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以她的山水之秀美、人文之深厚让世人倾倒,于2011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天下”丛书是西湖申遗成功后由浙江摄影出版社第一时间推出的全面介绍两湖的全新读本,共分《西湖山水》、《西湖名人》、《西湖风物》、《西湖三十景》、《西湖民间故事》、《西湖诗词》、《西湖亭阁》、《西湖寺观》、《西湖旧影》、《西湖楹联》十本分册。
《西湖名人》(作者西湖天下丛书编辑部)是其中一本,介绍了众多西湖名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湖名人/西湖天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西湖天下丛书编辑部 |
出版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以她的山水之秀美、人文之深厚让世人倾倒,于2011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天下”丛书是西湖申遗成功后由浙江摄影出版社第一时间推出的全面介绍两湖的全新读本,共分《西湖山水》、《西湖名人》、《西湖风物》、《西湖三十景》、《西湖民间故事》、《西湖诗词》、《西湖亭阁》、《西湖寺观》、《西湖旧影》、《西湖楹联》十本分册。 《西湖名人》(作者西湖天下丛书编辑部)是其中一本,介绍了众多西湖名人。 内容推荐 《西湖名人》内容介绍:西湖是“文化名湖”,亦是闻名世界的文化景观,而其中最鲜活生动的文化形象和文化记忆,便是一位位与西湖紧密相连的历代名人。在他们中间,有炼丹祖师葛洪,经学大师俞樾,教育大家竺可桢等学术名家;有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巾帼英雄秋瑾等仁人志士,有“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白居易,以“梅妻鹤子”闲适自乐的林逋,两度与西湖结缘吟下千古名句的苏东坡等文人墨客;还有巧笔画西湖的夏硅,诗书画印四绝著称的吴昌硕,“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弘一法师等艺术巨擘。跟随这些文化名人的足迹,我们便能体会到袁枚所谓“人间始觉重西湖”的深意。 《西湖名人》是“西湖天下”系列之一,作者西湖天下丛书编辑部。 目录 第一章 学术名家 葛洪 田汝成 阮元 俞樾 章太炎 经亨颐 张宗祥 马寅初 马一浮 竺可桢 第二章 仁人志士 钱锣 牛皋 岳飞 济公 于谦 杨孟瑛 张煌言 胡雪岩 秋瑾 陶成章 第三章 文人墨客 白居易 林逋 苏轼 陆游 李渔 洪异 袁枚 陈端生 龚自珍 郁达夫 第四章 艺术巨擘 夏琏 陈洪绶 吴昌硕 黄宾虹 弘一大师 盖叫天 潘天寿 沙孟海 林风眠 唐云 试读章节 南宋大儒朱熹在评价同时代的吕祖谦、陈傅良、叶适、陈亮的学术时,首次将“永嘉、永康之说”称为“浙学”,“浙学”与朱、陆之学鼎足而立,自成一派。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则始提“浙东学派”。清代乾嘉时期,章学诚在其名著《文史通义》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指出“浙西尚博雅,浙东贵专家”。 其实自秦汉以来,浙派学术就在历史演变中逐渐积累和一提炼出自身的学术精神和准则,主要体现为求实、批判、经世、博大、创新,王充的“实事疾妄”、叶适的“崇义养利”、黄宗羲的“经世应务”、蔡元培的“兼容并包”等正是浙学精神的典型体现。 在浙江的历史长河中,浙派学术代有传承开拓,名家辈出,且往往引领学界风骚,成为时代弄潮儿。特别是晚清以来,在欧风美雨的洗涤之下,浙江儿女中涌现出了颇多学贯中西、独步一时的大师级学术人物。这些学术名家在各自领域精研深究,继往开来,为学术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人格的重塑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而他们的伟大抱负、高尚气节、嶙峋风骨更是大时代中知识人的楷模典范,让后人心向往之,回味不已。 葛洪的祖父葛奚曾在东吴朝廷担任过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庐陵太守、辅吴将军等职务,封吴寿县侯,是一位敢于直言批评时政的正直官员。父亲葛悌也是东吴朝廷的要员,担任过吴国的封疆大吏。葛洪幼年生活较为顺利,但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这个娇惯的少年开始面对现实,提早进人人生,曾披星戴月到田野中参加辛苦的农业劳动。同时他也熟读书史,为进入仕途做准备。但在目睹晋王朝的种种黑暗,以及在读书求学获得不少乐趣后,他就不那么汲汲于^仕做官了。葛洪在诵读《孝经》、《论语》、《诗经》、《周易》等儒家经典时,还拜郑隐为师,在马迹山学习炼丹。 后来各地暴乱蜂起,延及到葛洪的故乡,他也不容选择地参加了士族地主武装,参与地方势力镇压起义军的活动,成为一位年轻的将兵都尉。之后他投戈释甲,游历了徐州、豫州、荆州、广州等许多地方,寻访异书,还作了关于道教、风俗、民情、人事等社会调查。三国时著名文人嵇康的兄长嵇喜的孙子嵇含遇到葛洪后,推荐他做了广州的参军。葛洪在停留南土时期还曾去过扶南(即今柬埔寨与越南南部),后返回江东。