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步尺量天(走进世界最美之地)
分类
作者 读者欣赏杂志社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者欣赏杂志社所编的《步尺量天:走进世界最美之地》,选的都是《读者欣赏》编辑以特有的艺术眼光遴选的行走力作。作者们或为画家摄影家,或为文学青年,倚重精美图片辅之小文,特别适合现代青年人的口味。我主张一个地方最好一去再去才能领略它的美。但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够游遍所有“最美之地”,怎么办?看这本书或许是个好选择。

内容推荐

读者欣赏杂志社所编的《步尺量天:走进世界最美之地》是《读者》的图片版,是一份《读者》的视觉杂志,她秉承《读者》的人文精神,凸显《读者》求真、向善、唯美的主张,试图彰显人们略知一二或尚未发掘的自然美、形式美、心灵美。《步尺量天:走进世界最美之地》图文并茂,谐趣天成,绘声绘色,甚是悦目。

目录

亚洲最美

 雪域高原极致之旅

 行走在阳朔的天空下

 丽江,梦幻中的时光

 冈山:日本晴天王国的喜悦之音

 约旦,弥漫着阿拉伯水烟的忧伤

 神秘不丹,五“宗”最

 缅甸千奇

 迪拜的天方夜谭

 加德满都,与老情人的约会

 斯里兰卡的诗意和野趣

 左手大海 右手艺术

 休闲马尔代夫

非洲最美

 突尼斯:风从地中海来

 马达加斯加:真实的伊甸园

 津巴布韦,经历我想要的非比寻常

 埃及的迷离面孔

 到霍尔格达的红海做条自在的鱼

美洲最美

 西恩富戈斯的巴黎气息

 肯塔基,放松精神的心灵牧场

 惊艳,在爱德华王子岛

 相约冬季,接近天堂

欧洲最美

 布鲁日,我的冥想盆

 荷兰的小城故事

 曼彻斯特的时光派对

 梦幻般的熏衣草天堂

 情系维尔纽斯

 瑞士小镇:阿尔卑斯山的掌上明珠

 威尔士,新桃花源游记

 北方巴黎——里加

 冰岛:遥远的美丽

 圣彼得堡——皇家园林秀色可餐

 音乐之都萨尔茨堡

 伊斯坦布尔,欧洲文化之都的精彩

 神奇的卡帕多奇亚:拿什么描述你

大洋洲最美

 新西兰南岛:又寂寞又美丽

试读章节

雪域高原极致之旅

文/摄影/阿兹猫

西藏的天是如此清澈,用任何词汇描述它都是多余的。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来之前朋友们一再提醒不要太激动,要沉稳一些,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是什么样。不管来过多少次,都会激动,都会兴奋。

凝视圣湖——羊卓雍措

据说如果凝视羊卓雍措,可以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前世和来生。如果真的可以看到,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呢?碧波轻荡的湖水似乎不急于告诉人们答案,看着青烟从迷蒙的远山中袅袅升起,它静若处子,你心如止水。

“羊卓雍措”藏语意为“碧玉湖”,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贡嘎县之间。雾气散去的羊卓雍措将她的美丽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了我们,如同一块美玉镶嵌在山间。这里海拔4400米左右,湖光山色之美,真可谓冠绝藏南。羊湖原为外流湖,湖水由墨曲流入雅鲁藏布江。大约100万年前,巨大的冰川泥石流堵塞了墨曲河上游的河谷,使其变成了内流湖,并将其分为若干小湖。

看着同伴满怀虔诚地将五色风马纸片撒向天空,祈求圣湖的祝福与庇佑,我也被感动了。在干燥坚硬的群山中,绵软柔润的地方想必少之又少。造物主实在神奇。

羊湖湖汊极多,形似珊瑚,湖边散布着牦牛、羊群。这里是优良的天然牧场,当地人赞美羊卓雍措:“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这里是一个富饶的天然鱼库,湖中的鱼类数量l京人。但这里是圣湖,牧民们不吃鱼,也反对捕鱼和打鸟。

