖、送教育,再到组织由市领导出席的慰问农民工团拜年夜饭,举办外来务工者节,开通农民工专列”等系列活动的生动实践,谱写了一曲关爱农民工、共建新宁波的和谐乐章。
温暖在第二故乡,感动在第二故乡,温暖和感动都源自于浓浓的关爱之情。四年来关爱农民工、共唱和谐曲的氛围在宁波始终激荡如潮。
关爱是一种责任,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东南商报社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始终把关心帮助在宁波市务工的数百万外来人员作为肩负的责任。他们深知,这个庞大的群体,不仅仅已成为建设宁波的重要力量,更是稳定宁波发展宁波的巨大方阵。于是,四年前三家单位提出通过舆论引导的方式,来逐步改变人们对外来务工者的某种歧视和偏见,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关心他们的困苦冷暖,激发外来务工人员热爱第二故乡建设第二故乡的热情,贡献他们的力量。这个举动十分符合作为全市职工之家的工会组织、肩负全市劳动就业和劳动力资源管理职能重任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和以服务宁波市民为办报宗旨的东南商报的共同愿望,于是,以评选“十大外来务工明星”为先导,推开了一系列的关爱外来务工者的活动。也正是有了新闻媒体、群众团体和政府部门结合的优势互补,有了结构严谨而又勇于开拓和奉献的工作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一项项大型关爱活动得以组织实施并通过媒体的宣传产生了广泛影响。在这个团队中,市总工会、市劳动保障局和东南商报的领导做了大量工作,精心策划每一项活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报社的许多编辑记者、工会的许多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干部和工作人员都投入了大量精力。正是他们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一项项关爱外来务工者的活动由策划变成行动,并件件落到了实处。
关爱是一片阳光。在开展关爱农民工的系列活动中,全市许多单位企业和个人都积极支持,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第一届外来务工明星评选举行颁奖,遇到了经费上的困难,当时江北区的领导闻讯后给予了经费支持,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出资提供了奖励资金,市大剧院将刚启用的一流设施的剧场提供出来作为颁奖会场。在为外来务工者健康检查的活动中,全市有9家医院自告奋勇,承担免费为5000外来务工者体检的任务。也有许许多多志愿者都志愿参加外来务工者服务的行列,使关爱活动就像冬天里一抹最温暖的阳光,照耀在甬城大地上,温暖着外来务工者的心。
关爱凝结成一种力量。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及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宁波与其他沿海城市一样,外来务工人员与日俱增,目前,已增加到330万人。宁波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外来务工人员十分重视和关心,在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保障、权益维护、公共服务、学习培训、子女教育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7年,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全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会议,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并配套了一系列政策。也正是在2007年,宁波被评为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宁波也正成为一切有志在宁波创业创新、展示自我、实现抱负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理想的大舞台。
滋润着宁波浓郁的关爱之风,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在宁波这块热土上,积极施展才干,建功立业。他们用智慧、用勤劳、用汗水,在各条战线上,为宁波的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徐辉、彭乾维、徐义胜、“威风锣鼓队”等等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当中涌现出的杰出典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证明了外来务工人员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今后几年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欣喜地看到并希望全市330万外来务工人员进一步以新宁波人的主人翁姿态,为建设好第二故乡,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与560万宁波人民一道携手并肩,同心同德,开拓创新,为深入推进“六大联动”,努力实现“六大提升”,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再创伟业,再铸辉煌,共创“和谐宁波”的美好未来!
是为序。
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宁波市总工会主席胡建岳
2008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