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温柔天才/天天典藏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常新港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王级作家常新港的力作,收录了其触摸、探索、追寻、挖掘生命本质和意义的短篇小说12篇。

本书由曹文轩、张之路、秦文君、梅子涵、安武林、迟子建、阿成等各界名家最大诚意鼎力推荐。

阅读本书故事,支撑成长,点亮童年。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常新港的《温柔天才》、《独船》、《我们可能成为某一种老人》等共十二篇精品短篇小说。作品以或冷峻悲怆、或温柔细腻、或理性睿智的文字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触摸、探索、追寻、挖掘着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其中《独船》是常新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文中的善与恶、独与群等,都深刻地揭示着生命和爱的真谛。

目录

回来吧,伙伴

光明树

冬天的沉默

应有一条那样的河

独船

十五岁那年冬天的历史

温柔天才

生命

毛帽子毛背心毛袜子

我们可能成为某一种老人

风琴声与野草同生

秋景如水

常新港作品创作年表

常新港作品获奖纪录

试读章节

搜山

两个孩子失踪了。

我再也坐不住,拿香烟的手微微抖动。二十年保卫工作养成的沉着和冷静,似乎都跑没影了。有人提醒我:“怎么办?已经是下半夜了!”是的,一个叫全子和一个叫明生的孩子失踪了,他们才十三岁,都是五年级的学生。快一天一夜了,他们能到哪里去?这时,已是秋天,北方的秋夜,是要穿棉袄的。而坐在椅子上抹眼泪的两个母亲说,她们的孩子在早上出走时,只穿着单衣……寻找,呼叫,全没结果。电话里的叫喊声,没停止过,震聋了人的耳朵。怎么办?天边已透出微明的曙色……

他们会不会进山?我被自己的念头吓慌了。现在是榛子成熟的季节,一米高的榛树丛,遍布在二十七座山连成的莽莽森林里。大人上山,都要用刀在树上砍出标记,腰里藏个指南针,而孩子……

门被撞开了,一个中年妇女闯了进来:“郭同志!俺儿子知道这事!他很晚才回来,躺在炕上不吃不喝。我以为他玩累了,问他,他哭起来。他说,他跟全子和明生早上一起进山采榛子去了!”

设想被证实了,他们果然进了山。躲在中年妇女背后的那个孩子叫自成。他抽泣着说,要给我们带路。

草丛中的露水很凉,打湿了人们的鞋和裤管。我们这支搜索队伍,默默地向深山逼近。三个孩子一起出去,怎么回来了一个?我疑惑的眼光,落在那个叫自成的孩子的背影上。他一边走,一边用手背擦眼睛。

自成告诉我

听大人说,这几天榛子多得都落到了地上。昨天。我想进山采榛子。爸爸举着巴掌吓唬我说,山里树上的那些毛毛虫都能把我吃掉。我才不信,便去找明生,明生愿意去,就是有点怕:“要不要再找个伴?就我们俩,人太少了!”我说:“你别死心眼,两个人采榛子两个人分,人多就分得少了!”他又说:“要不,去告诉妈一声,要不,再叫上全子,要不……”我说:“你别要不了!没出息!胆小鬼!离不开妈!”明生撅嘴说:“要不,我不去了!”没法子,为了能上山,我只好去找全子了。

我和明生一点都不喜欢全子。譬如说,全子的作文总比我的强。要知道,我的作文还是求姐姐写的呢。再譬如说,冬天,轮到明生值日给教室生炉子,但他去晚了,全子便替他生了火。这样,老师就表扬了全子,批评了明生。明生恨死了全子,背后骂全子,还偷偷地在全子的书包里塞了三只冻蛤蟆。老师在班里说,全子读书用功,将来一定能上大学。我和明生都不服。

全子正把喂猪的食倒进木槽里。听我们说要上山,他高兴了:“采榛子卖,可以把钱交给爸爸,给妈妈冶病了!”我知道,全子的母亲有病,爸爸退休,姐姐刚参加工作,生活很艰难。全子从屋里跑出来时,胳肢窝里夹了个口袋。明生问全子:“你带什么吃的?”全子的脸红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煮熟的狗肉。明生向我递了个眼色,还撇了撇嘴。我知道,明生带的是一包好吃的蛋糕。我呢,是两张焦黄的油糖饼。

我们离家不远,就听见明生妈在喊:“明生啊,你上哪去?快回来……”明生站住了:“你们听,我妈在叫我哩!”全子说:“我们快去快回,趁太阳没落山就赶回来。”我咕哝了一句:”胆小鬼!”