湖西有宁金抗沙峰等三大雪峰,是后藏地区最重要的神山,也是西藏传统四大神山之一。原本驻锡此地的女活佛多吉帕姆在藏族人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在珠峰下耗尽最后一丝气力

在乌拉山垭口眺望云层下的山峦,4座海拔8千米以上的山峰一字排开:珠穆朗玛、卓奥友、马卡鲁和西夏邦马峰。五彩的经幡在风中飘舞,仿佛传递着来自远古的呼唤。珠穆朗玛,偶然的邂逅,留下的却是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喜马拉雅山脉,土色的山体几乎没有任何植被,在阳光下毫不设防地裸露着,人和车就像沙粒一样渺小。无数个“之”字连接起来的盘山公路层层叠叠,一直绵延到山下。这是著名的“175道拐”。整个山谷除了风声外一片死寂,如同远古洪荒。路边不时出现的褐色雪鸡竟然一点儿都不惧怕人,反而用小碎步紧追着车子跑,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珠峰脚下,仰望不远处清晰的灰黑色山体,有种不真实的感觉。珠峰山体在中国境内的部分陡峭高峻,山峰上部终年为冰雪覆盖,呈令人震撼的金字塔状。即使在夏季,这里也会刮起12级的风暴,风暴卷起的雪片能够在瞬间遮天蔽日,据说只有在地球南北两极才会有类似的景象。然而,此刻“第三极”没有一丝风,珠穆朗玛安静地矗立在那里,和传说中的那个暴戾的巨人判若两人,我们的运气真不错!

这是地球上离天最近的地方,虽然四五亿年前它还在海底。我突然想在这里飞跃一下,试试挑战地球引力的感觉。仗着自己的体质好,便用尽全身力气跳起来,一下、两下、三下……在珠峰下耗尽最后一丝气力,这才算得上极致之旅吧!

第一寺院的虔诚与快乐

每天清晨,当阳光洒满拉萨城之时,大昭寺便迎来了一批批磕着等身长头的信徒。这里是藏族人灵魂的寄托、信仰的归宿。感叹中不禁思索:对于藏族人,那是一种怎样的幸碣呢?

如果说西藏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西藏的寺庙就是构成这本历史书的一段段传奇。行走在西藏,寺庙总是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散落在城市、村庄、山谷、草原……就算是一个无宗教信仰的人来到西藏,也会被这里大大小小的寺庙营造的气氛所感染。

到拉萨的第二天,我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大昭寺。大昭寺的正门及所有佛殿每天9时左右开放,上午香客较多,门口的空地上满是磕长头的人。由于天天如此,门前的地板、磐石被磨得光可照人。

磕头朝圣的人五体投地,双手向前直伸,每磕一次,以手划地做记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往复,是为“身敬”;口中不断念经,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着佛,是为“意敬”,磕长头时需三者合一。磕长头还分为长途(行数千里,历时数月甚至经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著地向目的地进发)、短途(数小时或十天半月)、就地3种。磕长头途中如遇河流需涉水,则先于岸边磕足与河宽相等的距离,再行过河。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短途磕长头,一般是围绕寺院、神山、圣湖、圣迹磕头一周。就地磕头也是一种方式,或于自家佛龛前,或于附近寺庙大殿门前,以一定的数量为限,就地磕头。

P2-5

序言

生命之华

文/胡亚权 《读者》杂志、《读者欣赏》杂志创始人

世间万物皆有渊妙,每一个生命体都有它一生中的美丽。大到鲸象鲲鹏,小如蜉蝣蝼蚁;巨似千年古柏,渺至无名浮萍;每一物种都遵照自己的宿命,沿着纯粹于自身的轨迹,走它自己的路。人们太注重热切,却忘记冷冽;太注重宏举,却忽略些小,于是新生命的诞生,如同沙漠瀚海里恰逢一场暴雨而绽放出几朵小花,能有谁知?

