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戏剧史讲座/大家小书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周贻白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讲 汉唐时代的歌舞优戏

中国戏剧,是一项很复杂的艺术,从内容到形式,不仅在历史上变化多端,其剧种的分布,更是多门多样。要从这中间理出一个头绪来,并把它的历史过程搞清楚,是一件颇不简单的事。本人虽然在这方面瞎摸过一阵,但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既不高,而学识方面又极为不够,所以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可能是不大正确的。好在今天在座的同志们,有不少是我的老前辈和老朋友,如果有讲得不对的地方,或者举例不甚恰当,或者在某一问题的看法上有毛病,都请随时指出!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够使我在中国戏剧史这门学科的研究上,有更多的收获。

中国戏剧的历史,从西汉时代的百戏中已有故事表演算起,(公元前140一前24年)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年左右了。其所经过的程途,在世界的戏剧史上,仅次于古希腊的戏剧。但因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的不同,中国戏剧是自具来源,而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

按照一般的戏剧理论来说,戏剧的表演,是一种时间艺术;而剧本的撰作,则为空间艺术。一个剧本,由导演的排练,通过演员的扮饰人物而上演于舞台,这中间虽然经过一些阶段,而寓有多人的心血在内。但是,一出戏的成功与否,最后还得取决于观众。中国戏剧之成为现在的形式,主要的原因虽然是内容上多作历史故事的表演的缘故,但也有一些表演方式是根据观众的要求而逐渐加以参合的。换一句话说,中国戏剧的形成,虽然具有各方面的因素,但并非纯凭某些人的主观企图而凑成的一项形式。事实上是根据当时客观方面的要求,联系了群众的现实生活,从而发展起来的。这道理很明白:在群众方面具有基础的东西,反映到戏剧里,比较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如果离开现实生活过远,便不容易符合群众的要求,甚而至于为群众所厌弃。因此,中国戏剧从发源到现在,无论为剧本的撰作或表演的形式,非但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同时也不是一人一地所能创造出来。基本上,从故事取材到人物处理以及舞台表演,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关系,,比方一个在舞台上长久被保留的剧目,其能为观众所喜爱,绝不是偶然的。一定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考验,根据观众的意见,边演边改,边改边演,逐渐地有所修正,然后才使大家认为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剧目。举例来说,中国的“杂剧”和“传奇”,就有好几千种,有的流传到现在还可以上演,有的则不但不传,甚至连剧本都早散失;总计所剩下的整本,不过全数的十之二三。而其本事和排场尚为各地方剧种所采用者,则又不过今存十之二三中的十之一二。这中间,虽然与时代的推移和人事的变化具有一些关系,但有些剧目,经过许多年,仍能为观众所爱好,这里面便必然有其被爱好的原因,或为内容意识符合要求,或为舞台表演有其特色。至于有些戏本来很盛行,忽然少演或竟不演,但是,不久又重新出现于舞台,仍成为观众所爱好的剧目,这又是什么原因呢?那么,其少演或不演,也许是原有缺点而使观众不满,也许是有些演员达不到表演方面的水平,而不为观众所喜。其重又出现于舞台,则或因缺点已有所改正,或因某几个演员在表演上有所加工,因而这出戏又站住了。总之,流传不流传,站得住或站不住,无论为剧本内容或表演技术,都得联系群众。因为中国戏剧,根本上是来自民间,与群众的社会生活具有密切关系,纵然在剧本取材上多作历史故事的表演,但所表现的情节,却随时反映出一般现实生活。即令有些剧目不免“装神弄鬼”,也因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不得不借神鬼来诉出心中的愿望。归根结蒂,仍离不开生活。

中国戏剧的起源,现在还有一些不同的论调,但依我个人的看法,中国戏剧所包括的东西很多,除了以歌舞为基本,和音乐具有密切联系外,在表演方面却以古代的俳优为起点;同时,还参合了一些杂技和武术。要把这些所包括的东西一一理出头绪来,绝不是三言两语可以了事:首先,以歌、舞、乐、优这四个方面来说,在中国戏剧还未形成一项独立艺术之前.不但早已存在,而且已在进行着各自的表演,不过彼此不相联系,而是歌自歌,舞自舞。歌唱时虽然有音乐伴奏,但舞蹈却与歌曲不相应和;不但歌者不舞,舞者不歌,甚至舞蹈时虽有歌唱相配合,可是歌曲的作用只是为了替舞蹈的身段步法按拍子。其歌词的意义和音乐的旋律,却和舞蹈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毫不相干。这种状态,从西汉一直到唐代中叶,仍在延续着。有人说,中国戏剧是出自旧有的歌舞,甚至说成是歌舞加上故事情节,就成为中国戏剧。他的意思是把歌舞作为表演形式,而以故事情节作为内容。这样说,很容易使人误会,中国戏剧的形成,是先有形式,然后才有内容。P1-4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汉唐时代的歌舞优戏

第二讲 唐代传奇文与北宋杂剧

第三讲 南宋时代的杂剧和戏文

第四讲 元代杂剧

第五讲 元末南戏与明初传奇

第六讲 明代杂剧传奇与所唱声腔

第七讲 明代戏剧的演出

第八讲 清初戏剧与《桃花扇》、《长生殿》

第九讲 清代内廷演剧与北京剧坛的嬗变

第十讲 京剧及各地方剧种

序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一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内容推荐

周贻白所著的《大家小书·中国戏剧史讲座》简练地介绍了我国戏剧的起源、形成和各个时期的发展,对中国戏曲发展作了通史性的探讨和总结,尤其是对中国戏曲声腔的三大源流——昆曲、弋阳腔、梆子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梳理。而历史上重要作家、作品,材料翔实,评价公允,见解独到;作者密切联系舞台演出实践,注重实际调查,改变了过去研究方法上只重考据和文采的偏颇,因此《大家小书·中国戏剧史讲座》有的放矢,切合实际,是一部经得起考验的戏剧简史。

编辑推荐

周贻白所著的《大家小书·中国戏剧史讲座》是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其中收录有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个文科领域的作品,既是名家大家的作品,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整齐地展示学术成果;又是大家民众的读物,可以开阔读者眼界,一窥学术堂奥。而一册小书,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浓缩了学者毕生的心血和才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