归里不久,葛洪完成了早已着笔的子书《抱朴子》内、外篇。公元318年,琅邪王司马睿即皇帝位,赐葛洪爵关中侯,食句容之邑二百户。此后葛洪经常人山选址炼丹,同时写作不辍。虽然身有官职,但葛洪却多半时间隐居山中。五十一岁时以年老,为炼丹求南下,蒙成帝允准后,率领子侄等亲属南行,留在罗浮山隐居炼丹。从那以后关于葛洪的史料记载稀缺,情况不明,但相传他还曾云游四方,活到八十岁左右。 葛洪所著《抱朴子》是一部杰出的子论,对研究当时的思想、宗教、医学、文学、社会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分为《内篇》与《外篇》。《内篇》主要讲述形神关系、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灾却病,属于道家言论。其内容可以具体概括为:论述宇宙本体、论证神仙的确实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讨论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论述道经的各种书目、说明世人修炼的广泛性。其中《金丹》与《黄白》两篇积累了大量炼制丹药的知识和资料,对研究汉晋时期的炼丹术和道教化学史有重要意义。 《外篇》则主要讨论社会与政治的各种关系,对君主政权、君臣关系、依法治国、审察和选拔人才等都作了阐述,属于儒家的范畴,也显示了作者先儒后道的思想发展轨迹。其内容可具体概括为:论人间得失,讥刺世俗,讲治民之法;评世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论谏君主任贤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论超俗出世,修身著书等。 总之,《抱朴子》将玄学与道教神学,方术与金丹、丹鼎与符、儒学与仙学都纳入一体之中,从而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他提出了修仙必须积累善行,建立功德,慈善为怀。《抱朴子》中强调人不能单纯地从修炼方术人手,人生的抱负也不能仅仅是遁隐山林,要想真正修炼成仙还要建功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解脱和炼得肉体飞升,既做到立时济世,又得超凡人圣。如他说:“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他认为修炼既可以保德致长生,也可以治世致太平。通过修炼还可以获得长生,身体不伤,这才是最大的孝道。 此外,葛洪还把一生搜集的单方、验方总汇为《金匮药方》二百卷,因其卷帙浩繁,不便携带,就摘要缩编为《肘后救卒方》三卷,相当于现代的“袖珍本急症手册”,经后人增补,就成为流传至今的《肘后要急方》,又称《肘后备急方》。其中记载的急症,大多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急性传染病,古时人们称为“天行”,认为是上天降下的灾祸,是鬼神作怪。葛洪却认为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病。这种见解在当时已算是破除迷信的了。同时,书中记载了内、外、妇、儿、眼科各种疾病的治疗药方,多有民间常用的单方、验方,药味简单,便于采用,并介绍了各种针灸方法,记录了结核病、天花和恙虫病等症状和治疗方法。其中对天花的记载,比阿拉伯医生雷撒斯早五百多年;对恙虫病的记载,比美国医生帕姆的记载早一千多年,而且指出了恙虫病的传染媒介是沙虱。这都是对世界医学史独特的贡献。在治疯狗咬伤的单方中,已经体现了近代免疫学的思想,反映了3世纪时我国的医学成就。 相传葛洪在游历四方时,足迹遍及浙江的名山大川,而且在杭州龙井、飞来峰的葛井、南屏山慧日峰仙人洞等十几处炼过丹。他见到西湖秀美,甲于天下,大喜道:“此地可卜吾居矣。”因而遍游湖山,以择善地。一日,从栖霞山东行,忽见一岭蜿蜒回环,顾盼岭左,朝吞旭日,俯视岭右,夜纳归蟾。岭下建庐可以隐居,岭头设石可以静坐,有泉可汲,有鼎可安。游人攘攘,从岭前经过而不留,笙歌沸沸,唯独此处幽静自得。于是出金购地,隐居下来,安炉设鼎,苦心炼丹,这个地方,就是今天位于西湖之北的葛岭。山顶有炼丹台,亦名初阳台。 葛洪在此山常为百姓采药治病,并在井中投放丹药,饮者不染时疫,他还开通山路,以利行人往来,为当地人民做了许多好事,清代的《西湖佳话》就记载了不少此类典故。因此,人们将他住过的山岭称为葛岭,并建“葛仙祠”奉祀之。元代因遭兵燹,祠庙被毁。明代重建,改称为“玛瑙山居”。清代复加修葺,以葛洪道号“抱朴子”而改称“抱朴道院”,遂沿用至今,为杭州道教圣地之一。P7-11 序言 “西湖”,再普通不过的两个字,但是只要一提起,很多人的脑海里便浮现出各种美丽的画面,也许不尽相同,但大多离不开“可亲可近的山水”这样一个总体形象,而非仅仅停留于字面之意。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时候,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它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时至今日,其核心要素仍然能够激发人们“寄情山水”的情怀。世人的直观感受和专家委员会的认定出奇地一致。 作为一个自然与文化兼备的名湖,西湖并没有高高在上,而是以敞开的胸怀,迎接着万千游客,自2002年以来,就以免费的方式向世人开放。四季更迭,这里总是美景无限。