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王
1
我在十六岁的春天醒来,太阳在窗外的枝叶间闪耀,斑斓的阳光落在我的脸上;跳下床,推开房门,我在十一年后的塞纳河畔度过了上午的时光,巴黎梧桐的落叶在秋风中纷飞;下午,我重返二十一岁的大学体育场,在篮球场上洗血曾被外系大败的耻辱;一个漂亮的扣篮之后,我跳回到十岁时的海西医院,和琪琪一边吃病号饭,一边看六点半开演的动画片。
当然,这只是时间的一种顺序,还有无穷无尽的其他顺序。我可以从一个夜晚到另一个夜晚无尽徜徉,长得仿佛根本不会再有白昼;我可以飞快地越过一个又一个或喜或悲的生日,看着自己从一个幼童迅速变成脸上皱纹初现的中年人,又或者倒过来,从成人退回到一个孩子;我也可以站在海西医院的天台上,让傍晚的太阳一直停留在地平线上,只要我愿意,它就不会再落下。
我可以凭借记忆的引领,在自己人生的一切时间中自由穿行。
我是时间之王。
十岁的时候,琪琪曾对我说:“文文,我想活下去,我想长大,可是我……我没有时间了。”
我曾千百次回到那个时刻,千百次望着她的眼睛,听着她的声音。那时候,她什么也不懂,我也什么也不懂,但是我们又好像懂得一切,一切的一切。
那时候,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有泪水无声地滴落。但现在,我可以对她说:“你会好好地活下去,长大成人。你会有美丽的一生,我知道。”
2
在学会驾驭时间之前,我是一个植物人。
你或许以为植物人就是全然不省人事,你错了,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样的,但我能隐约感到自己躺在某个地方,身边不时有人经过,摆弄我的身体,甚至和我说话,我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怎么了,但千真万确,我知道自己还活着,奄奄一息,身上插了很多根管子。
在半睡半醒中不知过了多久,才慢慢有一些零星的记忆浮现,我渐渐想起来在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次简单的意外,彻底毁灭了我的人生。
那件事的前因后果在我脑海中萦绕,变得越来越清晰完整:那天早上,写字楼的电梯坏了,我不得不去爬楼梯,到位于十九楼的公司上班。
十九层可不是好爬的。我快爬到第十七层的时候,实在累得不行,便停在楼梯上稍作休息,此时一个冒失汉子推开安全门冲了下来,他根本没有看有没有人就大步跑下楼梯,等发现不对,要收脚已经来不及了。累得半死的我来不及躲开,被他撞了个满怀,我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就仰面飞起,片刻后,后脑勺重重磕在了下面的台阶上,在昏迷前,我甚至听到了自己头骨碎裂的声音。 似睡似醒的梦魇中,我没有别的念头,只是一遍遍回忆着事故发生的那一刻,直到整个过程清晰得不能再清晰:灯坏了的楼梯间里,墙面脱落,台阶阴森,扶手上都是灰尘,我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地爬着楼,最后实在爬不动了,就站在楼梯中间休息了一下。我刚想掏出手机来看看,就感到上方一亮,抬头看去,一个高大的身影推开门,向下疾跑——
仿佛是从冥想中回到现实,我本能地向边上让了一步,但身子还是被那人撞得靠在墙边上,他嘟囔了一声“sorry”之类的,就下去了,只留下我呆呆地站在那里。
我一时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我依稀记得被那个家伙撞到,然后摔下楼梯,难道只是幻觉吗?那人已经跑下了楼,但我听到自己的呼吸,我感到自己的心跳。我抬起自己的手,又抬起自己的脚,毫发无损。很明显,我并没有被撞飞,而是好端端地站在那里。这不是回忆,而是现实的存在。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呆呆立了一会儿,然后一步步走上十九楼,拐过走廊,看到了熟悉的人影在熟悉的办公室内外进进出出,我呆呆地站在门口,直到一个同事拍拍我的肩膀:“小许,你愣在这里干嘛呢?”
“我……王哥,今天是……”我回忆起来,“是2014年10月11日?”
“废话!”他轻轻打了我一拳,“待会儿姚总他们要来签合同,你不会忘了吧?”
