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乡情》是一本集宁波名胜、名物、名人于一体,反映宁波乡帮文化的散文集,全书分为 “乡风乡韵”、“岁月如歌”、“访古探幽”、“天涯海角”、“闲情偶寄”、“时代精英”、“名人春秋”七卷。书中既有浪漫的 《雨中情》、《相思鸟》等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之文,也有 《夜宿仙姑山》、《龟潭探秘》等游记,还收入了一些深受青少年学生喜欢的 《书法纵横谈》、《读书成就理想》等知识性文章。除了这些文章,书中更多的文章则是龚成表达对家乡古林的深厚情意,流传千年的草席、黄石公与黄古林、红军战斗在古林、风雨古竹桥、万人空巷行纸会、象棋第一村等精美的人文故事,是他笔下为人所向往的古林。
这是一本集宁波名胜、名物、名人于一体的反映宁波乡帮文化的散文集,是作者龚成几十年写作成果的一次精选汇编。
《席乡情》分为七卷:乡风乡韵、岁月如歌、访古探幽、天涯海角、闲情偶寄、时代精英、名人春秋。书中既有浪漫的“雨中情”、“相思鸟”等一篇篇青春靓丽的散文,也有带你进入《夜宿仙姑山》、《龟潭探秘》等访古探幽的游记散文。此外,还有深受青少年学生喜爱的《书法纵横谈》、《读书成就理想》等知识性文章以及反映宁波历代名人的纪实性散文。
书中,作者龚成用直抒胸意的笔法,向读者描述了旅途中的趣闻和感受,热情讴歌了成就卓著的时代精英和历史名人。
《席乡情》文笔清新、内涵丰富、情感真挚朴实,并富于诗情画意的艺术韵味,是一部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品集。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故乡。
我的故乡因为盛产具有二千余年历史的草席而闻名遐迩。
小时候曾经听远航的大人们讲故事,思绪也跟着飞越太平洋,神往于夏威夷的海滩,沉醉于想象中那片灿烂的迷人的岛国风光;也曾想去领略法国埃菲尔铁塔的雄姿和卢浮宫的辉煌。
可是,大人们虚幻的故事讲完了,远洋的浪子也回故乡寻根来了。现在,我也只剩下纯洁无瑕的爱,爱我遍地如黄金的草席之乡,爱那处处绿油油象征着希望的席乡。
当我漫步在席乡五港桥畔眺望着自己的故乡,面对着千里迢迢前来寻根的人们,对故乡有一种理不清、剪不断、缘相连的难以言表的情怀。这种情怀好像很巨大,又似乎很琐细,具体得如一撮土、一滴水,不会让人时常牵挂,却让人终生难忘。
在宁波国际机场旁的共乐村巨大的牌楼边,时有豪华的轿车驶过,乃是从机场出来的中外客人通往席乡——古林的车。马路两旁绿油油的席草像是在夹道欢迎南来北往的人们。而孩子们正欢快地奔向公路边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蓓蕾小学上学。
面对欢乐的学童,回想起几十年前自己儿时的读书生活,与现在相比判若两重天。
当时的我,每天艰难地穿行在黑幽幽而不知尽头的七房弄堂里,一脚深一脚浅地踏着破碎不堪的泥石路,饿着肚皮去上学。“吱哟”一脚踩下去,又黑又臭的污泥,从泥石板破裂的石缝里飞溅一身,无奈之下抓把野草往脏处揩拭,令人苦不堪言。