春有如烟绿柳,碧桃相问;夏有万亩荷叶田田;秋有三潭印月、似火红叶;冬有红梅疏影横斜。在这个湖边,有过达官贵人的纸醉金迷,有过文人雅士的丹青吟咏,有过志士仁人的碧血衷肠,有过奸佞小人的负国奇耻。所以,同一个总体形象下的西湖,却有着丰富的侧面,“面面有情”。 西湖有美丽的自然景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漾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山围湖、湖映山,“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格局中,还有长堤卧波以及岛屿镶嵌,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柳浪闻莺、曲院风荷、雷峰夕照,等等,“西湖十景”让来此旅游的人流连忘返。西湖有悠久的名人文化。白居易、苏东坡疏浚西湖,铸就美丽的长堤。林逋隐居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岳飞精忠报国,长眠于湖畔。秋瑾巾帼不让须眉,革命一生,埋骨西泠。所有这些,让喜好西湖人文的客人,忍不住去追寻。西湖还有深厚的佛道文化。始创于东晋的江南名刹灵隐寺,庙宇恢宏,影响深远。环境清幽的三天竺,谷深林幽,岩壑奇绝。紧临湖畔的净慈寺,南屏拥其后,雷峰立于前,晚钟悠悠。栖居葛岭的抱朴道院,香火缭绕,于此俯瞰西湖,波光潋滟。众多的寺庙、道观,让来此祈祷进香的信众一一寻觅。所以,西湖有赏不完的景,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正因为如此,关于西湖的著述浩如烟海,无论是深入的研究性著作还是浅显的旅游导游词,都层出不穷。作为西湖申遗成功之后最新推出的丛书,“西湖天下”丛书不求最全、不求最深,却希望以通俗明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一个自然与人文并重的丰饶之湖。丛书共分《西湖山水》、《西湖名人》、《西湖风物》等十本分册,西湖的自然山水、名人故事、经典诗文、亭台楼阁、特色风物、昔日影踪,在这里都有着清晰的展现。春夏秋冬、晨晌昏夜、晴雾雨雪,一张张精美的照片,留住了两湖扣人心弦的刹那,它们与通俗畅晓的文字相得益彰。也许读完这些书,不能像旅游攻略那样,告诉你哪里住得好、哪里吃得好、哪里玩得好,但是关于西湖的山、水、亭、阁、塔、桥、堤、岛,会让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两湖之旅变得丰盈而有质感。 一千多年前,著名诗人自居易在离开杭州之后,曾用《忆江南》词来描绘西湖之美,并表达出重游的愿望:“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口更重游。”也许,当你游过西湖,阅读过“西湖天下”丛书,会觉得一次真的不够。 “西湖天下”丛书编辑部 2011年8月 后记 西湖是一幅水光潋滟、山色空漾的美丽画卷,是一首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的诗歌。在近千年的文明与文化发展影响下,西湖山水与堤岛、桥涵、亭台、楼阁等多种人工作品交融渗透,共同构成了西湖景观山水优美、人文荟萃、内涵丰富的显著价值。“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更是西湖走向世界的一个良好契机。 在此背景下,我们推出了这套“西湖天下”丛书,以西湖景观为主体,立足西湖“申遗”彰显的“文化名湖”理念,把西湖自然山水、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题名景观“西湖十景”、西湖文化史迹、西湖特色植物这六大“申遗”要素统摄于丛书中,希望让读者全方位地认识西湖,了解西湖。 《西湖名人》作为分册之一,主要介绍与西湖紧密相连的历代文化名人。西湖是“文化名湖”,亦是闻名世界的文化景观,而其中最鲜活生动的文化形象和文化记忆,便是一位位与西湖紧密相连的历代名人。在他们中间,有炼丹祖师葛洪,经学大师俞樾,教育大家竺可桢等学术名家;有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巾帼英雄秋瑾等仁人志士;有“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白居易,以“梅妻鹤子”闲适自乐的林逋,两度与西湖结缘吟下千古名句的苏东坡等文人墨客;还有巧笔画西湖的夏珪,诗书画印四绝著称的吴昌硕,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弘一法师等艺术巨擘。跟随这些文化名人的足迹,我们便能体会到袁枚所谓“人问始觉重西湖”的深意。 成书过程中,编辑部全体成员群策群力,通力合作,从选题的论证,到框架的厘定,无不反复斟酌,精益求精。众多摄影家精选多年来的佳作,为本书增色,更冒着炎夏的酷暑补拍相关图片,在此谨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我社曾出版的《西湖名人》等相关图书,同时广泛参阅文史资料,考订各人生平,厘清人物事迹,概览所列名人的结集文存、年谱评传。由于编者水平谫陋,复以查找困难,书中难免疏漏讹误之处,敬请方家、读者批评指教,以待日后修正完善。 编者 2011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