“不会不会,都记着呢!”我忙说。
我明白了,之前那种迷离恍惚之感一定是我爬楼太累了产生的幻觉。其实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我在办公室里度过了一个忙碌的上午,最后几乎把那种怪异的感觉忘了个干净。但我中午正要起身吃饭时,又想起那个冒失鬼撞向我的样子,多危险啊,我想,如果被他撞上了,我说不定真的会从楼梯上摔下去,也许要住院很长时间。就像十岁时突如其来的那场急病一样。
我一时沉入了二十年前的记忆,周围仿佛暗了下来,光线昏沉的病房里,三四个吊瓶挂在我头顶的铁架上,刺鼻的药水味在周围弥漫,远处传来不知哪个老人的呻吟声。父母去办住院手续了,我一个人躺在床上,一边打吊针,一边默默哭泣。我知道自己得了重病,不能再上学,不能见到要好的同学们,也许还会死,我哭啊哭,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泪眼朦胧中,我看到一个穿着病号服,戴着白色绒帽的小女孩从门口经过,她手里抱着一只熊猫布偶,在我的门前停下脚步,向里望来,夕阳斜照,在她身上披上金辉。
我终于感到了不对,环顾四周,堆积如山的文件和周围同事的身影都不见了,我不在其他任何地方,就在这间黄昏的病房里,在这个小女孩面前。
回忆再度变成了现实。 我知道这是什么时候:1994年10月,我第一次见到琪琪。
P86-88
本书是笔者的第二部中短篇集,和上一部作品集《古老的地球之歌》(2012年)相隔已有三年。三年虽不长,但我由欧洲而赴美,由北美而归国,归国后又在几个城市间迁徙,其间至亲物故,人事多变,感伤难言。这部书中的大部分作品写于这三年之间,约占这三年间创作中短篇的一大半。
《古老的地球之歌》围绕着“地球”的主题,这本《时间狂想故事集》也是按照一个主题编排:每一篇故事都和“时间”有关,是关于时间的某种想象,或隐或显。自然,不同故事涉及的是时间的不同内涵和方面,演绎的方式也大不相同,但关于时间的疑惑和思索却贯穿始终。因为某些原因未能收入本书的另外几部中短篇小说《大时代》《特赦实验》和《瞧那家伙》,以及两部长篇小说《三体X:观想之宙》和《时间之墟》同样也是关于时间的故事。回想起来,也许对时间的困惑与迷恋是我写作最重要的动力。
而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许多年前的一件往事,一件我从未告诉任何人的事。虽然书中已经讲了这么多故事,但这件并没有任何科幻成分,甚至谈不上有多少戏剧性的小事,对我却是最神秘、最重要也最特别的。
那是我人生最早的记忆之一,那件事也的确值得铭记。在我幼小的时候,有一年跟着父母从四川的小镇去上海探亲——至于为什么我家住在四川小镇上而要去上海探亲,在这里不必详述,其前因后果说起来就是一部中国现代史,那些遥远的往昔就是这样奇妙而现实地构成我们自己的生命处境。
三十年前的上海,繁华程度大概还不及现在的十分之一,但已经有太多的都市胜景让来自乡下的我睁大眼睛,满心欢喜地看个没完没了。让我最为兴奋的是去俗称“西郊公园”的上海动物园的那一天。走进动物园,我见到了老虎、狮子、大熊猫、大象……对幼小的我来说,就像看到无数外星异兽一样震撼。我还记得曾骑在一头假老虎身上照相,我知道这是假的,但它看上去毛发戟张,威风凛凛,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当我骑上去的时候,都怕它跳起来把我掀翻。
在游玩了半个公园后,大约在下午某个时候,我和家人坐下来休息——我记得那是在一片竹林之间,我坐在一块假山石上——我的头脑还兴奋得停不下来,我想到这几天各种有趣的经历,特别是今天见到的许多神奇的动物,回到镇上后可以怎么跟小伙伴们吹嘘啊!简直讲个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此时,一个怪异的念头涌上心头:那时候,我在哪里?
自然,那时我会在老家的小镇上,会和小朋友们在一起,这还用说吗?但这并不是我真正想问的问题,这个问题艰涩古怪之极,以至于无法用一个孩子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我确实感到,这里有某种东西,某种很不对劲的东西。
我努力让自己想下去,伴着内心越来越强烈的诡异和恐惧感:那时候,我会在四川,而今天我在上海;所以当我回到四川之后,我当然就不会在上海了,那么今天的这个我,这个此时此刻坐在西郊公园里的我,又在哪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现在如此真实不虚的一切,又会在哪里?
哪里也没有,它……不见了?
你看到了,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问题,一个永恒的无解之谜。自然,成年人可以轻易地说“事情过去了”“时光流逝了”,但这只是习以为常,让人不去深究的说法,并没有解释任何问题。完全真实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怎么能消失得无影无踪呢?如果它消失不见了,会是怎么发生的?
当然,即使在那时候,我也不至于不明白时间会“过去”这种常见的事实,但那是第一次,我感到了莫大的困惑。这困惑没有转瞬即逝,而变得越来越大,变成了一个飞旋的旋涡,将我卷进一个未知的深渊。更怪异莫名,令我喘不过气的问题还在后面:如果眼前的一切会消逝,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它存在过?现在,我在这里,在这座城市,这个公园,度过幸福快乐的一天,我完完全全地肯定这一点。但当它只剩下记忆,我怎么知道这一幕的确发生过,而不是一种记忆的欺骗?我怎么知道这一切不只是我的臆想?为什么我可以百分之百把握的事实,稍后就会与幻觉无异?
