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记录了我们祖先漫长而曲折的奋斗历程,记录了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记录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也记录了我们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发明创造,其中蕴藏的成败之道、历史规律,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通史故事》系列丛书从上古至现代的中国历史中,选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连点成线,系统而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历史的演进脉络,使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宏观角度上把握住历史。
本书为“中国通史故事”之《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中国通史故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徐潜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记录了我们祖先漫长而曲折的奋斗历程,记录了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记录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也记录了我们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发明创造,其中蕴藏的成败之道、历史规律,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通史故事》系列丛书从上古至现代的中国历史中,选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连点成线,系统而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历史的演进脉络,使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宏观角度上把握住历史。 本书为“中国通史故事”之《明》。 内容推荐 《中国通史故事》系列丛书从上古至现代的中国历史中,选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连点成线,系统而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历史的演进脉络,在文中适当地插入了一些图画,图文并茂,使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宏观角度上把握住历史。 本书为“中国通史故事”之《明》。 目录 和尚做皇帝 洪武访贤 道同为廉抛头颅 生擒达里麻 农夫做大官 胡惟庸党狱 吃屎的御史 分进合击取四川 帝后之爱 朱棣挥鞭退南师 黄钺聪明好学 徐达凯旋不取财宝 姚少师放粮 朱棣建造北京城 按约还书,准时报到 郑和下“西洋” 杜环义奉常母 耿直的祭酒李时勉 王翱焚书教子孙 土木堡之役 要留清白在人间 王玉涧成人之美 杨继宗不爱钱 刘戬出使留廉名 唐寅学画 刚正不阿 明代的特务统治 徐九思巧施救济粮 千里寻母尽孝心 文笔遍天下,不与富贵人 王翱为官绝私情 林腾蛟弹劾朱典模 潘季驯治理黄河 识鹅断案 陈幼学为民置业 除岑猛希仪遣乡间 周济仁爱放“罪人’ 辞去知府的怪人 戚继光抗倭 刘江智歼倭寇 求琴习筑 张居正改革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海瑞退礼丈田亩 《徐霞客游记》 杰出的医家陈实功 李应升遗书训子 “九千岁”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保国卫民战沙场 宋应星著《天工开物》 张岱自写墓志铭 巾帼名将秦良玉 陈藁诵诗救父 史可法探师 王守仁巧用伏人间 倪鸿宝题诗自警 种地的学问 明末李自成起义 明——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洪武十五年(1382)十月,应天城赤日炎炎,暑气未消。朱元璋坐在谨身殿里焦急地等待御史袁凯。午时一刻,他叫袁凯拿一张要处死的近臣名单,去征求太子朱标的意见。已经夕阳西下了,还不见袁凯回来,朱元璋十分生气,就叫中书郎王敏去催。 王敏刚刚走出大殿前门,就碰到了袁凯,告诉他皇上已经等急了。袁凯心中更加不安,提着宽大的袍服,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奔进谨身殿。 朱元璋见袁凯回来了,不高兴地问:“朕嘱你速去速归,因何拖延到现在?” 袁凯跪下去,行了一拜三叩头的常朝礼,然后战战兢兢地说:“太子虑事恭谨,认为生杀予夺,人命攸关。