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乡愁中国(卷3汉英)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乡愁·中国》收录的100个传统村落,几乎全是经国家文物局等相关机构认定的zui具中国特色、zui具乡愁气息的传统村落。本套丛书按照这100个村落日出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成10卷。所有图片由摄影师一手拍摄而成,文字均为摄影师深入村落调查、采访、搜集所得。每一个村落的摄影作品和调查报告都会涵盖其整体概貌、特色建筑、手工遗迹、历史遗迹、以及人与村落的关系五大主题。本书所有内容均为中英双语,旨在让中国读者以新的视角去解读村落、品位乡愁的同时,也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打开一扇窗户。

乡愁中国编委会编写的《乡愁中国(卷3汉英)》包含了经纬度范围在26°N ~40°N,118°E ~119°E的10个传统村落:新堡子村、西沟村、坑根村、山下阳村、深坑村、白麻山村、新叶村、诸葛八卦村、杨源村、长洋村。

内容推荐

乡愁中国编委会编写的《乡愁中国(卷3汉英)》涵盖了中国最具特色的10个古村落,分别为新堡子村、西沟村、坑根村、山下阳村、深坑村、白麻山村、新叶村、诸葛八卦村、杨源村、长洋村。作者深入当地进行调研,撰写了科学客观的调研报告,真实反映了当地人文历史,风土人情。

目录

01 新堡子村

Xinpuzi Village

02 西沟村

Xigou Village

03 坑根村

Kenggen Village

04 山下阳村

Shanxiayang Village

05 深坑村

Shenkeng Village

06 白麻山村

Baimashan Village

07 新叶村

Xinye Village

08 诸葛八卦村

Zhuge Bagua Village

09 杨源村

Yangyuan Village

10 长洋村

Changyang Village

试读章节

窗外秦月明时关——新堡子村

“万里长城独一处,九门雄关天下奇”形容的是山海关长城北侧约15千米处的九门口长城(又称一片石),它是明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处于燕山余脉东缘,被誉为“京东首关”。1644年,李自成与吴三桂在这里展开著名的“一片石大战”,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大门,清军铁骑入关,李自成大败而逃,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悲壮的画面被九门口长城边的新台子屯“看”得真真切切。如今,新台子屯属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堡乡新堡子村的一部分。古老的村落里,威武的点将台还在,哨楼保存完好,幽幽的峡谷中九江河穿村而过,雄伟的九门口长城连绵起伏,终于马归南山,铸剑为犁。

新堡子村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现有4个自然屯,500多户人家1700多口人,村民大多是当年修建九门口长城的浙江义乌籍士兵的后代。村子里有明清古建筑25处,据说最古老的房子有300多年历史。石头与城砖混搭的房子约60间,其余房子大部分是用石头和黄土垒砌的。村里还有一口保存完好的古井,现在仍能使用。

近年来,在九门口一带出土了铁炮、石炮、青花瓷碗、大缸等大批文物,从中可以看出明代军事防御状况和士兵驻守长城的生活场景。

村里有一个石头筑成的圆柱形高台,村民称其为点将台,传说是过去点将发兵的地方。村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因修建九门口长城耗资巨大,官府很重视,于是在举行开工典礼前临时修了一个土台子以供官员讲话,但在长城完工后,土台子已经损坏不能使用,便新建了一座点将台。于是,村民们就把这个石头垒的点将台叫新台子,新台子屯由此得名。

新堡子村是一个“村在长城下,长城在村中”的古村落,其地名典故大多与九门口长城相关。炮咀子屯是新堡子村的另一个自然屯。相传,在某次战事中,守关部队的一门土炮在发射时,炮身出了故障,炮咀子被炸断,飞到九门口南边山脚下,从那以后这个地方就以“炮咀子”为名。20世纪60年代末,炮咀子屯人在传说落下炮咀子的地方修了一口大方塘,现在它还在发挥引水作用。村里还有一座“望海哨楼”,登上此楼,远望可见几十里开外的渤海和星星点点的渔船;近看可将集市、村庄、河流、树木及田园尽收眼底。

新堡子村的民居有几个特点:一是明清古宅十分集中,主要分布于新台子屯;二是这些古宅都建在山坡北侧,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三是位于辽西走廊的末端。

走进新台子屯,就像穿越到明清时期的农庄,一条石阶古道就是通往时光隧道的入口。古道铺设的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但从石块表面光滑锃亮的程度推断,它应是与坡上古宅同属于一个年代。石阶两侧是半米高的蒿草,隔着蒿草便是石块垒砌的古墙,古墙里面是古宅,古宅旁边是古树。石阶一端是车驰人涌的公路,繁忙喧闹;石阶的另一端却是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静谧安宁。石阶是这样短,满打满算也就不到20米;但又是那样长,长得让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走了300多年。在村子中央的一间碾房里,还有一个超过百年的青灰色大碾盘,直径约2米,碾把子外围泛着油光,足见使用时间之久。过去人们都用碾盘来轧面,一手拿着小笤帚,一手拿着竹编小撮子(盛放面粉的簸箕状容器),时不时地吆喝一声戴着眼罩转圈的毛驴,旁边排队等候的人们漫不经心地唠着家常……这是山村里常见的画面。虽然生产效率不如机械化生产高,但手工磨出来的面粉似乎格外香,现在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们,没事也愿意来看看,摸一摸熟悉的碾盘。