进了学校总想应该安全了。然而,破旧的祠堂校舍,根本招架不住风雨的侵袭。无论是雷响还是下雨,都使我们在破桌子下面紧紧挨着缩成一团,生怕雷雨从课堂屋顶的破洞里打落下来。
那时的我多么想拥有一个不怕雷雨天的课堂,一条通往学校的没有泥浆又不会溅全身的石板路;只要每天有三餐能饱肚皮的淡饭就够了。这,就是当年我们的最大理想和对故乡生活的全部愿望。
故乡啊,我在您的怀抱里曾经做过多少次美好的梦;憧憬过多少次甜甜的未来……
“镇里要发达,必须要改革”、“要想富,先造路”。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声春雷,改革的春风吹醒了席乡人。
于是,“段梅”公路从故乡通到市区、通向全国,横贯钱塘江畔的杭甬高速公路盘绕在故乡身边,穿越镇内的“鄞县大道”更是成为乡民的“摇钱路”;还有绕城高速、甬金高速上的物流车在家乡穿梭,建造在镇内的宁波国际机场,每天有飞往世界各地的空中客机,几小时内就能实现儿时饱览异国风光的梦想;高耸入云的通讯铁塔几可与埃菲尔铁塔相媲美。全省罕见的街心戏亭更是家乡人民看戏、娱乐的最佳场地;与河姆渡文化渊源相关的“汉黄公林庙”,其精湛的古建筑艺术画栋雕梁,更具有江南水乡的风韵。
一河两街的集市贸易人头攒动,像是盛宋时期“清明上河图”里的繁华景象,大可媲美于水乡周庄的风采。还有那五港桥畔渔歌唱晚、九狮桥下观社戏时的锣鼓响彻云霄。这些正应了鲁迅先生笔下水乡观社戏的一个个真实画面,不知醉倒过多少寻根访古的外来游子。
现在还有全市设施一流的镇文化中心,集文化、娱乐、教育活动于一体,是家乡人民文化生活的大舞台。一千余米的文明一条街车水马龙,使人仿佛进入了大城市,一百余亩的席乡文体公园内体育设施齐全,每天晨晚吸引着镇内外大批健身者去娱乐、休闲与锻炼,席乡到处使人流连忘返。
有多少人去过,就有多少人为江南水乡古镇所陶醉。有着如此风情万千而靓丽的故乡,早已使我忘却了儿时想去国外观光的美梦,过去对故乡不好的印象也如日出时的乌云而烟消云散。过去所憧憬的理想风光,终于在席乡让我身临其境。
如今,踏进席乡,偶尔还可听闻织席的压扣声,这声音是席乡特有的风情,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这使我不禁浮想起母亲与姐姐当年的织席情景。母亲叉草姐压扣,一年做到头吃不饱穿不暖。一叉一串辛酸泪,一扣一声长叹息。
现在,织席的女孩那甜美的歌声,时常从我们家乡的织席屋里传出。一叉一故事、一扣一曲歌,一条草席织成,曲也戛然而止,然笑声仍不绝于耳。富裕文明的席乡美景和着织席女的歌声、笑声,不知倾倒过多少南来北往买卖草席的人们。
几十年一眨眼,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瞧,到处是浪漫和谐的幸福家庭。以前故乡是不见树木荒草萋萋,如今,却到处是红花绿叶,还被评为省级森林城镇,一改过去古林无林的历史。
现在我家前方是繁华的商业区,后方是风光旖旎的席乡公园;左方是集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文体中心,右方是学校、银行、医疗、公交车站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身居于此,乐哉!美哉!
