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也有房屋限购令?汉武帝是如何“拉动内需”的?古人为何喜欢查户口?读者欣赏杂志社所编的《笔墨江山:中国传统文化赏读》,主要编选《读者欣赏》的文章随笔。随笔随笔,随心落笔。仅仅浏览目录就会让你心动不已。《中国古代房屋限购令》《汉武帝如何“拉动内需”》《火腿与状元》……以小见大、以短搏长的俏皮文字里也有大哲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笔墨江山(中国传统文化赏读) |
分类 | |
作者 | 读者欣赏杂志社 |
出版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也有房屋限购令?汉武帝是如何“拉动内需”的?古人为何喜欢查户口?读者欣赏杂志社所编的《笔墨江山:中国传统文化赏读》,主要编选《读者欣赏》的文章随笔。随笔随笔,随心落笔。仅仅浏览目录就会让你心动不已。《中国古代房屋限购令》《汉武帝如何“拉动内需”》《火腿与状元》……以小见大、以短搏长的俏皮文字里也有大哲理。 内容推荐 读者欣赏杂志社所编的《笔墨江山:中国传统文化赏读》是《读者》的图片版,是一份《读者》的视觉杂志,她秉承《读者》的人文精神,凸显《读者》求真、向善、唯美的主张,试图彰显人们略知一二或尚未发掘的自然美、形式美、心灵美。《笔墨江山:中国传统文化赏读》图文并茂,谐趣天成,绘声绘色,甚是悦目。 目录 名人轶事 汉武帝如何『拉动内需』 东方朔:汉朝的撒娇派教主 谢安这个人 倪瓒:只傍清水不染尘 罗聘:『五分人才,五分鬼才』 韩信如何找工作 难得糊涂郑板桥 我是谁:风流解元唐伯虎的灵与肉 天桥八大怪——老北京的草根明星 梁山好汉们的烂事儿 盛世繁花——戏说大唐漂亮女人 四大美男大结局 传奇公主的非常人生 故纸堆里的愚士 后宫轶事 鲜话说吧 帝王封禅 南北榜,明王朝的『高考分区划线』 滴血认亲——中国古代验血秘术 如厕之筹 绝交的诗意 两只桃子引发的血案 负心汉的健忘症 忽悠没商量,古人也疯狂 古代镖局的那些规矩 热闹的宋朝楼市 世说床语 古代妓女收入知多少 盗墓史记 历史上的盗墓狂人 古韵今谈 古代值班族 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 古人择婿,不成不扰 古代青年的求职信 古人怎么活 古代文人的稿酬 古代官场的年龄潜规则 帝国时代的公车『顽疾』 中国古代的房屋『限购令』 古人的消遣 古代的名人广告 古人也八卦 古代为何喜欢查户口 试读章节 汉武帝如何“拉动内需” 文/周景丽 时至今日,“拉动内需”这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代的“新名词”,已经算是一个“老词”了,但个中的意味却始终不变:中国的内需,潜力何其大,拉动却着实难。十几年来,调利率、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能使的招儿都使了,效果不能说不显著,但离最高预期总有些距离。 可要说到“内需”的话,恐怕古代社会的中国政府会更看重,那年头还是自然经济,外向出口不发达,国家以农立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就全指望着“内需”了。风调雨顺的年景还好说,真要赶上天有不测风云,国家开支陡然加大,政府的“内需”要求自然也更急迫。 汉武帝时的中国,正是一个折腾的时代。对外与匈奴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从他青年打到过世都没完;对南越、西南部族的战争,打得更是经年累月,连打带拉,终把广阔的西南、东南大地彻底纳入中华治下;对内则大规模治理黄河,动用部队十几万人,把黄河从东到西修了个遍;在河西走廊和河套草原都设立了郡县进行统治,在当地筑城驻军,不惜血本站稳脚跟…… 对外的自卫反击战是为国家发展打出一个和平环境,对内聚精会神搞建设则是为了一心一意谋发展。就好比企业为长远利益做战略投资,自然是意义重大的。可意义重大,代价也沉重,金戈铁马都是用钱砸出来的,连年的征战,国家军费开支陡增,花钱如流水,战争持续了没几年,西汉帝国从汉文帝至汉景帝积攒了60年的财富储备全部消耗殆尽。钱花完了,可仗还远远没打完,接着还要砸钱。没钱怎么砸?自然也要“扩大内需”了。 