新台子屯对面的大山叫鹦鹉山,站在山顶瞭望,远处的山峦同近处的岩石遥相呼应,九江河自西向东静静流淌,万里长城劈波斩浪伸向远方。长城西侧为河北省,东侧为辽宁省,新堡子村的4个自然屯就散落在九江河南岸。

山坡上的村落与在山坡上劳作的农民,形成一幅独具风情的画卷。当地有两句诗描绘这里的农民耕作情形:南山坡地如挂画,农夫胜似杂技翁。意思是说,九门口长城两侧山高坡陡,一般人站都站不住,勤劳的农民却能像杂技演员一样在半山坡上耕田劳作,活动自如。

村民们不仅把房子建在山坡上,靠山吃山也成为他们的生存之本。如今村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山上:春季的樱桃、李子、杏;秋季的葡萄、苹果、野核桃、野榛子、蘑菇及各种药材,满山都是宝。

虽然地处山区边塞,但村里的文化活动却很丰富。村里的秧歌队演员有上百人,以中年人居多,后来一些二十来岁的姑娘小伙子也加入进来。东北大秧歌粗犷、欢快、热烈、火辣,反映了东北人豪爽、有活力的精气神。新堡子村的大秧歌以男扮女装踩高跷为主,有十字阵、六合阵、长蛇阵等,就像几百年前守城将士们排兵布阵的那样。秧歌队里,伴随着欢快活泼的锣鼓唢呐声,演员们比着扭,扭得越“浪”越好。“浪”就是不但要舞姿优美,而且腰胯摆的幅度要大。斗鼓也是当地一绝,鼓点的快与慢主要看领队—俗称秧歌头的肢体变化。常见领队连踩几步高跷,突然高举扇子手腕一翻,身体猛然一转,此时鼓声也一阵炸响,双方配合得天衣无缝。后面的长蛇队伍跟着欢舞,秧歌场上随之一片欢腾。

新堡子村村民大多崇文尚武,颇有戍边将士的遗风。据统计,该村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近300位大学生,另有300余位现役和退伍军人。

如果用一个短语来形容新堡子村,那就是“细腻的厚重”。几百年的历史传承着自己的文化,加上极具东北特色的大秧歌、民间戏曲,甚至最新式的广场舞,让新堡子村混搭出一种别样的风采。新堡子村兼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是标本一样冰冷的文物保护单位,而是村民生产和生活的基地,是让游子挂念的故乡。P2-5

序言

乡愁——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后风靡全国的一个词语。据统计,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2。45亿,其中80%来自农村,保守估计,每3个农民里就有1个离开农村。在这场城镇化建设中,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要创造什么?又要留下什么?在这一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给了我们明确的要求,他提出城镇化建设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既是要求,也是一种担忧,值得每一位爱家、爱国人士关切。

费孝通先生在其作品《乡土中国》中不禁感慨,城镇化建设会不会使我们的乡土本色退化,会不会割断乡村的历史文脉?正是基于“分享乡情,留下乡念,感受乡愁”这一宗旨,我们编写出版了《乡愁?中国》(共10卷),通过对以“乡愁”为主题的图片展示与文字记录,突显处于历史转型期的中国百姓对往日山水乡景的丝丝怀念,对家乡祖国的浓浓眷恋;通过文化舆论引导,引起全社会对中国传统村落存留状态、生态文明的关注,并使得中国民风习俗中的优良传统得以延续,进而达到农村城镇化保护与发展共赢的目的。

为了面向全社会收集有关“乡愁”主题的图文内容,我们组织了“乡愁?中国”主题征稿大赛,并由著名摄影家解海龙、于云天、段岳衡等人组成评委会。此次大赛通过网络、杂志等多渠道面向全社会海选,初步征集一部分优秀的关于“乡愁”的图文作品,并从中选拔出50位优秀选手。在经过关于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统一培训后,50位优秀选手被派往指定的传统村落观察、体验、拍摄7~15天,每人提交调查报告及拍摄图片。最终,选手们的优秀图文资料被精编成为本套10卷图书。

本次所选村落几乎全是经国家文物局等相关机构认定的最具中国特色、最具乡愁气息的传统村落。全套书共含100个传统村落,按照100个村落日出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成10卷。所有图片均由选手实地拍摄,文字均为选手根据调查、采访、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撰写而成。每个村落都将突出其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之美,以及其被保护的核心特征。每一个村落的摄影作品都会涵盖整体面貌、特色建筑、人与村落、手工遗迹、历史遗存五大主题,为了获取这些作品,很多地方不惜动用了航拍设备,只为能让读者以最全面的视角去解读村落,品味乡愁。

乡愁,是一首无法言说的诗,是一幅不可描摹的画;乡愁,是一种无法回归的寻找,是一生都不可停止的守望。在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离开美丽的乡村,走进现代化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古村落、老建筑、老手艺在逐渐消失。原本我们习以为常、嬉戏打闹的村庄成为被保护的对象,而故乡也慢慢成为再也回不去的回忆。

我们愿本套书的出版不仅能唤起您的回忆,更能激起您的思考与行动。  记住乡愁,是每一位中国人的使命。

守护乡愁,是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

让我们用城市规划师周晓影的一段文字,开启对本书的阅读吧:

我家门口有一棵五六十年的梧桐树,春天闻着满树花香,夏天在树下荡着秋千听蝉鸣。不远处,有一个池塘,池塘里小鱼游来游去,池塘边有一块早年留下来的石磨盘,我在那里和小伙伴过家家、捉知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