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也要常联系
人脉需要精心经营和维护,在与朋友的交往中需要培养一种习惯:没事的时候也要记得与朋友保持联络。如果平时连一声问候也没有,等有事相求时再去联络,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就拿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如果你的一个十多年前的小学同学,与你住在同一个城市中,你们彼此都知道对方的联系方式。但是,在逢年过节或者你遭遇不幸时,他从来就没有问候过你。突然有一天,他主动打电话过来要你帮他一个忙,你会怎么想呢?你多少还是会有那么一点不太乐意吧。反过来,如果你与他有过几次联络,或者他在节日或你的生日时问候过你,或者他在你痛苦的时候关心过你,那么这时他打电话过来寻:求你的帮忙,你心里就乐意多了。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经常与别人保持联系,你才能在别人的心目中占有一定的分量。人脉的维护,重在平时下工夫,没事不联系,有事找上门,是交往的大忌。聪明人的做法是,没事常联系。
李明的人缘很不错,大家都乐意与他交往。工作了两三年,他已经结识了许多朋友,有刚上班的毕业生,也有职场上的老手,还有一些发展得很不错的小老板。李明的同学江华,同样工作了两三年,身边只有几个熟人,很是郁闷。
一次,江华去找李明,向他讨教交际经验。两人到一家小饭馆,边吃边聊。江华说:“我很纳闷,你怎么认识那么多人,还交往得挺不错,我目前认识的还是那几个老熟人,始终没进展。”李明很轻松地说:“其实与人交往很简单,没事常联系就行了。”“平常工作忙得很,哪有时间联系呀?”“睡觉前几分钟发个短信可以吧?休息日抽空看望一下可以吧?赶上节日问候一下可以吧?对方失业了,慰问一下可以吧?朋友升职了,祝贺一下可以吧?同事、同学过生日,没空去不要紧,打个电话祝福一下可以吧……”江华这才明白过来,注重平常的一些细节,对交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李明接着说:“还有一条是最重要的,不要带着功利心与人交往,没事情常联系,有事情也不要轻易麻烦朋友,自己能做的就不要依赖别人,动不动就麻烦朋友,朋友会怎么看你?”“有道理!”江华恍然大悟。他以前做得很不好,很少主动与朋友联系,时间一长,彼此的关系就疏远了。等疏远以后再联系,总觉得找不到共同话题,这样就很难交流了。江华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做好与朋友常联系的工作。
与人交往要做到友谊第一,不能带有功利心。许多人刚认识对方没几天,就找上门让对方办事,对方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肯定不舒服。有的人从来不与别人联系,有事就直接找对方,不是称兄道弟,就是攀亲道故,别人即使能帮忙,也会觉得你功利心太强,从而不愿意帮助你。
阿强与人交往就很有目的性。他觉得朋友就是互相利用的,不然就没必要搞交际了。一次,朋友为他介绍了一位公司的经理,阿强很兴奋,主动让朋友约那位经理一起吃饭,当然是阿强买单。朋友也没拒绝,随后几个人到饭店喝得“沉醉不知归路”。阿强握着那位经理的手说:“以后有什么事情,还请您多多关照……”这位经理也随声应和着。
事后阿强就将对方忘了。不到半年,阿强工作出了问题,上司要将他调到别的部门,阿强不愿去,就想辞职。但是,他怕工作不好找,就打算先找工作,等工作找到后再提出辞职。但是,他向许多朋友打听了,各家单位都不缺人,有的还忙着裁员。最后阿强想起半年前认识的那位经理,他想:那位朋友既然是经理,就应该有点实权,如果托他帮忙,说不定会有希望。于是阿强翻箱倒柜地找名片,最后在床头柜的抽屉里找到了那位经理的名片,就打电话向他求助。经理被弄得一头雾水。阿强说他与朋友阿杰陪经理吃过饭的,如今要请他谋份工作。经理说要看看公司的情况。经理放下电话气就来了,心想:还有这种人?平时连个电话都不打,这会儿突然要我为他找工作,哪有这等好事?其实,要不是阿强提起阿杰,这位经理早已想不起阿强了。
到头来阿强的工作也没落实,朋友阿杰还打来电话责备他:“你怎么如此莽撞地找那位经理办事,连我都被他责怪了。工作的事你自己看着办吧!”阿强碰了一鼻子灰,只能待在原来的单位。
本来是个很好的关系,却被阿强给搞砸了。如果前期他与那位经理经常联系,逐渐加深他的印象,时机成熟后再说工作的事,也不至于一下子就把关系弄砸了。
人脉关系需要在平时精心维护。我们在交往中要培养一种习惯:没事的时候与朋友保持联络。如果平时连一声问候也没有,有事时才找出尘封已久的名片,向他人求助,这是纯粹的功利交际。抱着这样的想法去与人交往,注定要失败,因为谁也不想被人利用。
我们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平时细心、周到、热心肠的人,人缘就好。因为他们懂得关心别人,让朋友体会到被关心、被尊重的温暖,这样即使他们不想求人,朋友也会主动来帮忙。我们平时联系朋友,就像银行业务中的零存整取,平时一点一点储蓄,一年、两年后就有一笔“钱”了,这笔“钱”就是交情。平时不联系,互相不来往,相当于不存钱;有事才想到找人帮忙,相当于从存折中取钱,平时不存钱,有事才取钱,哪有钱可取呢?
因此,我们要积极地与新老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为彼此的友谊打下牢固的基础。
P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