所以这时期的汉武帝,也使用过许多增加财政收入的办法,主要内容就是让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比如盐铁官营。在当时,盐铁行业就相当于今天的石油、矿产行业,属于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暴利行业。冶铁行业自不必说,需求量大,市场稳定,在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下,完全可以牟取暴利。至于食盐行业,在封建社会这更是一本万利的高利润行业,煮盐的成本极低,食盐又是老百姓必需的日用品,属于完全的卖方市场,甚至每年食盐的“定价权”,也都操纵在富商大贾手里。对于这两个暴利行业,先前政府所得的税收极其有限,而且凭此行业致富的富商们也早与官府甚至地方豪强勾结,有些人本身就是地方豪强甚至中央的官员,许多官员每年从中获得巨额利润分成。所以多年以来,政府基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彻底“无为”而治。汉武帝先从此人手,把老百姓必须吃的盐、干活必须用的铁器的经营权统统收归中央,搞起了国家垄断贸易。 再比如币制改革。当时,私自铸造钱币不是违法行为,而是国民经济的潜规则,是公开的秘密,但凡是有点儿钱的,有点儿关系渠道的,手头紧了,都会想办法铸点儿钱花花。那年头没有验钞机,更没有防伪水印,做这事很方便、很容易。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首先下诏,铸造“鹿皮币”,作为国家的通用货币。所谓鹿皮币,就是货币上有皇宫园林的白鹿皮,这种白鹿皮属中央皇室专有,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伪造都没地方。特别是地方诸侯国要想铸钱,就必须向中央购买白鹿皮,每块白鹿皮明码标价:40万,爱买不买。不买是不可能的,只能咬牙买下。如此一来,原本地方诸侯丰厚的金钱储备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央。地方富人、商人再想私自铸造钱币,也很难花得起这个本钱了。 又比如算缗和告缗。算缗就是按照个人收入征税,收入越高税越高。个税的起征点是年收入三百贯。另外,过桥、坐船、乘车,也都要按照路程征收赋税,可谓精打细算到家了。告缗更缺德,说白了就是鼓励检举揭发。凡是有商人隐瞒财产逃避个人所得税的,只要有人检举揭发,一经查实,犯法者要被没收财产,处以重罪,告密者还可以得到被告发者一半的财产。 垄断的、算计的,乃至缺德的招数都用上,为了弄钱,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但是汉武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汉帝国“财政收入”这辆车却还是拉得气喘吁吁:你盐铁搞垄断贸易,挫伤了钢铁业的生产积极性,造成的后果就是铁器质量的下降,甚至连前线军队用的武器,质量也下降得惊人。而且因为国家将制铁业收归国有,同时也把盐铁的定价权收为国有,带来的结果就是铁器的价格过高,导致老百姓根本无力购买,而政府又强令老百姓购买,这样就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所以老百姓万众一心抵制,买盐的时候精打细算,能少买就少买,至于干活必须用的铁器,老百姓要么能躲就躲,要么能拖就拖,拖到最后,官办的铁器作坊年年一大笔坏账。有农民为了躲摊派,甚至扔下土地家小出去当盲流,地自然种不下去了,别说垄断贸易利润,连正常的农业税都没人交。“个人所得税”问题更是严重,算缗令推行的结果就是大家纷纷装穷,想方设法瞒报财产,告密检举揭发更全没用。由于当时政府大张旗鼓实行船税政策,并且税率过高,增加了商人的负担,为了弥补损失,商人们也只有提高商品的价格,所以当时出现了物价无法遏制的情形,而老百姓根本没有相应的购买能力。 结果从公元前124年到公元前120年,短短4年里,西汉政府税收锐减,地方拖欠中央的税款,国家盐厂、铁厂的财政赤字,样样堆积如山,锅都快揭不开了,更别说拉动内需了。 P2-4 序言 生命之华 文/胡亚权 《读者》杂志、《读者欣赏》杂志创始人 世间万物皆有渊妙,每一个生命体都有它一生中的美丽。