1981年春,兰州,龙尾山下,甘肃人民出版社四楼朝南一间偌大的办公室里,只有两位编辑办公,那就是创刊伊始的《读者文摘》编辑部。空落落的西面墙壁上,张贴着一幅手写的标语:“世界上许多最美丽的花,往往开放在无人知晓的地方。”这幅标语是我从一本书上抄写下来并贴在墙上的。当时不要说在中国,就是在兰州本地,也鲜有几人知道甘肃有一份名叫《读者文摘》的杂志。两位编辑张贴这幅标语给自己鼓气,坚信《读者文摘》虽诞生在无人知晓的地方,但她一定会是最美丽的。30年的时空转换印证了我们最初的信念。《读者文摘》1993年改名,就是今日的《读者》。如今的《读者》,在地球上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她的身影。

2001年,我开始做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创办一份全新的《读者》系列刊,她的名字叫《读者欣赏》。兰州,黄河之滨,也是在一间偌大的办公室里,我们几位编辑在南墙醒目的位置张贴了一幅标语:“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国”。这是英国诗人布莱克写下的禅意诗句。我们的初衷是想把这份杂志办成能够轻易进入人们各自小宇宙里的一朵小花,当然,她一定也会是最美丽的。十年下来,《读者欣赏》,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却渐显风采。

《读者欣赏》其实是《读者》的图片版,是一份《读者》的视觉杂志,她秉承《读者》的人文精神,凸显《读者》求真、向善、唯美的主张,试图彰显人们略知一二或尚未发掘的自然美、形式美、心灵美。以此为原则,《读者欣赏》开辟了一些在同类期刊中不常有的边缘栏目。如《大师巨匠》《文化纪事》《艺术人生》《行走》和稍后些开办的《古韵今谈》《鲜话说吧》等。这些栏目图文并茂,谐趣天成,绘声绘色,甚是悦目。

《文化纪事》作为《读者欣赏》的老牌栏目最早进入读者视野。文化以纪事的形式出现,在当年的中国还挺新鲜。因为“纪事”不同于“记事”,“记事”只是简单记录,“纪事”却具有文化考量和纪年般的史实价值。早期的《文化纪事》带有某种热点焦点的味道,如《西游记和真实的唐僧唐玄奘》对位于当时热播的电视剧和百家讲坛。随着这份杂志的成熟,《文化纪事》开始有了系统和规模、广度和深度。编辑们试图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清政治、军事、文化领域里一些带有文化色彩的事件中,把其脉络,萃其精华。他们策划了《水煮春秋》《魏晋风骨》《唐诗之路》等令人过目难忘的专题。使读者知道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大圣人不是孔子而是治齐的管仲,第一名将不是吴起而是演绎晋楚城濮之战的先轸,第一策士不是张仪而是到处献策到处碰壁的孔子,第一刺客不是荆轲而是豪言退赢政的安陵君门客唐雎……这套书的历史卷书名《大国之美:中国古代文明图鉴》,选录了《文化纪事》栏目中的精华。

大自然和社会,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两大环境。从本质上说,旅游,就是一种审美活动。作为一份张扬美的杂志,《读者欣赏》的旅游栏目以“行走”为特色。它试图用最真实最美丽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下行者的见闻。我去过世界一些地方,不大拍自己的大头照,主要拍风光,积累下来,个人照只有数十张,风光照却有上千张,闲暇拿出来翻翻,联想起许多往事。行走主要是长见识,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也。

这一分册书名《步尺量天:走进世界最美之地》,选的都是《读者欣赏》编辑以特有的艺术眼光遴选的行走力作。作者们或为画家摄影家,或为文学青年,倚重精美图片辅之小文,特别适合现代青年人的口味。我主张一个地方最好一去再去才能领略它的美。但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够游遍所有“最美之地”,怎么办?看这本书或许是个好选择。