一片茂密的榛树丛

听着自成的叙述,搜索队伍已经走进了密密的森林。树,越来越高,越来越密。队伍里不断地有人呼唤着全子和明生的名字,但没有人回答,那喊声很快地就被滚滚的林涛吞没了。

我抚摸着自成的肩膀,说:“你记得不记得,你是在什么地方离开他俩的?”

“我们走到了一个榛树长得很密的地方,那地方榛子真多。我们三人高兴地扑过去。一会儿,背上的布袋便鼓起来了,变得沉沉的。这时,我发现了一小片榛树,长得好高,我就悄悄地离开他俩,钻了进去。大个儿的榛子挂在枝上,直撞我的脸。我拽弯了榛树,干脆用手把榛子大把大把地捋起来。全子喊我:‘自成!你钻哪里去了?出来!找不见你啦!’明生也喊:‘快说话呀,自成!’我想,要是我一回答,他俩准过来,这片树上的榛子就不会是我一个人的了。我不理他们,缩着脖子,只顾自己采……”

“你就离开他们了?”

“不!郭叔叔!没有……全子很快发现了我穿的那件白褂子,叫着跑过来:‘自成,快出来!没听见我叫你吗?这样会分开的,谁也找不到谁!’我把一个被虫子咬坏的榛子摔在地上,心想,我正想离开你俩呢。”

自成不说了,抬起眼盯着我,脸红红的。我鼓励他说下去,他吞吞吐吐地提出了请求:“郭叔叔!你不要告诉老师,行吗?”

“好!”我点了点头。

P1-5

序言

常新港是一个有明确方向的作家,多少年来,无论这个不安分的世界如何花样翻新、反复无常,都没有能够改变他的文学初衷。他按他对文学的定义、理解,按他心灵的无声指引,在寒冷而寂寞的北方,不动声色且又十分潇洒地走自己的路,用他特有的文字,为中国的儿童文学构造了一个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学部落。天空下,这个经营有道的部落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道常看常新的风景线。

独特也许是文学的最重要的品质。

文学不是一般的日常用品——日常用品只要是质量上乘的,无数的人使用同一个品牌是无所谓的,而名牌货色更是人们争相购买的。此时,居于同一生活档次的人们恰恰满足于日常用品的雷同。“我用的也是这个牌子。”说话者,有相遇知己的欣喜,并因品位不俗而暗暗自得。但文学不一样,文学讲究的是独一份,“这一个”。相似和雷同是注定难以出息的。哪怕这个人的作品幼稚一点、粗糙一点,只要这个人的作品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就有了存活的可能。

最近随手翻看村上春树的《1Q84》,看到里面一个情节,对其所阐释的意义很有同感。故事大致是:一个年轻女子写了一部叫《空气蛹》的作品,就文字而言非常业余,但它的品质与路数却是绝对独一无二的;作为有多年编辑经验的小松先生,深知这部作品的内在价值;它纠结于小松的心头,最后他竟然出招撮合了一次不可思议的合作——让一个文字老练的人改写这部作品;为了这一旷世奇书的问世与流传,也为了拯救这一不会再有的艺术品,一伙人合谋,不惜做就了一个日后终成悲剧的大骗局。

常新港写了几十年的“空气蛹”,更令人感叹的是,它们一开始就是成熟的。他的“骗局”是由他一个人独自完成的。 “独船”也许是一个隐喻——关于常新港作品之独的隐喻。这只船在文学的河流上行驶了这么多岁月,始终没有改变它的航线。他也看到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热闹,但他还是在自己的航线上一意孤行。

这是一个他精心选择的航线。在他看来,这才是一个可望到达文学彼岸的航线。当那么多的船只虽然很有阵势但却离彼岸越来越远时,他守着一番孤寂,将帆高高扬起,双臂抱于胸前,迎风倚着桅杆,眺望着似有似无的海岸线。海以及海岸是他的风景线,而这个驾着独船的常新港则是儿童文学的风景线,我们的风景线。

我们不缺甜糯的作品,不缺温柔的作品,不缺秀美的作品,不缺嬉闹的作品,但我们却缺有力度的作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曾有过强悍之风。那时,有一批作家倾向于苍茫、冷峻、严厉、深沉的叙述,但后因世风和文风的转变,此风日见衰退。大多数作家的姿态不是下潜,而是漂浮,叙述渐趋浮光掠影、轻描淡写、嘻嘻哈哈。时至今日,快乐至上已成定局。浅浅的故事,浅浅的文字,浅浅的情感,浅浅的题旨,我们不假思索地附和了这个浅阅读时代。整个文学如此,儿童文学尤其如此。据说,儿童文学终于回到了正道,理由是:儿童文学本就是快乐的文学。而快乐无边的那一边,就是力度的消失。难道儿童文学就注定了是一种没有力度的写作吗?似乎一部儿童文学史所记录的经典并非都是这般。儿童文学史并非是一部轻飘飘的历史。