大到鲸象鲲鹏,小如蜉蝣蝼蚁;巨似千年古柏,渺至无名浮萍;每一物种都遵照自己的宿命,沿着纯粹于自身的轨迹,走它自己的路。人们太注重热切,却忘记冷冽;太注重宏举,却忽略些小,于是新生命的诞生,如同沙漠瀚海里恰逢一场暴雨而绽放出几朵小花,能有谁知? 1981年春,兰州,龙尾山下,甘肃人民出版社四楼朝南一间偌大的办公室里,只有两位编辑办公,那就是创刊伊始的《读者文摘》编辑部。空落落的西面墙壁上,张贴着一幅手写的标语:“世界上许多最美丽的花,往往开放在无人知晓的地方。”这幅标语是我从一本书上抄写下来并贴在墙上的。当时不要说在中国,就是在兰州本地,也鲜有几人知道甘肃有一份名叫《读者文摘》的杂志。两位编辑张贴这幅标语给自己鼓气,坚信《读者文摘》虽诞生在无人知晓的地方,但她一定会是最美丽的。30年的时空转换印证了我们最初的信念。《读者文摘》1993年改名,就是今日的《读者》。如今的《读者》,在地球上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她的身影。 2001年,我开始做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创办一份全新的《读者》系列刊,她的名字叫《读者欣赏》。兰州,黄河之滨,也是在一间偌大的办公室里,我们几位编辑在南墙醒目的位置张贴了一幅标语:“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国”。这是英国诗人布莱克写下的禅意诗句。我们的初衷是想把这份杂志办成能够轻易进入人们各自小宇宙里的一朵小花,当然,她一定也会是最美丽的。十年下来,《读者欣赏》,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却渐显风采。 《读者欣赏》其实是《读者》的图片版,是一份《读者》的视觉杂志,她秉承《读者》的人文精神,凸显《读者》求真、向善、唯美的主张,试图彰显人们略知一二或尚未发掘的自然美、形式美、心灵美。以此为原则,《读者欣赏》开辟了一些在同类期刊中不常有的边缘栏目。如《大师巨匠》《文化纪事》《艺术人生》《行走》和稍后些开办的《古韵今谈》《鲜话说吧》等。这些栏目图文并茂,谐趣天成,绘声绘色,甚是悦目。 《文化纪事》作为《读者欣赏》的老牌栏目最早进入读者视野。文化以纪事的形式出现,在当年的中国还挺新鲜。因为“纪事”不同于“记事”,“记事”只是简单记录,“纪事”却具有文化考量和纪年般的史实价值。早期的《文化纪事》带有某种热点焦点的味道,如《西游记和真实的唐僧唐玄奘》对位于当时热播的电视剧和百家讲坛。随着这份杂志的成熟,《文化纪事》开始有了系统和规模、广度和深度。编辑们试图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清政治、军事、文化领域里一些带有文化色彩的事件中,把其脉络,萃其精华。他们策划了《水煮春秋》《魏晋风骨》《唐诗之路》等令人过目难忘的专题。使读者知道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大圣人不是孔子而是治齐的管仲,第一名将不是吴起而是演绎晋楚城濮之战的先轸,第一策士不是张仪而是到处献策到处碰壁的孔子,第一刺客不是荆轲而是豪言退赢政的安陵君门客唐雎……这套书的历史卷书名《大国之美:中国古代文明图鉴》,选录了《文化纪事》栏目中的精华。 大自然和社会,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两大环境。从本质上说,旅游,就是一种审美活动。作为一份张扬美的杂志,《读者欣赏》的旅游栏目以“行走”为特色。它试图用最真实最美丽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下行者的见闻。我去过世界一些地方,不大拍自己的大头照,主要拍风光,积累下来,个人照只有数十张,风光照却有上千张,闲暇拿出来翻翻,联想起许多往事。行走主要是长见识,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也。 这一分册书名《步尺量天:走进世界最美之地》,选的都是《读者欣赏》编辑以特有的艺术眼光遴选的行走力作。作者们或为画家摄影家,或为文学青年,倚重精美图片辅之小文,特别适合现代青年人的口味。我主张一个地方最好一去再去才能领略它的美。但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够游遍所有“最美之地”,怎么办?