所杀者又皆为陛下肱股之臣,所以一一斟酌,颇费时日。” 朱元璋脸上怒气未消,继续问袁凯:“太子有些什么看法?” 袁凯连忙把用黄缎子包着的名单双手举过头顶说:“太子想法都写在上面,请陛下过目。中书郎王敏接过名单送交朱元璋。 朱元璋打开名单,见上面写满了蝇头小字。朱标把许多人免除了死罪,还在名字下面写了他们在帝国创建过程中的功绩。 朱元璋看过朱标的意见,更加生气,脸上掠过一丝阴冷的笑,狡黠地问袁凯:“御史大人,朕与太子,一个主严,一个主宽,以卿之见,谁是谁非呢?” 袁凯被问得张口结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说皇上错了是不行的,茹太素就因为说皇上有错被杀掉了;说太子错了也是不行的,一旦怪罪下来,也性命难保。他沉默了片刻,终于想出了两全之策:“陛下英明天纵,以法律为准绳,理应从严;太子神智圣虑,以仁德治天下,理应从宽。两者皆是。” 朱元璋见袁凯如此机敏,连说“好!好!答得好!” 袁凯和王敏退下去以后,朱元璋想了想又对身边的侍宦说:“袁凯持两端皆可之说,真是老谋深算,性情刁猾呀!”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袁凯自从做了御史,往来于皇帝和太子之间,每天都是提心吊胆,度日如年。为了保全性命,他出重金收买了朱元璋的侍宦,以便随时知道皇帝对自己的看法。 天交三更的时候,老仆人走了进来,他拿来手指大的一个纸块,袁凯展开一看,立即脸色白了,拿着纸的手不停地发抖,原来那纸上写着:皇上说他“老谋深算,性情刁猾”。 袁凯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又想起了茹太素不久前被杀的情景,事情一幕一幕地浮现出来…… 在谨身殿里批阅了一天奏书的朱元璋已经十分疲乏了,却依然不肯休息。他躺在御榻上,叫中书郎王敏给他读刑部主事茹太素的奏书。读了大约六千字,还没有说明启奏的事情。朱元璋越听越心焦,猛地从御榻上坐起来,勃然大怒,命锦衣卫的武士把茹太素抓来,廷杖五十。茹太素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 朱元璋愤怒地问茹太素:“你为什么把奏书写得那样长?” 茹太素倔强地回答:“事关江山社稷,万言亦难尽述。” 茹太素爬起来,拖着血肉模糊的身躯,摇摇晃晃地向宫外走去。茹太素走后,朱元璋想起了他说的“事关江山社稷”的话,又叫王敏接着往下念,读到—万六千字的时候,才谈到他建议的五件事,果然“事关江山社稷”,而且有四件立即可行。朱元璋又转怒为喜,传诏第二天中午在华盖殿设宴招待茹太素,以示慰劳。便宴上,袁凯与王敏被邀作陪。朱元璋端起宫中的御酒“秋露白”,对茹太素说:“朕深知贤卿性情刚直,忠心耿耿,虽遭多次廷杖、降职,依然冒死进言,实难得之忠。望贤卿恕朕错怪于你。” 茹太素受宠若惊,举杯的手微微发抖:“老朽爱君深切,嫉恶如仇。故言多耿介,无所避讳。古人云:‘忠臣不畏死,畏死不忠臣。’老臣如能为国事而死,实吾所愿也。” 两人推杯换盏,越喝越高兴。朱元璋竟然吟起诗来。 朱元璋起韵说:“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 茹太素继韵道:“丹心图报国,不避圣心焦!” 朱元璋听了十分感动,竟然擢升茹太素为户部尚书。陪酒的袁凯和王敏也为之泪下'认为朱元璋真是知错就改、从谏如流的尧舜之君。但是,晚年的朱元璋喜怒无常。不久,他还是把茹太素杀了。 袁凯从茹太素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归宿,耳边又响起了朱元璋可怕的声音:“袁凯持两端皆可之说,真是老谋深算,性情刁猾!” 袁凯彻夜不眠,依然想不出逃脱被杀的办法,最后他只好装疯了。 袁凯一连三天没有上朝,朱元璋问袁凯怎么了。王敏说袁凯疯了,每天披头散发,一脸污垢,哼哼呀呀,四处乱跑。 朱元璋听说袁凯疯了,心中十分奇怪,命令锦衣卫的特务跟踪观察,随时向他报止。 锦衣卫的特务收买了一群小孩,叫孩子们追逐袁凯,骂袁凯,用锥子扎袁凯。袁凯一出来,孩子们就蜂拥而上,围着袁凯骂:用锥子扎他的大腿,刺得鲜血直流。袁凯忍住疼,大声说:“扎得好!再扎!再扎!”反把孩子们吓跑了。袁凯一边追一边喊:“扎得好!再扎!再扎!” 特务们把经过报告了朱元璋,朱元璋连连摇头,叫特务们继续跟踪。 袁凯用铁索链子锁着脖子,在大街上唱小调,向人们讨东西吃。人们都远远地躲开他,只有孩子们跟在他的后面吵闹。他正趔趔趄趄地往前走,突然两匹快马疾驰而来,两个宦官出现在他的面前,向袁凯宣读诏书,召他人宫觐见。袁凯像没看见宦官一样,继续唱《月牙高》的小调:“月牙高,月牙高,高楼上面静悄悄……” 特务再次报告朱元璋,朱元璋还是将信将疑,命令继续跟踪。 一个月过去了,袁凯每天疯疯癫癫地到处乱跑,朱元璋的特务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他的跟踪。为了摆脱特务,死里求生,他想了新办法。 夜深人静了,他把老仆人叫醒,附耳低语了一阵…… 第二天,袁凯坐在花园墙外晒太阳,又是一群孩子围着他。等孩子们走近时,他突然逮住一个,抓起墙边的狗屎就往孩子的嘴里塞,孩子大声喊着:“臭呀!臭呀!”挣扎着跑了。 当孩子们再次围拢来时,袁凯唱咧咧地说:“臭吗?不臭!”抓起狗屎就吃,大口大口地嚼着,而且嚼得津津有味。他一边嚼着,一边问孩子们:“臭吗?不臭!” 远远偷看的锦衣卫特务,把孩子叫来,嗅一嗅手上的狗屎,臭不可闻,令人恶心。