而且,不是从上海回到四川后,这种问题才会发生。它每时每刻都会变化,刚才在眼前的事,在现在就成了不太牢靠的记忆,现在的事实,在未来自然也会变成模糊的记忆,甚至完全被遗忘。一切在永不停息的流变之中,我们伫立在毫无根基的流沙里。
我不敢保证当时想到了所有这些细节,即便朦胧想到,也不太可能会用这些复杂的词语去表述。但是那种怪异的恐惧感却半点不假。仿佛周围平静祥和的一切,竹林、假山、阳光、万物,都在对我低语:这一切只是一场造物主的游戏,你现在发现了,这游戏就正式开始。很快我们将一个个隐藏起来,让你再也找不到,找不到。直到你解开这个谜,如果你解开这个谜。
当时我自然没有想到答案,甚至没有想清楚问题是什么。后来我想,也许这只是一个幼稚的念头,等到长大了,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近三十年之后,我从小学读到博士,尽管脑子里装了一堆科学和哲学的理论概念,但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回答,从来没有。
回到那时候,我所能想到的法子是最笨拙的:记住它。记住这一天,记住这里的阳光、竹林、行人和小径,记住周围的一切。这也许是我第一次努力想记住某件事。许多年后再回头看,我仍然忘记了许许多多的细节,甚至记不清楚事情发生的年月,但是我仍然记得,这件事发生过。我手头甚至有一份“铁证”:一张当时我骑在老虎模型上的照片,父母告诉我,那是我六岁时照的。
不过,即便六岁那年的动物园之行的确存在,但这真的无可置疑吗?我真的能肯定在近三十年前有过那么一个奇妙而疯狂的瞬间?我怎么知道这不是好几年后的另一些记忆被移花接木?譬如,也许是整件事是十岁时在杭州的动物园里发生的?甚至,也许一切都是我看到这张照片后自己虚构而附会上去的?毕竟,这些过于抽象的想法不像是一个六岁的孩子能够有的。
我能给出的答案是,我不知道它是否“存在过”,但是我记得,我现在记得。作为记忆,它仍在这里。所以它出现在这篇后记里,也渗入到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中,甚至左右着我此后的生命历程。
是的,我不知道那些过往的时间是否存在,但是它们仍然活在当下,构成我们生活的内在机理和活下去的动力,甚至带着我们走向未来。正如我不知道过去的三年是否存在,但这本书稿却在面前,每一篇故事都唤起许多过去的回忆。关于构思,关于写作和发表,事实上,每一篇故事又都蕴含了更早的经验和记忆,就像无数层嵌套的回环,直到无法辨认的往昔。
而它们都在现在,在这里。
收入本书的十篇故事,大部分曾发表于《科幻世界》《最小说》《超好看》《知识就是力量》和《人民文学》等刊物。当我整理它们时,也常常想起姚海军、刘维佳、宋明炜等前辈师长的热情指点,和嫣红、痕痕、小风、糖糖、耿辉等编辑和同仁的亲切交流,以及许多网络或杂志读者的鼓励与支持。这些并没有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不是凝固在过去的时间中不动,随着本书的问世,它们重又复活,再一次引领着我的生命历程。
当然,这也不是时间问题的答案。这个当下也终将逝去,化为乌有,只要你活着,这场时间的游戏就会继续下去。一切都只是寻找答案的漫漫长路上的一个驿站。或许时间的奥秘只有用整个生命去追寻,才可能领会。
但在这里,在此刻,让我们暂且停下,讲讲故事吧。
2015.08.01
穴居人——亿万年间的洞穴迁徙,迈向未知的命运终极
收视者——投入他人的生命直播,于灵魂中让亡者复生
时间之王——重返生命中任意时刻,竟无法携手心中挚爱
末日旅游团——为欣赏灾变穿越宇宙,世界末日的另类解构
……
《时间狂想故事集》汇集宝树科幻中短篇精粹,宏大深邃的想象展开时光旅行,气势磅礴的文字挑战想象极限,带你—探无限时空的神秘!
宝树这个名字在科幻界颇具分量——2012年、2013年“星云奖”与“银河奖”双料得主,2014年“星云奖”长篇金奖得主。作为天赋惊人、异军突起的科幻奇才,他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想象宏大深邃,文风气势磅礴,而且善于将饱含细腻情感的古典文艺气息,与充满科幻感的诡谲视觉挑战极其巧妙地糅合起来。而隐藏在看似随意的戏谑之下的,是他对世界的严肃思考、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对生命与宇宙终极意义的汲汲探求。一言以蔽之,宝树是个多元化的全能科幻作家。《时间狂想故事集》收录了他的十篇关于时间的中短篇科幻小说,引领读者一探时空幻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