若要问我现在人间天堂有多少,虽然未作统计,但我知道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清。如要问我人间最可爱的地方在哪里,告诉你,那就是正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的生我养我的故乡——席乡古林!啊,故乡!从过去贫穷落后的广德湖烂湖地,一跃成为浙江省经济百强镇、文化体育强镇,且是卫生环保文明强镇。成为宁波大地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城镇。
漫步在故乡五港桥畔,我翘首眺望,闪烁着金子般光芒的五港汇聚的天水,正孕育着新的希望,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一浪推一浪地欢快地涌向席乡。
几十年前,我在西泠印社办事,曾经在展厅看到过一幅风格独特的书法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就是龚成。当时,出于对书法的爱好,便询问社里友人,得知原来他来自宁波,在杭求学,是得沙孟海先生指导过而推荐的一名学生。沙老是我十分敬慕的大师,于是,我开始关注起龚成的一些情况。说来有缘,后来在杭大巧遇相叙。
有一年,龚成应邀去杭大办事,住在专家楼。当天晚上,杭大为他们一行接风设宴,刚巧那天我也在杭大。席间,由陈教授介绍,我们第一次相见相知。之后,彼此书信往复,谈艺术,话人生,并为他持之以恒追求书法艺术的精神而敬叹。
前几年,龚成创作了一本一百多页的书法长卷《真草新三字经字帖》欲出版,我闻讯后十分高兴地主动想为他写上几句祝词,然而,这本书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出版社而被耽搁至今。今年,他却送上一叠厚重的《席乡情》文学初稿请我润色。当我捧上还在散发油墨清香的文稿时,我真的傻了。因为与他交往多年,我深知他对书法颇有研究,也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就,他偶尔也写些诗词,间作绘画,然无论如何令我不敢相信的,他怎会对文学也有研究,散文写得如此动人。从他赠予我的《鄞州当代作家散文精选》、《宁波当代诗人诗歌选》两套新书中,读到他的作品,我再次对他刮目相看,被他对文学、对艺术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在三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龚成始终坚持着传统知识分子的写作立场,他的作品没有太多的针砭和揭露,而是纯文学的赞美祖国和故乡的大好河山、讴歌时代精英的乡帮文化作品。当然,见仁见智,对作品褒贬不一。但我认为,阅读他的作品始终是一种美的享受、情的交流;感受到文中充满着充沛炽热的情感,每个文字中都有他用心血灌注的浓郁的正义和善良,充满乡情的浸润。字里行间涌动的是他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对独特生命的亲切感受,对乡帮文化的挖掘与歌颂。他酷爱艺术,又具有极强的艺术天赋,所以,在他的笔下,自然地流露出一种个性独特的艺术韵味,开辟了一个独属于他的有关淳朴纯美的想象空间。
阅读全书,让我感慨良多。真事、真话、真情,以真实动人,以真情感人,这是他的写作态度,也是本书的主要特色。在他的许多作品中,牵挂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情意,“对故乡有一种理不清、剪不断、缘相连的难以言表的情怀……却能让人终生难忘”,这是在本书中第一篇他写的“席乡情”中一句充满乡情、发自肺腑的心声之句。读后令人感动,又能激发读者对自己故乡的眷恋和钟爱之情。在一篇篇乡风乡韵作品中,都是他对故乡的一种浓郁的情感释放;流传千年的草席、黄石公与黄古林、红军战斗在古林、风雨古竹桥、万人空巷行纸会、象棋第一村等等精美的人文故事,始为人们所了解所向往。
我们正处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多少人为名利而忙碌,而龚成甘愿寂寞淡泊守志,业余创作书画、撰写文章,他用心血和汗水辛勤耕耘社会“责任田”,他用大笔为故乡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进步摇旗呐喊、推波助澜。愿他的“田”里多种出更美更香甜的受人们喜爱的原生态有机绿色花果。此为序。
沈一石
2010年5月于杭州
本书的汇集与出版,并不是我的本意。曾有作家说, 文章一旦写出犹如生孩子, 与作者没有多大关系, 就由文章自己去安排命运了:或藏深闺,或施妆出嫁。作家要做的是真诚写作,写自己的心声,让别人去读、去说吧。