看这本书或许是个好选择。 《人物》栏目乃《读者欣赏》初创阶段所为。那时候,传媒对文艺界人士的集中介绍如凤毛麟角。编辑部想通过此栏目优选一批真正的文化精英们的历史贡献,进而积淀下来,完成对文化的顶礼。梁思成、成从周、刘文典、汪曾祺、冰心、吴祖光、马三立、启功、季羡林、章含之、何香凝、吕凤子、谢稚柳、徐悲鸿……这些名字因他们的事业而闪光,他们的共同点是永远有一颗中国心。在这套书中,人物卷名为《大师映象:20世纪闻人风尚志》。 最后一本叫《笔墨江山:中国传统文化赏读》,主要编选《读者欣赏》的文章随笔。随笔随笔,随心落笔。仅仅浏览目录就会让你心动不已。《中国古代房屋限购令》《汉武帝如何“拉动内需”》《火腿与状元》……以小见大、以短搏长的俏皮文字里也有大哲理。最近读一本叫《塔木德》的书,讲到一个故事,说狐狸来到一片葡萄园边,看着成熟的葡萄馋涎欲滴,但无门可入。好不容易寻到一小洞,但它自己太肥,钻不进去。聪明的狐狸想出办法,再把自己饿3天,钻了进去。于是它大吃3天,享受到无比的幸福。它忽然又想起外边的世界更精彩,于是又想从那个洞逃出,不承想这3天吃太多,出不了那洞。于是,聪明的狐狸被迫故伎重演,再把自己饿了3天,终于来到外边。 出来后,狐狸长叹说:“葡萄园啊,你和你的果实对我何用?里面的一切虽然美丽可爱,但于我何益呢?我进去时什么样子,出来时还是什么样子。”这讲的是人生。读者在这本书里也可以读到另外一些隽永的故事。 思绪又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两条标语上。第一条:“世界上许多最美丽的花,往往开放在无人知晓的地方。”说“无人知晓”,也不尽然。 蜜蜂知道!所以后来《读者》杂志的刊徽或者LOGO是一只蜜蜂。那蜜蜂暗喻编辑,他们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桥梁。 蝴蝶也知道!第二条:“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国”,是《读者欣赏》的旨圭。细心的读者在阅读这份杂志时会发现,每篇文章的结尾都有一个小小的彩色方块,方块中有一个图案,那正是一只展翅的蝴蝶。 开始我们还提起过生命的话题。我曾经说过:“杂志是有生命的。”算起来现在的《读者》已到而立之年,所以她显得成熟,风姿绰约。《读者欣赏》只在垂髻之年,幼稚是很自然的事,好在有这么多热心读者,好在我们根植在中华这片热土上,美好的未来是必然的。 这套书是生命的礼赞,也是一份生命的祝愿,建议您认真读读。 书评(媒体评论) 变革的时代,人心浮躁得厉害。在社会飞速发展时,人的需求也在拼命膨胀。接踵而至的文化快餐、娱乐快餐、旅游快餐……数量之多、花样之多、翻新频率之高,令人目不暇接。尝过新鲜,待这快餐的狂风暴雨过后,逐渐定格下来的人心重新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是花团锦簇的垃圾食品,还是细水长流的家常便饭?五千年的文明和外来的精粹还能不能滋养这个民族?我自小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先入为主,不敢说自己品位有多高,却敢讲自己口味不低,一般的刊物是入不了眼的,《读者欣赏》却令我心仪。和老大哥《读者》相比,她还是个小姑娘。10年过去,小姑娘坚定不移,带着清新的空气、和着优雅的旋律,在图文并茂的路上舞蹈,舞姿越来越曼妙,观众也越来越多。再过十年,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家 朱恩光 《读者欣赏》已经迎来了她的10岁生日,这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她拥有一支非常有创造力的团队,他们的努力创造了这本高质量的视觉杂志。我在加拿大有幸和很多中国人一起工作,合作得非常开心。中国是个非常美丽和富有灵气的国家,到中国去一直是我的一大梦想! ——加拿大著名摄影家 Yanick Dery 阅读《读者欣赏》就像一场轻松却充实的旅行,群山间、溪流畔、田野中、城市里……满是文化与历史的痕迹,可口却没有满汉全席的繁复,清爽却没有快餐的不健康添加成分。 ——河北读者 黄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