常新港的意义就在于他对儿童文学力度写作一脉的承续。对比《独船》前后的常新港,看得出他尽管有文学上的变法——事实上,他一直就在变法,但千变万变,力度却始终是他文字的归宿。无论是无意为之还是有意为之,他的文字都是北方的,是从广漠的土地上长出的,是在凛冽的寒风中锻炼过的。他作品的思考性是始终如一的:思考社会、人生、生命,思考一切需要思考和值得思考的。他一直处于一种下潜的姿态——当很多人尽量漂浮于水面时,他与这些人是逆行的——逆行,是他给我们的形象。他写过一篇作品叫《逆行的鱼》。那些为了繁衍生命,逆流而上、阵势壮观的鱼,无疑是他所欣赏的生命境界。他的文字是有目的的。他以他数以百计的短篇和大量的长篇,反驳了当下无目的的写作思潮。他给我们的是一些可以称出重量的文字。难道中国的儿童文学不需要这样的文字吗?我无法相信一个总在轻飘飘的文字中进行阅读的人日后能成为一个有质量有分量的人。

我们的儿童文学也许有好的故事,也有好的文字,但激情没有了。这是十分糟糕的事情。我们的大量作品,其动力只在游戏上——文字的运行是依靠游戏的欲望推动的。在这个放弃激情的绵软年代,常新港依然常常以激情来推动他的文字,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居然还有怒气!文字有怒气,是文学的希望所在。怒气意味着对未来的关注和向往。一个关注和向往未来的人,自然就会对现实不满,因为现实与未来之间总会有很大的差距——差距使他不快,不快就会产生怒气。文学总得有点怒气,因为文学既是作用于现实的,更是作用于未来的。儿童文学也不例外。在日常生活中,常新港是平和的,很少看到他有怒气;而在文字中,却时不时地看到他的怒气。这份怒气在儿童文学普遍没心没肺地傻乐的当下,是十分珍贵的。

相对于成百上千不痛不痒、不成不淡、不温不火、不上不下的作品,常新港的作品是那种写得比较狠的作品。他的作品敢于登高,也敢于探底,不留余地。他就敢将人性底部揭开来看,就敢将事情闹到难以收拾的地步。我在读这些作品时,常常担忧他最后该怎样收场。通常,一般的作家无论是写事还是写人,总会有所保留的,轻易不敢推到极致。常新港却喜欢极致——在极致处做文章,又在极致处智慧地了断在一般人看来很难了断的故事。在儿童文学这一块,是有许多禁忌的,一般总要回避掉许多东西。这也是对的,但许多时候,我们将这些禁忌扩大化了,结果使儿童文学真的成了到处莺歌燕舞、流水潺潺的“童话世界”,没有尖锐的善恶对峙,没有大起大落的人间悲剧,这种糖化的儿童文学,是否有助于阅读者的健康成长,难道是完全不需要思考的吗?常新港的锐利早在“独船”时代,就让整个儿童文学界领教过了。其后,无论写现实还是写幻想,常新港式的锋芒始终闪着亮光。

常新港是一个勤奋的作家,除了写作就是写作。写作既是他的事业也是他的职业。他的文字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业内屈指可数的。但无论他写了多少,行家一眼就能判断出这些文字出于谁手。这些作品留下了他思想上的、美学上的深刻印记。这些作品互相照应,互为解读,产生了整体共鸣,从而扩大了它们的力量和效果。整体共鸣,是一个成熟作家的标志。

常新港的作品理应产生重大影响,并得到’应有的荣誉。

2010年10月8日于北京橡树湾

书评(媒体评论)

常新港是中国“短篇儿童小说之王”,他创作的短篇小说数量之多,整体文学水平之高,在中国儿童文学界无出其右。这么多年来,他的作品一直坚持保持着很高的文学性,可谓是守护中国儿童文学根脉的一座青山,一脉清流。

——安武林

我用最大的诚意向全国的少年儿童和家长、老师们推荐常新港的作品,他的作品,正是我说的具有高贵血统的“王书”。

——曹文轩

应该让更多的孩子阅读常新港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找到成长的力量:应该让更多的家长和老师阅读常新港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了解孩子们成长的心路历程。

——张之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9:14:26