我写散文,也都是有感而发,每一篇文章都是我情感的寄托与慰藉,是我对故乡澎湃和燃烧的情意。尽管我默默耕耘,不问收获,然而,写出来发表了,大家看后觉得不过瘾,于是就敦促我汇编出书。
出版一本书也挺烦杂。它犹如十月怀胎,经过漫长时间的孕育,才带着泥土的芬芳呱呱坠地。但无论如何,好歹包含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并且变成了一本厚重可读的书了:诚然,本人参与编纂的大小书籍已经好几本,但这一本是纯属于自己编著,因此,那种喜悦的心情颇难言表。
回首往事,我的文学写作之梦自上学起就已萌生。那时候,幼稚地梦萦着弱冠之后,能拥有一本印有自己名字的书。在两鬂霜花的时候,在灿烂阳光下坐在自家花坛前悠闲地翻上几页,左右围着儿女孙甥,自豪地给他们讲述书中自己写的故事。那样的情景该是多么的惬意!然而,苦难的童年加上“十年浩劫”,后又忙于事业,早已把少年的梦想淡忘了。而几年前,随着自己执笔主编的《中国席乡古林》、《甬上风物古林卷》等书的出版,开始关注几十年来在各地发表的自己的作品。几位学生闻讯后也多次建议、敦促我结集出版,这才有了精选出版的念头。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的2008年初,这本书十分荣幸地被鄞州区政府列入文艺作品扶持项目。我利用全部业余时间将浩如烟海的几千篇作品梳理出来。在孤单寂寞的筛选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就像一位白发苍苍的父亲,在喜悦地翻阅着老远归来的孩子们的照片,审视着他们一个个不同经历的人生故事。我有一种惊喜的感觉,笑容绽开在我的脸上。
诚然,他们不都是最优秀的,但我还是人之常情地敝帚自珍。俗话说,癞头儿子自中意,因为他们都凝聚着我无数的汗水和心血。他们与我的血脉相连啊!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说,每件作品不能说是精品,但也毕竟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上,不知经过几千甚或几万读者的阅读,并受到喜爱。鲁迅先生说过,著书立说于国于民,阅之大有裨益。国学大师季羨林也说过:”我写东西不会有套话、大话,至于真话是否都讲出来了,那倒不敢说。我只能保证我讲的全是真话。但我爬出来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都是甘露琼浆,吃了能让人升天成仙,但是其中绝没有毒药,绝没有假冒伪劣。读了以后至少能让人快乐获得精神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因此,这本书也是顺应形势的需要而出版的。
或许,读者是位名人,带着显赫一时的功勋可以夸耀过去;或许,读者是位名师,带着辉煌的业绩赞美过去。但我既不是名人,亦不是名师,更没有彪炳千秋的功业、辉煌的成就,我为自己平凡而普通的人生、为自己能出版这本小书而感到满足。在这本书里记录的点点滴滴,是我不平凡的经历、我的纯洁的乡思、我的丰富的情感。这些都是我一生中最为快乐、最充实、最温馨的一段段值得回忆的美好岁月。
生命如同白驹过隙,无论人生曲折平凡,无论富贫贵贱,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都可写成一本道不尽、诉不完的历史之书。
现在,我把这些五味杂陈的材料熬煎成夏日里最喜欢品尝的清凉剂,再将它炮制成一碗碗沁人心脾的散文,为的是在烦恼的时候,可以捧碗品尝、解渴提神,好让所有令我牵挂、让我感激的亲朋好友一起回味,领略坦荡磊落的心灵空间、淳朴真诚的人生历程。
汇集在这本书里的作品,肯定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个别拙作杂陈其间,好的作品也缺乏深加工。因此,不能全然曰荟萃之集,并欢迎赐教。但瑕不掩瑜,好的作品也如报刊发表后那样相信会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 由于时间跨度过长,原作品发表的报刊因多次迁居而散失较多。幸好有些原稿尚存,加上亲友提供一些,但已无法注明发表日期与刊名,所以,再不出版,搜集更难。这次出版,也是为了给自己几十年来写作生涯作一次总结;其次,让更多国内外喜欢宁波乡帮文化、热爱草席之乡的亲友提供可读的故事而已。
当我捧着油墨飘香的书籍时,我感慨万千。我要把这份喜悦和大家一起分享,要感激给予我作品延伸和传播的你;我要真诚地感谢曾经大力支持本书出版的区、镇政府领导以及我的亲朋好友。愿他们及所有关心本书、喜欢本书的读者一生平安快乐!
龚成
2010年6月于古林?席乡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