看一看袁凯,依然在大吃大嚼。 特务们回去如实报告朱元璋,这次他终于信了。 但是,孩子们嘴里塞的是真狗屎,而袁凯吃的却是假狗屎。那是老仆人用糖稀和炒面做的“狗屎”,放在了真狗屎的旁边。这位御史大人,终于用吃狗屎保住了性命。 袁凯虽然蒙骗了朱元璋,但是却不能制止他晚年的大屠杀。—场对昔日功臣宿将的大屠杀,仍然席卷神州大地…… P18-23 序言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明朝疆域达1100多万平方公里(后期约570万平方公里),明朝的领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的范围,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最强盏时,影响力更是波及非洲东岸和整个亚洲。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首次在台湾岛设立行政机构—府两县(东宁府,下辖天兴、万年两县),正式管理台湾全岛,台湾收归中国版图。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励精图治,至明宣宗的近百年间,明朝以北进蒙古高原,南征安南,伐锡兰,羁绊马来诸岛族。明初天下大治,“洪武之治”、“永乐蛊世”、“仁宣之治”一个接一个,一派盛世景象。至明英宗幼年即位时,朝中有“三杨”杨溥、杨士奇、杨荣主持政局,“海内清平,万邦来朝”。1442年后,宦官王振开始擅权,1449年发生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永乐以来的军事优势遭到破坏,并使国力大损,景泰帝果断任用于谦击败瓦剌,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后又经历景泰、天顺两朝经营恢复,国力有所回升,到明中叶孝宗弘治时期再次大治,此时政治清明,民生安康,对外复主哈密等卫,重新确立对西域的羁绊和控制,历史上称此时期为“弘治中兴”。正德朝开始逐渐中衰,至嘉靖时推行新政,政治国力—度有所恢复,但因嘉靖末年君臣矛盾突出,又开始逐渐中衰,社会矛盾萌发。至隆庆年间,徐阶、高拱等人推行新政,罢海禁,册封俺达等人,史称“隆庆新政”。到万历朝时,在著名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辅政之下实行改革,再度中兴,此时期海内清平,又先后平定甘肃、贵州叛乱,并为援救朝鲜击败侵朝日军,史称“万历中兴”。此时期明朝经济文化极其发达,后世计当时朝廷岁收,明朝的经济规模世界第一。惟至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更加腐化,地主阶级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江南民变的发生。万历末年,关外建州女真叛乱,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间,中官黄门集团的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至崇祯年间,因为连年灾害,明廷因财政破产,无力镇抚,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后金的军队也突破长城防线,五入关内。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同年清军入关。在南方一些明朝大臣拥立明朝宗室建立政权,史称南明。1662年,吴三桂将永历帝绞杀于云南昆明,南明灭亡。台湾郑氏政权继续沿用永历年号,1683年清朝派施琅进攻台湾,郑氏投降,监国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 明朝早期君主集权强化,皇帝大权独揽。宣德以后,皇权开始削弱,权力在内阁与宦官之间争夺。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了发达阶段,明朝的农业、手工业中,商品经济因素日益增加,生产中雇佣劳动开始向规模化、组织化发展。明朝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纺织、瓷器、印刷等轻工业,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明朝民间的工业不断壮大,而官营工业却不断萎缩。 明朝末期,随着耶稣会传教士传播教义的同时,也大量传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从此开始了“西学东渐”,涌现出了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冯梦龙等一大批科学家。 明朝的文化事业非常发达,《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三言”、“二拍”都出于明朝。“明四家”、山水画大师董其昌等也成为中国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