《人物》栏目乃《读者欣赏》初创阶段所为。那时候,传媒对文艺界人士的集中介绍如凤毛麟角。编辑部想通过此栏目优选一批真正的文化精英们的历史贡献,进而积淀下来,完成对文化的顶礼。梁思成、成从周、刘文典、汪曾祺、冰心、吴祖光、马三立、启功、季羡林、章含之、何香凝、吕凤子、谢稚柳、徐悲鸿……这些名字因他们的事业而闪光,他们的共同点是永远有一颗中国心。在这套书中,人物卷名为《大师映象:20世纪闻人风尚志》。

最后一本叫《笔墨江山:中国传统文化赏读》,主要编选《读者欣赏》的文章随笔。随笔随笔,随心落笔。仅仅浏览目录就会让你心动不已。《中国古代房屋限购令》《汉武帝如何“拉动内需”》《火腿与状元》……以小见大、以短搏长的俏皮文字里也有大哲理。最近读一本叫《塔木德》的书,讲到一个故事,说狐狸来到一片葡萄园边,看着成熟的葡萄馋涎欲滴,但无门可入。好不容易寻到一小洞,但它自己太肥,钻不进去。聪明的狐狸想出办法,再把自己饿3天,钻了进去。于是它大吃3天,享受到无比的幸福。它忽然又想起外边的世界更精彩,于是又想从那个洞逃出,不承想这3天吃太多,出不了那洞。于是,聪明的狐狸被迫故伎重演,再把自己饿了3天,终于来到外边。

出来后,狐狸长叹说:“葡萄园啊,你和你的果实对我何用?里面的一切虽然美丽可爱,但于我何益呢?我进去时什么样子,出来时还是什么样子。”这讲的是人生。读者在这本书里也可以读到另外一些隽永的故事。

思绪又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两条标语上。第一条:“世界上许多最美丽的花,往往开放在无人知晓的地方。”说“无人知晓”,也不尽然。

蜜蜂知道!所以后来《读者》杂志的刊徽或者LOGO是一只蜜蜂。那蜜蜂暗喻编辑,他们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桥梁。

蝴蝶也知道!第二条:“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国”,是《读者欣赏》的旨圭。细心的读者在阅读这份杂志时会发现,每篇文章的结尾都有一个小小的彩色方块,方块中有一个图案,那正是一只展翅的蝴蝶。

开始我们还提起过生命的话题。我曾经说过:“杂志是有生命的。”算起来现在的《读者》已到而立之年,所以她显得成熟,风姿绰约。《读者欣赏》只在垂髻之年,幼稚是很自然的事,好在有这么多热心读者,好在我们根植在中华这片热土上,美好的未来是必然的。

这套书是生命的礼赞,也是一份生命的祝愿,建议您认真读读。

书评(媒体评论)

变革的时代,人心浮躁得厉害。在社会飞速发展时,人的需求也在拼命膨胀。接踵而至的文化快餐、娱乐快餐、旅游快餐……数量之多、花样之多、翻新频率之高,令人目不暇接。尝过新鲜,待这快餐的狂风暴雨过后,逐渐定格下来的人心重新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是花团锦簇的垃圾食品,还是细水长流的家常便饭?五千年的文明和外来的精粹还能不能滋养这个民族?我自小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先入为主,不敢说自己品位有多高,却敢讲自己口味不低,一般的刊物是入不了眼的,《读者欣赏》却令我心仪。和老大哥《读者》相比,她还是个小姑娘。10年过去,小姑娘坚定不移,带着清新的空气、和着优雅的旋律,在图文并茂的路上舞蹈,舞姿越来越曼妙,观众也越来越多。再过十年,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家 朱恩光

《读者欣赏》已经迎来了她的10岁生日,这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她拥有一支非常有创造力的团队,他们的努力创造了这本高质量的视觉杂志。我在加拿大有幸和很多中国人一起工作,合作得非常开心。中国是个非常美丽和富有灵气的国家,到中国去一直是我的一大梦想!

——加拿大著名摄影家 Yanick Dery

阅读《读者欣赏》就像一场轻松却充实的旅行,群山间、溪流畔、田野中、城市里……满是文化与历史的痕迹,可口却没有满汉全席的繁复,清爽却没有快餐的不健康添加成分。

——河北读者 黄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